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多层CT辐射剂量与防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层CT(MDCT)可进行快速扫描和大范围容积扫描。与单层CT(SDCT)相比,MDCT特有的参数可能增加或减少受检者剂量。早期研究表明MDCT所致受检者剂量高于SDCT,但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两者剂量相似甚至MDCT的剂量较低。多层CT主要依靠CT的合理使用来降低辐射剂量。CT检查正当化判断是临床医生与放射医师共同的责任。扫描参数应根据扫描指征、受检者体形、年龄及扫描范围设置,并使用自动曝光控制等降低辐射剂量的技术。对临床医生和CT工作人员进行CT辐射防护培训有助于CT检查正当化及扫描方案与辐射剂量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基于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的临床标准辐射剂量CT影像对比,随着辐射剂量的减少,基于模型迭代重建(MBIR)的肝脏CT影像是否会影响临床相关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辐射剂量在“后64层CT”时代仍得到广泛关注,各种剂量降低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得高端机型CCTA的辐射剂量显著降低.熟练掌握并综合应用不同的剂量降低技术,有效地降低管球曝光强度、缩短曝光时间和减少曝光范围,能够实现病人接受辐射剂量的最小化.就有关CCTA剂量降低技术及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图像引导方式下宫颈癌患者近距离治疗计划辐射剂量及其临床工作流程中每个部分的时间效率特征, 为临床近距离治疗的统筹安排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人次近距离治疗患者的工作流程, 将整个工作流程分为5个部分:施源器置入、图像采集、靶区和危及器官勾画、计划设计及审核、治疗实施。根据图像引导方式将近距离治疗分为X射线平片引导的二维治疗、CT和MRI引导的三维治疗, 统计3种引导方式下治疗计划的辐射剂量差异和5个部分用时, 计划辐射剂量使用总参考空气比释动能(TRAK)评价。采用SPSS 20软件非参数检验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 X射线平片引导的二维计划TRAK 4.2(4.4, 3.9)cGy显著高于CT引导[3.5(3.9, 2.7)cGy, H=90.73, P<0.01]和MRI引导[(2.7(2.9, 2.4)cGy, H=90.73, P<0.01]的三维计划。X射线平片引导组工作流程总用时最短55.0(67.0, 50.0)min, 其次为CT引导组80.0(91.0, 72.0)min, MRI引导组总用时最长[119.0(143.0, 105.5...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双能量 CT 虚拟平扫(VNC)技术在主动脉 CT 检查中替代真实平扫(RNC)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双源 CT机对51例主动脉疾病患者进行双能量 CT 血管成像,利用后处理软件重建后得到 VNC 图像,比较 VNC 与 RNC 2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VNC 图像升主动脉及脊柱后方肌肉的 CT 值、血管噪声、信噪比(SNR)均高于 RNC 图像;图像质量评分(3.61±0.53)稍低于 RNC 图像(3.78±0.42),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NC 代替 RNC 图像后可使主动脉 CT 检查的有效辐射剂量减少约39.6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评价认为约90%(46/51)的 VNC 技术能完全取代 RNC 平扫。结论虚拟平扫技术的应用显著减少了主动脉 CT 检查的辐射剂量,大部分的 VNC 图像能够替代 RNC 图像。  相似文献   

6.
江杰  韩丹 《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6(10):958-960
CT的辐射问题已日益引起业界重视.根据美国辐射防护和测量委员会提出的电离辐射防护中应尽可能遵循防护水平最优化原则[1],如何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一系列减少射线剂量的CT扫描方法,如降低kV、mAs,加大螺距及实时动态曝光剂量调节技术( CARE Dose 4D)等,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双能量CT( dual energy CT,DECT)虚拟平扫(virtual noncontrast,VNC)技术又为射线剂量的控制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建立本医疗机构胸部CT辐射剂量参考水平与警示值,并以此指导本院进行胸部CT扫描方案与检查流程的优化,控制CT受检者所受剂量水平。方法 连续调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进行胸部CT扫描的205 511例受检者资料,根据检查时间将受检者分为改进前和改进后两组。改进前组为2018年度进行胸部CT检查的受检者,共90 507例,改进后组为2019年度进行检查的受检者,共115 004例。设定2018年度胸部CT辐射剂量分布的均值为本院胸部CT辐射剂量指导水平(DRL),第75个百分位数和第25个百分位数为本院辐射剂量诊断参考范围(diagnostic reference range,DRR)的上限和下限,第97.5个百分位数为本院CT辐射剂量警示值,超过DRR上限则认为辐射剂量偏高,超过警示值则认为辐射剂量超高。根据2018年度胸部CT超高剂量扫描的原因分析结果,对2019年度受检者的胸部CT的扫描方案与检查流程进行改进。统计改进前后行胸部平扫CT、胸部增强CT、肺癌筛查低剂量CT的受检者人次、偏高剂量扫描人次、超高剂量扫描人次、单次扫描剂量;统计改进前后因不同原因造成剂量超高的人次、占比。将改进前后两组受检者各项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改进后本院胸部平扫CT受检者的平均扫描剂量下降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1,P<0.05),胸部低剂量CT受检者的平均扫描剂量下降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9,P<0.05);改进后胸部增强CT受检者的平均扫描剂量与改进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辐射剂量偏高的胸部CT受检者比率较改进前减少9.18%,其中胸部平扫CT、胸部低剂量CT受检者比率分别减少3.66%、17.15%,改进后辐射剂量偏高的胸部增强CT受检者比率增加1.7%;改进后辐射剂量超高的胸部平扫CT、胸部增强CT、胸部低剂量CT受检者比率较改进前分别减少0.55%、1.06%、1.74%;超高剂量扫描的受检者中,改进后剂量可优化的受检者比率较改进前分别减少4.72%、31.49%、19.18%。结论 建立本院胸部CT辐射剂量参考水平及剂量警示值有助于推动剂量优化,降低受检者平均剂量,避免高剂量扫描。  相似文献   

8.
儿童颅脑外伤CT扫描参数的优化设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骥  吴伟君  蒋海燕 《放射学实践》2005,20(10):893-896
目的研究儿童头颅外伤患者CT扫描参数的设置。在不影响影像诊断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方法用不同的CT扫描参数对随机分组的小儿进行扫描,有3个变量电压分为120、140kV;毫安状态分为normal、low;层厚分为7、10mm。分别组合成8组不同的扫描参数组。记录各组的辐射计量(权重CT剂量学指数,CTDIW);用CT值的标准差和诊断阳性率作为图像质量的主客观标准进行分析。结果①在自动mA状态下,140KV比120KV剂量平均降低22.7%;降低毫安状态从normal到low可使剂量降低18.1%;选择较大层厚10mm比7mm辐射剂量平均降低19.7%;若同时同向改变参数,辐射剂量最大可减少近50%。②各组之间图像质量的CT值标准差(CTsd)和CT诊断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用高KV、低毫安状态(low)、较大层厚均可以降低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对诊断没有影响。因此对于外伤患者建议用140KV、自动mAs的低毫安状态(low)和10mm层厚为最佳扫描方式。  相似文献   

9.
常用三个不同指标描述CT检查辐射剂量:辐射剂量峰值(PRD),多次扫描平均剂量(MSAD)、和CT剂量标准(CTDI)。利用以往报道的胶片条剂量测量技术测量层面辐射剂量和PRD、MSAD、和CTDI。将预先裁成的直接曝光X线胶片条放置在不透光的支架上,用于在空气中和常规CTDI体模内测量曝光。利用与作者采用的电子束CT匹配的常规X线球管的光谱特征对胶片校正。曝光后,用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建立CT扫描中设备的显示剂量与实测剂量的关系,评估不同CT显示剂量是否与实测剂量相符,为CT检测剂量快速估算方法提供有效依据。根据建立的显示剂量与实测剂量的关系,测量CT检查者所受CT及~(18)F-FDG(氟代脱氧葡萄糖)药物的辐射剂量,从而分析降低CT辐射有效剂量的可能性。方法选取两所医院不同品牌的16排和64排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使用CT剂量模体,采用笔形电离室测量不同扫描参数下头部、胸部扫描的CT剂量指数,同时记录设备显示剂量,然后计算测量剂量和显示剂量的比值。入选50例接受CT检查的患者,CT扫描的辐射有效剂量采用剂量长度乘积(DLP)值计算,~(18)F-FDG(氟代脱氧葡萄糖)辐射的有效剂量,根据ICRP推荐的方法进行计算,两剂量相加得出CT受检者所受辐射的总有效剂量。结果不同品牌的16排和64排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头部扫描测量剂量是显示剂量的1.35~1.39倍和1.30~1.35倍,胸部扫描测量剂量是显示剂量的2.09~2.24倍和1.96~2.21倍,头部扫描测量剂量较胸部扫描测量剂量更接近显示剂量。结论同一品牌型号的CT设备在不同曝光条件下测量剂量与显示剂量比值一致性比较好,可以根据显示剂量估算CT检查中所受辐射剂量。CT扫描所致的有效剂量占总有效剂量一半以上,可以通过降低管电流和~(18)FI-FDG(氟代脱氧葡萄糖)有效降低CT受检者所受辐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UE)中肿瘤深度对于判断乳腺肿物的良、恶性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178例因乳腺肿块行手术切除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病灶200个。依据肿瘤深度不同分4组。对所有的患者在术前均予以常规超声检查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比不同深度肿瘤的UE成像情况、分析诊断效能(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以及阴、阳性预测值),对比良恶性乳腺肿瘤UE成像检查的阳性率。结果诊断良性病灶114个、恶性病灶86个;D组成像效果与A、B、C组相比的UE成像效果更差(P<0.05);A组特异度与B、C、D组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准确度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E成像技术对恶性病灶的诊断阳性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在乳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中,对于乳腺肿物的良、恶性成像质量,诊断的特异度与准确度均受到肿瘤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