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索睾酮(testosteron,T)在戊四氮致(癎)大鼠癫(癎)发作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正常致(癎)A组、阉割致(癎)B组、阉割后加小剂量睾酮致(癎)C组及阉割后加大剂量睾酮致(癎)D组大鼠行为学及脑电图的变化.结果 行为学:B组的潜伏期较A组、C组及D组明显缩短(P<0.05),D组的潜伏期较C组明显延长(P<0 05).B组的重型发作程度亦较A组明显(P<0.05);脑电图:B组的(癎)波潜伏期较A组、C组及D组明显缩短(P<0.05),D组的潜伏期较C组明显延长(P<0.05).B组的(癎)波频度较A组、C组及D组明显增多(P<0.05).B组的(癎)波总变异(TV)变化百分比较A组、C组及D组明显增大(P<0.05),D组的TV变化百分比较C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 睾酮具有一定的抗(癎)作用,且大剂量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慢性颞叶癫发作的影响及其与瞬时外向钾通道(kv4.2)之间的关系。方法 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去势对照组、正常致组、去势致组。应用毛果芸香碱诱导大鼠癫持续状态(SE),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经4周后成为慢性颞叶癫大鼠。Western bolt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瞬时外向钾通道Kv4.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致组比较,去势致组达到SE的潜伏期延长、死亡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势致组的癫发作强度较正常致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势致组和正常致组在SE 4周后海马Kv4.2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去势对照组和去势致组比较,均未见对Kv4.2蛋白表达产生影响,说明Kv4.2蛋白表达升高为癫发作所致。结论大鼠癫发作后Kv4.2表达增加、瞬时外向钾电流增强、神经冲动的发放频率减慢,可能是产生代偿性自我保护反应的结果;虽然去势雌性大鼠未对Kv4.2表达产生影响,但出现潜伏期延长和死亡率降低、发作强度降低的行为学趋势,提示低剂量雌激素可能存在对癫发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丙戊酸镁联合苯妥英钠治疗外伤性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7-02—2011-02我院住院和门诊外伤性癫患者15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丙戊酸镁治疗组(A组)50例,苯妥英钠治疗组(B组)50例和联合两药治疗组(C组)50例。观察统计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控制癫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的效果方面,3组患者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治疗的总体有效率方面,C组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联合苯妥英钠治疗外伤性癫具有显著临床疗效,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海马胶质细胞增生和谷氨酸转运异常在铁离子诱发创伤性癫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胶质细胞增生对谷氨酸转运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3组,A组单侧杏仁核内注射生理盐水,B组仅注射氯化铁,C组注射氯化铁后,静脉注射含7β羟基胆固醇的脂质包被微泡。动态观察大鼠脑电图和行为改变,并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方法观察鼠脑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在注射氯化铁后15d的表达,同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双侧海马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转运体(GLAST)、谷氨酸转运体1 (GLT1 )和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EAAC1)mRNA的表达。结果 A组大鼠行为学和脑电图表现无明显改变;B组大鼠致成功92%,致潜伏期为( 6 .09±0 .37 )d;C组致比例降低到67%,致潜伏期延长至(10. 07±0. 56)d。致大鼠抽搐发作的同时记录到阵发的节律性的高幅棘波和尖波。B组大鼠双侧海马GFAP表达均比A组明显增高(P<0 05),C组双侧海马GFAP表达比B组低50% ~60%。与A组比较,B组大鼠双侧海马GLASTmRNA表达显著降低(P<0 .05),而EAAC1mRNA表达增高(P<0 .05);C组双侧海马GLASTmRNA表达与A组无明显差异,而GLT1和EAAC1均比A组明显增高(P<0. 05)。结论 胶质细胞的增生和GLAST的下调可能参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癫(痫)大鼠在急性期和慢性期反复自发性发作时、发作前后脑电图(EEG)相应指标改变以及行为学改变.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A、B、C、D4组.A组10只为杏仁核电点燃癫(痫)模型(不作电刺激)对照组;B组:10只,为制作杏仁核电刺激点燃癫(痫)模型组;C组:10只,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只注生理盐水)对照组;D组:10只,制作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组.结果:D组慢性期发作时EEG频率与急性期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各时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慢性期发作后3 min发作频率与B组急性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在频率、波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两种不同类型的癫(痫)大鼠不同时期EEG和行为学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匹罗卡品致癫大鼠海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颞叶癫发作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PILO)的方法建立颞叶癫模型,应用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特异性抑制剂AG490进行腹腔注射建立干预模型组;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大鼠海马匀浆后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用免疫荧光观察AG-490阻滞JAK/STAT通路后对大鼠海马TNF-α表达水平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癫发作的影响。结果 (1)PILO致癫模型组有80.00%(32/40)的大鼠达Racine分级Ⅳ级以上发作;10.00%(4/40)的雄性大鼠死亡;10.00%(4/40)的雄性大鼠未达Racine分级Ⅳ级发作,模型成功率为80.00%;1月后有自发发作者8只(25.00%8/32)。AG490干预组雄性大鼠Ⅳ级以上发作的发生率为75.00%(30/40);病死率为7.50%(3/40);17.50%(7/40)的雄性大鼠未达Ⅳ级发作,模型成功率为75%;1月后有自发发作者1只(3.3%1/30),AG490组Ⅳ级及以上发作及自发发作数与PILO致癫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PILO致癫模型组TNF-α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开始增高,AG490干预组TNF-α表达水平均较PILO致癫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3)PILO癫模型组可见阳性颗粒在星形胶质细胞内的空间分布,AG490腹腔注射建立干预后阳性颗粒的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癫发作后TNF-α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增生。AG490可阻断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进而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同时也可以影响癫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提示AG490对癫的发作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甘松对戊四氮致大鼠的疗效。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甘松治疗组、丙戊酸钠治疗组和甘松合并丙戊酸钠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制作建立癫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及脑电图、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甘松治疗组、丙戊酸钠治疗组、甘松合并丙戊酸钠组可明显减轻大鼠样发作程度,减少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改善大鼠皮层脑电图,降低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其中以甘松合并丙戊酸钠组最为明显。结论甘松对戊四氮致大鼠具有一定的抗癫及脑保护作用,与丙戊酸钠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大鼠性发作行为及海马CA3区膜连蛋白A7表达的影响。方法:取85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预处理方式将其分成rTMS组(rTMS刺激+毛果芸香碱致)、对照组(假刺激+毛果芸香碱致)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假刺激+生理盐水)。各组大鼠经相应处理后,rTMS组和对照组(各n=30)大鼠制作氯化锂-毛果芸香碱癫持续状态(SE)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n=25)则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表现及SE潜伏期,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膜连蛋白A7表达的动态变化(6 h、24 h、1周、3周、6周)。结果:①rTMS组SE潜伏期为(41.37±5.45)min,与对照组(23.86±4.42)min比较明显延长(P<0.01);②海马CA3区膜连蛋白A7阳性细胞数在各时间点均为对照组最多,rTMS组次之,生理盐水对照组最少(均P<0.05)。但是膜连蛋白A7的表达随时间变化的趋势rTMS组与对照组明显不同。结论:低频rTMS有一定抗作用;低频rTMS可影响大鼠海马CA3区膜连蛋白A7表达并呈现独特的动态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杏仁核电点燃及海人酸点燃难治性癫大鼠模型脑组织及外周血P糖蛋白(Pgp)过度表达的可能机制,并比较不同方法致难治性癫大鼠脑组织及外周血中Pgp的表达趋势。方法应用电刺激点燃及海人酸点燃方法对大鼠杏仁核进行点燃,制作难治性癫模型;将其分为A组(杏仁核电点燃,12只),B组(杏仁核海人酸点燃,12只),另设C组(杏仁核埋入电极而不点燃,且给予卡马西平灌胃,8只),D组(杏仁核注射生理盐水,且给予卡马西平灌胃,8只),E组(杏仁核埋入电极而不点燃,且给予生理盐水灌胃,8只),F组(杏仁核注射生理盐水,且给予生理盐水灌胃,8只);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两种模型大鼠脑组织及外周血Pgp的表达。结果A组、B组大鼠脑组织及外周血Pgp表达明显高于其余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D组大鼠脑组织及外周血Pgp表达高于E组及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组大鼠脑组织及外周血Pgp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组织及外周血Pgp的过度表达可能是未能控制的癫发作、服用抗癫药(AEDs)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难治性癫发生1个月后,脑组织中Pgp高表达的大鼠外周血中Pg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雌激素(E)和姜黄素(C)影响癫发作的机制。方法:用E和C单独及联用连续处理去势雌性大鼠5d,第6天以海人酸(KA)杏仁核点燃法制备癫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癫发作的行为学表现,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组织c-Jun蛋白的表达。结果:E加C组(EC KA组)大鼠癫重度发作的严重程度较E组(E KA组)明显减轻(P<0.05)。E KA组海马中c-Jun蛋白表达最多,C组(C KA组)及对照组(KA组)均表达较少且没有任何差异;EC KA组海马的CA1区c-Jun蛋白表达较E KA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C能一定程度上减轻E引起的癫发作加重,它可能通过抑制c-Jun/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ctivate-protein1,AP-1)活性,使E作用的AP-1通路受阻,从而减轻了E的促神经元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锰离子(Mn2 )增强功能MRI成像对确定癫发作相关脑区的价值。并进一步确定癫与钙超载的相关性,从而对癫的发病机制和定位进行研究。方法给成年猫肌肉注射戊四氮(PTZ)制作癫疒间模型,观察猫的行为学和脑电图改变;在癫疒间急性发作时和发作后24h进行Mn2 功能MRI成像检查;对信号明显增强的脑区做病理学检查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PTZ致疒间猫脑电图呈阵发性高波幅棘-慢波。癫发作组猫Mn2 功能MRI成像显示大脑皮质明显弥漫性增强,其中额、顶、枕叶脑皮质增强率达34.6%,颞叶皮质增强率达约22.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癫疒间发作后24h组Mn2 功能MRI成像仍显示额、顶叶明显强化。强化区的神经元有明显变性、坏死。结论额、顶叶为PTZ致疒间猫癫疒间发作形成的相关脑区,Mn2 增强功能MRI成像能显示癫疒间发作的部位,并可进一步揭示癫疒间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氯化锂-毛果芸香碱致大鼠不同时期海马髓鞘损伤及少突胶质细胞系变化。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氯化锂-毛果芸香碱慢性癫模型,分为对照组、急性期组(致后24 h内)、潜伏期组(致后2周内)、慢性期组(致后2个月),各组(均n=4)。采用伊文思蓝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改变;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数目、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水平、2',3'-环核苷酸3'-磷酸二酯酶(CNPase)阳性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数目、未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O4)表达水平、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NG2)阳性少突胶质祖细胞数目。结果大鼠致后,急性期组、潜伏期组和慢性期组大鼠海马各区域BBB通透性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以急性期组增加最为显著。各组大鼠海马不同区域NeuN阳性神经元数目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潜伏期组和慢性期组海马各区域MBP表达水平及CNPase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海马CA1、Hilus区O4表达水平及NG2阳性细胞数目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以潜伏期组增加最为明显。结论氯化锂-毛果芸香碱致大鼠海马区BBB通透性增加,未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祖细胞免疫荧光表达上调,髓鞘及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存在一定程度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nimodipine,NIM)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慢性点燃癫痫大鼠行为及脑电图的影响。方法:64只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PTZ单纯致痫组(B组)、NIM1.25mg/kg干预组(C组)、NIM2.5mg/kg干预组(D组),通过腹腔注射PTZ建立慢性癫痫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行为、脑电图及海马组织学改变。结果:腹腔注射NIM可以明显抑制大鼠的痫性放电,减小其痫性发作级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重型发作率明显降低(P<0.01),此外,NIM还能减轻海马的损伤程度。结论:NIM在PTZ慢性点燃癫痫大鼠模型中不仅具有抗惊厥作用,还能减轻海马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α1受体激动剂甲氧明对青霉素致癎大鼠发作行为学与皮层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青霉素点燃模型,分别腹腔注射或海马注射甲氧明,按照改良racine分级标准,观察对大鼠发作行为学的影响以及皮层脑电图的变化。结果甲氧明腹腔注射预处理组达到I级的潜伏期(32.5±12.4)min比生理盐水组(15.2±8.1)min明显延长;甲氧明组racine分级均在Ⅱ级或Ⅱ级以下,生理盐水组全部达到Ⅳ级(P<0.01)。海马注射甲氧明预处理组脑电图癎性放电潜伏期(24′6″±5′53’″)较空白组(8′41″±1′13″)和生理盐水组(6′31″±1′43″)明显延长;生理盐水组与未预先处理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相比,腹腔注射甲氧明对脑电图癎性放电改变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海马注射甲氧明组与海马注射生理盐水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海马注射甲氧明可以减少性放电。结论甲氧明延缓青霉素诱导癫癎的发展进程并降低癎性发作强度;甲氧明海马注射抑制青霉素癫癎模型皮层脑电图性放电程度;中枢α1肾上腺素受体参与青霉素诱导癫癎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美卡素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A组(正常组)、B组(假手术组)、C组(模型组)、D组(干预组)。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利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PARγ表达变化,采用Zea Longa 5分制标准进行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 A、B组海马CA1区PPARγ均有表达,神经行为学评分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PPARγ表达减少,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增高,与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C组相比PPARγ表达增多,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卡素可以增加急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PPARγ的表达,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患者外周血中多药耐药1(MDR1)基因的表达以及抗癫药物和性发作在难治性癫多药耐药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120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MDR1基因mRNA的表达。根据析因设计分性发作和抗癫药物两个因素,共分为A组(难治性癫组)、B组(癫治疗有效组)、C组(性发作未用药组)和D组(健康正常对照组),各30例。结果4组的外周血中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不同(F=4.456,P=0.005),其中性发作引起MDR1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F=10.005,P=0.002),抗癫药物的作用则不明显(F=0.919,P=0.340),抗癫药物与性发作两者之间没有交互作用(F=2.445,P=0.121)。结论难治性癫患者外周血中MDR1基因mRNA的表达上调是性发作而非使用抗癫药物的结果,外周血中MDR1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监测可以作为评价癫耐药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两种新药左乙拉西坦和拉莫三嗪与传统药物丙戊酸对初发癫痫疗效、脑电图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法将105例初发癫痫患者分为A、B、C 3组,A组采取左乙拉西坦治疗,B组给予拉莫三嗪治疗,C组行丙戊酸治疗,均连续用药6个月,比较3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同时治疗后随访1a,统计3组癫痫复发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3组(97.14%vs 91.43%vs 85.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变化方面,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组治疗后α波减少0.5Hz、θ波增多、δ波增多比例显著上升(P0.05),且与A组、C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脑电图常规描记、诱发描记痫样波放电率均显著降低(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25.71%,均显著低于C组的57.14%(P0.05)。3组随访1a癫痫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丙戊酸治疗初发癫痫疗效及随访1a复发率类似,均能明显抑制脑电图痫样波放电,但左乙拉西坦、丙戊酸对脑电图背景活动无明显影响,而拉莫三嗪影响明显;同时丙戊酸治疗不良反应明显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和异丙酚(Propofol)预处理对兔主动脉阻断所致脊髓损伤的防治作用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本实验有二处理因素:缺血预处理及异丙酚预处理。采用2×2析因实验设计,分四个实验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A组,空白组)、缺血预处理组(B组)、异丙酚组(C组)及缺血预处理和异丙酚联合预处理组(D组)。雄性日本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各组阻断腹主动脉40min,再灌注7d。B组IPC5min,再灌注30min后阻断腹主动脉40min,再灌注7d;C组静注异丙酚5mg/kg 10min后阻断腹主动脉40min,再灌注7d;D组IPC5min,,再灌注20min时静注异丙酚5mg/kg,再灌注30min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40分钟,再灌注7天。分别测定阻断前10min(C-10)、开放前即刻(C40)、再灌注60min(R60)及7d(R7d)血清MDA、SOD;观察术后后肢神经功能;脊髓病理学观察;脊髓凋亡神经元。 结果 ①缺血再灌注后B、C、D组MDA值明显高于C-10值及A组相应时点值(p<0.05), SOD值变化同MDA变化相反(p<0.05); B组缺血后各时点MDA值明显低于C组(P<0.05), D组缺血后各时点MDA值明显低于B、C组(P<0.05),SOD值变化同MDA变化相反(p<0.05)。②B、C、D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A组(P<0.05); B组明显少于C组(P<0.05),D组明显少于B、C组(P<0.05)。③B、C、D组瘫痪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瘫痪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D组瘫痪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P<0.05);B、C、D组后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 B组后肢神经功能评分高于C组(P<0.05),D后肢神经功能评分高于B、C组(P<0.05)。④ D组脊髓病理变化明显轻于A、B、C组(P<0.05)。结论 缺血预处理和异丙酚预处理对兔主动脉阻断所致脊髓损伤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缺血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明显好于异丙酚;缺血预处理和异丙酚联合应用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更加良好的防治作用,表现出一定的交互作用。缺血预处理和异丙酚联合预处理对兔主动脉阻断所致脊髓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反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妊娠期癫发作和抗癫药对胎儿脑神经元突触素p38(synaptophysin)的影响,以加深对妊娠期癫发作危害胎儿脑发育的认识。方法6月龄引产胎儿分为3组:1组为妊母正常组(6例),2组为妊母应用抗癫药物控制发作组(6例),3组为妊母未应用抗癫药物控制发作组(6例)。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突触素p38在各组胎儿脑部颞叶海马旁回的变化。结果1组免疫组化切片阳性表达产物光密度值(OD)为0.17±0.05,2组为0.16±0.08,3组为0.11±0.07,1、2组阳性表达产物无显著差异(P>0.05),而1、2组分别与3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p38在妊母未应用抗癫药物控制发作组胎儿海马旁回中的表达较妊母正常组及妊母应用抗癫药物控制发作组明显减少。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妊期癫发作对胎儿脑发育的危害比抗癫药物对胎儿的毒性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癫患儿在睡眠剥夺(SD)诱发试验中波检出率及波发放对睡眠中顶尖波、睡眠纺锤波的影响。方法对160例不同年龄、临床拟诊为癫的患儿SD后进行清醒及睡眠脑电图检查。结果SD后脑电图癫波检出率睡眠时(59.3%)明显高于清醒时(16.3%)(P<0.01);≥6岁组(82.9%)及2~5岁组(72.0%)癫波检出率高于<2岁组(36.2%)(均P<0.01);≥6个月的137例患儿中,36例纺锤波或顶尖波缺如,其中72.0%出现癫波频繁发放,101例纺锤波、顶尖波正常,仅9.9%出现波频发(P<0.01)。结论SD可明显提高癫患儿癫波的检出率;<2岁的癫患儿癫波检出率低;波频繁发放对正常顶尖波、纺锤波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