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我院用超声波治疗仪治疗外阴白色病变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03年10月开始共收治外阴白色病变60例,经外阴活检病理确诊,硬化苔癣型21例,鳞形细胞增生型39例.患者年龄23~65岁,平均45岁;病程<3年20例,3~10年28例,10年以上12例.随机分为超声治疗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  相似文献   

2.
外阴白色病变为女性外阴皮肤、粘膜发生组织改变及颜色变白的疾病。既往由于对本病的发病原因不太清楚,虽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均不够理想、本文采用抗代谢药物5-Fu局部注射取得较高疗效,现分析如下。1.一股资料:我科自1992年3月~1994年3月门诊共收治经病理证实为外阴白色病变的患者41例n’,并依据1975年国际外阴疾病研究协会第二届国际会议进行分类,增生型营养不良23例(其中非典型增生2例),硬化苔癣型营养不良11例.混合型营养不良7例(其中非典型增生1例)。年龄ZI~74岁,病程2个月至10年。2.临床农现:患者均以外阴奇痒,并…  相似文献   

3.
外阴白色病变是指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根据其组织病理变化不同而分为3种类型:①硬化苔癣型营养不良,②增生型营养不良,③混合型营养不副引。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使用穴位注射治疗外阴白色病变8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女性外阴白色病变是指外阴皮肤和粘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多将外阴皮肤和粘膜变白、变粗或萎缩统称为“女阴白斑”。临床根据其组织病理变化不同分为:增生型、硬化苔癣型、混合型三种类型。增生型、混合型女阴白斑又可分为无不典型增生和有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5.
波姆光加局部用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6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白色病变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所致的外阴部皮肤、粘膜营养障碍导致的不同程度变白或粗糙、萎缩的疾病,是妇科常见病.以往多主张手术切除,但术后复发率高,所以目前多主张采用非手术治疗.我院1993心8~1998一08采用波姆光照射同时局部用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l!防床资料本组资料66例,均经临床及病理检查确诊。年龄28to5岁,病程卜20年不等.其中增生型12例.硬化苔韩型20例,混合型28例,合并溃疡,被裂者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奋力例。两组病例的选择在年龄、病程、病理类型上基本相同。2治…  相似文献   

6.
缪雪阳  付立仙 《贵州医药》2012,36(3):281-282
外阴白色病变是女性外阴皮肤和粘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聚焦超声(focused ultrasound,FU)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型无创性局部治疗手段,在外阴白色病变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操作简单、无损伤、效果肯定的特点[1,2].我科已开展该技术多年,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进行精心护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1年在我院行FU治疗的外阴白色病变患者98例,年龄30~68岁,平均47.4岁.其中增生型65例,硬化型23例,混合型10例.均经病理活检确诊.3个月内未进行过其它物理治疗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7.
外阴白色病变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减退并伴有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的一组慢性疾病[1].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中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62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2例均为区妇幼保健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患者,门诊诊为外阴白色病变并病理证实排除赘生性鳞状上皮内瘤变.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年龄29~65岁,平均39.3岁.病程最短为1个月,最长为10年,平均4.2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介素-2局部封闭加红光局部照射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取重组人白介素-2 20万U、2%利多卡因2~5ml推注病变周围,1次/3d,10d为1疗程;涂抹奇白消软膏加红光局部照射每日1次,10d为1疗程,疗程间隔20d,治疗1~3疗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治疗方法,对鳞状细胞增生型患者外阴涂抹哌瑞松软膏,对硬化苔癣型患者外阴涂抹0.5的丙酸睾丸酮鱼肝油软膏,每天1次,1周为1疗程,治疗6~8疗程。结果治疗组41例,治愈10例,显效27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6%。对照组28例,治愈5例,显效14例,好转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14%。结论白介素局部封闭加红光局部照射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外阴白斑又名外阴白色病变及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系由各种因素影响所致的外阴部皮肤及黏膜的不等程度变白、粗糙、萎缩,以外阴奇痒为主要症状,且有2%的癌变率[1]。手术治疗后复发率高,故现多以药物治疗。我院于1998年起应用自制的外阴白斑洗剂、油膏、丸剂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随访观察并记录下的62例病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62例,最小16岁,最大72岁。硬化苔藓型19例(30.6%),外阴皮炎型17例(27.4%),2例(3.2%)病理检查发现不典型增生,其余24例为混合型(38.7%)。1.2用药及剂量(1)洗剂苦参30g、白鲜皮15g、野菊花15g、…  相似文献   

10.
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以外阴瘙痒及色素减退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晚期常伴有外阴萎缩、阴道口狭窄及性交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我们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复方外阴软膏治疗外阴白色病变2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筛选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外阴白色病变患者252例,年龄分布在15~68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竹红菌素软膏治疗外阴白色病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外阴白色病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50例,A组应用竹红菌素软膏治疗,B组应用HIFU治疗,C组采用HIFU联合竹红菌素软膏治疗。比较各组患者外阴白色病变面积、外阴皮肤弹性评分和外阴瘙痒症状评分改善情况,评估各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C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外阴白色病变面积、外阴皮肤弹性评分和外阴瘙痒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C组各项评分均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IFU联合竹红菌素软膏治疗外阴白色病损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是一组女性外阴和粘膜组织发生色素改变和变性的常见病变,是以外阴瘙痒、皮肤粘膜色素减退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包括鳞状上皮增生(SHV)、硬化性苔藓(LSV)和外阴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增生(LSCSH)三种病理类型。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是以外阴瘙痒和鳞状上皮增生为主;硬化性苔藓则以外阴及肛门皮肤萎缩变薄变白,弹性减退致阴道口狭窄,性交困难为特征。组织学变化均发生在真皮层,以毛细血管痉挛闭塞致局部微循环或真皮浅层微小血管减少血氧供不足,使表皮发生不同程度病变;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增生为鳞状上皮增生,硬化性苔癣两种病变同时存在,程度不一。它是一种病程长,病情顽固的妇科疾患,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因其病因未明,无特效治疗方法。2007年1月-2015年1月对我院妇科门诊诊治62例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应用臭氧水冲洗外阴、阴道臭氧雾化外阴、阴道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妇科经积极探索,近1年多来应用地塞米松病灶内局部注射治疗外阴营养不良,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998年2月~1999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患者,排除其它疾患,确诊为外阴营养不良共69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为3月~14年,平均5.2年。本组病例按1975年国际标准确定分类:增生型38例,硬化萎缩型20例,混合型11例。 1.2 方法 确定患者无普鲁卡因过敏史,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按1:1:2比例抽取2%普鲁卡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共4ml,用1‰新洁尔灭消毒外阴后,用12号针头将药液缓  相似文献   

14.
1996年6月以来应用中药外洗加抗炎止痒等中西药配伍剂外用治疗外阴瘙痒,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996年6月~1999年4月门诊治疗外阴瘙痒伴有局部皮肤组织改变的患者108例(包括伴有局部皮肤红、肿、皲裂、增厚、苔癣样改变等),排除其它合并症,如各种阴道炎引起的外阴瘙痒.年龄为27岁~58岁,其中27岁~45岁68例,46岁~58岁40例,病程1 a~13 a.  相似文献   

15.
复方氟尿嘧啶乳膏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复方氟尿嘧啶乳膏的制备,质量标准及治疗增生型和混合型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适宜的乳化剂,制成O/W型乳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乳膏中5-FU含量,设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该乳膏性质稳定,对增生型和混合型外阴白色病变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5-FU乳膏组方合理,性质稳定,使用方便,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局部注药治疗36例外阴白色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白色病变临床发病率虽不高,但患者局部症状明显,表现为外阴奇痒难忍、局部湿疹样变,病变区皮肤粘膜变白增厚,外阴多萎缩,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我院采用病变局部注药、辅以外擦软膏及局部理疗治疗此病,取得满意结果,现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病例:为1993年8月至1998年8月在两院门诊确诊治疗的患者,共36例,年龄36~58岁,病史1~4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祛湿消白散及奇白消软膏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方法将30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和实验组(用消白散及奇白消软膏治疗),根据两组治疗结果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愈率、好转率、实验组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祛湿消白散及奇白消软膏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比单纯高效皮质激素局部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病变部位局部皮下注射对外阴白色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8例患者的病变部位活检送病理进行分型,选用胎盘组织液、维生素B12注射液、2%利多卡因注射液、三磷酸腺苷注射液混合皮下注射为治疗组治疗54例,红花注射液加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54例为对照组。辅以局部涂药,烤灯泡。观察取得数字用统计学处理。结果通过治疗自觉症状消失,外阴皮肤黏膜弹性、色泽恢复正常,皲裂溃疡愈合,萎缩停止或有新生为治愈。治愈率为80%,显效率为1%,好转率为10%,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病理分型硬化苔癣型占首位55.55%,增生型次之为12.50%,混合型较少占11.11%,两组药物疗效比较P>0.05均为有效,方法简便易行,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穴位、局部封闭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当归注射液联合维生素B12、B1于会阴穴、外阴局部封闭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130例作为治疗组,同时根据病理分型不同给予西医治疗50例作为对照组: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型采用0.025%氟轻松软膏外涂:硬化苔藓型采用0.5%丙酸睾丸素鱼肝油膏外涂;混合型采用0.025%氟轻松软膏混合0.5%丙酸睾丸素鱼肝油膏外涂。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42例,有效8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痊愈14例,有效30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8.0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注射液联合维生素B12、B1于会阴穴、外阴局部封闭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是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病因不明的鳞状上皮细胞良性增生为主的外阴疾病。多见于30~60岁妇女,恶变率2%~5%,是最常见的外阴白色病变。现在对于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病因不明,迄今尚无确切证据表明慢性损伤、过敏、局部营养失调或代谢紊乱是导致此病的直接原因,其发生可能与外阴局部潮湿、阴道排出物刺激及对外来刺激反应过度有关。其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患者多难耐受而搔抓。严重者坐卧不安,影响睡眠。检查可见病变范围不一,主要累及大阴唇、阴唇间沟、阴蒂包皮、阴唇后联合等处,病变可呈局灶性、多发性或对称性。病变早期皮肤暗红或粉红,角化过度部位呈白色;病变晚期则皮肤增厚,色素增加,皮肤纹理明显,出现苔藓样变,似皮革样增厚,且粗糙、隆起,严重者有抓痕、皲裂、溃疡,若溃疡长期不愈,应警惕局部癌变,需及早活检确诊[1]。1临床资料本院妇科门诊从2001年至今采用竹红菌素结合红外线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200例,其中80%不仅能缓解症状,而且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治疗方法2.1首先用碘伏消毒棉球擦净外阴。2.2均匀涂抹竹红菌素软膏,以遮盖皮肤为准。2.3用红外线光源照射,光功率调至10~12W,扫描照射皮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