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呐  刘铁龙  范兰英 《人民军医》2008,51(8):523-524
目的:观察小力度牵引治疗轻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轻型颈椎病180例分为常规牵引组(对照组)和小力度持续牵引组(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电动型间歇正位牵引机颈牵装置,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调整牵引角度,力度从5kg开始,逐渐加至15kg,持续牵引15~20min。观察组采用60°仰卧位,颈下垫圆枕,牵引时根据X线片及临床症状、体征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颌枕带呈0°~15°后伸方向牵引,牵引力度1.5~2.5kg,牵引2h。结果:两组治愈显效率及复发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小力度牵引治疗轻型颈椎病效果好,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牵引术是创伤骨科治疗肢体骨折常用的技术手段,常用的牵引方法有皮牵引和骨牵引,且有许多与之相匹配使用的牵引装置。从18世纪以来,骨科领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肢体骨折牵引装置。20世纪50年代之前,这些牵引装置为肢体骨折患者带来了福祉,使其治疗得到了本质上的改善。但随着内固定装置以及手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牵引术作为治疗骨折的方法已很少应用,大多时候仅作为手术的辅助手段。曾经在骨折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牵引术逐渐退出了骨折治疗的舞台,现如今临床工作中已很少使用牵引术,患者也不愿忍受牵引过程中长时间卧床以及牵引的各种并发症。虽然目前肢体骨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牵引的优点和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就肢体骨折牵引技术历史作一综述,旨在更清晰地认识牵引术的优点及其重要性,让牵引术再次发挥其作用优势,更好地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一体化牵引装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8年1月—2018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收治高能量胫腓骨远端骨折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2~51岁,平均35.9岁;道路交通伤9例,高处坠落伤6例,摔伤7例,重物砸伤8例;骨折AO分型:43A型3例,43B型14例,43C型13例.术前均应用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牵引装置行骨牵引术,双针牵引位置分别是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部位.按随机分组法分为A、B两组,各15例.A组行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一体化牵引装置,牵引患肢置于舒适型下肢抬高垫上抬高消肿;B组行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牵引装置+布朗氏架,牵引患肢置于布朗氏架上抬高消肿.记录并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牵引当天、牵引后第3、6天的肢体周径差值(患肢周径-健侧对应部位周径)和制动舒适度问卷(ICQ)评分.结果 A、B组牵引当天、牵引后第3、6天肢体周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牵引后第3、6天的肢体周径差值(4.55±1.44)cm、(2.21±0.73)cm均小于B组(4.75±1.12)cm、(2.29±0.72)cm,认为高能量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术前牵引治疗中,舒适型下肢抬高垫抬高消肿效果与布朗氏架相似,结果 显示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一体化牵引装置具有有效的抬高消肿作用.患者ICQ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A组ICQ评分高于B组,表明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一体化牵引装置在术前牵引治疗可显著高患者舒适度.结论 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一体化牵引装置具有有效牵引、消肿、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有效的一体化牵引装置.  相似文献   

4.
汪继辉  张勇刚   《放射学实践》2012,27(9):986-989
目的:观察牵引治疗后颈椎病患者椎间盘ADC值和FA值的变化,探讨DTI对颈椎病牵引治疗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颈椎病患者60例均行牵引治疗,牵引重量为体重的5%~15%,牵引时间为20min,每天1次,疗程10天,牵引治疗前后行DTI检查。利用DTI原始数据重组ADC图、FA图,测定牵引治疗前后椎间盘的ADC值、FA值,分析牵引治疗后ADC值、FA值的变化。椎间盘牵引治疗前后ADC值和FA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60例患者360个椎间盘中,轻度退变椎间盘143个,中度退变椎间盘125个,重度退变椎间盘92个。轻度退变椎间盘、中度退变椎间盘治疗前ADC值、FA值的平均值分别为8.36×10-4 mm2/s和0.72×10-4、7.66×10-4 mm2/s和0.65×10-4,牵引治疗后ADC值和FA值的平均值分别增加了0.65×10-4 mm2/s和0.09×10-4、0.74×10-4 mm2/s和0.07×10-4,牵引治疗前后椎间盘ADC值及FA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退变椎间盘治疗前ADC值、FA值的平均值分别为7.19×10-4 mm2/s和0.53×10-4,牵引治疗后ADC值和FA值的平均值分别增加了0.15×10-4 mm2/s和0.03×10-4,治疗前后椎间盘ADC值及FA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治疗可增加轻、中度退变椎间盘的ADC值及FA值,即增加其扩散能力,而对重度退变椎间盘的扩散能力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65岁。发现双足跟部包块20余年,包块逐渐长大,继而双手、双膝、双踝关节散在出现包块,面部及颈前项下出现疹状、片状黄色斑块,无明显疼痛,患者未予以重视,未行正规治疗。近日双足跟部包块出现疼痛,局部皮肤发红,来我院治疗。查体检查:双足跟部可扪及鸡蛋大小类圆形包块,质硬,活动度差,轻微压痛,包块周围皮肤轻微发红。眼睑部、面颊部及颈前项下皮肤可见疹状或片状及大面积淡黄色斑块,触软,无明确压痛(图1)。双手(图2)、双膝、双足部散在多个直径约1cm大小类圆形包块,活动度差,无  相似文献   

6.
在 X-刀治疗前 ,CT定位技术是保证治疗计划制定的关键步骤 ,现将我们应用的定位方法介绍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收集原发性外围性肺癌和孤立性肺转移瘤 2 8例 ,其中最大年龄 75岁 ,最小年龄 2 0岁 ,平均年龄 47.2 5岁 ;男性 2 7人 ,女性 1人。1.2 设备 :采用美国 GE公司的 Prospeed型螺旋 CT扫描机 ;3M激光相机和自动洗相机 ;X-刀治疗专用的体箱架 ,滑板 ,弓形尺 ,带有刻度的腹带 ,真空垫等。1.3 扫描前准备 :安放体箱架 ,将真空垫放置其中 ,让病人平躺在其上 ,使病人所要照射的靶区中心保证在滑板中心 ,并使整个滑板保持在体架 Z…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的不同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32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行头颅牵引复位成功8例,其中3例维持牵引1个月后改行头颈胸石膏固定,余5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3例牵引失败,其中14例行前路切开复位、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前路复位失败行椎间盘切除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例前路复位失败改行后路切开复位后再前方植骨内固定术;3例行后路切开复位侧块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例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例由于漏诊,伤后8个月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发现颈椎不稳2例,均为仅行牵引复位,未做融合术者.颈前路手术者植骨块术后12周均获骨性融合.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恢复较好.无内固定并发症,亦无治疗中神经并发症.结论 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是否伴有椎间盘损伤、是否合并后柱骨折、脊髓压迫及损伤情况.对伴有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的单侧关节突交锁者,前路减压复位稳定术是首选方法,对于不伴椎间盘突出者,可试行牵引复位或直接后路切开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8.
改良股四头肌腱成形术治疗陈旧性髌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旧性髌骨骨折如无膝关节功能障碍 ,可不治疗。如果骨折块分离不连接 ,并伴有关节伸屈功能障碍 ,说明髌旁腱膜和关节囊破裂 ,并有粘连和挛缩。若行髌骨部分切除 ,将髌韧带直接附丽于髌骨上骨折块[1] ,仅适用于上骨折块大于整块髌骨 1/ 2的病例。如果切除小于1/ 2的上骨折块 ,把股四头肌腱直接附丽于髌骨下骨折块 ,由于伸膝装置粘连、股四头肌挛缩 ,不仅缝合困难 ,且膝关节不能被动屈曲。我院设计了一种改良的股四头肌腱成形术治疗陈旧性髌骨骨折 ,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病例选择 :本组 7例均为髌骨上骨折块…  相似文献   

9.
一、事故情况事故发生在一座为辐射化学研究用的~(60)Co 辐照源,它的照射室内有一6m 深的水池,平时~(60)Co 源在水池底部贮存,照射样品时,通过电动装置将源提出水面,放射源由12根~(60)Co 棒排成环状,事故发生时放射性活度为5.3×10~4居里。照射样品的工作台如图1,在放射源周围有盛装照射样品的金  相似文献   

10.
对15例腭中缝骨折患者行腭侧植入牵引钉加弹性牵引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经1~2周牵引后,腭侧骨折缝均完全闭合,咬合关系恢复正常。腭侧植入牵引钉弹性牵引治疗腭中缝骨折,操作简单,疗效肯定,对于牙列有无缺失患者均适用。  相似文献   

11.
刘洪欣  陈建民 《人民军医》1997,40(10):581-581
我院从1989年起采用双头螺纹加压钉并留置防旋针的办法治疗股骨颈骨折51例,取得优良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33例,女18例;年龄21~68岁,平均40.5岁。头下型13例,经颈型12例,头颈型18例,基底型8例。左侧21例,右侧30例。病程5~98d。均因中草药外敷、牵引治疗失败。9例年龄较大陈旧骨折中,2例旋股外侧血管升支束植入,3例带缝匠肌髂骨块植骨,2例旋股外侧血管开支髂骨瓣植骨,2例游离髂骨条植骨。1.2手术方法平卧位,患侧臀下垫高15°~20°,下肢置牵引整复架,外侧倒L形切口,需带蒂骨块植骨者取髂前外侧和…  相似文献   

12.
神经鞘瘤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 ,而发生在口咽旁的巨大神经鞘瘤较罕见 ,笔者遇到 1例 ,报告如下。患者 男 ,5 5岁。口咽部包块 4年 ,伴语言不清半年入院。 4年前因感冒后咽痛 ,发现口咽右侧有一蚕豆样大小包块 ,抗炎治疗未消退。此后咽部包块逐渐长大 ,近半年来出图 1 横断位T1 WI,肿块呈低信号 ,口咽腔变窄并向左偏移 (↑ ) 图 2 冠状位T2 WI,见口咽右侧壁区一 7.5cm× 5 .5cm大小的混杂高信号块影现开放性鼻音、语言不清就诊。无咽部疼痛 ,进食无困难。查体 :咽部呈慢性充血改变 ,悬雍垂左移 ,口咽右侧壁见一肿块 ,约 5 .0cm× 8.0cm…  相似文献   

13.
《放射学实践》2014,(6):581-581
病例90 病例资料患者,女,46岁。患者7年前因左下腹包块伴疼痛1年行左附件包块切除术。CT检查见图1 a-d。  相似文献   

14.
超声监测药物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超声诊断监测药物保守治疗宫外孕前后的超声图像特征,以提高临床对宫外孕的诊断正确率及评价保守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对33例宫外孕患者治疗前进行超声监测、确诊,然后分二组给药,一组氨甲喋呤<MTX>50mg肌注二次;另一组MTX50mg肌注再加米非酮分三次口服,分别在用药3天、1、2、4、8周进行超声监测。了解宫外孕回声图变化情况,直至恢复正常。结果超声不但能确诊宫外孕,还可对其保守治疗效果作出准确的判断。宫外孕包块消失,子宫、附件声像图恢复正常是保守治疗的有效指标。胎囊完整者治疗效果较好,混合性包块次之,包块破裂型需急诊手术。结论超声是一种诊断宫外孕及观察其保守治疗效果简单而准确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FI)评价药物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价值。方法:应用TVCDFI观察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30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1月行阴道超声检查,并记录输卵管妊娠包块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输卵管妊娠包块治疗前血流信号丰富,治疗后血流信号逐渐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5)。治疗1月后附件区包块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末期流速较治疗前明显减慢,P<0.001。治疗2周及1月后附件区包块阻力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结论:输卵管妊娠包块大小、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血流流速的降低及阻力指数的增高以及盆腔积液量的多少是疗效评价客观的、有价值的指标。TVCDFI评价输卵管妊娠疗效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浅表软组织异物性包块的高频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浅表软组织异物性包块的高频声像图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临床证实的浅表软组织异物性包块高频声像图特点,对声像图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9例共探及包块70个,包块定性符合率为97.1%(68,70),异物种类判断正确率91.2%(62A58),异物性包块大小:1.9±0.5cm,异物长径:0.8±0.3cm。异物性包块分为金属类异物性包块,非金属类异物性包块,草木类异物性包块,线头异物性包块四类,高频声像图显示大部分包块内部呈低回声,少部分包块呈稍强回声,包块内见形态各异的强回声光团或光带是本病的主要特征。结论高频超声对探测浅表软组织异物性包块有较高的准确率,且安全、快捷、费用较低廉,应作为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5岁,左侧腹部包块多年。血常规检查正常。B超检查:左侧腹部包块处显示一约17.5cm×4cm的类脾脏回声,其长轴与脊柱一致,上缘达左肾下极,下止子宫外上方,内侧可见脾静脉及脾门切迹(图1),正常脾区未见脾脏声像图。B超诊断:游走牌并脾肿大。术后诊断:游走牌并脾肿大。讨论:游走脾,又称脾脏异位。较为少见,大多数由于脾蒂和韧带先天性过长,以及肿大脾脏的牵引作用所致。游走脾一例报告@李建华$山东荣成市人民医院!264300@崔华静$山东荣成市人民医院!264300  相似文献   

18.
女,30岁。主诉:发现颈部无痛性包块13年,13年前无诱因发现左颈部无痛性栗子大小包块,当地医院按急性淋巴结炎治疗无缩小,后未处理。12年来常有头痛,服止痛药,有一过性头晕。专科查体:颈软,对称,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正常,左下颌角后外侧见30 mm×40 mm的包块,局部无红肿热痛,触之有波动感,有压痛,可闻及血管杂音。双下肢皮温正常。平扫CT(见图1):左侧颈动脉间隙可见一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向咽侧壁突出,轮廓清楚规则,无钙化。增强扫描(见图2):肿块明显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动脉血管的密度,颈内、外动脉之间距离增大。超声:左颈部占位。图1为CT平…  相似文献   

19.
董露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9):737-737,740
例1 女,58岁.自觉左乳包块,查体:左乳外象限触及包块,质硬,表面光滑,轻度压痛,活动度差,左腋窝触及类圆形包块,有活动(图1).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因“外伤后发现左小腿搏动性包块1月余”入院。患者为三轮车夫,1个月前被车脚踏撞伤左小腿后侧,当时出现一搏动性包块,呈豌豆大小,无活动受限、肿胀、疼痛,未进行治疗。1个月来包块呈进行性增大,患者出现左小腿疼痛,无法站立等症状,行左下肢CTA示,左下肢胫腓干假性动脉瘤形成,最大直径约为5.5 cm(图1)。诊断左下肢外伤后假性动脉瘤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