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是目前极具潜力的种子细胞及基因治疗的靶细胞。 目的:体外培养兔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细胞的形态及生长特性进行观察,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4、CD44、CD45、CD166、HLA-DR表达,并进行相关生物学特性鉴定。 结果与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能分离培养出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29、CD44、CD166,不表达CD34、CD45、HLA-DR。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诱导分化成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等。  相似文献   

2.
背景:组织工程修复大块组织缺损需要高浓度、大量的细胞接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种子细胞的主要来源,但存在数量上的局限性及长期传代后细胞功能老化的问题。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人胎盘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生物学性状进行比较。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8-09/2009-02在东直门医院实验室完成。 材料:胎盘由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妇产科提供,骨髓来源于健康成人献髓者。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胎盘中分离、纯化和传代培养人胎盘源性间充质干细胞;骨髓肝素抗凝后,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和传代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两种细胞形态及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第5代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Von Kossa染色及油红O染色检测分化能力。 结果:镜下两种细胞均为贴壁生长,形态为均一成纤维细胞样,传5代后细胞的增殖能力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有所下降,体外培养10代后细胞生长速度减慢,但人胎盘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扩增倍数较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平均高出两三个数量级。两种细胞具有均一的细胞表型,均表达CD29,CD44,CD166,不表达CD34,CD45,HLA-DR。两种细胞都具有成骨、成脂分化潜能,但人胎盘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能更强。 结论:人胎盘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与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且前者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最为广泛的细胞生长添加剂是胎牛血清/小牛血清,应用脐血清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相关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不同血清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含脐血清、胎牛血清以及无血清的L-DMEM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4、CD45、CD105进行表型鉴定。 结果与结论:脐血清培养后细胞形态较小,似纺锤状,细胞呈网状生长;胎牛血清培养后细胞呈梭形成纤维细胞样,呈集落样生长;脐血清和胎牛血清均能促进细胞生长增殖,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脐血清中增殖更活跃,无血清培养基本无增殖。流式细胞鉴定显示CD34、CD45阴性,CD44、CD105阳性,脐血清扩增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记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密度梯度离心法、贴壁筛选分离法。 目的:联合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分离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的细胞学实验,于2007-10/2008-03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2月龄新西兰纯种大耳白兔6只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材与原代培养,1.073 kg/L的Percoll分离液。 方法:实验采用Percol分离液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结合贴壁分离筛选法来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在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经贴壁培养及反复换液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取第3,5,7,9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的形态、生长情况。采用CD44及CD34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鉴定培养的干细胞。CD44染色呈阳性,CD34染色呈阴性,说明所提取、纯化的细胞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结果:增殖传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均匀分布生长,形态比原代培养的细胞更均匀,细胞生长旺盛、增殖迅速,胞核明显,核仁清晰,核浆比例大,细胞形态均匀,平行排列呈螺旋状或漩涡状,传代至第5代时无明显变化。随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增殖能力逐渐下降,第3~5代细胞增殖能力强。所分离培养的细胞均表达CD44,不表达CD34。 结论:在体外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培养法可获得高纯度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背景: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植入机体不同类型组织后是否可以分化为相应组织靶细胞呢?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外诱导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分离培养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其表面抗原表达,用含体积分数2%胎牛血清以及50 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条件培养基诱导,诱导后细胞通过内皮细胞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以及v-WF染色鉴定。 结果与结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105阳性,CD34、CD45、CD106以及HLA-DR阴性。诱导后细胞形态明显改变,内皮细胞标志物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以及v-WF染色结果阳性。提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具有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背景:成人骨髓中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少,要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就必须建立成熟、简便、有效的分离培养扩增体系。 目的:建立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最佳培养方法,并观察诱导其向成脂肪、成骨及软骨细胞分化结果。 方法:分别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生长曲线比较不同培养方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免疫荧光法鉴定表面抗原CD34、CD44和CD105的表达。不同诱导培养基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油红O、茜素红染色以及阿利新蓝染色检测成脂、成骨和成软骨诱导情况。 结果与结论:全骨髓培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增殖能力和生长特性明显优于密度梯度离心法;细胞表面抗原CD44、CD105强阳性,CD34阴性;经过诱导培养,油红O、茜素红染色以及阿利新蓝染色均为阳性,证明全骨髓培养法获得细胞具有更强的生长增殖能力,并具有向脂肪,骨和软骨等组织多向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数量和取材都有限,而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则相反,目前已成为再生医学的重要细胞来源和最具临床应用前景的功能干细胞。 目的:比较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和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及生物学性状的差异。 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人胎盘组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加入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LG-DMEM 培养液,待细胞汇合至90%后消化传代。分别取第3代的人胎盘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1×106 浓度接种,当细胞达70%~80%融合时,换成成脂细胞诱导分化培养液,诱导16 d。 结果与结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成贴壁生长、形态均一的成纤维样细胞梭形外观,但后者体积略小。两种细胞均高表达CD29、CD44,不表达CD34、CD106。二者均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可见,从胎盘和骨髓中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形态、生长特性等方面基本相似,在体外均可有效扩增并成脂肪分化,均可作为组织工程的另一成体干细胞来源,而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背景:动物实验已经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可分化为表皮细胞。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细胞的分化及表皮细胞角蛋白表达。 方法:采用Ficoll-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面CD33、CD34标记物进行鉴定。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30%条件培养基诱导其向表皮细胞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与细胞角蛋白水平变化。 结果与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胚胎骨髓中分离培养得到细胞成分均一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后,出现细胞角蛋白19表达阳性细胞,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后可能发生向表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目前尚缺乏标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虽然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被认为是较经典的方法,但该方法操作较复杂。比较全骨髓培养法与常用的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差异,以寻找一种简便、经济、实用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方法。 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6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骨髓由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提供,患者对实验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与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成人骨髓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比较两种方法所获得的贴壁细胞克隆数、细胞形态、细胞表面标志及向脂肪细胞的分化情况。 结果:①全骨髓培养法获得的贴壁细胞克隆数明显多于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P < 0.05)。两种方法获得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均为长梭形,克隆样生长。②免疫荧光显示,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CD44阳性表达率和CD34 阴性表达率均略低于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 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2.639,P < 0.01)。③两种方法获得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地塞米松、胰岛素诱导后均可分化脂肪细胞。 结论:与传统的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比较, 全骨髓培养法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较快,传代时间略早,细胞数量多。  相似文献   

10.
有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受雌、孕激素的调控,并表达雌激素受体。胎盘局部组织雌、孕激素水平较高,可能对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理功能存在影响。 目的:检测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 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记物,并做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化;用反转录荧光定量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阳性表达CD29、CD44、CD73、CD90、CD105和HLA-ABC,阴性表达CD34,CD45,CD14和HLA-DR,具有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化潜能;PCR结果显示雌激素受体β-mRNA扩增效率最低(△Ct:25.2±0.71);雌激素受体α-mRNA扩增效率比较低(△Ct:20.64±2.27);孕激素受体-mRNA扩增效率较好(△Ct:16.11±1.9)。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部分细胞孕激素受体抗体染色阳性,阳性率为(18.81±9.16)%;但雌激素受体抗体染色均为阴性。结果提示: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部分表达孕激素受体,低水平表达雌激素受体α,基本不表达雌激素受体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胞质体的方法 ,以用于体细胞核移植研究. 方法 (1)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CD90、CD71、CD11b;(2)用梯度离心法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胞质体,并用HE染色、Giemsa染色、荧光双标染色、透射电镜检查等方法 进行鉴定,用台盼蓝染色检测其活性. 结果 (1)骨髓间充质十细胞呈长梭形、漩涡状生长.骨髓问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CD90、CD71表达阳性,CD11b表达阴性;(2)HE染色、Giemsa染色、荧光双标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查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梯度离心后在15%~18%Ficoll400梯度层可收集到大量胞质体,胞质体可快速贴壁,表达CD71,与完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体积与完整细胞相比差别不大.有活性的胞质体比例达99.5%. 结论 用梯度离心法可有效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胞质体.  相似文献   

12.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行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体外培养扩增方法,并就hBMSCs的表型、细胞周期、生长曲线、超微结构、核型等方面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s,条件培养基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hBMSCs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hBMSCs的表面标记以及细胞周期;绘制hBMSCs的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hBMSCs的超微结构;Giemsa染色检测hBMSCs的细胞核型。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能分离出纯度较高的hBMSCs。hBMSCs贴壁生长,以长梭形为主。细胞存活率均大于95%。流式细胞仪检测hBMSCsCD29、CD34、CD44、CD45、CD71、CD105、CD166、HLA-ABC、HLA-DR、UEA-1阳性表达细胞比率分别为95.3%、1.8%、94.7%、0.8%、96.2%、96.6%、92.7%、96.3%、1.1%、98.7%。hBMSCs的生长曲线呈S形,在传代7代之前具有较好的生长特性。超微结构显示hBMSCs表面较多突起,孔隙较多,胞质丰富,粗面内质网发达,囊腔扩张,可见大量蛋白分泌物。核型分析显示第3、6代hBMSCs的染色体数量和形态均未发生变化。结论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得到纯度较高的hBMSCs,能表达hBMSCs的表型特征。hBMSCs能在体外较长期培养,细胞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Human neural stem cells (HNSCs) are used in studies of neural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and are regarded as an alternative source of tissue for neural transplantation in degenerative diseases. Selec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HNSC samples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roaches. We evaluated embryonal brain matter obtained from human 8-12-week-old fetuses by means of flow cytometry on a panel including: nestin; vimentin; NeuN; GFAP; beta-tubulin III; CD56; N-Cad; OB-Cad; HLA-ABC; HLA-DR; CD34, and annexin. Samples from embryos of even the same gestation differ dramatically regarding neural cell development, their phenotype and viability. The samples containing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stem cells and multipotent progenitors of neural types, and the least of definitive cells and antigens of histocompatibility, were selected for further expansion in serum-free medium. Secondary phenotyping 14 days later revealed again a marked heterogeneity of the cultures. For the final culturing for 24 h in a serum-containing medium we selected only samples having following phenotype: nestin+, and vimentin+ no less than 25%; HLA-DR+ and CD34+ no more than 5%; GFAP+ no more than 10%; beta-tubulin+ no more than 20%; CD56+, N-Cad+, OB-Cad+, HLA-A,B,C+, and annexin+ no more than 15%; cell viability no less than 60%. Immunocytochemical study of selected samples proved that numerous neural stem cells, and neuro- and glioblasts necessary for transplantation were present.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flow cytometry phenotyping allows the screening and standardization of HNSC samples for further expansion and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4.
背景:Wnt信号通路是细胞增殖分化的关键调控环节。已有证据显示此通路参与了对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决定细胞命运的调控。目前有关Wnt信号通路对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作用还少见报道。 目的:寻找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Wnt信号分子。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在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股骨间充质干细胞并培养。传代后通过形态学和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34、CD45,筛选并鉴定培养细胞。采用神经营养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别联合Wnt3a和Wnt5a诱导方案,通过免疫组化和RT-PCR的方法比较Wnt3a、Wnt5a在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单独培养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经培养、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形态均一,呈长梭形,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高表达, CD34、CD45低表达。Wnt3a诱导后细胞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呈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无明显表达,诱导后细胞的活力良好;Wnt5a诱导组及对照组巢蛋白呈弱阳性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阴性。RT-PCR结果显示,Wnt3a诱导组巢蛋白在诱导前后均有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诱导后5 d可见明显的扩增条带,10 d后更加明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诱导10 d后有比较弱的扩增条带出现。结果说明Wnt3a分子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5.
人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特性及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hMSCs移植特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免疫组化方法鉴定hMSCs表面HLA-ABC、HLA-DR、CD80、CD86分子;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含量;RT-PCR检测HLA-ABC、HLA-DRmRNA基因片断;外周血淋巴细胞杀伤试验及 CCK-8比色法规察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DNA复合物导入hMSCs进行大鼠脑内移植,观察hMSCs在脑内的存活情况。结果 hMSCs表面少量表达HLA-ABC分子,不表达 HLA-DR、CD80、CD86分子;有少量HLA-ABC mRNA基因片断存在,未发现HLA-DR mRNA基因片断;外周血淋巴细胞杀伤试验没有发现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大鼠脑内移植hMSCs一个月后仍可见有细胞存活。结论 hMSCs具有较弱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6.
背景:有研究证实,骨髓中CD34+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 目的: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和扩增人CD34+造血干细胞,并检测其免疫学表型,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其体外诱导分化后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观察实验,于2005-10/2007-10在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完成。 材料:骨髓来源于健康供者。 方法:利用Percoll 梯度分离、贴壁筛选法及单克隆培养法分离培养、扩增人骨髓CD34+干细胞。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法,选生长良好的传代细胞,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基因转染人骨髓CD34+干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人骨髓CD34+干细胞免疫学表型。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基因转染后,人骨髓CD34+干细胞的表型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情况。 结果:体外分离培养出高度同源性的人骨髓CD34+干细胞,细胞形态呈成纤维细胞样。CD44、CD29和c-kit阳性,CD31和CD54阴性;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诱导后,人骨髓CD34+干细胞表面标志CD44 表达降低,CD31升高,呈现典型的内皮细胞表型,并且获得大量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能力。 结论:采用Percoll分离液梯度离心继以贴壁筛选法及单克隆培养法联合筛选分离,可培养扩增出高度同源的CD34+干细胞,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后,CD34+干细胞呈典型的内皮细胞表型,验证了其具有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取材于吸脂手术所获得的脂肪抽吸物,可反复取材,原料来源充足。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观察分析传代第3,7,10 代细胞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传代第5 代细胞表面标志表达。取传代第4代细胞行体外成骨细胞诱导和成脂诱导,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及油红O染色鉴定。冻存传代细胞,分别于 2,6 个月后复苏,锥虫蓝染色计数复苏后细胞存活率。 结果与结论:原代细胞3 d 贴壁,6 d 后开始快速增长并形成集落,11 d左右达80%~90%融合,多呈纤维样;传代后细胞维持纤维样形态。传代细胞潜伏期24~48 h,对数增殖期三四天,对数增殖期后第五六天进入平台期。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D34、CD14、HLA-DR 呈阴性表达,CD44、CD105、CD13呈阳性表达,HLA-ABC呈弱阳性表达。具有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冻存复苏后细胞存活率达 90% 以上,且与未冻存传代细胞具有相同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采用Percoll分离液离心分离hMSCs,体外扩增,分别采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2-巯基乙醇(2-ME)等无血清DMEM诱导hMSCs分化为神经元。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 hMSCs在体外扩增传至5代后,流式细胞仪显示99.5%,97.8%,98.8%hMSCs表面抗原CD29、CD44、CD90表达阳性。接种到12孔板,3d后加入bFGF和2-ME联合或2-ME单种诱导剂诱导后,hMSCs胞体收缩,突起伸出;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表达阳性,GFAP阴性。结论 成人骨髓间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