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代谢综合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文章主要对代谢综合征的病因和其促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和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代谢综合征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但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增高了缺血性卒中风险,现行诊断标准是否合理,以及该综合征是否属于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一直存在争论.文章就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补体系统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免疫和炎症反应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密切,补体系统激活是炎症反应及体液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补体系统激活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尚少。文章从脑缺血时补体的来源,补体激活机制,补体介导损伤机制,补体调节因子的作用及抗补体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代谢综合征又称“X综合征”,由血管危险因素,如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组成,其各个组分的共同发病基础和核心机制是胰岛素抵抗,病理学特点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促进各种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脑血管病是人类主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 ,其中 3/ 4的脑血管病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该病不但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也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 ] 。WHOMONICA研究报告显示 ,30余年来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针对该病的危险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脑卒中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稳定的下降趋势 ,但是在MONICA研究中 ,北京地区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 ,并且是少数呈上升趋势的地区之一[2 ] ,北京市城市人群 1 984年— 1 999年 1 6年间急性脑卒中事件的发作几率和首发发病率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其增加幅度…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抗凝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已经应用了60余年。文章通过介绍近20年(特别是近10年)来国际上进行的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就抗凝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治疗方法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卫生部统计中心发布的人群资料显示,我国脑血管病在城市和农村占全死因顺位的第一、二位.我国每年脑血管病新发病例数超过200万例,死亡约150万例,全国脑血管病存活者约600万~700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人民币[1].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3/4.现对近年来几种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治疗的选择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治疗的迫切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治疗的迫切性王新德脑血管病是我国的常见病,随着高血病发病率的增高和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根据统计资料1994年我国城市居民总死亡率为534.16/10万人口,其中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1...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血管病即脑卒中 ,属于中医缺血性“中风”的范畴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颇具优势 ,现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研究  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病 ,中医文献有关“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内经》。唐宋以前 ,以“外风”学说为主 ,以“内虚邪中”立论 ,唐宋以后以“内风”立论。金元以后则突出了内风、火、痰、虚、气、血的作用。目前对中风发病机制有比较统一的认识 ,主要包括 3个方面 :①气血逆乱 :发病在脑 ;②脉络闭阻 :半身不遂 ,认为由风阳内动 ,挟痰走窜经络 ,脉络不畅或…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原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常常造成医生和患者对脑血管病就诊上缺乏急症意识,使治疗延误。近年来,随着溶栓和脑保护治疗的发展,开始认识到早期就诊和超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这里就超早期治疗作一综述。一、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1-超早期的概念:目前普遍认为超早期为缺血性脑梗死发病后3~6小时内。重组组织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试验发现在3小时内的疗效比较好,并且与病理生理试验发现的治疗时间窗吻合[1],而3~6小时内的脑组织仍然存在一些可能…  相似文献   

11.
大量研究表明,血小板功能异常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试验能检测血小板的黏附性和聚集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第4因子、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血小板活化因子和P-选择素水平可反映血小板是否处于活化状态。检测各种血小板功能标志物,有助于了解血小板的功能状态,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脂联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具有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肽类物质。现已发现,脂联素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文章对脂联素在脑血管病,特别是缺血性卒中方面的最新研究做了综述,同时阐述了脂联素与其他传统血管性危险因素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选择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黏附分子在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选择素家族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密切。文章就P-、E-和L-选择素的作用、特征、相互关系以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概述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因素、斑块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以及斑块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5.
溶血磷脂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生物活性磷脂介质,主要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LPA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并激活血小板使之释放更多的LPA。随着对LPA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发现LPA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与脑血管痉挛有关,作用于星形细胞产生多种效应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脑组织缺血后梗死灶周各种血管生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上调,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微血管新生,血管新生的程度与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给予血管生成生长因子能起到促进脑血管生长、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预后的作用,从而为脑缺血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补体系统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抑制补体能改善卒中的预后。文章就脑内补体的来源、在脑缺血时的作用以及缺血性脑损伤后针对补体进行治疗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降纤治疗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文章阐述了降纤制剂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新进展,总结了临床上存在的常见问题,并对今后的 应用与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