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为罹患脑血管病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患者认知功能受到明显损伤,同时具备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与体征,因其在临床上具备可预防性,探析血管性痴呆的新的证治思路与方法尤为重要。王新陆教授在长期临证与理论研究中,总结出血管性痴呆病机为肾精亏虚、浊瘀互结所致的脑萎髓空、神机失用,并从“血浊”立论治疗血管性痴呆,自拟复健化浊方以补肾化浊活血作为血管性痴呆的基本治疗方法,临床常获显效,为血管性痴呆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新的临床思路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中医院李妍怡教授从医40余年,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有独到的见解。为使医务工作者对血管性痴呆有更深的理解,在临证需要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将李妍怡教授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经验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与五脏气机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国辉  刘杏琴 《陕西中医》2002,23(2):146-147
本文从血管性痴呆的病位着手 ,结合五脏气机的生理病理变化 ,探讨了五脏气机失常与血管性痴呆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沈宝藩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静 《新疆中医药》2001,19(2):44-45
血管性痴呆是由于大脑多发性或重要部位的梗塞、出血引起皮质结构及其连系部位的损害所致,据日本国统计,血管性痴呆占老年人痴呆的50%,而我国的统计,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还略高于日本.该病属于疑难病证,各地学者都在积极探索有效治疗措施.本人随师沈宝藩教授临证学习多年,现将我师诊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结合文献复习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虽然是现代医学病名,但是早在中医学论治"呆病""善忘"等疾病时就有对血管性痴呆相关症状的描述,且中医藏象理论认为,脑为元神之府,脑的功能分属于五脏并通过五脏来完成[1],五脏各有所藏之神并形成五神脏理论,五脏对神各有所主,五脏虚衰则神失所养、神机失用发为痴呆,由此可见血管性痴呆的病位虽在脑,但与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关系非常密切,笔者在宫师的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和查阅古籍文献,现以五脏为纲对血管性痴呆的病机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辨证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VD)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脑损害所致的痴呆的总称,以记忆力减退、肢体功能障碍为特征,呈现出阶梯性恶化和波动性病程。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吾师马云枝教授临证数十载,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方面方出效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VD)是继发于脑血管疾病后以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临床综合征。赵京伟教授多年从事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临证经验丰富,认为血管性痴呆病位在脑,与脾胃密切相关,病理性质属于本虚标实,治疗应以健脾醒脑为主要治则,针药并举以健脾化痰、活血化瘀、醒脑开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马云枝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经验,即:补肾注重调阴阳;治痰瘀巧调肝脾;临证用药如用兵。  相似文献   

9.
从颅脑水瘀证论治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孙景波  华荣 《陕西中医》1998,19(9):409-410
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提出颅脑水瘀证概念,认为颅脑水瘀证是血管性痴呆的一个主要证候,指出颅脑水瘀是血管性痴呆的病机关键,通窍、化瘀、利水是颅脑水瘀证的治疗大法,处理好颅脑水瘀证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裘昌林从痰论治老年痴呆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祖辉 《中医杂志》2006,47(11):826-827
老年痴呆系指发生在老年期的各种痴呆综合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混合性痴呆等。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和认知功能障碍,属中医学的“呆证”、“痴证”、“喜忘”、“郁证”、“痴呆”等范畴,目前认为本病为标实本虚,治疗上以祛邪和扶正相结合。裘昌林老师积40年临证经验,治该病从治痰入手,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师从裘老,临诊获益颇多、现将其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马云枝教授认为血管性痴呆病性属本虚标实,脏腑虚损、肾精亏虚为发病之基础,痰瘀蒙窍、毒损脑络为痴呆发病之关键,三焦枢机不利、气机不畅为致病之要点,临证常以补肾扶正、化瘀解毒为治疗大法,根据该病的进展趋势,将血管性痴呆分为平台、波动、下滑3期。在临床辨证施治中,坚持分期和分型相结合,临证以“开窍”为先导,统领“补肾填髓”“化瘀涤痰”诸法,认为“补肾解毒法”应贯穿痴呆治疗始终。同时辨证遵从整体观念,从全局考虑,结合脏腑、气血及三焦辨证,善用经方,注重加减,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是继发于脑部血管病变引起的以记忆、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临床综合征。中医学认为此病是由于髓海不足,神机失用,以呆笨、健忘为主要表现。大部分医家对此病多从肾论述,但临床辨证时,常见多脏腑病变相兼,且五脏藏五神、主五志,与神志病有密切联系。本文从中医学独特的"五脏神"理论着手,以五脏生理为纲,浅析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宋晓鸿 《四川中医》2006,24(12):3-4
陈祥林主任医师认为老年血管性痴呆虚实夹杂贯穿病程,临证治疗宜通补兼施,补其虚,通其滞;中药组方善用有效药对,以求事半功倍之效果。  相似文献   

14.
蔡建伟 《中医杂志》2006,47(10):786-787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分析,认为目前中医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主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从五脏着眼,明察正虚邪实;二是从痰瘀入手,区分标本主次;三是辨证不忘辨病,旨在增智健脑。这些特点对临床进一步研究血管性痴呆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属中医"呆证"、"善忘"、"癫证"等范畴.其病机有虚、火、风、痰、瘀之分,治疗有滋肾填精、益气养血、养肝熄风、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之别.柯干老师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提出血管性痴呆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脑,脾肾气虚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基础,瘀阻脑络是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关键,益气活血法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法.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多.兹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从血管性痴呆的方药分析论其证型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方药分析为基础探讨血管性痴呆证候分布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该病临床及科研组方用药。方法:通过对从维普数据库检得2000年至2008年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152篇文献的用药分析,探讨血管性痴呆证候分布规律。结果:用药频次较多的有活血药、补益阴阳药、补气药、补血药、开窍药、化痰药、平肝息风药;血管性痴呆的证型以血瘀证、阴阳亏虚证为主。结论:现代文献所用药物的分析基本体现了现代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用药特点及规律,也由此揭示了其证型分布规律,从而更有助于指导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17.
老年痴呆包括现代医学的老年性痴呆(AD)、血管性痴呆(VD)及混合性痴呆等.历代中医医家及学者多从五脏虚损阐释其发病机理,痰热论述则较少.我们认为,老年痴呆总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在于五脏尤其是脾肾亏虚;其标实在于痰浊蒙蔽脑窍,闭阻脑络,火热蕴结脑府,脑窍昏蒙.虚实之证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以致病程缠绵,见症多端.  相似文献   

18.
五脏理论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其展开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张琪从五脏论治临证举要》一书,结合理论和临床,辨证解读了中医五脏理论的科学内涵,阐述了张琪教授利用五脏理论治疗多种相关疾病的临床经验,对《张琪从五脏论治临证举要》一书的解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老年期痴呆 ,是发生在早老年期和老年期的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智能损害综合征。我国传统中医中药在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近年来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文就近十年来关于老年期痴呆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中医对老年痴呆的辨证论治老年期痴呆为本虚标实之疾 ,治疗应根据“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的治则 ,分析虚实因果 ,权衡标本轻重 ,关键应该是或通或补 ,或通补兼施。AD(血管性痴呆 )与VD(阿尔茨默痴呆型 )临证有所不同 ,AD以心脾肾虚或挟痰为特点 ,以虚或虚中挟实为主 ,以补为主或通补兼施为AD临证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五脏温阳化瘀汤治疗动脉硬化性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动脉硬化性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服用五脏温阳化瘀汤剂200ml,每日2次;对照组43例,服用尼莫地平片,每次40mg,每日3次,疗程为60d。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进行评估。结果五脏温阳化瘀汤组和尼莫地平片组分别在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药物总体疗效相近(P0.05),但五脏温阳化瘀汤组对行为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优于尼莫地平片(P0.05)。结论五脏温阳化瘀汤对治疗动脉硬化性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