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产生促炎因子的调节作用,探讨α-MSH的抗炎与免疫调节机制。用不同浓度α-MSH处理ECV304细胞,或在LPS/TNF-α处理的同时加不同浓度的α-MSH培养ECV304细胞。用ELISA检测上清中TNF-α和IL-8,以Greiss法测定NO,RT-PCR检测组织因子(TF)mRNA,Westernblot检测TF蛋白表达。结果显示,α-MSH抑制ECV304细胞产生NO、TNF-α,但促进IL-8的释放。LPS或TNF-α能上调ECV304细胞表达TF mRNA,而α-MSH抑制这种上调作用,并抑制ECV304细胞表达TF蛋白。上述结果提示α-MSH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促炎因子而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以探讨α-MSH的抗炎与免疫调节机制。以U937细胞与ECV304细胞相互黏附作为实验模型,观察LPS或TNF-α刺激ECV304细胞,以及α-MSH干预后,对U937细胞黏附于ECV304细胞的影响。用不同浓度α-MSH处理ECV304细胞,或在LPS/TNF-α处理的同时加不同浓度的α-MSH培养ECV304细胞,以FACS检测ICAM-1,RT-PCR检测骨桥蛋白(OPN)mRNA,Westernblot检测OPN蛋白表达。结果显示,LPS或TNF-α处理ECV304细胞可增加ECV304细胞与U937细胞的黏附,而α-MSH降低这种黏附作用。α-MSH抑制ECV304细胞表达ICAM-1和OPN蛋白;LPS或TNF-α刺激后,ECV304细胞表达OPN mRNA上调,而α-MSH能抑制LPS或TNF-α的上调作用。这些结果提示,α-MSH可通过降低ICAM-1和OPN的表达抑制炎症时血管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黏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rhIL-18BP)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用20 ng/ml的TNF-α和不同质量浓度的rhIL-18BP孵育相应时间,提取mRNA并用PCR及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IL-6、IL-8)、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6、IL-8)、可溶性黏附分子(sICAM-1、sVCAM-1)的蛋白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1)IL-18BP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炎症因子的表达;2)IL-18BP能抑制TNF-α诱导的HUVECs的凋亡。结论 rhIL-18BP对TNF-α诱导的内皮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并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肾上腺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中促炎介质[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环加氧酶-2(COX-2)]和抗炎介质[血红素氧化酶-1(HO-1)、白介素10(IL-10)]表达及NF-κB活化的影响。 方法: 以10 μg/L的LPS刺激体外培养的RAW264.7细胞作为炎症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肾上腺素(1、5、10、50 μmol/L)孵育24 h后,收集培养上清并提取细胞总蛋白,酶联免疫法测定上清中TNF-α、IL-10浓度,Griess法检测上清NO含量(以NO2-/NO3-表示),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总蛋白中COX-2、HO-1、IκB-α的含量。 结果: 10 μg/L的LPS明显诱导TNF-α、NO(NO2-/NO3-)、COX-2、IL-10及HO-1的产生;LPS+肾上腺素组与LPS单独作用组相比促炎介质TNF-α、NO(NO2-/NO3-)、COX-2的表达量显著下降,而抗炎介质IL-10、HO-1的表达却明显增强;肾上腺素与LPS共同作用组中IκB-α的含量与单独LPS作用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结论: 肾上腺素下调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促炎介质的表达同时促进抗炎介质的表达,这种效应并不通过影响NF-κB的活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ECV304内皮细胞增殖、黏附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ECV304细胞经TLR4 MIF单克隆抗体(mAb)和脂多糖(LPS)处理后,通过3H-TdR掺入实验、黏附实验和放射免疫分析研究细胞增殖、黏附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LPS(10 mg/L)明显促进ECV304细胞TLR4的表达,而抗MIF mAb(10、50 mg/L)明显抑制其表达。抗MIF(50 mg/L)和抗TLR4mAb(1 mg/L)明显抑制了ECV304细胞的增殖,而LPS(10 mg/L)明显促进增殖。抗MIF mAb明显抑制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ECV304细胞的黏附,而LPS和抗TLR4 mAb对黏附无显著影响。抗MIF、抗TLR4 mAb明显抑制ECV304细胞TNFα的分泌,并呈剂量依赖,而LPS作用相反。与对照组相比,LPS(1 mg/L,48 h)可以促进ECV304细胞IL-8的分泌,抗MIF mAb(50 mg/L,48 h)可以明显抑制IL-8的分泌(P0.05)。但是抗TLR4 mAb(1 mg/L)对ECV304细胞IL-8的分泌无明显影响。结论:LPS、抗TLR4及抗MIF mAb对血管内皮细胞TLR4表达及活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氧化高密度脂蛋白(oxH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加组胺)、HDL、oxHDL 4组, ECV304细胞经不同浓度oxHDL、HDL(10-120 mg/L)和组胺(1×10-9-1×10-4 mol/L)处理不同时间(2-8 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 (RQ-PCR)和Western bloting方法检测TF表达。同时,分别应用SP600125[c-Jun氨基端激酶(JNK) 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 特异性抑制剂]、 PD98059[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 特异性抑制剂],观察其对oxHDL和组胺诱导的ECV304细胞表达TF的影响。 结果:正常ECV304细胞未检测到TF,经组胺处理1 h后TF mRNA表达明显增加,在1×10-5 mol/L时最高,约为1×10-9 mol/L时的4.8倍。oxHDL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方式诱导ECV304细胞TF mRNA表达,在oxHDL 20 mg/L时最高,为10 mg/L时的1.8倍,在第6 h时TF mRNA表达水平为第2 h的5.3倍(P<0.05),并在20 mg/L时显著刺激ECV304细胞TF蛋白表达,为40 mg/L时的1.5倍,而HDL没有此效应。 MAPKs(JNK、p38 MAPK、ERK1/2)抑制剂可部分解除oxHDL诱导ECV304细胞TF表达的效应,TF分别下调表达至原来的19.0%、5.0%和13.0%(P<0.05)。结论:oxHDL能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诱导ECV304细胞产生TF,其机制可能通过JNK、p38 MAPK和ERK1/2所介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瘤果黑种草子总皂苷(TSSN)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采用Griess法检测NO分泌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TNF-α、IL-6、IL-1β含量,采用qRT-PCR方法考察TSSN对NF-κB信号通路相关靶点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酶动力学实验检测总皂苷对环氧酶-2(COX-2)以及5-脂氧酶(5-LO)的抑制活性;通过MTS法及ELISA法检测TSSN对静息期淋巴细胞的影响,并以TSSN对刀豆蛋白(ConA)、LPS分别诱导的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IL-2、IL-6、IFN-γ的影响来考察TSSN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 在LPS诱导的RAW 264.7炎症模型中,TSSN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分泌炎症介质NO和促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显著抑制TNF-α、IL-6、IL-1β m RNA表达水平,抑制iNOS、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在12.5~200μg·ml-1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FXR激动剂GW4064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因子TNF-α、MCP-1和NO的分泌及IL-1β、TNF-α的表达,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高通量多因子检测技术和Griess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MCP-1和NO分泌的影响;采用qPCR技术检测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NOS的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NOS及NF-κB蛋白的表达的水平。结果:GW4064能抑制LPS诱导的细胞促炎因子IL-1β、TNF-α和iNOS的mRNA的表达(P0.05),同时能不同程度的抑制细胞上清中TNF-α,MCP-1中的分泌量(P0.05);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NO的释放(P0.05);除此之外,GW4064(10、20μmol/L)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iNOS蛋白的产生(P0.01),经过GW4064处理后,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NF-κB的活性也显著下调(P0.01)。结论:FXR激动剂GW4064在巨噬细胞中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抑制iNOS的表达及下调NF-κB的活性是其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将小鼠骨髓细胞诱导分化为DC,用IL-37处理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CD80),RT-PCR法检测TNF-α、IFN-γ、IL-6、IL-12和TGF-βmRNA的表达,多重液相蛋白定量CBA试剂盒及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TNF-α、IL-6、IL-12、IFN-γ、MCP-1和TGF-β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DC中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将DC与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增殖及活化程度(CFSE、CD69)。结果显示,IL-37能够降低表达CD80+/CD86+的DC数量。促炎因子TNF-α、IL-12和IL-6的表达被明显抑制,而T淋巴细胞抑制因子TGF-β明显增高。IL-37预处理的DC明显降低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能力。IL-37能够降低DC中磷酸化ERK和NF-κB的表达。IL-37处理的DC对CD8+T细胞产生明显抑制作用。结果表明,IL-37能够通过影响ERK和NF-κB依赖的信号通路抑制DC的成熟和免疫反应,从而抑制CD8+T细胞的活化及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雪胆素乙(Cucurbitacin IIb,CuIIb)对丝裂原刺激的小鼠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增殖及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潜在的抗炎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以WST法检测CuIIb对刀豆蛋白A(Con 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淋巴细胞活化抗原CD69和CD25以及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结果 CuIIb能明显抑制Con A刺激引起的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经CuIIb处理后,T细胞早期活化标志分子CD69和中期活化分子CD25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同时,CuIIb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Con A诱导的促炎因子TNF-α和IL-6在CD3+T细胞中的表达。结论 CuIIb对小鼠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减少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提示其通过对适应性免疫的调控发挥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浓度尿素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HBMECs)产生炎性因子及其机制。方法以相同渗透压的甘露醇为对照,高浓度尿素(25 mmol/L)干预HBMECs 3、6、12和24 h后,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NF-α、i NOS、环氧合酶-2(cycloxygenase-2,COX-2)、核因子κB(NF-κB)/P65和p-P65的表达水平。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细胞NO含量。结果高浓度尿素增强细胞内TNF-α和i NOS表达。细胞TNF-α、COX-2和p-P65蛋白水平在3和6 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 NOS蛋白水平持续增高(P0.01)。NO含量在3 h明显增多(P0.05)。结论高浓度尿素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丹参提取物单体(764—3)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UVEC)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及其对单个内皮细胞胞内游离钙([Ca^2 ]i)水平的影响,以探讨764.3对心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的可能机制。进行人脐静脉原代内皮细胞、ECV304细胞株的培养。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法,构建含有人TF基因不同上游调控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经脂质体法转染内皮细胞,用TNF—α及764-3处理内皮细胞,测定细胞裂解物荧光素酶及β半乳糖苷酶活性。以Fluo3/AM为荧光指示剂,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像系统观测[Ca^2 ]i的改变。结果发现在TF基因上游序列-244/ 121bp存在下,TNFα可使转染内皮细胞荧光素酶表达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764-3使这种增加有所降低。而-111/ 121bp存在时,TNF—α组与对照组荧光素酶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均比-244/ 121bp存在时明显降低,此时,764-3并未引起荧光素酶表达量明显改变。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像显示,TNF—α可引起人内皮细胞[Ca^2 ]i持续缓慢升高,加入7643后[Ca^2 ]i迅速大幅度降低,逐渐恢复到基线水平。提示764—3可抑制TNF—α诱导的人内皮细胞TF基因表达增强,这种作用依赖于该基因上游序列-244/ 121bp的存在,推测胞内游离钙离子可能参与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淋巴细胞上连接蛋白40(Cx40)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释放的影响。方法取WKY大鼠腹主动脉外周血,收集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为对照组、伴刀豆球蛋白A(Con A)处理组、Con A联合NO处理组。ELISA检测培养基上清中TNF-α和IL-6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淋巴细胞Cx40的表达和分布,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Cx40表达频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淋巴细胞Cx40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n A处理组TNF-α和IL-6水平升高,Con A联合NO处理组较Con A处理组降低;Cx40表达在淋巴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与对照组相比,Cx40蛋白表达水平和表达频数均增加,与Con A处理组淋巴细胞相比,Con A联合NO处理组Cx40蛋白表达水平和表达频数均明显降低。结论 NO抑制促炎因子TNF-α和IL-6释放,同时伴随下调淋巴细胞上Cx40的表达,提示Cx40可能参与NO的抑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FOXO1(forkhead box O1)对胰岛β细胞炎症因子产生的影响,探讨转录因子FOXO1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运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pcDNA-FOXO1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至NIT-1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FOXO1的过表达情况;以LPS分别处理重组质粒(pcDNA-FOXO1)、空质粒(pcDNA3.1)转染以及未转染的NIT-1细胞24 h后,应用ELISA法检测3组细胞致炎因子IL-1β、TNF-α表达情况。以LPS和PBS分别处理NIT-1细胞24 h后,ELISA测定两组细胞致炎因子IL-1β、TNF-α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比较两组细胞FOXO1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的差异。结果 FOXO1在瞬时转染48 h的NIT-1细胞中实现了过表达;经LPS刺激后,重组质粒转染的NIT-1细胞产生的IL-1β和TNF-α显著高于空质粒转染和未转染组(P<0.01);经LPS处理24 h后的NIT-1细胞产生了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而PBS处理组未见表达。LPS处理组中FOXO1蛋白表达高于PBS处理组,但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PBS处理组(P<0.01)。结论炎症状态下,过表达转录因子FOXO1可增加胰岛β细胞致炎因子的产生,这主要与非磷酸化FOXO1的相对增多有关,它有望成为糖尿病抗炎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ACTH(1-24)对脂多糖(LPS)损伤的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ECV304为模型,分别观察对照组、LPS损伤组和ACTH(1-24)保护组的细胞活性及NO、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核因子NF-κB家族成员p50、p52及趋化因子SCYA3、SCYB10的表达情况。结果LPS(50μg/ml)可使ECV304的细胞活性降低,细胞的NO、TNF-α、NF-κB、SCYA3、SCYB10及ICAM-1的表达增强。ACTH(1-24)可以提高损伤细胞的活性,抑制上述细胞因子的高表达。结论ACTH(1-24)可以阻断LPS对细胞的损伤,减少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对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内内皮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endothe-lial-overexpressed lipopolysaccharide-associated factor 1,EOLA1)基因表达后细胞生长的变化。方法构建EGFP-EOLA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GFP-N2/EOLA1,转染ECV304细胞,G418压力筛选获得稳定表达株;设计靶点特异性的寡核苷酸,连接到经BamHⅠ和HindⅢ酶切线性化的pSlincer3.1/H1质粒上。转染重组质粒到稳定表达EGFP-EOLA1融合蛋白的ECV304细胞,检测靶基因的抑制情况,观察EOLA1表达被抑制后细胞生长的改变。结果抑制EOLA1表达后ECV304细胞生长明显减慢。结论EOLA1基因在细胞内参与了细胞生长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是研究不同生物材料对血管内皮细胞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与血栓形成有关的细胞因子mRNA表达变化与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之间的关联性。实验选择8%有机锡的聚氯乙烯为阳性对照,细胞培养用的聚苯乙烯为阴性对照,聚四氟乙烯、膨体聚四氟乙烯以及两种医用聚氨酯(PU-50和PU-60)作为实验材料,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通过细胞与不同材料的接触,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内皮细胞中与凝血功能密切相关的两种重要的细胞因子: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阴性材料相接触的内皮细胞其IL-8和TNF-α的表达均呈阴性,与阳性材料接触的细胞因子表达均呈强阳性,两种聚氨酯材料尽管在细胞生长、附着和形态变化等方面经肉眼观察未见明显差异,但是两者在细胞因子的表达上却出现显著的不同,其中PU-60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U-50组;聚四氟乙烯和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表现出程度不等的表达增强,前者比后者更明显。将IL-8和TNF-α在上述6种材料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秩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为r=0.88571(P〈0.05)。由此提示:血管内皮细胞对不同生物材料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可出现不完全一致的现象,后者显然较前者更为灵敏,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中IL-8和TNF-α的mRNA表达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推测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优劣。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17β-雌二醇(17β-estrodiol,17β-E2)及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α-zearalanol,α-ZA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的影响,进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传至2—3代后用于实验。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7β-E2及α-ZAL作用48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裂解液中TF蛋白浓度,双辛丁酸法(bicinchoninic acid,BCA)检测细胞总蛋白含量。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观察17β-E2及α-ZAL对T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10^-7mol/L 17β-E2及α-ZAL均可明显降低HUVECs组织因子蛋白含量及mRNA的表达,二者的作用类似。表明17β-E2及α-ZAL可明显抑制HUVECs组织因子的表达,这可能是它们抗血栓形成、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肺炎支原体膜脂蛋白诱导ECV304细胞表达mICAM-1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除引起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外,亦可引起其他多系统、多器官的肺外并发症,如脑膜脑炎、心肌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肾炎等。研究证实,许多支原体的膜脂蛋白在体外具有诱导人单核/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β的能力,而TNF-α、IL-1β可以使血管内皮细胞mICAM-1的表达水平增加促进炎症细胞的黏附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本实验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为靶细胞,观察肺炎支原体膜脂蛋白(Mp-LAMP)诱导ECV304细胞表达膜结合型细胞间黏附分子-1(mICAM-1)的水平,探讨Mp感染所致的炎性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I3K/Akt/eNOS)信号通路在葛根素(puerarin)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F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F和Akt的蛋白表达,硝酸盐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x-LDL孵育内皮细胞后,内皮细胞TF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Akt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细胞内NO产生减少;而葛根素预孵育内皮细胞1 h后,再用ox-LDL孵育,内皮细胞TF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Akt蛋白磷酸化升高,细胞内NO产生增多;PI3K抑制剂LY294002和葛根素共同预孵育内皮细胞1 h后,再用ox-LDL孵育,内皮细胞TF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Akt蛋白磷酸化降低,细胞内NO产生减少;e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和葛根素共同预孵育内皮细胞,也明显阻断葛根素对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TF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Akt蛋白磷酸化和细胞内NO产生的作用。结论:葛根素可通过上调PI3K/Akt/eNOS信号通路抑制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F mRNA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