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68例,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男性多于女性,男士比例为1.5∶1,症状为头昏、四肢无力、食欲不振.伴有其他疾病外周血细胞减少20例,占85.2%,血清胆红素轻度增高15例,占70.1%,内科10例,占50.2%.以非血液病诊断入院的5例,占21.2%.结论: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病由多种原因引起,其发生与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同时也要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血象细胞形态学特点,探讨MA 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 年1 月~2012 年1 月在我科收集的68 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外周血以大卵圆形红细胞为主;骨髓巨幼红细胞超过10%,伴有巨幼变粒细胞及核分叶过多、颗粒减少的巨核细胞.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是MA 诊断的依据,但注意与MDS、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6)、溶血性贫血等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以慢性腹泻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对35例临床上以慢性腹泻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以慢性腹泻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按腹泻治疗无效后,突出血液病筛查,避免误诊误治。结论:部分巨幼细胞性贫血患儿是以慢性腹泻症状为主,儿科医生应注意此类患儿的特点,对患儿出现慢性腹泻症状时,尤其治疗无效时,应注意血液疾病的筛查,而不拘泥于消化方面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现代医学常规综合疗法加中医辩证施治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4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医学综合疗法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24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现代医学常规综合疗法加中医辩证施治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引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疗效显著,临床医生宜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施治的优势,指导临床治疗。并认为观察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小剂量应用铁剂及氯化钾有积极意义,有利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巨幼细胞性贫血28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巨幼细胞性贫血 (简称巨幼贫 )发病特点及早期干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巨幼贫 2 8例的发病特点。结果 本组以农村中学生为主占 5 0 %。结论 巨幼贫的发病与农村中学生饮食结构有关 ,应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
营养性贫血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两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又称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和)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农村多见.主要临床特点是贫血伴有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的胞体变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粒细胞核右移,骨髓出现巨幼红细胞等造血特点,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治疗有效.广东地区儿童以缺铁性贫血为主,但在一些营养不良的儿童由于喂养不当,导致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也会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近3年,笔者采用健脾补血法治疗部分叶酸缺乏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程远  王桂红  刘岚 《光明中医》2009,24(2):313-313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特点.结论:本组病例中营养不良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比例较高.与本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新鲜蔬菜和肉类食品的摄入缺乏,导致农村中老年人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比例增高.另外,节食偏食导致营养不良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也占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8.
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发病率不断上升 ,现将我院19 98— 2 0 0 2年收治的 48例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8例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单位容积外周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下限 ,红细胞体积(MCV)大于正常 ,可伴有白细胞、血小板降低 ;骨髓涂片见典型巨幼红细胞伴粒系巨幼样变 ;叶酸和维生素B12 治疗有明显疗效 ;除外其他疾病及药物引起的骨髓细胞巨幼样改变。男 3 1例 ,女 17例 ;年龄 60~ 86岁 ,平均 71岁。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为 13~ 2 10d。其中有明确偏食、素食史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农村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2例农村巨幼细胞贫血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巨幼细胞贫血以老年患者多见,临床表现以纳差最常见,外周全血细胞减少55例,总胆红素升高56例,乳酸脱氢酶阳性65例,α-羟丁酸脱氢酶阳性65例,骨髓以红系细胞巨幼变66例。膳食习惯异常51例。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巨幼细胞贫血预后良好,应注意早诊断,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同时加强健康宣教,切勿盲目忌荤,预防巨幼细胞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本院 1995年 1月~ 1998年 12月收治的 33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分析 ,认为其发病和消化道疾患关系密切 ,并好发于妊娠期妇女及老年患者。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明确后预后良好 ,本组病例治疗后病情均有不同程度改观。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3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75岁 ,平均年龄 5 1岁 ,其中大于 5 0岁 12例 ,占 36 .4%。发病原因 :慢性胃炎 10例 ,慢性胆囊炎 5例 ,肝硬化 3例 ,食道炎合并食道憩室 1例 ,妊娠 7例 ,营养不良 2例 ,素食 2例 ,原因不明 3例。1.2 临床症状及体征 :本组患者主要有头晕、乏力、活动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病因、中医证型,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病例进行病因分析和中医证型分析.结果:叶酸摄入不足和吸收不良是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常见的原因,中医辩证分为气血亏虚型、脾胃虚弱型.结论:叶酸摄入不足者辩证为气血亏虚,叶酸吸收不良者可以辩证为脾胃虚弱.  相似文献   

12.
<正>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因人体内叶酸,维生素B12(Vit B12)缺乏或某些药物影响核苷酸代谢导致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重者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反复感染和出血。中医认为,本病属于"髓劳"、"虚劳"、"血证"范畴,多因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脏腑虚损所致。现将运用中医辨证成功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的1例个案报道如下。1典型案例患者陈某,男,61岁,农民,于2014年3月7日初诊。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形态学结合外周血象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173例,其中非造血系统疾病患者34例为A组,造血系统疾病患者139例为B组。患者均行骨髓形态学检查和外周血常规检测。结果 2组患者的骨髓象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B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值均明显低于A组(P均0.05)。依转移性肿瘤、脾功能亢进、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顺序,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依转移性肿瘤、脾功能亢进、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顺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依急性白血病、转移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的顺序,红细胞分布宽度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结论骨髓形态学结合外周血常规检查可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将51例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驴胶补血冲剂治疗组(26例)和叶酸对照组(25例)进行治疗前后对照和组间比较。结果表明,驴胶补血冲剂治疗后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驴胶补血冲剂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驴胶补血冲剂是治疗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贫血原因、特点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老年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贫血的首要原因为缺铁性贫血,共41例,占29.2%;其次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共29例,占21.2%;其它包括消化道疾病(如消化道肿瘤、胃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胃炎等)所致的消化道慢性失血、消化道吸收障碍,共53例,占38.7%;肾病性贫血,共18例,占13.1%;感染及慢性病性贫血12例,占8.75%;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急性白血病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及溶血性贫血1例,共占6.57%。结论:老年人易患贫血,病因复杂多样,其中继发性贫血较多,其治疗要有针对性,应尽早明确病因,以便及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6.
双相细胞性贫血 (简称双相性贫血 )是指机体内缺乏叶酸或维生素 B12 并同时缺乏铁引起的混合性贫血[1] ,其临床及骨髓改变的特点既不完全符合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征 ,也不完全具备缺铁性贫血的改变。我院 1987年5月~ 2 0 0 0年 2月进行骨穿涂片与组织检查同步取材的30 2例患者中双相性贫血 5 1例 ,笔者就其骨穿涂片与活组织病理检查对双相性贫血的诊断、治疗反应和预后等进行了分析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 2例均为住院后经末梢血常规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为中、重度贫血的患者 ,其中行骨穿涂片与活检同步取材…  相似文献   

17.
益气补元饮对脾不统血证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_3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100例病人,男性35例,女性65例;病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1例(原发性29例,继发性2例),缺铁性贫血22例,再障1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1例,巨幼细胞性贫血7例,脾功能亢进4例,溶血性贫血3例,急慢性白血病3例,血小板无力症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例,原因不明性贫血  相似文献   

18.
陈丽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1):764-76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效果。方法:治疗组24例用生脉注射液联合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对照组24例单用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小板(PLT)、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高于治疗前,但治疗组更明显(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2002-2010年我院消化科以食欲不振,黄疸收入的42例患者最后诊断巨幼红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s),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因此类患者多因黄疸待查初诊于消化科,本文就此类患者疾病特点进行分析,提高临床诊断治愈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贫血患者红细胞直方图进行探讨,以此作为以外周血做血常规检测出的红细胞直方图在常见贫血分型诊断中的参考依据。方法对45例确诊为贫血患者的静脉血应用电子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得到红细胞直方图。结果红细胞直方图在几个常见贫血类型中形态有明显的变化。结论根据红细胞起直方图的变化特点,可对缺铁性贫血、轻型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混合性贫血进行初步诊断,但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