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抗HBV药物的研究进展述评.方法 参阅有关抗HBV病毒研究论文、报道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抗HBV病毒药物疗效尚不理想.结论 进一步研究开发新的稳定有效抗HBV药物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和流行范围广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存在着较大缺陷,迫切需要更为高效安全的抗HBV新药,研究天然药物及其活性成分抗HBV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过查阅近十年文献,对天然药物中抗HBV活性单体成分的研究概况进行整理,按化学类别分类,总结出97个活性显著、靶点独特的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及衍生物,主要包括苯丙素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等,并对HBV的感染与抑制机制进行归纳。旨在阐述抗HBV活性成分的新发现,为今后开发新的抗HBV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面临的主要的挑战是当前药物疗效不很理想和耐药HBV株突变。现在的重要任务是发展一个治疗HBV感染的新策略,如发现的新靶点和针对多个靶点的联合治疗。本文对近年来抗HBV部分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目前发现的抗HBV作用靶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郭晖  陈压西  黄爱龙 《重庆医学》2004,33(11):1690-1691
目的在体外细胞培养研究中,观察Adefovir抗HBV的作用.方法以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染的细胞株2.2.15细胞为靶细胞,给药后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HBsAg、HBeAg和HBV DNA,对Adefovir抗HBV效果进行评价.在2.2.15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培养数天后检测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滴度,细胞DNA抽提液检测HBV DNA;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结果 Adefovir加入细胞培养12d,最大无毒浓度为20μg/ml,对HBsAg抑制率为52.44%,对HBeAg抑制率为54.87%,对HBV DNA抑制率为45.68%,并有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Adefovir在体外细胞培养的实验中有抗HBV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至今仍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它是嗜肝HBV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传染病.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0亿人感染过HBV,其中约有3.5亿人是HBV携带者[1].在我国约有1.2亿HBV携带者,每年有30~50万人死于HBV引起的肝硬化或肝癌.因此,抗HBV药物研究一直是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重点[2].中国传统医药博大精深,一些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治疗HBV感染疗效肯定,且毒副作用轻,是亟待开发的理想药物.笔者就近年来中医药抗HBV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黄君杏 《微创医学》2004,23(2):215-218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的感染和发病率为世界之最.据统计我国HBV人群总感染率达60%,现已有慢性肝病患者约3000万人,约10%~30%可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90%与病毒性肝炎有关.慢性乙型肝炎至今无特效疗法,其重型化发生频率及病死率高.故寻求一种有效的抗HBV药物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拉米夫定(Lamivudine)已被证实具有显著的抑制HBV复制作用,从而为抗HBV治疗开辟了一条令人鼓舞的途径.本文就治疗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王毅 《医学综述》2000,6(9):427-428
<正>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高,病程长,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癌,预后极差.因此,寻求理想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一种新的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因其强大的抗HBV活性而日益受到重视,综述如下.1 拉米夫定抗HBV的作用机制拉米夫定全称为2’,3’一双脱氧-3-硫代胞嘧啶核苷,是一口服核苷类药物,通常简称3TC.目前认为,拉米夫定主要通过抑制HBV复制过程中逆转录酶的活性,而发挥其抗HBV作用.具体地讲系药物在细胞内经磷酸化后,与脱氧胞嘧啶核苷竞争,进入合成中的DNA链,阻止其延伸,终止DNA复制.另外,拉米夫定可使慢性乙肝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增强,利于机体清除HBV.研究还发现,与其他双脱氧核苷类药物不同的是,拉米夫定在发挥抗病毒作用的同时,对正常的细胞分裂和线粒体DNA的合成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根治在于清除体内HBV,因此抗病毒治疗极为重要.目前,尽管尚未找到特效的方法和药物,但近十年来在抗HBV药物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其作用机理及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可见CHB的治疗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9.
以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当前临床研究热点之一,替诺福韦作为广谱抗病毒药物,继研究其抗艾滋病作用之后,发现该药在对于艾滋病毒合并HBV中能够起到明显的抗HBV作用,同时发现其对于其他核苷类药物诱生的HBV变异株同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本文就替诺福韦的基础药理及目前临床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的传染性疾病,全世界约有3.5亿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中国就有1.2亿人之多。HB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诱因。研制抗HBV的药物是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研究HBV的实验模型近年来有了很大进展,从猩猩、树鼩、鸭、转基因小鼠等动物模型到原代细胞、转染细胞等细胞模型。鸭、土拨鼠、转基因小鼠等动物模型已用于药物评价。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核苷类似物耐药性监测和预防及其处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Hou J  San J 《中华医学杂志》1999,79(11):806-807
有关细菌耐药已广为熟知,然而病毒耐药机理及临床监控的研究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这一领域可能会成为临床医学和基础病毒学科交叉的新生长点。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例,我国有1.3亿慢性HBV感染者,随着近期多种抗HBV核苷类似物的临床应用,如何监控HBV核苷类似物耐药性的产生以减少医疗经济损失,如何组织和发展核苷类似物HBV耐药性监测计划,并指导各级医院和国家的抗HBV药物管理。这些问题已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研究HBV耐药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可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一、HBV核苷类似物耐药性现状研究HBV变异现象已近…  相似文献   

12.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综合治疗,但抗病毒治疗是其中最主要的治疗措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及转归除了与宿主免疫状态、感染时机有密切关系外,还可能与感染的HBV基因型不同有关.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HBV基因型与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可能有密切相关性.本文对此领域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首选治疗方法,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近年来核苷(酸)类似物的发展很快,已成为继干扰素(IFN)之后的又一类用于抗HBV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坚 《医学综述》1998,4(6):320-323
<正>α干扰素(IFNα)被公认是目前抗HBV的首选药物,以现在通行的治疗方案(IFNα500MU.每周3次,4个月疗程)、仅能使25%~50%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病情得到长期缓解.疗效差强人意.因此,探寻更有效的治疗措施实属必要.核苷类似物作为潜在有效的抗HBV药物正日益受到重视.早期研究通过HBV转染细胞系及动物感染模型初步筛选,随后进入临床试验的包括阿糖腺苷(adenosine arabinoside,Ara A)、无环鸟苷  相似文献   

15.
谢湘平 《吉林医学》2010,31(3):361-362
目前并没有很好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单独使用某种药物效果并不很见效,若要清除病毒就必须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需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鉴于此,抗HBV治疗研究的方向应转向研究不同药物一起使用的联合治疗的新型抗病毒治疗策略。核苷类药物若联合干扰素的使用可进一步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力,达到稳定持久的抗病毒作用,在抗HBV治疗方面意义深远而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量子共振检测仪(QRS)检测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效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52例长期口服某种抗HBV药物的乙肝患者,口服药物包括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LAM和ADV,恩替卡韦(ETV)。将其分为HBV DNA阳性和HBV DNA阴性两组,健康对照组10例。用QRS以“+”的模式分别检测各组药物效价值。结果:健康对照组与HBV DNA阴性组量子药物效价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BV DNA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RS检测HBV DNA阴性和阳性患者抗乙肝病毒药物效价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可以根据药物效价值的高低初步判定抗乙肝病毒药物有效与否,从而选择合理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和发病率高的特点。目前广泛用于临床治疗HBV慢性感染的药物为干扰素(IFN)及核苷类药物。IFN是目前疗效较为肯定的抗HBV药物,但仅对20%~30%的病例有效。核苷类似药物拉米呋啶可抑制HBV—DNA多聚酶活性,治疗后患血清中HBV—DNA滴度明显下降,但易出现耐药变异病毒株,且停药后病毒复制易反弹。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反应及耐药变异病毒株的出现,使人们更加关注传统中医药疗法,因此从中药复方中筛选出有确切疗效的抗HBV药物是当前中药研究的一个热点。笔就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抗HBV的实验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淋巴瘤化疗导致的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及其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洪玲  曹武奎 《医学综述》2009,15(21):3256-3260
淋巴瘤化疗相关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预防化疗所致的HBV再激活尤为重要。发生HBV再激活的危险性与HBV的感染、抗肿瘤药物的应用等有关。对于合并HBV慢性感染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应施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从而避免HBV再激活,以完成多疗程化疗,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化疗前预防性抗HBV治疗得到普遍认同,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预防HBV再激活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V再激活指的是慢性HBV感染者合并肿瘤时使用细胞毒性或免疫抑制剂药物期间或之后立即出现肝炎(轻者表现为肝炎症状,重者出现暴发性肝衰竭而死亡),伴随HBV-DNA明显升高,较基线水平大于或等于10倍或绝对值>1×109 copyies/ml,且排除其它感染.HBV感染者患恶性肿瘤尤其是淋巴瘤时,在接收化疗期间有HBV再激活的风险,有报告显示如不进行预防行抗HBV治疗,HBV再激活的发生率高达50%,其相关死亡率5%.我院近几年以来对恶性肿瘤及其它免疫受损合并HBV感染者,在使用细胞毒性或免疫抑制剂药物时,采取拉米夫定预防性抗HBV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癌发生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复制水平也影响着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HBV-DNA 复制也可以导致肝癌术后复发率的增高,因此,一些临床研究致力于抗HBV治疗能否有效预防肝癌的术后复发.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表明,抗HBV治疗可以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而部分研究结果则认为不能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但是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对于HBV相关性肝癌,抗HBV治疗无论是在肝癌围手术期的处理还是在预防肝癌术后复发方面,在肝癌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必须重视抗HBV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