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血清铁和铁蛋白与肝病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serum iron and ferritin with the indicators for hepatic fibrosis and hepatic iron overload. METHODS: Liver tissue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from 41 patients with benign (16) or malignant (25) liver diseases by 1 second liver biopsy, and routin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after haematoxylin-eosin (HE) and Perl's Prussian stainin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um, radioimmunoassay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were respectively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serum levels of iron, ferritin, hyaluronic acid, laminin, human procollagen type , and collagen type . RESULTS: Between patients with benign and malignant liver diseas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serum ferritin levels (P < 0.05), but not in serum iron levels (P > 0.05). It was also noted that the levels of the indicators for hepatic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and early-stage malignant diseases vari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levels in normal subjects, but these differences were not observed between normal subjects and patients with end-stage hepatic malignancies. Serum iron and ferritin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serum laminin levels (serum iron: r=0.439, P=0.031; serum ferritin: r=0.476, P=0.016), and no iron granules detected in the tissue specimen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ONCLUSIONS: Most of the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ave elevated serum ferritin levels. The serum levels of iron and ferritin are statistically correlated with serum laminin level. Obvious reduction of iron content is typical of hepatic malignant tissue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benign tissues, and the reduction in the levels of the indicators for hepatic fibrosis might involve the inhibition of collagen synthesis in the tumor tissues from patients with end-sta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ost of the cases of alcoholic fatty liver are complicated by liver iron overload, often marked by serum iron and ferritin levels. 相似文献
2.
血清铁和铁蛋白与肝病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铁和铁蛋白与肝脏疾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粘蛋白、人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的关系。方法采用1s快速肝穿刺法对41例肝病患者取肝组织标本,行HE和铁染色后镜检;同时分别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良性肝病患者与肝细胞癌患者比较,血清铁测定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铁蛋白差异显著(P<0.05);良性肝病患者、早期肝细胞癌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测定值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晚期肝癌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铁及血清铁蛋白与层粘蛋白具有统计学上的相关性(血清铁r=0.439,P=0.031;血清铁蛋白r=0.476,P=0.016)。肝癌组织没有发现铁颗粒沉积。结论肝细胞癌患者多出现血清铁蛋白升高;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测定值和层粘蛋白测定值具有相关性;与良性肝病相比,肝癌组织的铁含量明显降低。晚期肝癌患者纤维化指标下降,可能与肿瘤组织抑制了胶原合成有关。酒精性脂肪肝多合并肝铁过载;对于良性肝脏疾病血清铁和铁蛋白测定值可以作为肝铁过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肝活检病人血清纤维化指标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②方法对36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了肝组织活检,同时检测其血清脯氨酸肽酶(PLD)、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含量,比较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并分析了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血常规之间的相关性.③结果按肝脏的炎症程度分组,各组间PLD、CⅣ差异无显著性(F=1.79、1.91,P>0.05);PⅢNP G4组较G1、G2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F=42.33,q=3.20、4.12,P<0.05、0.01,);LN水平随着炎症程度加重而增高,G1组与G2、G3、G4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23.48,q=3.17~3.89,P<0.05);G2、G3、G4组的HA水平较G1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F=23.03,q=3.22~3.97,P<0.05).按肝脏纤维化程度分组,各组间比较,PLD差异无显著性(F=1.82,P>0.05);CⅣ、LN、HA水平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高,S4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F=3.18~20.34,q=4.12~6.04,P<0.01);PⅢNP水平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高,S0组与S1、S2、S3、S4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7.84,q=4.75~7.31,P<0.05、0.01).纤维化相关指标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球蛋白、谷丙转氨酶呈显著正相关(r=0.42~0.63,P<0.05),与清蛋白、前清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呈显著负相关(r=-0.51~-0.79,P<0.05),与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无明显相关性(r=0.03~0.09,P>0.05).④结论 CⅣ、LN、HA水平可作为判断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与肝功、血常规联合检测的参考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4.
对56例无症状HBsAg 携带者(ASC),97例病毒性肝炎做肝活组织检查,进行了临床与病理分析。ASC 病理检查绝大多数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中的其他类型,或将发展为肝硬化(HLC)的CAH 误诊为CAH,肝穿刺活检是确诊CAH 比较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的肝外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对机体危害严重,我国发病率较高。在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的情况下,患者往往多方求医,造成重叠用药及滥用药物现象,不利治疗。为使临床工作者对该病从基础理论到治疗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在治疗住院患者中能选择最佳联合用药方案并正确指导门诊患者用药,本刊特邀吴修斌、舒昌杰、刘俊彬、周永兴等专家、教授,就该病的病原学、免疫调控疗法、肝外病变及治疗、重症肝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重症肝炎常见其他并发症的治疗等六个方面撰写了专题笔谈,从本期开始,连续3期刊出,供读者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6.
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 dutamyl transpeptid-ase,GGT)作为肝脏疾病生化检查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对GGT与肝癌的关系有较多的报道,但对GGT与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报道较少。2002年l~9月对18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了血清GGT。的检测,结合临床和其它生化指标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GGT改变的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激活素A(activin A,ACTA)与肝细胞损伤、肝纤维组织增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18例慢性乙肝患者(其中慢性轻度35例,中度30例,重度28例,肝硬化25例)血清ACTA及透明质酸(HA)、四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其中35例进行肝活检,行苏木素染色(HE),应用多媒体彩色图文分析系统对肝内胶原纤维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测定肝功能(TBil、ALT、GLB),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乙肝轻、中、重度及肝硬化(LC)患者血清ACTA水平依次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除慢性轻度组LN外,其他各组血清ACTA与HAI、VC、LN呈明显正相关(P<0.01或P<0.05)。ACTA与肝功能指标(TBil、ALT、GLB)明显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ACTA在慢性肝病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血清ACTA的检测可做为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细胞受损程度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纤维化的病理改变与血清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彩色B超定位下穿刺取活体肝组织299例,作苏木素-伊红(HE)、网织纤维(RT)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分级、分期。血清标本用放射免疫测定检测透明质酸(HA)、Ⅲ型人前胶原(HPCⅢ)、IV-型胶原(IV-C)。【结果】慢性肝炎轻度97例,血清学纤维化指标升高不明显。慢性肝炎中度126例,血清学纤维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慢性肝炎重度29例、肝硬化47例,血清学纤维化指标均显著升高。299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分期与血清学纤维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和血清学的变化随临床病情的变化而改变。肝组织活检结合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肝炎、肝硬化患者血钙浓度变化。方法 :用OCPC比色法对 2 4 4例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做血钙浓度测定 ,同时设正常对照组 74例。结果 :对照组血钙浓度均值 (2 30± 0 2 6 )mmol/L ,无血钙 <2 0 3mmol/L者 ;急性肝炎组血钙浓度均值 (2 2 5± 0 2 5 )mmol/L ,血钙 <2 0 3mmol/L者 5例 ,占 6 2 % (5 / 81) ;慢性肝炎组血钙浓度均值 (2 2 1± 0 2 3)mmol/L ,血钙 <2 0 3mmol/L者 2 7例 ,占 35 5 % (2 7/ 76 ) ;肝硬化组血钙浓度均值(1 90± 0 2 7)mmol/L ,血钙 <2 0 3mmol/L者 6 6例 ,占 75 9% (6 6 / 87) ,肝硬化组与前三组分别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肝硬化A级血钙均值 (2 15± 0 2 3)mmol/L ,血钙 <2 0 3mmol/L者 8例 ,占 9 2 % (8/ 87) ;B级血钙均值 (1 91± 0 2 1)mmol/L ,血钙 <2 0 3mmol/L者 2 3例 ,占 2 6 4 % (2 3/ 87) ;C级血钙均值 (1 84± 0 2 0 )mmol/L ,血钙<2 0 3mmol/L者 35例 ,占 4 0 2 % (35 / 87) ,C组与A ,B二组分别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血钙浓度可作为判断肝炎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铁和铁蛋白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脑梗塞患者发病后次日晨取肘正中静脉血 ,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放射免疫法 (RIA)测定血清铁和铁蛋白的含量。结果 :脑梗塞患者血清铁无明显差异 ,铁蛋白明显增高 (P <0 .0 1 )。结论 :血清铁蛋白增加可能是脑梗塞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清铁蛋白在病毒性肝炎病人中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40例不同临床类型的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血清铁蛋白,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纤维化指标。结果血清铁蛋白与肝损害呈平行关系,肝细胞损害越重血清铁蛋白值越高,以重型肝炎显著升高。血清铁蛋白与HA、LN、CL-IV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0、0.27、0.36,它们之间有相关性。结论肝细胞损害越重,血清铁蛋白值越高。血清铁蛋白与血清纤维化指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改变与肝纤维化关系。方法:对37例慢性病毒性肝炎(CVH)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检测其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等。结果:汇管区炎细胞浸润明显患者血清LN、ⅣC、HA明显升高。PⅢP在碎屑样坏死时明显升高。小叶内炎细胞浸润明显及有桥接样坏死者,血清LN、ⅣC、HA均明显升高。淤胆患者血清HA较无淤胆患者升高明显。同时伴随肝细胞再生者血清LN亦明显升高。结论:CVH的炎症、坏死、肝细胞再生以及淤胆等病理过程均与肝纤维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 [血清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CⅣ )、层黏蛋白 (LN) ]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6 0例不同程度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HA、PCⅢ、CⅣ、LN ,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检测和比较 ,分析它们与临床诊断之间的关系。结果 4项指标在慢性肝炎轻、中、重度的检测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1) ,轻度组与正常组的LN数值有很大的重叠 ,中、重度组的HA检测数值远大于轻度及正常组的检测数值。结论 血清HA、PCⅢ、CⅣ、LN检测能很好地反映肝纤维化活动程度 ,HA在反映肝损害程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但LN作为早期指标并不利于临床判断。 相似文献
14.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57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出现不同类型并发症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存活率.结果 77.8%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并发症,其中肝性脑病、感染、脑水肿、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50.4%、34.6%、30.2%、22.2%和21.8%;无并发症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活率为78.7%,非常显著高于有并发症者(13.7%),P<0.01;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症越多,其存活率也越低;125例出现肝肾综合征的患者全部死亡,单纯肝性脑病、单纯感染和单纯消化道出血者的存活率分别为63.9%、68.4%和46.2%.结论绝大多数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并发症,并发症的出现是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加重、预后差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铁代谢相关血清学指标的临床诊断意义及铁在肝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检测67例肝病患者血清铁调素、血清铁和铁蛋白水平,分析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等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依据肝病病因将患者分为HBV感染组、HCV感染组、酒精性肝病组,依据肝病病变程度分为肝炎组、肝硬化组。分析不同分组情况下,各组患者血清铁代谢指标与肝损伤的关系并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 67例患者中,血清铁与ALT、AST均呈正相关(r=0.4788,P0.0001;r=0.4457,P0.0001)。血清铁蛋白与ALT、AST均呈正相关(r=0.3330,P=0.0022;r=0.4437,P0.0001)。铁调素与ALB呈正相关(r=0.4467,P=0.0195)。酒精性肝病组血清铁蛋白(1230.0μg/L)明显高于HBV感染组(388.5μg/L)和HCV感染组(211.0μg/L),P均0.05;HBV感染组明显高于HCV感染组,P0.05。HBV感染组血清铁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病组(19.4μmol/Lvs.9.5μmol/L,P=0.0427)。肝硬化组铁调素与血清铁呈负相关(r=-0.7070,P=0.0001)。肝硬化组血清铁显著低于肝炎组(15.3μmol/Lvs.22.5μmol/L,P=0.0136)。结论肝病患者铁调素、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水平与ALT、AST、ALB等肝功能常用检测指标具有相关性。铁负荷增加可加重肝病患者肝细胞的损伤,铁代谢水平对判断肝病病情变化、开展干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细胞内外铁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类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细胞内外铁含量多或寡与贫血症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比色法、放射免疫法和普鲁士兰反应法检测186例各种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浓度和细胞内外铁粒、铁小珠的含量.结果急、慢性白血病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铁浓度升高;肾性贫血、肝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肿瘤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RA)患者血清铁下降;铁蛋白增高主要见于急、慢性白血病贫血和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肿瘤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细胞内外铁颗粒减少和外铁消失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和肾性贫血.结论检测血清铁、铁蛋白和细胞内外铁能灵敏地反映机体铁的贮存和利用水平;恶性肿瘤或其它细胞快速增殖时,细胞合成铁蛋白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血清生化指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项血清指标联合评分对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活检为依据,将肝病患者分为Ⅰ组(肝硬化组)和Ⅱ组(非肝硬化组)。以67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Ⅲ组)。比较各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总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α2-巨球蛋白、脂蛋白A1和γ转肽酶(GGT)的水平差异,并计算Ⅰ组肝纤维化分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和肝纤维化指数积分。结果ALT、GGT、α2-巨球蛋白、总胆红素与肝纤维化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联合ALT、GGT、α2-巨球蛋白、总胆红素、脂蛋白A15种指标计算ROC面积为0.83±0.13。肝纤维化指数积分为0~0.2时具有很好的肝硬化阴性诊断价值(92.3%),积分为0.8~1.0时对肝硬化诊断的灵敏度为81.8%。结论联合ALT、GGT、α2-巨球蛋白、总胆红素、脂蛋白A对乙肝肝硬化可作出较准确临床诊断,可能会减少患者的肝穿刺活检的次数。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血清铁及铁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36(5):778-781
目的 探讨超声影像学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与血清铁离子和血清铁蛋白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经超声影像学方法诊断的4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者作为病例组及40例健康体检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浓度。结果 病例组的血清铁、铁蛋白测定值[(105.17±24.52)μg/dL,(146.57±68.28) ng/dL]与对照组[(85.45±26.84) μg/dL,(90.58±49.71) ng/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血清铁诊断NAFL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最佳阈值及敏感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0.69(P<0.01)、123.5 (μg/dL)、82.5%、60%、40 %、17.5%。应用铁蛋白诊断NAFLD的ROC曲线下面积、最佳阈值及敏感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0.73(P<0.01)、134.9 (ng/dL)、75.0%、72.5%、27.5%、25.0%。结论 NAFLD患者血清铁和铁蛋白水平均出现升高,与超声诊断结果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