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和脂质及其综合指数与脑出血(CH)、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对128例CH、108例TIA及104例CI急性期患者血清胆红素、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I组年龄显著高于CH组(P<0.05)。TIA、CI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CH组(P<0.05或P<0.01),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水平及LDL-C/HDL-C、TC/HDL-CTG/HDL-C比值显著高于CH组(P<0.05或P<0.01);CI组患者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IBIL比值显著高于CH组(P<0.01),血清IBIL、HDL-C水平显著低于TIA组(P<0.05),血清LDL-C、n-HDL-C水平及LDL-C/HDL-C、TC/HDL-C比值显著高于TIA组(P<0.05或P<0.01),各组间其它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和脂质及其综合指数不同程度的变化与脑卒中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59例脑梗塞(CI)患者与同龄对照组51名的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I(ApoA-I)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男,女CI患者TC、TG、LDL-C水平及LDL-C/HDL-C·TC/HDL-C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I组男、女HDL-C及亚组分、ApoA-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变量逐步判别优选出与CI相关联的指标男性为HDL-C、LDL-C、ApoA-I及TC/HDL-C,女性为TG和LDL-C/HDL-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和脂质水平与脑出血(CH)的关系。方法对117例CH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11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CH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DBIL IBIL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或P<0.05),胆固醇(TC)、直接胆红素(DBIL)较对照组低,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DL-C降低可作为CH的危险因素,TG和DBIL TBIL比值与CH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血脂水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尿酸(U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改变,及其了解UA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对IM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120例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合并血脂异常者56例,55例体检血压正常者,进行超声波检查,并行UA、血脂等检查.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血脂正常组(NC组)与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组(HC组)IMT、UA、SBP及DBP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C组IMT、UA、TC、LDL-C、TG又高于NC组(P<0.05),SBP及DBP 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之间年龄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NC组TC、LDL-C、TG、HDL-C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HC组HDL-C明显低于NC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NC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HDL-C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直线相关分析发现,IMT与UA、LDL-C、TC、SBP、DBP呈正相关(P<0.05).结论 IMT可早期反映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促进作用,血清UA水平有助于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血脂水平高血压病患者炎症因子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我们对86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不同血脂水平分为正常血脂组(NC组)和高血脂症组(HC组),另选45例体检健康对照组用CRP检测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NC、HC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sCRP明显升高(P<0.05),而HC组与NC组比较hsCRP也明显升高(P<0.05).HC组中CH 、LDL-C、TG 明显高于NC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NC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H 、LDL-C、TG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3组中HC组HDL-C明显低于NC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NC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HDL-C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 炎症参与了高血压的进展,对不同血脂水平高血压患者hsCRP将会成为反映高血压进展程度,预测未来风险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绝经期女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雌二醇(E2)、血脂含量变化,探讨雌激素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取78名绝经期女性脑梗死患者和62名对照组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E2、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门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及载脂蛋白B100(Apo-B100)。结果脑梗死组E2水平(12.86pg/ml)低于对照组(25.59pg/ml),有显著差异(P<0.01)。脑梗死组TG、TC、LDL-C、Apo-B100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0.01、0.01、0.01、0.05),脑梗死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ApoA-I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激素水平与TG、TC、LDL-C、Apo-B100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3、-0.44、-0.57、-0.30,P<0.01),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r=0.53,P<0.01)。结论 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导致血脂谱异常改变,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低雌激素水平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inswanger病(BD)患者血脂的变化情况。方法分别测定73例BD患者和64例健康志愿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ApoB)的浓度,用T检验分析血脂水平与BD的关系。结果 BD组TG、T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poA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间LDL-C、HDL-C、Apo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D组患者TG、TC及ApoB水平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HDL-C、ApoA1异常检出率高于BD组。结论 BD患者血浆TG、TC、ApoA1水平差异显著,可能为BD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脑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人:A组(对照组)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氟伐他汀治疗组B组(40mg组)和C组(80mg组),B、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分别口服氟伐他汀40mg、80mg。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6个月后,A组TC、TG、LDL-C、HDL-C、hs-CRP、MMP-9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积分、不稳定斑块数量、IMT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B、C两组TC、TG、LDL-C、hs-CRP、MMP-9显著下降,HDL-C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TC、TG、LDL-C、hs-CRP、MMP-9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C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积分、不稳定斑块数量、IMTP明显减少,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下降不明显(P>0.05);三组NDS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血脂、炎性因子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以80mg剂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脂与脑出血的相关性,为脑出血患者的血脂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7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脂含量。结果脑出血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含量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低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代谢异常与脑出血密切相关,血脂水平升高越明显(尤其TG、LDL-C),再出血、破入脑室的可能性越大。血脂水平过高、过低都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在脑出血的发病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后的疗效及其认知功能、血脂代谢水平变化。方法将2013年3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认知功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及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MCCB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和MCCB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没有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LDL-C、TC、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培酮和奥氮平均能够有效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精神症状,利培酮对血脂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各亚型患者的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各亚型的关系。方法 检测167名急性脑梗死患血脂的6项指标,并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对梗塞组按TOAST病因分型方法分类后,各亚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患的TC、TG、LDL及ApoB水平显高于对照组,ApoA水平低于对照组。亚组比较中,LAA组TG、TC、LDL及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SAA组TG、LDL、ApoB高于对照组。各型的HDL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性差异。结论 脂代谢紊乱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它与LAA与SAA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脑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 34例脑梗死 ,4 4例脑出血病人 ,分别检测血压、血脂、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岛素 (FINS)等各项指标 ,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脑梗死、脑出血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FPG、FINS明显增高 ,而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明显降低 ;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载脂蛋白B(apoB)也升高 ;相反 ,高密度脂蛋白 (HDL)、载脂蛋白A(apoA)、apoA/apoB降低。脑梗死与脑出血两组之间比较 ,脑出血组的DBP明显高于脑梗死组 ,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胰岛素抵抗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但与中风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3.
中青年人脑卒中与血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血脂与中青年人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检测了206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及80例对照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100(ApoB100)和脂蛋白(a)[Lp(a)]血清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TG、TC、LD-L-C、ApoB100及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p(a)水平亦高于脑出血组,异常的血脂成分随年龄变化而发生改变;皮层动脉区脑梗死组Lp(a)水平显著高于穿通动脉区脑梗死组;脑出血组血脂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结论 血脂代谢紊乱是中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脑梗死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50例绝经后妇女脑梗死患者及24例正常人血清E2、TC、TC、HDLC、LDL-C水平。结果 绝经后老年与非老年组脑梗死患者血清E2和H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TC、TC、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上述各指标,以老年组改变为最明显,与非老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老年组有多灶梗死者也明显多于非老年组(P<0.05)。相关分析,E2与IC、IC、LDLC呈负相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妇女脑梗死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降低是导致脂代谢紊乱及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雌二醇水平和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观察,探讨雌二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绝经后急性脑梗死女性患者和健康对照组40人,检测体内的雌二醇水平,血脂,血糖,凝血四项,血小板聚集率等临床指标及应用NIHSS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时以上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的雌二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雌二醇与胆固醇、甘油三酯、I。DI。以及NIHSS均呈负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HDI。)呈正相关(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的雌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水平降低可致血脂改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与脑梗死(CI)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7例脑梗死患者、98例体检健康人群进行血脂测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并行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且以不稳定斑块患者为主,颈动脉分叉处(BIF)常见。不稳定斑块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的TC、TG、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同年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TC、TG、LD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关。血脂异常是独立于年龄之外的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年轻脑出血患者的血脂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分析年轻脑出血患者的血脂特点,初步探讨血脂异常与年轻人脑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年龄介于16-45岁的脑出血患者进行7项血脂指标的检测,用酶法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用免疫多点定标法测定载脂蛋白A-I及载脂蛋白B100及脂蛋白(a);按Friedewald公式计算低密度蛋白胆固醇。结果:年轻人脑出血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100水平和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100升高等血脂代谢异常为年轻人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并探讨贵州汉族人群载脂蛋白(a)[Apo(a)]五核苷酸重复序列(PNR)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4例,男41例,女23例,平均年龄62岁.健康对照组86例,男54例,女32例,平均年龄58岁.分别检测血清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2C)、甘油三酯(TG)、载脂蛋A I(ApoA I)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高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Apo(a)5'调控区PNR基因的多态性,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Lp(a)[(240±225)mg/L]、TC[(4.7±0.7)mmol/L]、TG[(1.7±0.6)mmol/L]和LDL2C[(2.8±0.6)mmol/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4±98)mg/L、(4.3±0.7)mmol/L、(1.1±0.5)mmol/L和(2.8±0.6)mmol/L],HDL2C水平[(0.9±0.2)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0±0.4)mmol/L];两组ApoA I[(1.1±0.2)mmol/L,(1.2±0.2)mmol/L]、ApoB[(0.9±0.1)mmol/L,(0.9±0.2)mmol/L]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缺血性脑卒中组中重复序列数为5的等位基因频率(0.09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024)(P<0.05),重复序列数为9的等位基因频率(0.069)明显低于对照组(0.223)(P<0.01),两组人群间Apo(a)PNR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且重复序列数为5的等位基因还与血浆TC下降和Lp(a)升高有关(P<0.01).结论 Apo(a)PNR基因多态性与人群易患缺血性脑卒中有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过程;Apo(a)PNR基因多态性具有种族和地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12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血脂水平与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显著改善其生存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