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介绍我院自1989年8月以来开展内镜逆行胆管内引流术(ERBD),治疗因恶性肿瘤引起的肝外胆道阻塞性黄疸19例的经验,EPBD是一种姑息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内窥镜将一根直径12Fr的胆道内支撑引流管置入胆道狭窄部位。从而有效地解除了胆道的梗阻,咸轻了黄疸,消除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使食欲增加,营养状改善,为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短期的术前胆道减压能明显降低患者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本组有9例在术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率极低,临床处理十分棘手。作者采用内镜胆管引流术治疗此类肿瘤288例次,其中行内镜鼻胆管引流162例次、塑料内置管引流80例次、放置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46例、4例患者接受同期双内置管引流。引流总有效率为67.0%,其中效果满意者43.1%。  相似文献   

4.
胆管空肠搭桥内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恶性胆道梗阻更安全简便的手术方法。方法:我院设计采用胆管空肠搭桥术治疗不能行根治术的恶性胆道梗阻病人25例,并与同期外引流组12例和传统内流20例比较。结果:搭桥组及外引流组比内引流组术后黄疸消退快,搭桥组术后不带引流管,生存期生活质量较高,优于外引流组。结论:认为胆管空肠塔桥术是一种简单,创伤小,安全性大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MRCP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技术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的不同MRCP表现。结果52例中,MRCP均能够准确测定胆管扩张程度和梗阻的水平,其中良性梗阻27例,MRCP主要表现为胆管均匀扩张及逐渐狭窄,肝外胆管较肝内胆管扩张明显,肝内胆管呈“枯树枝状”;恶性梗阻25例,MRCP主要表现为胆管截断,胆胰管扩张,出现“双管征”,肝内外胆管扩张一致。恶性梗阻患者的肝内外胆管扩张程度明显大于良性梗阻者。结论MRCP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是由ERCP技术发展而来的新的治疗措施,对解除胆道梗阻,提高手术、内镜下乳头切开术(EST)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价值。本院自1997年3月~1998年9月已进行ENBD术43例,其中胆总管结石梗阻而行ENBD术37例,成功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方式在减少低位胆管恶性梗阻患者术后胆管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56例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低位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无肠梗阻及肠道手术史,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25)。先行外引流术(BED),再行内外引流术(BIED),试验组术后即关闭外引流,仅作单纯内引流;对照组内外引流同时开放。检测BED术前、BED术后、BIED术后30天内的血白细胞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引流。试验组、对照组BED术后的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75±1.06)×109/L和(6.98±1.04)×109/L,无统计学差异(t=0.83,P>0.05);而BIED术后试验组血白细胞计数[(7.23±2.19)×109/L]低于对照组[(10.74±5.21)×109/L,t=3.16,P<0.05]。结论对于低位胆管恶性梗阻,在单纯外引流的基础上择期置入内外引流管,术毕即关闭外口,仅作单纯内引流,可明显减少术后胆管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超声导引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后并发症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声导引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后并发症探讨黄洪勋赵友仁施亚周赵华沈理方超超声导引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UG-PTBD)在肝胆疾病的诊治中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有时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我院从1986年9月~1994年9月共施行154例,其中并发症11例,...  相似文献   

9.
术中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术中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外科(200040)倪泉兴,曹国海,张延龄我们自1990年6月起对手术证实癌肿无法切除的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即时作术中肝穿刺胆道引流(ITCD),取得较同期施行的PTCD满意的结果。现将初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病变76例(良性34例,恶性42例)。结果:肝内胆管呈枯枝状轻中度扩张,肝内外胆管不一致扩张(内轻外重),肝外胆管远段梗阻,梗阻部胆管呈削尖状狭窄,肝外胆管壁呈弥漫环形增厚,对良性梗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肝内胆管呈软藤状重度扩张,肝外胆管中段梗阻,梗阻部胆管呈伴或不伴肿块的截断型或突然狭窄型,肝外胆管壁局限不规则增厚,高度揭示恶性梗阻。结论: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病变均有特征性CT表现,通过分析胆管形态和临床资料基本能判断梗阻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经内镜胆管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术前肝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腹壶周围癌、胰头癌共 76例 ,引流组 3 6例 ,其中行内置管引流 2 9例 ,鼻胆管引流 7例 ;对照组 40例 ,未做任何方式的胆管减压引流。结果 入院后第 14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凝血酶原时间 (PT)和血清总胆红素 (TBIL)水平下降幅度分别为 :引流组 71.46± 11.81% ,2 3 .0 9±9.5 6% ,81.5 8± 7.5 0 % ;对照组 48.87± 19.3 2 % ,18.3 7± 9.3 1% ,5 .88± 3 .65 %。结论 经内镜胆管引流术能迅速改善梗阻性黄疸病的肝功能 ,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恶性梗阻性黄疸经内镜胆管引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和脓毒血症发生率高,是常见的致死并发症之一,已知胆道恶性梗阻除引起肝组织损害为主的全身各器官系统的病理变化外,还与机体免疫功能受抑有关。虽然目前对术前减黄作用临床上尚有争论,但其对免疫状态的影响已引起人们极大关注。本研究从免疫学角度探讨内镜胆道引流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一、临床资料1.本组资料:本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16例,年龄45~73岁,平均524岁,出现黄疸时间平均25d,血清总胆红素均在150~480μmol/L,术前均行ERBD,减黄至51μmol/L以下为满意,…  相似文献   

13.
胆管恶性梗阻内镜引流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塑料内置管及金属内支架在胆管恶性梗阻引流中的疗铲。方法 全组患者105例,行鼻胆管或塑料内置管引流87例次,放置金属内置管31例次。结果 鼻胆管或塑料内置管引流组,引流有效率82.8%,30天死亡率10.3%,平均通畅时间2.4月,平均生存期2.5月;金属内支架组,引流有效率90.3%,30天死亡率6.5%,平均通畅时间6.8月,平均生存期7.2月。结论对于胆管恶性梗阻,内镜引流术是一种  相似文献   

14.
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技术在肝外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收治的42例胆管梗阻患者的MRCP检查临床资料.分析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在MRCF,上的不同表现。结果MRCP检查在30例良性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胆管均匀扩张及逐渐狭窄.管壁均匀增厚.断端可呈“鸟嘴样”,其在良性梗阻中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30/30)和97%(29130);12例恶性梗阻患者中主要表现为胆管不均匀对称扩张及突然狭窄或截断,管壁不均匀增厚,可出现“双管截断征”,其在恶性梗阻中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12/12)和92%(11/12)。结论MRCP是一种无创性显示胰胆管管腔形态学改变的影像学方法,在评价肝外胆管梗阻中具有较好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不同压力T管胆道造影周围血内毒素含量变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减少或避免T管胆道造影所致周围血内毒素(LPS)增高及内毒素血症(EMT)的发生,寻找出推注造影剂时最佳压力值,我们在T管胆道造影时,分别采用不同压力推注造影剂,了解周围血LPS含量变化,从而指导T管胆道造影,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一、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6.
肝门部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率极低,临床处理十分棘手。作者采用内镜胆管引流术治疗此类肿瘤288例次(肝门部胆管癌184例、胆囊癌23例、肝细胞癌侵犯肝门部胆管47例、其他转移性肿瘤34例),其中行内镜鼻胆管引流162例次、塑料内置管引流80例次、放置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46例、4例患者接受同期双内置管引流。引流总有效率为67.0%,其中效果满意者43.1%;40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发生胆管炎,发生率为13.8%,3例死亡;长期随访病例的平均存活期5.3个月。我们观察到治疗的效果与Bismuth分型有密切关系,如果全肝40%以上的胆系得到引流,黄疸有望消退;左、右两侧胆管同时引流可扩大引流范围,提高疗效;应合理选择三种内镜胆管引流方法并适时灵活转换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对于肝门部肿瘤,内镜胆管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作为首选的姑息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加鼻胆管引流(ENBD)、塑料支架置入引流(ERBD)或金属支架置入引流(EMBE)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比较。方法 136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分为:ENBD组、ERBD组和EMBE组,观察各组疗效、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 三组总体置管成功率95.4%;治疗1周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引流总体有效率为91.0%;并发症发生率为5.4%。ERBD组平均通畅时间(88.0±21.9)d,EMBE组平均通畅时间(200.6±46.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1);ERBD组平均生存时间(215.4±111.3)d,EMBE组平均生存时间(271.8±100.8)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ERCP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给予鼻胆管引流及支架置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科于1997年1月至2 0 0 3年10月期间采用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90例,男5 9例,女31例,年龄2 8~88岁,平均( 5 7.6±15 .1)岁。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皮肤巩膜黄染,血清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合并发热、胆道感染5 6例。T管引流术或胆囊造瘘术后12例。梗阻原因:原发性肝细胞癌2 8例,胆管细胞癌2 5例,胆囊癌13例,胰头癌9例,食管癌转移7例,胃癌术后转移5例,结肠癌术后转移3例。所有病例术前均经CT、B超等影像学及血液生化检查确诊,证实梗阻部位及性质,其中2 6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为肿瘤晚期不宜行手术治疗或全身情况差…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4年始应用胆肠桥式内引流术治疗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疽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46~84岁。手术前均有明显黄疽,血清总胆红质181.Zumol/L~386.4umol/L,平均215.4umol/L。术中诊断胰头癌4例,胆管癌1例,壶腹周围癌2例,胆囊癌并肝门转移1例。所有病例均选用硅胶“T”型管为内引流支架。8例中减黄有效者7例,术后两周血清总胆红质平均115.6umol/L,平均下降99.sumol/L;1月后黄疽基本消失。随访2~10个月,无脱管、胆病、肠病、腹膜炎及胆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l…  相似文献   

20.
肝内胆管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们自 1993年 6月至 1998年 9月对 2 2例恶性胆管梗阻 ,经肝正中裂入路行肝内胆管内或外引流术。减黄效果较好 ,病人生命延长。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本组 2 2例 ,男 14例 ,女 8例。年龄 30~ 79岁 ,平均 5 6 .5岁。2 .全组病人均有胆道梗阻黄疸表现。经术中探查无法根治切除 ,其中高位胆管癌 7例 ,晚期胆囊癌6例 ,胃癌肝门部转移 4例 ,结肠癌、胰腺癌肝门部转移各 2例 ,十二指肠癌肝门部浸润 1例。术前B超及CT均提示肝门肿块 ,肝内胆管扩张 ,术前血清胆红素平均 (2 0 2± 2 1)mg/dl。3.手术方式 :切断肝周韧带 ,游离肝脏 ,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