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四头肌对髌股关节影响的临床和实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从临床和实验二个方面研究股四头肌对髌股关节运动的影响。方法 对一组 2 6例 5 2膝患者进行动力性CT检查 ,了解股四头肌收缩状态对髌股关节排列的影响 ;对一组标本进行生物力学实验 ,用压敏片技术直观地测得股四头肌肌力变化对髌股关节接触压力的影响。结果 静力性CT检查发现有 12膝髌骨半脱位和 14膝髌骨外倾 ,其余病例动力性CT检查又发现有 2 1膝在股四头肌收缩状态下髌骨半脱位 ,9膝髌骨外倾。力学实验中发现随股内侧肌肌力下降髌股接触面趋向外侧。结论 股四头肌各肌组的肌力不平衡对髌股关节的接触压力及髌骨位置有较大的影响 ,临床上应重视对股四头肌肌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髌股关节排列异常的CT检查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对髌股关节进行CT测量,确定有无髌股排列异常。方法 对一组20例40侧膝关节进行CT检查,分别在股四头股收缩和松驰状况下扫描,对CT图像进行测量。结果40膝中有10膝为静力性骨外侧半脱位,另30膝中有16膝为动力性髌骨半脱位;40膝中11膝为性髌骨外倾,另有7膝为动力性髌骨外倾。  相似文献   

3.
髌股关节异常排列和运动轨迹的动态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屈膝过程中健康者及有前膝痛病人的髌股关节的排列和运动轨迹。方法 24个有膝前区疼痛的病人(28膝)参加了本组研究,髌股关节在不同屈曲位置经磁共振成像。5个健康志愿者(10膝)作为对照。测量每一屈曲位置时髌骨运动轨迹及髌股排列情况。同时进行了股四头肌收缩时的动力性检查。结果 28个有症状的髌股关节中有13膝有髌骨外侧半脱位,8膝髌骨外侧倾斜,7膝正常。在股四头肌收缩时的动力性检查时,有髌骨外侧半脱位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半脱位加重。没有半脱位的15膝中有4膝出现了半脱位,5例髌骨倾斜,2例半脱位并倾斜。结论 屈膝前30°范围内的股四头肌收缩时的动态磁共振能提高髌股关节异常的检查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涛  纪斌平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9):532-534,547
髌股关节是伸膝装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髌骨在股骨滑车凹中正常运动轨迹依赖于髌骨与股骨髁间凹的骨性关节和关节囊、支持带提供的静态稳定作用,以及股四头肌的动态稳定作用。如果髌股关节不稳定,就会发生髌股关节运动轨迹的改变、髌骨向外侧倾斜和/或半脱位,使外侧髌股关节面产生过高压力,软骨被磨损,最终导致软骨软化和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5.
髌骨稳定性的解剖学与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髌股关节的骨性结构(关节形态和下肢力线)和软组织结构(静力装置和动力装置)组成髌股关节的解剖结构,有利于维持髌骨的稳定性.股骨滑车凹软骨的深度及两侧滑坡的坡度在抑制非平衡力诱发髌骨半脱位或脱位时扮演着重要角色,Q角偏大时增大髌骨的外向牵拉力.膝关节屈曲O.~20.时内侧髌股韧带在阻止髌骨脱位的软组织中发挥50%~60%的作用,股内侧斜肌纤维不是经由股四头肌腱而是直接附着于髌骨内侧缘.并独立于其他肌肉.由独立的神经支配.股内侧斜肌完全松解后,髌骨稳定性将降低30%.髌股关节的解剖出现异常.可直接导致髌骨不稳定.或成为其他不稳定因素作用的基础.详细了解髌股关节的解剖学与生物力学.时髌骨不稳定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假体内置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髌骨置换时髌骨假体内置对髌股关节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2001年9月~2002年3月48例(75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采用髌骨假体内置的方法置换髌骨,并在术中髌骨置换前后测试髌股关节运动轨迹,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髌骨假体安放位置对髌股关节运动轨迹及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75膝术中胫骨、股骨截骨完成并安装试模后测试髌股关节运动轨迹,69膝可达到“nothumbtest”,髌骨内置2~5mm后再次测试仍全部达到“nothumbtest”;余6膝未达到“nothumbtest”,经髌骨内置4~8mm后5膝达到,1膝经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最终实现“nothumbtest”。术后经12~18个月随访,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16.5°(95°~125°)。无一例出现髌骨脱位、半脱位、髌骨坏死、髌骨骨折、髌腱撕脱、髌骨不稳以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假体内置可有效地改善髌股关节运动轨迹,减少对髌外侧支持带松解的需求,降低髌骨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探查修补治疗初次髌骨脱位或半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先行关节镜检查,仔细观察髌股关节对合情况,伴发伤给予镜下相应处理.髌骨内侧纵形或斜形切口,切开后仔细查找MPFL,对于MPFL探查明显破裂者,给予修补缝合;探查不明显者,可取一1.2 cm左右宽度的条状内侧支持带,远髌骨端游离,通过关节镜监视,在适当的张力下,将游离端缝合在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处.股内侧肌和远端切口缝合,将重建韧带包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56个月,平均23个月,关节功能良好,髌骨稳定性好,髌股关节对合良好,与健侧对比无明显差异.术后Lysholm评分:优25膝,良4膝,可1膝,优良率为96.67%.[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探查修补治疗初次髌骨脱位或半脱位,直观,准确,能够有效防止其复发脱位,对于维持髌骨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伸膝装置延长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报告了伸膝装置延长结合综合手术措施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24例(27膝)。随访14 ̄130个月,平均38个月。脱位无复发,无膝痛,蹲起自如,效果极为满意。作者认为伸膝装置挛缩变短是复发性髌骨位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以往手术治疗复发率高,膝关节功能障碍和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均与伸膝装置挛缩有关。本方法可使伸膝装置恢复至接近正常长度和张力,使髌股关节压力减轻,提高髌骨的稳定性,对于复发性髌骨脱位这是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复合软组织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段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后,髌股关节适应性的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至2007年收治的习惯性髌骨脱位患儿73例.男24例,女49例;平均年龄7.1岁(3~15岁);单侧47例,双侧26例.按照年龄分为A、B两组:A组年龄3~8岁(包括8岁),24例(30膝);B组年龄8~15岁,49例(69膝).复合软组织手术包括膝关节外侧充分松解、内侧紧缩、髌腱半腱上点移位(Roux-Goldthwait手术)和股内侧肌止点下移术.术前及随访中分别行髌骨轴位和侧位X线检查,测量股骨滑车角、髌骨高度、髌骨-滑车适配角及髌骨倾斜角(Laurin角)的变化情况,以评价髌股关节适应性.结果 73例患儿均获随访,平均随访38个月(25~98个月).末次随访时髌骨脱位均无复发,其中2例发生髌骨内侧脱位.股骨滑车角:A组由术前的150.1°±5.1°改善为144.3°±6.0°,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测量指标在两组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复合软组织手术对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髌股关节的塑型有影响,对于手术年龄在8岁以下儿童可以明显促进股骨髁的发育,降低股骨滑车角,改善髌股关节适应性;8岁以上儿童在随访期内股骨滑车角的变化不显著,髌股关节适应性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髌内外侧稳定结构对髌骨的稳定作用,探讨临床中松解髌外侧支持带的治疗作用及效果,为临床治疗髌骨不稳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6例新鲜膝关节标本,对股四头肌进行加载(模拟肌力正常的情况),在不同屈曲度,对髌骨施加外侧方移位载荷,使髌骨外侧半脱位,读取记录载荷大小。干预1:松解髌内侧支持带(模拟病理状态),重复上述操作,读取记录载荷大小;干预2:在干预1的基础上进一步松解外侧支持带(模拟手术治疗),重复上述操作,读取记录载荷大小。结果:松解髌内侧支持带后,使髌骨半脱位的载荷比支持带完整时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松解外侧支持带,半脱位载荷进一步减小,但与干预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内侧支持带在维持髌骨稳定及髌股关节正常运动轨迹中有重要作用,在临床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或半脱位时,应该重视髌内侧支持带的修复重建,单纯松解外侧支持带的方法并非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髌股关节并发症主要包括:膝前疼痛、髌骨脱位与半脱位、聚乙烯严重磨损导致的滑膜炎、髌骨假体松动等.这些并发症的形成和髌股关节与胫股关节间复杂的运动学特征、髌股关节间的高接触应力、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不平衡及伸膝装置对线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髌股关节紊乱症的关节镜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一组髌股关节紊乱症从关节镜下观察髌骨运动轨迹及关节软骨损伤情况并予治疗。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髌股关节紊乱症的30例38膝,其中20例27膝经CT检查明确髌股关节排列异常的类型和程度,所有38膝均经关节镜关节腔内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31个月,优良率为737%。经CT检查的27膝关节镜下所见均有软骨损伤,在较严重软骨损伤(OuterbridgeⅢ期Ⅳ期)的21膝中,CT测量显示有静力性髌股排列异常者占15膝(71%)。结论:髌股关节紊乱症的外侧髌股关节有着较高而持续的接触压力,对软骨危害较大。通过关节镜进行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诊断明确、早期活动、恢复快等优点,且不妨碍以后必要的进一步手术。术后坚持股四头肌肌力锻炼,维持股四头肌(尤其是股内侧肌)的力量,是获得持久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屈膝30°体位CT扫描对青少年习惯性髌骨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组收集临床症状符合及关节镜手术确诊,且年龄14~18岁的39例(50膝)青少年习惯性髌骨脱位的CT扫描资料。对照组收集同年龄段25例(50膝)正常膝关节的CT扫描资料。2组均取仰卧位、屈膝30°行CT扫描。结果观察组和谐角明显小于对照组,外侧髌骨角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髁间沟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CT扫描诊断脱位48膝,未脱位2膝;对照组中CT扫描诊断脱位1膝,未脱位49膝;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8%。结论屈膝30°体位CT扫描应用于髌股关节不稳的检查,可以更好地显示髌股关节的对合情况,放射科医师单纯从CT扫描征象中即可达到很高的诊断效能,如果结合病史及临床检查,诊断青少年习惯性髌骨脱位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3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及改良Fulkerson截骨术。术后随访,评估影像学检查结果、Tegner下肢运动能力主观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和Kujala髌股关节评分。结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24.3±7.82)个月。患者无髌骨再脱位或半脱位,Q角在正常范围。患膝CT显示,髌骨/股骨滑车适配角从术前13.30°±5.15°改善至末次随访时5.72°±3.32°(P0.01),髌股关节外侧张开角从术前0.70°±2.85°改善至末次随访时8.13°±2.75°(P0.01)。Lysholm评分从术前47.92分±16.2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3.27分±7.91分(P0.01);Tegner评分从术前5.32分±1.1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6.37分±0.83分(P0.01);Kujala髌股关节评分从术前55.3分±11.2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3.2分±13.91分(P0.01)。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有效防止复发和恢复髌股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背景:当存在髌股关节发育不良时,髌骨脱位的损伤程度较轻,因此更加依赖影像学诊断。 目的:比较髌股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和髌股关节发育正常患者髌骨脱位时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的异同。 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临床证实的髌骨脱位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髌股关节发育不良患者32例,髌股关节发育正常患者22例。记录患者MRI中髌骨内侧骨挫伤或撕脱骨折、髌骨关节面骨软骨骨折、股骨外侧髁外侧部骨挫伤、髌股内侧支持带撕裂等情况。 结果:髌股关节发育不良组的32例患者中,髌骨内缘骨折12例,内侧支持带损伤10例,髌骨软骨损伤7例,股骨外髁骨挫伤18例;髌股关节发育正常组的22例患者中,髌骨内缘骨折8例,内侧支持带损伤14例,髌骨软骨损伤14例,股骨外髁骨挫伤14例。两组在内侧支持带损伤和髌骨内缘骨折上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MRI可以较好地诊断髌骨脱位。当髌股关节发育不良时,内侧支持带损伤和髌骨内缘骨折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髌骨半脱位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130膝)髌骨半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40例;年龄10~48岁,平均23岁。患者髌骨的形态均为WibergⅡ、Ⅲ型,其中伴有外侧髌股关节骨关节炎者58例108膝,高位髌骨23例46膝,外伤后股四头肌内侧头肌张力不良10例10膝。Q角20°~40°。全部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髌外侧支持带充分松解(130膝);髌内侧支持带紧缩、股内侧肌移位至髌骨前内侧(12膝);髌骨外侧部分切除(17膝);胫骨结节前、内侧移位(46膝),平均内移1.0cm、前移1.2cm;缝匠肌前移(11膝),半腱肌前移(13膝);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髌内侧支持带紧缩(31膝)。术中见全部病例髌外侧支持带均明显增厚。结果随访3~180个月,根据Insall等评分系统评估分析疗效,术后疗效优78膝,良33膝,可12膝,差7膝。患者术后疼痛、关节活动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解除膝前痛效果显著。结论根据病因及病理改变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治疗髌骨半脱位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胫骨结节前内移术治疗髌骨半脱位合并髌股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 1995年 6月~ 2 0 0 2年 11月 43例 ( 5 7膝 )诊断为髌骨半脱位合并髌股关节骨关节病的患者采用“胫骨结节前内移位 ,外侧支持带松解 ,清理钻孔术”治疗 ,并对术前和术后的主观症状、X线、改良Lysholm髌股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 3 5个月 ,主观优良率为 84%。平均改良Lysholm评分从术前 49分上升到术后 83分 ,提高了 3 4分 ,客观优良率为 81%。性别、侧别、年龄、随访时间及是否合并高位髌骨对治疗结果无明显影响。髌骨形态为WibergⅡ型与合并髌骨倾斜的患者治疗结果虽有更好的趋势 ,但无统计学差异。髌骨全关节面软骨磨损、伴有胫股关节软骨退变以及病程超过 10年的患者手术效果差。结论 :胫骨结节前内移术治疗髌骨半脱位合并髌股关节骨关节病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髌骨全关节面软骨磨损 ,伴有胫股关节软骨退变以及病程超过 10年为预后差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创伤性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2010年4月共收治28例创伤性复发性髌骨脱位,所有患者在第一次脱位均为膝关节外伤所致,伤后患膝明显肿胀及髌骨脱位-复位感,此后出现髌骨脱位3次以上者。手术方法:先行关节镜检查,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者行松解术,关节镜监视下调整MFPL的张力并于其解剖止点以同种异体肌腱重建MFPL,术后接受正规功能康复锻炼。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12~36个月)。重建术后无髌骨再次脱位发生,髌股关节稳定。术前、术后均采用Lysholm和Kujala膝关节评分标准,手术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适当的病例,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是治疗创伤性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髌股关节疾患是常见病,多因髌骨畸形、高位、偏斜、髌股关节负荷加重和外伤等所致。现就髌股关节常见的几种疾患及其治疗分别加以叙述。髌股关节疾患的病因和种类【病因】髌股关节疾患主要有髌骨脱位、半脱位、髌骨软化症和髌股关节退变。根据病因可分类为:(1)关节软骨的变性软化;(2)关节位置异常;(3)关节间隙狭窄。这三种原因可单独存在,也可重叠出现。髌骨软化症以软骨肿大软化为特征,多发于青少年,中老年多为关节软骨退变。髌骨的位置异常有髌骨的外方偏移和倾斜,也是髌骨半脱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髌股关节不稳是指髌骨脱位、或半脱位、或髌骨滑动轨迹异常。髌股关节不稳中,绝大多数为髌骨外侧不稳(占95%),可进一步分为急性髌骨脱位、慢性复发性髌骨不稳、和习惯性不稳;内侧、上方及下方髌骨不稳少见。一、髌骨稳定性的相关解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