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体化处方饮食与单一处方饮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21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试验组患者实行个体化处方饮食+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单一处方饮食+胰岛素治疗。收集并分析2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三餐后最大血糖波动幅度。结果 营养干预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三餐后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三餐后最大血糖波动幅度、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水平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处方饮食可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饮食治疗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10只,常规饲料喂养)、模型组(20只,高脂饲料喂养;4w后模型形成)。模型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胰岛素抵抗组和饮食干预组,每组10只),胰岛素抵抗组继以高脂饲料喂养,饮食干预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6w后,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附睾脂肪组织中GSK-3β的表达,对比各组的表达差异;定期检测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及血浆胰岛素、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高脂饲料喂养4w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显著升高(P〈0.05或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下降(P〈0.01),胰岛素抵抗模型诱导成功;饮食干预6w后与胰岛素抵抗组大鼠比较,脂肪组织中GSK-3β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饮食干预能改善大鼠机体胰岛素抵抗,可能与下调脂肪组织GSK-3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妊娠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妊娠糖尿病(GDM)的治疗目标是使血糖控制在满意范围、防止代谢并发症及产科并发症、稳定已发生的并发症并尽量保证足月妊娠。大约80%以上的GDM孕妇都可单纯采用饮食指导的方法把血糖控制在满意范围,只有不到20%的GDM孕妇需进一步加用运动治疗或胰岛素治疗。所谓血糖控制在满意范围是指经治疗后空腹血糖控制在3.3~5.8mmol/L(60~105mg/dl),餐后1h血糖〈7.8mmol/L(140mg/dl)、餐后2h血糖4.0~6.7mmol/L(70~120mg/d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饮食日记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为进行个体化医学营养指导后能坚持记录饮食日记者,对照组为进行个体化医学营养指导后没有记录饮食日记者,比较两组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和胰岛素使用情况。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15例孕妇饮食控制血糖不理想而最终采用胰岛素治疗,占30%;实验组有5例孕妇饮食控制血糖不理想而最终采用胰岛素治疗,占1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坚持记录饮食日记,在血糖控制的自我管理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楼浩明  杨涵铭 《上海医学》2007,30(4):281-282
危重患者存在与应激相关的胰岛素抵抗,其所导致的中度高血糖曾被认为是可接受的现象,但血糖升高,感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加。本研究通过设定不同的血糖治疗阈值,予以胰岛素干预血糖控制,旨在探讨更适合危重患者的血糖阈值及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6.
生活实例:72岁的徐大伯有糖碌病史15年,目前使用胰岛素治疗和饮食控制,并坚持每天散步半小时。最近,他在家中用血糖仪自行检测血糖后发现,餐前血糖7.1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却高达14毫摩/升。这让徐大伯很不理解,为什么餐前血糖不高,餐后2小时血糖却这么高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鱼油饮食对高脂诱导肥胖模型大鼠血糖、三酰甘油(TG)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制备肥胖大鼠模型并按体重随机分为两组:高脂饮食组(高脂对照组)和鱼油饮食组,分别饲养4周,取血清等,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血糖,大型生化仪测TG,RIA法测胰岛素,以胰岛素与廊糖的比值(I/G)作为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结果:鱼油组TG、腹膜后脂肪组织、体重增量明显低于高脂对照组,血糖有降低的趋势(P=0.0666),胰岛素抵抗无变化。结论:鱼油饮食能够降低肥胖模型大鼠血糖、TG、体重增量,但是对已经形成的胰岛素抵抗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16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组:喂高脂饲料诱导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各组动物喂 食11周时,分别做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实验后处死。测定血糖、胰岛素水平,用HOMA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 数。同时喂食前和喂食11周后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高脂组体重变化、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 数均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浆Hcy也有显著差异,高脂组[(35.7±14.1)μmol/L]高于对照组 [(9.95±2.40)μmol/L]。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与血浆Hcy水平显著相关 (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仅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是血浆Hcy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高脂诱导 的胰岛素抵抗与大鼠血浆Hcy水平升高有关,并可能是胰岛素抵抗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遵医嘱进行饮食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一项有效措施,不论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也不论是否用药物治疗,均需长期坚持饮食治疗,才能有效的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刘大爷患糖尿病七八年,一直进行胰岛素治疗,并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而且彻底戒掉了多年的烟酒嗜好,血糖控制得还算不错。他经常对别人感叹:“要是还能像从前那样,吃喝不受限制,无需打针吃药血糖也不高,那该有多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果糖饮食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果糖饮食诱导构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模型。SD大鼠用普通标准饲料适应性喂养1w后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浓度。按大鼠体重分层随机抽出10只为对照组(C组),继续用普通标准饲料喂养;其余50只为IR模型组(IR组),用高果糖饲料喂养,两组大鼠均分笼喂养10周,其间每2周测体重、血压及空腹血糖(FBS);于第4、8、10周断尾取血检测FINS浓度,比较所得数据。结果:对照组大鼠FBS、FINS及胰岛素抵抗(HOMA—IR)均无明显变化;IR组大鼠FBS、FINS及HOMA—IR呈进行性升高趋势。结论:高果糖饮食与胰岛素抵抗明确相关。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因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脂肪、水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如果血糖控制不良,将会产生糖尿病各种严重的并发症,而饮食治疗是各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如何做好糖尿病患的饮食指导,是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成功治疗糖尿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测试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应该清楚地识别2型糖尿病主要病理生理学异常的特征性表现,从而进一步制定出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肥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或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2型糖屎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无疑为土要特征,而在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则更可能是β细胞功能障碍。有胰岛素抵抗的个体只在其β细胞不能产生足够胰岛素克服胰岛素抵抗时,才会发生糖尿病。  相似文献   

14.
宁珂 《广西医学》2013,(9):1266-1267
目的观察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GDM患者362例,给予营养宣教,并根据孕妇身高、体重和孕期制订营养均衡和热量足够的个体化食谱,干预2周后观察血糖的变化。结果饮食干预后,362例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比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合理饮食治疗可明显降低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5.
麦冬多糖对2型糖尿病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观察麦冬多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对47例2型糖尿病病人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结论:麦冬多糖胶囊具有降血糖及稳定血糖的作用,能使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抵抗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3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以及停药后血糖达标持续时间。结果:80例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胰岛素分泌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随访6个月,其中36例仅通过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即可获得理想的血糖控制。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可有效控制血糖,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青春期胰岛素抵抗及青春期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高脂饮食诱导的青春期胰岛素抵抗大鼠及青春期2型糖尿病大鼠的特点。方法:通过正常血糖-高血浆胰岛素钳夹实验评估两种大鼠模型的胰岛素敏感性;对两种模型大鼠的雄激素与胰岛素敏感性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与高脂饮食的成年期大鼠比较异同。结果:青春期胰岛素抵抗雄性大鼠的睾酮水平显著降低,且与胰岛素敏感性呈相关关系;小剂量链佐菌素(STZ)并不明显破坏胰岛细胞,但可使青春期胰岛素抵抗大鼠发生糖尿病(2型糖尿病);青春期大鼠高脂饮食后仅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而成年胰岛素抵抗大鼠血脂代谢已经全面异常。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青春期大鼠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其血浆睾酮水平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商品名文迪雅)对胰岛素抵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疗效。方法:1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三组,甲组血糖高达16~23mmol/L以上,服用文迪雅4mg,每日1次,加用胰岛素治疗,共42例;乙组病人血糖9~15.9mmol/L,服用文迪雅4mg,每日1次,加用二甲双胍250—500mg治疗,每日3次,共80例;丙组病人6.1mmol/L~mmol/L,服用文迪雅4mg,每日1次,并配合适当运动,共8例;共观察16周,治疗前后进行(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三组病人(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下降,甲组病人2周后胰岛素开始减量,4周后停用胰岛素,改用二甲双胍加文迪雅,血糖稳定,其中二例皮肤顽固性溃疡得到控制;乙组病人中有3例在服用文迪雅4周后停用二甲双胍,加强饮食控制,全组病人血糖能稳定;丙组病人血糖控制良好。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长期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9.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糖尿病高血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高血糖的效果及其对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笔者采用胰岛素泵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法强化治疗高血糖。结果多数患者在置泵第2天血糖即明显下降,缩短了院时间。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法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法相比,前者将血糖控制在良好范围内的时间明显缩短,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且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减少,血糖变异系数明显减小。结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较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效果好,可避免长时间的高胰岛素血症,减轻胰岛素抵抗,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病人食疗184例护理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饮食疗法对糖尿病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 184例住院糖尿病病人 ,采用食品交换法、宣传教育、填写调查表、随访等方法 ,所获数据经方差分析 ,求P值用t检验。结果 饮食治疗能较好的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 ,减少胰岛素的抵抗 ,应用本方法前后相比 ,后者有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之一 ,既可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 ,又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