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探讨红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对锚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γ-产标记和免疫沉淀法检测锚蛋白磷酸化情况;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观察PKC和锚蛋白的细胞内分布情况;利用红细胞变形仪测定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测量红细胞衍射斑的长短轴之比表示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PKC激活剂佛波酯(PMA)处理实验组红细胞1min、5min、10min、30min、1h、2h,PMA处理后即刻发生锚蛋白的磷酸化、PKC和锚蛋白细胞内同步移位及共分布现象,磷酸化高峰值和发生这种分布改变的红细胞百分率于30min达最高。PMA处理的红细胞在不同切应力(50,100,200,300N/m^2)下,其变形指数都于30min达最大;不同切应力下的变形指数都与发生PKC和锚蛋白细胞内同步移位的细胞百分率显著负相关。结论红细胞PKC活化后可以对锚蛋白进行磷酸化,并引起锚蛋白和PKC发生细胞内同步移位和共分布,这可能是造成红细胞变形性发生改变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心绞痛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正常对照者的红细胞胞膜、胞浆PKC活性。结果: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胞膜中PKC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心绞痛患者略高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但差异不显著;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胞浆中PKC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心绞痛略高于急性心肌梗塞组,但差异不显著。结论:PKC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武双平  葛华 《上海医学》2004,27(8):594-596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PKC)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87例心绞痛(AP)患者、9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90名健康对照(HC)者的血小板胞膜、胞浆PKC、胞浆PKC抑制剂(PKCI)活性和红细胞胞膜、胞浆PKC活性。结果 AP组和AMI组血小板胞膜中PKC活性明显高于HC组,其中AP组与HC组比较,增高62.6%(P<0.01);AMI组与HC组比较,增高41.2%(P<0.01);AP组与AMI组比较,增高14.2%(P<0.05)。AP组和AMI组血小板胞浆中PKC活性明显低于HC组。其中AP组与HC组比较,下降36.6%(P<0.01);AMI组与HC组比较,下降23.9%(P<0.01);AP组与AMI组比较,下降16.7%(P<0.05)。AP组和AMI组血小板胞浆中PKCI活性明显低于HC组。其中AP组较HC组下降52.9%(P<0.01),AMI组较HC组下降26.0%(P<0.01)。AP组及AMI组红细胞胞膜中PKC活性明显高于HC组。其中AP组与HC组比较,增高33.6%(P<0.01);AMI组与HC组比较,增高31.8%(P<0.01)。AP组及AMI组红细胞胞浆中PKC活性明显低于HC组,AP组较HC组降低27.2%(P<0.01),AMI组与HC组比较,降低21.9%(P<0.01)。结论 PKC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索脂多糖(lipolysaccharide,LPS)干预气道上皮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表达.方法 培养A549细胞株,0、0.1、1.0、10.0、20.0、30.0、50.0、100.0 μg/mL的LPS干预A549细胞2、4、8、24、30、48 h以后收集细胞上清液及细胞质总蛋白,ELASA法检测A549细胞IL-1、IL-6、IL-8、IL-11的分泌,Western blot 法检测相应的PKC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LPS干预A549细胞相同时间后细胞因子IL-1、IL-6、IL-8、IL-11的分泌量及PKC的表达量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KC的表达和IL-11的分泌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LPS干预细胞因子IL-1、IL-6、IL-8、IL-11的分泌及PKC的表达,且LPS干预细胞因子IL-11的分泌可能和PKC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上调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以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用PKC抑制剂预处理内皮细胞,以RT-PCR检测VEGF 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1)VEGF mRNA的表达水平与LPS呈剂量和时间依赖的关系;(2)PKC抑制剂calphostin c预处理内皮细胞能显著抑制LPS诱导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LPS可能通过PKC信号通路而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7.
薛翔  肖利民  张青  徐小元  金春华 《重庆医学》2007,36(24):2519-2522
目的 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对心肌细胞结蛋白(desmin)结构形态和数量的影响,并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信号通路在LPS作用过程中起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Wistar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LPS组(100ng/ml LPS)、Calphostin C处理组(40mmol/L Calphostin C 100ng/ml LPS)和12-o-十四烷酰佛波醋酸酯-13(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 TPA)处理组(100mmol/L TPA),每组分别处理6h和8h.使用免疫荧光技术标记心肌结蛋白,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结蛋白的结构、分布并计算细胞内结蛋白荧光强度.结果正常对照组结蛋白均匀分布于除细胞核的胞质内,并在局部有明显的聚集增加,荧光强度为(45.57±2.96);LPS 6h组结蛋白分布和荧光强度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S 8h组结蛋白在细胞内分布与正常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荧光强度显著减弱(31.33±2.23,P<0.01);Calphostin C 6h和8h处理组的结蛋白分布以及荧光强度与正常组接近;TPA处理6h即可造成结蛋白荧光显著减弱(33.30±1.15,P<0.01),且结蛋白有异常的纤维样聚集.结论 LPS可以影响心肌细胞内结蛋白的结构、分布和数量,并存在一定的时效关系,而Calphostin C可抑制LPS造成的心肌细胞骨架蛋白结蛋白的改变,而TPA则可在较短的时间内造成与LPS相似的结果,提示PKC可能参与了LPS对结蛋白破坏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耳多糖(TPS)体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探讨TPS对免疫细胞信息传递系统的效应。方法应用反向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脾脏淋巴细胞PKC活性。结果TPS能促进体外培养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PKC活性。结论TPS的免疫调节作用与淋巴细胞的信号传导系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王月刚  金春华  黄海潇  吴平生 《医学争鸣》2006,27(21):1960-1962
目的:观察虎杖苷(PD)对烧伤血清和脂多糖(LPS)作用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抗休克的机制. 方法:取大鼠胸主动脉培养VSMC,用烧伤血清和LPS刺激VSMC后,γ-闪烁计数仪测定PKC活性. 结果:烧伤血清作用后VSMC胞质PKC的活性下降(vs正常组P<0.05),但胞膜的PKC活性上升(vs正常组P<0.05),经PD治疗后胞质PKC的活性上升(vs烧伤组、治疗对照组P<0.05,vs正常组P>0.05),胞膜的PKC活性下降(vs烧伤组、治疗对照组P<0.05, vs正常组P>0.05). LPS刺激后VSMC胞质与胞膜PKC的活性均上升(vs正常组P<0.05),经PD处理后其活性又均下降(vs LPS组、治疗对照组P<0.05,vs正常组P>0.05). 结论:PD对烧伤血清和LPS作用下的VSMC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PKC的活性来发挥作用的,这可能是其抗休克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采用DE52柱层析法部分纯化大鼠中的蛋白激酶C,研究了石上柏和蒲葵子醇提物对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为了证明测定系统的可靠性,观察了多粘菌素B(已知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表明:石上柏醇提物对蛋白激酶C有强烈的抑制作用,IC502.2μg/ml;100μg/ml的蒲葵子醇提物对蛋白激酶C的抑制率为66.6%,降低药物浓度抑制作用减弱;多粘菌素B对蛋白激酶C有抑制作用,IC5017.7U/ml。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人子宫平滑肌细胞(human myometrium cell,HMC)及其肌瘤细胞(human myometrium myona cell,HMMC)的细胞浆和细胞膜中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C,PKC)活性的异同,探讨PKC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同位素放射结合实验TAKAI法。结果:基础状态下,HMC胞膜PKC比活性高于胞浆PKC比活性;HMMC胞膜PKC比活性高于胞浆PKC比活性;且HMMC的PKC总活性高HMC,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可使HMC及HMMC的胞膜PKC比活性升高、胞浆PKC比活性轻度下降、总活必增加;佛波酯(TPA)则可使二者的胞膜PKC比活性升高、胞浆PKC比活性升胞浆PKC比活性下降、总活性基本不变;阿托品(atropin,Atr)使Ach升高的PKC总活性降低;1-(5-异喹啉磺酰基)-2-甲基哌嗪(H7)抑制TPA对PKC活性的诱导,结论:HMMC胞浆、胞膜和总的PKC活性均高于HMC,提示PKC在肿瘤发生中起作用;PKC对激动剂反应性不同,提示对PKC活化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正常、妊娠与肌瘤组织的人子宫平滑肌细胞(HMC)胞浆和胞膜中蛋白激酶C(PKC)的比活性,比较其异同。方法:根据同位素放射免疫结合实验技术,应用同位素标记的[-32P]ATP测定PKC活性。结果:基础状态下,HMC胞膜PKC比活性为(4.15±0.24)nmol/gPr·min-1,高于胞浆(1.88±0.37)nmol/gPr·min-1(P<0.05);肌瘤组织胞膜PKC比活性为(4.80±0.57)nmol/gPr·min-1,高于胞浆(2.75±0.63)nmol/gPr·min-1(P<0.05);妊娠组织胞膜PKC比活性为(3.98±0.48)nmol/gPr·min-1,高于胞浆(3.24±0.69)nmol/gPr·min-1(P<0.05);且肌瘤与妊娠时HMC的PKC总活性高于正常组织。10μmol/L乙酰胆碱(ACh)、4U/L催产素(OT)可使HMC的胞膜PKC比活性升高、胞浆PKC比活性轻度下降、总活性增加;100nmol/L佛波酯(TPA)则可使HMC的胞膜PKC比活性升高、胞浆PKC比活性下降、总活性基本不变。正常组织和肌瘤组织以TPA作用最强,妊娠组织以OT作用最  相似文献   

13.
铅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胞质PKC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不同低浓度醋酸铅不同染铅时间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细胞胞质蛋白激酶C(PKC)活性及神经元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出生 4~ 8d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细胞培养 ,显微照相 ,并不同时间不同浓度染铅 ,应用改良的Takai法测定PKC活性的变化。结果 :0 .1~ 1.0 μmol/L染铅 ,PKC活性依浓度依赖方式被激活 ,染铅浓度 >1.0 μmol/L ,PKC活性下降 ;染铅 15min后PKC活性升高并保持。低浓度醋酸铅并可抑制原代神经元细胞生长 ,呈浓度依赖方式。结论 :低浓度醋酸铅可持续激活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细胞胞质PKC ,抑制原代神经元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4.
口腔鳞癌组织中蛋白激酶C及其抑制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方法:采用Takai法研究20例口腔鳞癌及其临近正常组织的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及其抑制物(ProteinkinaseCinhibitor,PKCI)活性。结果:与临近正常组织相比口腔鳞癌胞浆PKC活性明显升高(P<0.01),而胞膜无明显变化(P>0.05);与临近正常组织相比口腔鳞癌胞浆PKCI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胞膜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口腔鳞癌的发生与PKC及PKCI在亚细胞水平活性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丁羟胺酸(R8605)是本所新合成的第三代维甲类化合物。在体外对二乙酰甘油和TPA活化PKC过程有抑制作用;对Ca~(2+)、磷脂和二乙酰甘油非依赖性PKC磷酸化鱼精蛋白有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65、70和100μmol/L。丁羟胺酸对PKC活性的抑制有助于解释其抗促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及蛋白激酶C抑制剂(PKCI)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2例心绞痛患者(AP)、4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40例正常对照者(NC)血小板胞浆PKC及PKCI活性,血小板胞膜PKC活性。结果: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胞浆中PKC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心绞痛组低于急性心肌梗塞组,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胞浆中PKCI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心绞痛组低于急性心肌梗塞组;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胞膜PKC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心绞痛组高于急性心肌梗塞组。结论:PKC可能与冠心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 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 (OS)和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及厄贝沙坦治疗组。检测各组第 4 ,5 ,11,17周的血糖、血胰岛素、血脂 (TG、TC) ,11,17周的血肌酐 (Scr)、血尿素氮 (BUN)、尿微白蛋白排泄率 (UAE)、肾组织中丙二醛 (MDA)含量、铜 ,锌 超氧化物歧化酶 (Cu ,Zn SOD)、过氧化氢酶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GSH Px)及PKC活性。结果 :与糖尿病组相比 ,厄贝沙坦治疗组血糖、血胰岛素及血脂无明显变化。而Scr、BUN、UAE、肾脏MDA含量、肾细胞膜PKC均明显下降 ,肾脏抗氧化酶活性 (Cu ,Zn SOD、CAT、GSH Px)则明显上升。作相关性分析发现肾脏内MDA含量的变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与细胞膜、细胞浆PKC活性的变化相关。结论 :厄贝沙坦可以抑制 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内的氧化应激 ,并且这种抑制作用与其下调蛋白激酶C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氯胺酮雾化吸入对致敏豚鼠气管平滑肌PKC活性的影响。方法:①10只雄性豚鼠用整体引喘法分别测定雾化吸入1%~5%氯胺酮10min后豚鼠气道反应性的变化。②40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哮喘组(A组)、3%和5%氯胺酮雾化吸入组(K1组和K2组,n=10)。A组、K1组和K2组均在激发哮喘发作后,分别给予0.9%NaCl、3%或5%氯胺酮雾化吸入10min。1周后,取所有豚鼠的气管测定PKC活性。结果:①2%~5%氯胺酮雾化吸入10min后有明显的气道舒张作用(P>0.05)。②气道平滑肌内PKC活性A组较N组明显升高(P<0.05)。K1和K2组气道平滑肌内PKC活性均比N组高,但较A组低(P<0.05),而K1组和K2组之间无明显区别。结论:①2%~5%氯胺酮雾化吸入5min以上有良好的平喘作用。②致敏豚鼠气管平滑肌的PKC活性较正常豚鼠明显增加。3%和5%氯胺酮雾化吸入对致敏豚鼠气道平滑肌的PKC活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