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8月发现首例人禽流感病例以来,不断有人禽流感病例发生,截至2007年3月1日,WHO报道的经实验室确证的H5N1禽流感感染者共277例,死亡167例,死亡率超过50%。目前WHO对禽流感的预警是3级,即是一种新的流感亚型,已经在人类中引起严重疾病,但还没有在人类中持续传播流行。本文就目前H5N1禽流感病毒来源,跨越物种传播的机制,致病力决定因素及人间传播能力等几个关键的基础问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加强监测是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基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自1997年发生18人感染6人死亡疫情以来,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自2003年以来高致病禽流感病毒H5N1动物疫情在亚洲已成地方性流行,并且已经蔓延到欧洲和非洲.人感染病例以及发生人感染病例的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2003年底以来,截止2006年3月15日,全球新发人禽流感(H5N1)病例数已上升至176例,其中死亡97例.我国自2005年10月第一例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病例确诊以来一共有15例,其中10例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目前不仅对禽类带来巨大威胁,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对人类健康也带来巨大的威胁,会不会由H5N1禽流感病毒导致一次流感大流行已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流感大流行的发生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条件:(1)一种新的流感病毒亚型感染人或一种已经消失很长时间的旧亚型的重现;(2)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3)具有一定的发病率和病死率;(4)能够在人群广泛传播.目前H5N1病毒可以说具备了前3个条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具备人传人的能力,一旦病毒发生变异具备第4条就有可能导致流感大流行,如何应对流感大流行已得到各国政府和各种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流感大流行的应对涉及各个方面,其中包括疫苗、药物、检测技术以及医疗救治和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而对禽流感病毒的监测是各种应对措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在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08年12月下旬以来,我国已先后报告8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简称人禽流感)病例:截至目前,8例病例中,有3例已经成功救治。目前,我国自行研制的人用禽流感疫苗已完成临床试验,并获得生产批准。抗病毒血清等新的治疗技术已在3例成功救治病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湖北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病例发现过程、调查处理措施、实验室检测方法,为防控人感染H5N6禽流感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湖北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诊治过程、密切接触者信息,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活禽市场外环境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结果 患者2016年4月9日发病,体温40℃,有活禽市场暴露史.发病早期采集的下呼吸道标本(痰液、气管分泌液)为H5N6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而上呼吸道标本H5N6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患者无外出史和H5N6禽流感病例接触史.患者经两个月的治疗痊愈出院.密切接触者58人均未出现发热和呼吸道感染症状.采集病例经常路过的两家活禽市场和一家土鸡专卖店外环境标本共36份,其中检出H5N6禽流感病毒核酸1 1份,阳性率为30.56%.结论 该病例为湖北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属本地感染的散发病例,未出现人传人.传播途径可能为:活禽市场通过禽-环境-人的途径传播.在病例诊断中,下呼吸道标本(尤其是痰液、气管分泌液)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尽早应用奥司他韦对病例的成功救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香港,到1998年1月6日为止,已明确16例确诊和3例疑似禽流感病毒A(H5N1)感染的病例。确诊病例为分离到流感A(H5N1)病毒或是通过对流感病毒A(H5N1)进行中和试验发生血清学反应的病例。疑似病例为有类流感样疾病和初步的实验室证据的病例。本文报道了香港卫生部门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对流感A(H5N1)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的结果。首发病例是一个3岁小孩,已于1997年5月死于呼吸衰竭。其余的15个确诊病例当中有5例在11月发病,其余10例在12月发病,3例疑似病例则均在12月份发病。确诊病例的年龄分布介于1~60岁之间(平均1…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北京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强化监测中发现的1例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为今后科学防控人感染H9N2禽流感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收集病例流行病学资料,采集并检测病例、暴露环境和密切接触者等标本,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和可能的感染来源.结果 病例发病第3日和第7日咽拭子标本检测均为H9N2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例发病前10天内无禽类接触史,但病例平时活动有暴露于H9N2禽流感病毒污染环境的可能.密切接触者在医学观察期内均未出现流感样症状.结论 该病例为北京市首例成人感染H9N2禽流感确诊病例,同时也是北京市第二例H9N2禽流感确诊病例.医疗机构加强流感样病例监测是及时发现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2003–2004年,在亚洲广袤地区的家禽中流行了H5N1禽流感,并传染给人类,人们仍然记忆犹新。从2013年2月开始,在中国部分地区又掀起了不祥的波澜,H7N9和H10N8禽流感病毒袭击了人类。H7N9禽流感曾在禽类发现,但从未传染给人。2013年春天,该病毒首次袭击了人类。H7N9病毒对禽类致病力很低,禽作为传染源十分隐蔽。而人类患上H7N9禽流感后,易引发多脏器衰竭,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核酸检测方法,用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疑似病例临床标本的检测.方法 针对甲型流感病毒保守基因M设计RT-PCR和real-time PCR引物检测是否为甲型流感病毒,同时针对H5N1禽流感病毒设计针对H5和N1基因的特异性RT-PCR和real-time PCR引物作亚型检测,建立禽流感H5N1病毒RT-PCR和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RT-PCR和real-time PCR方法可以特异性地检测H5N1病毒,并且与人流感病毒H1、H3没有交叉反应.RT-PCR检测方法灵敏度可到1TCID50,real-time PCR灵敏度可达0.01TCID50.利用上述方法检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疑似病例临床标本,从42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检测出阳性标本13例.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RT-PCR和real-time PCR方法可以用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临床标本的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9.
感染H5N1病毒恒河猴大脑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H5N1禽流感病毒与1918年大流感病毒基因序列的高度相似表明该病毒对人类构成巨大威胁,本文主要观察H5N1禽流感病毒对恒河猴大脑影响。方法恒河猴5只,年龄2~3岁,经环甲膜穿刺接毒105TCID50/ml7ml,取大脑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和对照组11号猴比较,实验组猴出现神经元萎缩,噬神经元现象,局部坏死和血管套现象。结论H5N1禽流感病毒导致恒河猴大脑损害,出现非化脓性脑炎,进一步证实了H5N1禽流感病毒对哺乳类日渐适应并且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神经毒性。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要重视H5N1病毒引起脑炎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禽流感与公共卫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东南亚多个国家爆发,给养禽业带来沉重打击。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还在越南、泰国、印尼、柬 埔寨和中国引起160多人感染,导致半数以上感染者死亡。禽流感这一重大禽类疫病,目前已成为公共卫生面临的最大威胁。本文对流感及流感病毒、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跨越禽-哺乳动物种间屏障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禽流感的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预测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Th和B细胞相关抗原表位,并初步分析其抗原性.方法:依据近年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趋势,下载得到相关HA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综合分析预测,获得Th和B细胞相关抗原表位,并比较其保守性和特异性.通过BALB/c小鼠和SPF鸡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血清,初步鉴定候选表位抗原性.结果:综合多项预测及空间构象模拟结果,我们获得了三条候选Th和B细胞表位,分别为HA141~155、HA206~223、HA302~316.候选表位处于H5N1亚型禽流感HA1 蛋白序列上相对保守的区域内,且与目前流行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相应区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不同候选表位在BALB/c小鼠和SPF鸡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血清反应中显示了不同抗体结合能力,预示了其成为功能表位的可能.结论:所筛选的表位具有成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 Th和B细胞相关抗原表位的可能.本研究为深入揭示流感病毒感染与免疫机制,H5N1亚型禽流感功能表位认知及表位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病毒(AIV)是一类可以引起禽类感染和(或)致病的A型流感病毒,它能引起大多数家禽、野生水禽的感染.部分禽流感病毒已经跨种属传播感染人群,1997年香港第一次报道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能感染人类,不断出现的H9N2、H7N2、H7N3、H7N7等禽流感亚型感染人类的报道,并显示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和病死率[1-3].2013年3月在中国首次报道新的基因重组H7 N9亚型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类,导致重症肺炎引起死亡[4].  相似文献   

13.
H5N1型禽流感病毒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全球多个国家肆虐,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禽流感病毒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为研究病毒的突变、传染性和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本综述概括了H5N1对几种哺乳动物:食蟹猴、雪貂、小鼠、大鼠、沙鼠、家猫等的致病性,为以后理想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一起人感染H7 N9禽流感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病例的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方法 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对病例感染来源进行调查和外环境采样检测.结果 共发现两名病例,病例为父女关系.两病例发病前有可疑活禽暴露史,居住地附近可疑暴露市场标本检测出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1在潜伏期内即发病,判断为环境暴露感染;其女儿的发病时间距脱离暴露环境已经10天,而在其父亲发病后曾共同生活,判断由其父亲传染给她的可能性大.结论 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中,病例1的感染来源可能为被H7 N9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环境,病例2被病例1传染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5.
广东地区人禽流感H5N1毒株的核蛋白基因变异和进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人禽流感H5N1毒株核蛋白(NP)基因序列的变异分析,揭示毒株NP基因变异与进化。方法检测广东地区人禽流感H5N1毒株NP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时检索全球人禽流感H5N1毒株NP基因序列,采用DNAStar5.0软件对检索的人禽流感H5N1毒株NP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对变异毒株进行进化速度分析。结果1997--2006年45株毒株胛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成3类,1997--1998年毒株为第1类,2004--2005年毒株为第2类,2003年毒株和2006年毒株为第3类;NP基因35个氨基酸位点全部置换,占7.03%(35/498);2003—2006年H5N1毒株通过氨基酸第430位(1〈430T)位点的置换,增加一个糖基化位点(NGT430-432;GD—01—06毒株第370位发生N3加S变异;增加一个糖基化位点(NES368.370)。同义变异中,NP基因Ks(同义变异速度)值为2.03×10^-5~2.55×10^-5核苷酸/d,Ka(错义变异速度)值为1.58×10^-6~3.10×10^-6核苷酸/d,检验发现进化无明显选择性压力存在。结论1997--1998年毒株、2004--2005年毒株、2003年毒株和2006年毒株NP基因核苷酸有差异;2003--2006年人禽流感H5N1毒株NP基因增加一个糖蛋白位点、GD-01—06毒株再增加一个糖蛋白位点可能改变毒株抗原性。人禽流感H5N1毒株在自然界变异频繁,随着其自然进化,H5N1毒株具有人.人传播能力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6.
甲型流感病毒可感染多种宿主,包括禽以及雪貂、猪、马等哺乳类动物和人类,水禽是甲型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大部分亚型病毒都已经从水禽中分离。一般来说,流感病毒感染具有较严格的宿主限制性,目前只有H1、H2、H3三种亚型流感病毒在人群中流行,禽流感病毒H5N1、H9N2、H7N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6年12月北京市朝阳区确诊的l例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访谈病例发病前后的相关知情人,调查病例发病经过和可能感染来源.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及环境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方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及H9N2禽流感病毒特异的核酸片段.对病例咽拭子标本和l件阳性环境标本中的H9N2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病例表现为轻症流感样病例症状,发病前15天曾有活禽市场暴露史.该市场环境标本中H9N2禽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8.2% (2/11).病例咽拭子标本与市场环境标本中病毒的HA基因高度同源,氨基酸相似度为100%,在进化关系上同属于欧亚系的Y280分支.4名密切接触者在医学观察期内未出现过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结论 病例感染来源与活禽市场环境暴露有关.加强流感监测以及活禽市场的管理对于防控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致病性禽流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 or bird flu)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指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病,常发生在禽,有时也发生在低等哺乳类动物,至今在人仅有偶发病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根据其对鸡致病性的不同分为高致病性、中致病性和低,非致病性的,而不是对人而言。高致病性的为H5和H7亚型病毒中一些毒株,中致病性的主要指H9N2和H6N8亚型毒株。其他的毒株均为低,非致病性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2005年10月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发生的一名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导致该病例的主要病因.方法 采集病例呼吸道标本以及血清标本,对呼吸道标本利用分子鉴别诊断技术以及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核酸;通过血凝抑制试验以及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果 该病例所有的呼吸道标本H5N1病毒特异性核酸及病毒分离均为阴性.红细胞凝集抑制及微量中和实验显示,恢复期血清较急性期血清H5N1特异性抗体阳转并且有4倍以上增高.结论 通过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该病例为中国大陆第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实验室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阜阳市职业暴露人群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抗体调查,明确是否存在隐性感染,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规律。方法于2009年5月、12月,分别采集颖上县城乡活禽市场、家禽规模养殖场、家禽散养户集中的地区、家禽屠宰加工厂等地职业暴露人群血清100份和93份,利用单放射免疫扩散溶血技术检测H5N1抗体。结果5月份采集的100份标本中,H5N1抗体阳性3份,阳性率为3.00%;12月份采集的93份标本中,H5N1抗体阳性7份,阳性率为7.53%;两次调查总阳性率为5.18%,两个月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P〉0.1)。结论在禽流感职业暴露人群中,存在H5N1隐性感染,感染与季节分布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