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捷  马贵同 《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71-1671,1696
目的:了解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特点。方法:收集1999~2001年龙华医院55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例,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55例中,男:女为1.03:1,平均年龄44.9岁,病程以小于6年的居多。病变部位以直、乙结肠和左半结肠为主,临床症状以粘液血便和腹痛为多,并发症主要见息肉、癌变及贫血。中医辨证属虚证为多,中医药治疗以汤剂联合灌肠及栓剂为主。结论: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及并发症等均与国外发病情况不同。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正成为热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丁义江教授擅长肛肠疾病的诊治,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丁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病之根本在于脾肾,以脾肾阳虚为本,以湿热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急性期以健脾祛湿、清热凉血为大法,慢性期以温补脾肾、行气利湿为大法,在中药内服的基础上,配合运用针灸,中药保留灌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对郭喜军教授在临床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进行了总结。郭喜军教授从该病的病因病机入手进行治疗,在用药方面讲求健脾补肾以助正气、清热解毒以驱“浊毒”,升阳涩肠以止泄泻,调气和血以疏肠络的策略。在诊断和治疗该病时中西结合以期获得良效,还善于使用中药灌肠、热盐包、灸法等外治手段对机体进行整体调理,临床疗效确切。还列举了郭喜军教授在临床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际案例,以期为临床辨治该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与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属难治性疾病,在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国家级名医周学文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积累了丰富经验。文章从病因病机、辩证施治、临证特点、验案举隅等方面阐述其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以期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6.
李任先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5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溃疡性结肠炎病程长 ,反复发作 ,为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 ,主要侵犯结肠 ,特别是直肠粘膜和粘膜下层 ,多数认为与感染因素及免疫因素有关。本人自 1988年以来采用艾条固定穴位悬灸治疗 55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本病 55例 ,在治疗前均做过乙状结肠镜检 ,并有病理报告 ,确诊为本病。治疗 55例中 ,男 32例 ,女 2 3例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59岁 ;病程最短 1年 ,最长 32年。2 治疗方法2 1 辨证分型取穴主穴 :天枢。脾肾阳虚型 :泻泄日久不愈 ,泄下稀薄或五更泻 ,肠鸣少腹隐痛 ,神疲 ,四肢不温 ,脉沉细 ,舌质淡红 ,…  相似文献   

8.
笔者运用全国著名老中医王乐善教授之多年临床经验方加减变通,治疗慢性结肠炎,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例一]孔某,男,45岁。1992年7月29日初诊。主诉:腹泻脓血便,伴有粘液已4年病史、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症见腹平软,左下腹压痛(+),神清,舌质红苔白,脉沉弦。诊断腹泻(溃疡性结肠炎)。药用厚朴ZOg,芦根109,滑石20g,天花粉20g,黄柏15g,胡连15g,白芍15g,木香15g,甘草15g,炒椿皮15g,炒槐花15g。水煎服,共服16剂,3个月症状消失痊愈。[例二]董某,男,36岁。1996年10月11日初诊。主证:腹痛泻,腹胀便不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深度挖掘并系统总结张声生教授治疗消化科疑难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经验,分析张教授的组方用药规律,临证策略与思路。方法:本研究收集张教授门诊治疗UC病例资料97例,总计289诊次,并运用我团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共同合作开发的“病案一体化数据挖掘系统”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张教授治疗UC核心处方:炙黄芪、炒白术、薏苡仁、黄连、木香、白扁豆、三七粉、地榆炭。常用药对有:1)炒白术、炙黄芪、地榆炭;2)薏苡仁、白扁豆、山药;3)黄芩、黄连、木香、白芍;4)延胡索、仙鹤草、三七粉;5)当归、香附;6)防风、葛根。药物随证加减规律为::1)腹胀伴有肠鸣时,多用槟榔、木香、焦神曲;2)腹痛伴大便脓血时,多用延胡索、地榆炭、仙鹤草;3)里急后重时多用黄连、儿茶、三七粉;4)畏寒时多用炮姜、肉桂;5)口苦时多用黄连、连翘。结论:运用“病案一体化数据挖掘系统”分析了UC的症状和证候规律,总结了张声生教授中医临证策略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569-2571
目的:分析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以明确该疾病证候的规律及特异性,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记录并归纳本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80例患者中,中医证根据患者所占比例高低依次为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脾气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肠络证、阴血亏虚证,其中处于缓解期患者以脾气虚弱证最多,处于活动期患者则以大肠湿热证分布最多,其中活动期患者中肝郁脾虚证和大肠湿热证出现频率要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缓解期患者中脾肾阳虚证和脾气虚弱证的出现频率则明显高于活动期患者(P0.05);病情严重程度为轻度组患者中最常见的胃肝郁脾虚证,而中度和重度组患者最为常见的为大肠湿热证。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复杂,活动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多见虚实夹杂者。本病证候要素以脾虚、气虚、湿热内蕴多见,病位涉及大肠、肝、脾、肺、肾等多脏腑,并且与疾病的分期及疾病严重程度均显著相关,总体体现为多病性、多病位的要素组合。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蕊  沈洪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244-245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疾病.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特征.本病属中医久痢、泄泻、肠辟范畴.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中医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指导下,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模式,治疗手段因人而异,以中药内服与灌肠、栓剂、针灸等相结合,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在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1病因病机(1)外感六淫.以湿邪为主.如《医学心悟》载湿多成五泻,泻之属湿明矣.然有湿热,有寒湿,有食积,有脾虚,有肾虚,皆能致泻,宜分而治之.(2)饮食不节(洁).平素嗜食肥甘、或误食不洁之物、或夏月饮冷,湿热寒湿内蕴,壅阻气机,气血搏结发为本病.(3)七情内伤.《证因脉治》日七情内伤痢之因,忧愁思虑则伤脾,脾阴既伤……气凝血泣,与稽留之水谷相胶固……而滞下之证作矣.(4)脏腑虚弱.首先责之脾肾.《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现代医家将本病病因病机总结为(1)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无论是外感寒热湿毒之邪,还是情志不遂肝郁所致,以及久病命门火衰引起的泄利,最终都表现为脾胃受损,脾虚失运,湿浊内生,清浊不分,混杂而下.  相似文献   

12.
13.
宏观与微观结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血瘀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理  黄发盛 《光明中医》2004,19(4):21-23
溃疡性结肠炎 (UC) ,宏观上 ,几乎各种证型均不同程度存在血瘀状态 ;微观上 ,均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可作为衡量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血瘀证的疗效标准  相似文献   

14.
系统收集整理多位名老中医经验,从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分期着手,对病机、遣方用药等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活动期多以标实为主,以清热化湿、理气醒脾、凉血止血为主要治法;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多以健脾益气、温补脾肾、活血化瘀、敛阴涩肠为主要治法;并总结祛风升阳、宣降肺气、疏肝宁心、平调寒热等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证型特点。方法:通过影响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相关因素,观察分析新疆各大医院2008年7月~2009年5月收集的50例维吾尔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维吾尔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湿热内蕴型为主。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其独特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按标准纳入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参苓白术散加柳氮磺吡啶,对照组学用柳氮磺吡啶,疗程均为45 d。疗程结束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78%,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柳氮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杨桂芳  王翼洲 《河南中医》2008,28(12):56-58
目的:调查住院及门诊患者溃疡性结肠炎的证型分布。方法:将9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中、重三型,制定中医证候调查表,对此三型患者分别进行临床调查,按统一标准确定证型。结果:在9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轻型患者以大肠湿热证(30.95%)及脾胃虚弱证(21.43%)居多,中型患者以大肠湿热证(26.32%)及气滞血瘀证(13.16%)居多,重型患者以寒热错杂证(37.5%)居多,热毒炽盛证(18.75%)次之。结论:不同溃疡性结肠炎病情程度有其主要的常见证型表现,大肠湿热型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8.
刘善志 《河南中医》1996,16(6):342-343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证治体会刘善志陕西省南郑县医院(723100)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性肠病,属于中医“久泻”、“休息痢”范畴。其临床表现为迁延难愈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笔者辨治此病既重视患者的整体...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不同分期UC中医证型的分布。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0年4月广州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病房及门诊UC患者110例。统计患者症状,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将症状条目作为变量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确立证型名称,进行辨证分型,并对证型进行分析。结果 UC患者症状主要有64个,包括腹泻、糊状便、稀水便、腹痛、便血等。病情分期属于活动期70例,缓解期40例。UC证型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大肠湿热、脾胃气虚、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血瘀肠络、阴血亏虚,各证型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证型以大肠湿热证[28例(25.5%)]、肝郁脾虚证[14例(12.7%)]、血瘀肠络证[10例(9%)]为主,缓解期证型以脾胃气虚证[18例(16.4%)]、脾肾阳虚证[10例(9%)]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湿热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苔黄[31例(28.1%)]、里急后重[26例(23.6%)]、黏液脓血便[25例(22.7%)]、腹泻[24例(21.8%)]、肛门灼热[24例(21.8%)]、稀水便[21例(19.0%)]、腹痛[19例(17.2%)]、舌红[19例(17.2%)]、苔腻[19例(17.2%)];脾胃气虚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口淡[25例(22.7%)]、脉细[25例(22.7%)]、舌淡红[22例(20.0%)]、嗳气[21例(19.1%)]、乏力懒言[21例(19.1%)]、纳食减少[20例(18.2%)]、苔白[20例(18.2%)];脾肾阳虚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腹痛[17例(15.5%)]、喜温[17例(15.5%)]、腹泻[16例(14.5%)]、遇寒加重[15例(13.6%)]、苔白[15例(13.6%)]、舌淡白[14例(12.7%)];肝郁脾虚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情志诱发[18例(16.4%)]、嗳气[16例(14.5%)]、苔白[16例(14.5%)]、先硬后溏[15例(13.6%)]、矢气频作[15例(13.6%)]、善太息[15例(13.6%)];血瘀肠络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腹痛[12例(10.9%)]、刺痛[12例(10.9%)]、腰酸[12例(10.9%)]、舌暗瘀点[12例(10.9%)]、苔厚[12例(10.9%)],除阴血亏虚证各证型症状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活动期证型以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血瘀肠络证为主,缓解期证型以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20.
隗继武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证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莉丽 《中医药学刊》2005,23(5):787-788
隗继武教授认为,慢性复发型或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病因虽然有外感、饮食、情志等之不同,临证又有寒、热、虚、实之别,但始终存在着脾失健运,湿热蕴肠,气血瘀滞,内疡形成的病机变化,正虚邪恋,整体的正虚与局部的邪实相因并见为其主要病机特点。从而确立了健脾益气以固本。清解化湿以治标,结合调气行血及局部祛腐生肌的治疗大法;临证采用中药口服加灌肠,内外合治、整体调理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不仅符合本病之病因病机,也体现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病原则,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