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已知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能对抗阿片物质的镇痛作用。本实验首次以大鼠丘脑束旁核中痛兴奋神经元(PEN)、或痛抑制神经元(PIN)放电及辐射热甩尾三者为指标,同时观察了脑室注射CCK-8对抗电针引起丘脑束旁痛反应神经元放电和甩尾前阈的影响。结果如下:(1)辐射热照尾可使PEN诱发放电频率增多或PIN诱发放电频率减少的同时发生甩尾反射,表现出疼痛反应。(2)电针双侧“足三里”15分钟,可以抑制P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室注射谷氨酸(Glu)对大鼠丘脑束旁核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以电脉冲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刺激,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神经元的放电。结果:脑室注射Glu(1.5μg/10μ1)可使痛兴奋神经元(PEN)放电频率的净增值增加,潜伏期缩短;使痛抑制神经元(PIN)的抑制时程明显延长,放电频率的净增值降低。结论:Glu能加强:PEN和抑制PIN的电活动,提示Glu在痛觉调制中起兴奋作用,介导中枢伤害性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3.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针刺镇痛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对抗电针对大鼠束旁核中痛反应神经元放电和甩尾潜伏期痛阈的同时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痛觉电生理研究室完成。选择雄性的Wistar大鼠128只,随机分4组:对照组32只,不给大鼠任何处理。电针组32只,用G.6805型治疗仪给电压6V,频率15Hz,连续的电脉冲刺激双侧“足三里”15min。电针+八肽胆囊收缩素组32只,在电针双侧“足三里”15min后,借助自动微量推进器立即向脑室注入八肽胆囊收缩素(1.5kg/L),2min注射完毕。电针+八肽胆囊收缩素+L-364,718组32只,在注射八肽胆囊收缩素后2min,右侧束旁核内注入八肽胆囊收缩素-A受体拮抗剂L-364,718(100kg/L),2min注射完毕,其他操作同电针+八肽胆囊收缩素组。以辐射热照大鼠尾部背侧下1/3处作为伤害性刺激,引导痛反应神经元的放电。以痛兴奋神经元、痛抑制神经元和甩尾潜伏期的变化作为痛阚的观察指标。当辐射热照大鼠尾开始或甩尾发生时,用SEN-3301电刺激器的电脉冲记号作为照尾和甩尾的标记.与痛兴奋神经元或痛抑制神经元的放电同时显示在VC-9示波器上,从而观察大鼠束旁核中痛反应神经元放电和甩尾潜伏期的同时变化。用GF-777型双道录音机记录这些变化,并输入DAB-1100直方图仪绘制直方图,最后用Z3.304函数记录仪打印。 结果:纳入动物128只,均进人结果分析。①辐射热照大鼠尾可使痛兴奋神经元诱发放电增加或痛抑制神经元诱发放电减少的同时发生甩尾反射,表现出辐射热致疼痛效应。(砻电针双侧“足三里”15min,可抑制痛兴备神经元的电活动或加强痛抑制神经元的电活动,同时使甩尾潜伏期延长,16个痛兴奋神经元平均净增值从电针前的(12.14&;#177;1.31)Hz减少到(3.38&;#177;1.92)Hz、同时甩尾潜伏期从(4.79&;#177;0.22)s延长到(8.65&;#177;0.34)s。9个痛抑制神经元平均抑制时程从电针前(5.3&;#177;0.56)B减少至(2.41&;#177;0.89)s,甩尾潜伏期从(4.11&;#177;0.38)s延长到(8.01&;#177;0.59)s,即呈现出电针的镇痛效应。③脑室注射八肽胆囊收缩素能同时对抗电针所引起痛兴奋神经元或痛抑制神经元和甩尾潜伏期的镇痛作用。在电针后立即,15个痛兴奋神经元的平均净增值从电针前100%减少到(17.73&;#177;3.05)%,抑制率为(82.27&;#177;5.47)%;甩尾潜伏期延长率为(72.83&;#177;3.38)%。脑室注射八肽胆囊收缩素后立即,平均净增值的抑制率下降到(15.86&;#177;1.82)%;甩尾潜伏期的延长率减少到(13.93&;#177;2.12)%。而11个痛抑制神经元平均抑制时程从电针后立即的缩短率为(64.99&;#177;8.23)%减少到(11.41&;#177;1.58)%;甩尾潜伏期延长率为(60.84&;#177;6.28)%下降到(8.63&;#177;0.92)%。(4)束旁核内注入胆囊收缩素-A受体拮抗剂L-364318能翻转八肽胆囊收缩素对抗电针的镇痛作用。 结论:八肽胆囊收缩素的抗电针镇痛作用,在中枢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和整体行为反射水平上是协调一致的,推测该作用是通过胆囊收缩素-A受体而实现的。揭示降低脑内八肽胆囊收缩素的含量或阻断胆囊收缩素-A受体的作用均能提高临床针刺的镇痛疗效以及痛兴奋神经元和痛抑制神经元的电活动作为疼痛和镇痛指标是确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64只大鼠上,观察了侧脑室(icv)注射γ-氨基丁酸(GABA)后对束旁核(PF)痛兴奋神经元(PEN)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生理学方法,以电脉冲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刺激,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PF内PEN放电。结果:(1)伤害性刺激可使PF内PEN痛诱发放电频率增加;(2)icv注射GABA(500μg/10μl)抑制PEN的电活动,使PEN诱发放电频率减少,潜伏期延长;(3)这种作用可被icv注射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10μg/10μl)所阻断。结论:icv注射GABA可使大鼠PF内PEN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减弱,GABAA受体参与介导这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冠脉结扎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结合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的方法,观察大鼠丘脑束旁核(Pf)在心肌缺血性伤害刺激感受中的作用以及曲马多对此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的方法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前后及静脉注射曲马多后大鼠Pf痛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结果:(1)大鼠急性冠脉结扎(CAO)可诱发Pf痛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并在CAO后15—20分钟达到高峰,此后在实验记录的60分钟内维持相对稳定的高频放电。(2)静注曲马多后细胞的增频反应被明显抑制。(3)静注纳洛酮后曲马多抑制作用未见受到影响。结论:(1)CAO可以诱发大鼠急性内脏伤害性刺激感受(内脏痛反应);(2)Pf参与心肌缺血性内脏伤害性刺激(内脏疼痛)的中枢感受;(3)曲马多可以抑制上述CAO诱发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性伤害性刺激感受(内脏痛反应),该作用不能被纳络酮翻转。  相似文献   

6.
以往的研究表明,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均为有效的抗阿片物质。大鼠脑室(i.c.v.)注射CCK-8或AⅡ均能拮抗吗啡的镇痛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CCK-8与AⅡ在拮抗吗啡镇痛时是否相互协同。在给大鼠皮下注射吗啡10min后,再i.c.v.单独注射CCK-8或AⅡ,或同时注射二者不同剂量不和同比例的混合物。结果表明,联合应用CCK-8AⅡ所产生的拮抗吗啡镇前的作用明显大  相似文献   

7.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针刺镇痛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对抗电针对大鼠束旁核中痛反应神经元放电和甩尾潜伏期痛阈的同时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痛觉电生理研究室完成。选择雄性的Wistar大鼠128只,随机分4组:对照组32只,不给大鼠任何处理。电针组32只,用G-6805型治疗仪给电压6V,频率15Hz,连续的电脉冲刺激双侧“足三里”15min。电针 八肽胆囊收缩素组32只,在电针双侧“足三里”15min后,借助自动微量推进器立即向脑室注入八肽胆囊收缩素(1.5kg/L),2min注射完毕。电针 八肽胆囊收缩素 L-364,718组32只,在注射八肽胆囊收缩素后2min,右侧束旁核内注入八肽胆囊收缩素-A受体拮抗剂L-364,718(100kg/L),2min注射完毕,其他操作同电针 八肽胆囊收缩素组。以辐射热照大鼠尾部背侧下1/3处作为伤害性刺激,引导痛反应神经元的放电。以痛兴奋神经元、痛抑制神经元和甩尾潜伏期的变化作为痛阈的观察指标。当辐射热照大鼠尾开始或甩尾发生时,用SEN-3301电刺激器的电脉冲记号作为照尾和甩尾的标记,与痛兴奋神经元或痛抑制神经元的放电同时显示在VC-9示波器上,从而观察大鼠束旁核中痛反应神经元放电和甩尾潜伏期的同时变化。用GF-777型双道录音机记录这些变化,并输入DAB-1100直方图仪绘制直方图,最后用Z3-304函数记录仪打印。结果:纳入动物12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辐射热照大鼠尾可使痛兴奋神经元诱发放电增加或痛抑制神经元诱发放电减少的同时发生甩尾反射,表现出辐射热致疼痛效应。②电针双侧“足三里”15min,可抑制痛兴奋神经元的电活动或加强痛抑制神经元的电活动,同时使甩尾潜伏期延长。16个痛兴奋神经元平均净增值从电针前的(12.14±1.31)Hz减少到(3.38±1.92)Hz、同时甩尾潜伏期从(4.79±0.22)s延长到(8.65±0.34)s。9个痛抑制神经元平均抑制时程从电针前(5.34±0.56)s减少至(2.41±0.89)s,甩尾潜伏期从(4.11±0.38)s延长到(8.01±0.59)s,即呈现出电针的镇痛效应。③脑室注射八肽胆囊收缩素能同时对抗电针所引起痛兴奋神经元或痛抑制神经元和甩尾潜伏期的镇痛作用。在电针后立即,15个痛兴奋神经元的平均净增值从电针前100%减少到(17.73±3.05)%,抑制率为(82.27±5.47)%;甩尾潜伏期延长率为(72.83±3.38)%。脑室注射八肽胆囊收缩素后立即,平均净增值的抑制率下降到(15.86±1.82)%;甩尾潜伏期的延长率减少到(13.93±2.12)%。而11个痛抑制神经元平均抑制时程从电针后立即的缩短率为(64.99±8.23)%减少到(11.41±1.58)%;甩尾潜伏期延长率为(60.84±6.28)%下降到(8.63±0.92)%。④束旁核内注入胆囊收缩素-A受体拮抗剂L-364,718能翻转八肽胆囊收缩素对抗电针的镇痛作用。结论:八肽胆囊收缩素的抗电针镇痛作用,在中枢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和整体行为反射水平上是协调一致的,推测该作用是通过胆囊收缩素-A受体而实现的。揭示降低脑内八肽胆囊收缩素的含量或阻断胆囊收缩素-A受体的作用均能提高临床针刺的镇痛疗效以及痛兴奋神经元和痛抑制神经元的电活动作为疼痛和镇痛指标是确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音乐电针和脉冲电针对大鼠脑内八肽胆囊收缩素水平影响的对比研究,探讨音乐电针克服机体腧穴产生的针感耐受作用,从而提高针刺的效应。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脉冲波形和音乐声波两种电针多次电针后大鼠尾核和海马内CCK-8样免疫活性物质的变化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脉冲电针组大鼠脑内尾核和海马组织中CCK-8阳性表达随电针次数增加而增强;而音乐声波电针组则随电针次数增加而减弱,说明CCK-8的水平增高与脉冲电针产生的腧穴针感耐受有关,连续多次音乐声波电针不使脑内CCK-8的生成增加,可能是音乐声波电针克服了机体腧穴针感耐受形成白17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八肽缩胆囊素(CCK-8)对抗电针对大鼠尾核中痛反应神经元放电和测量甩尾潜伏期(TFL)痛阈的同时影响。方法:本实验以大鼠尾核中痛兴奋神经元(PEN)和痛抑制神经元(PIN)电变化及辐射热照大鼠尾所引起TFL三者为指标,观察了电针、CCK-8对同时记录PEN或PIN电活动和TFL的影响。结果:①辐射热照大鼠尾可使63个PEN平均放电的净增值(NIV)增加了(285.89±11.58)%或42个PIN平均放电NIV下降了(81.60±8.14)%的同时发生甩尾反射,表现出辐射热致疼痛效应。②电针双侧“足三里”15min后,19个PEN平均放电的抑制率为66.30±10.82%,而平均TFL的延长率是(76.74±9.93)%或12个PIN的平均抑制时程(ID)缩短了(51.45±9.58)%,同时使TFL延长了(77.68±11.38)%,即呈现出电针的镇痛效应。③脑室注射CCK-8(10ng)能同时对抗电针所引起PEN放电的抑制或PIN的ID缩短和TFL的延长作用。结论:CCK-8的抗电针镇痛作用在中枢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和整体行为反射水平上是协同一致的。提示PEN和PIN的电活动作为疼痛和镇痛指标是确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对高浓度游离脂肪酸损伤的小鼠胰岛β细胞(NIT—1细胞)的保护作用,并观察同时应用胆囊收缩素受体非特异性拮抗剂丙谷胺对此作用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3/12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将体外培养良好的NIT—1细胞分为对照组、游离脂肪酸组(加入0.25mmol/L软脂酸)、八肽胆囊收缩素组(加入游离脂肪酸同时加入10pmol/L八肽胆囊收缩素)、丙谷胺组(八肽胆囊收缩素组同时加丙谷胺,终浓度32mg/L)。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条件下分别培养48h和72h,放免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胰岛素水平;MTT法检测NIT—1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方法测定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的表达。 结果:①培养上清中胰岛素水平:游离脂肪酸组48h和72h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八肽胆囊收缩素组显著高于游离脂肪酸处理组(P〈0.01);丙谷胺组与游离脂肪酸组无显著差异。②细胞增殖反应:游离脂肪酸组48h和72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八肽胆囊收缩素组则显著高于游离脂肪酸组(P〈0.01),丙谷胺组与游离脂肪酸组结果相仿。③细胞凋亡率:游离脂肪酸组48h和72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八肽胆囊收缩素组则显著低于游离脂肪酸组(P〈0.01),丙谷胺组与游离脂肪酸组结果相仿。④bcl-2阳性表达水平:游离脂肪酸处理不同时间后其表达明显减少;八肽胆囊收缩素处理后表达增加,丙谷胺组较八肽胆囊收缩素组表达略少。 结论:①游离脂肪酸可导致胰岛β细胞明显损伤,表现在胰岛素分泌的减少、细胞增殖能力的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以及bcl-2基因表达减少。②八肽胆囊收缩素对游离脂肪酸损伤的胰岛β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③非特异性胆囊收缩素受体拮抗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八肽胆囊收缩素的保护作用;提示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与胆囊收缩素受体结合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伏核注射γ-氨基丁酸对大鼠伏核痛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伏核(NAc)注射γ-氨基丁酸(GABA)后,NAc中痛反应神经元的放电变化以及荷包牡丹碱(Bic)对GABA的阻断效应,研究GABA与NAc在痛觉信息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在60只成年Wistar大鼠上采用NAc内注药,以串脉冲刺激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刺激,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痛反应神经元的放电变化。结果:(1)NAc内分别注射GABA 25、50、75μg/μl能够使正常大鼠NAc中痛兴奋神经元(Pain excitation neurons,PEN)的痛诱发放电频率减少,潜伏期延长;痛抑制神经元(Pain inhibition neurons,PIN)的痛诱发放电频率增加,诱发放电完全抑制时程缩短。PEN与PIN的反应与GABA剂量间呈量效关系;(2)侧脑室注入GABA。受体拮抗剂Bic能够阻断其上述效应。结论:GABA可通过同时影响NAc中PEN和PIN的放电活动而产生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2.
ACTH及电针对甲醛痛敏大鼠脊髓NOS阳性神经元增多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NADPH-d组化染色技术,研究鞘内注射(i.t.)ACTH及电针刺激(EA)对甲醛痛敏大鼠脊髓背角浅层NOS阳性神经元增多的影响。结果显示ACTH(0.5U,i.t.)及电针(1mA50Hz,5mA5Hz,1mA5Hz)刺激“夹脊穴”30min均可显著抑制脊髓背角浅层NOS阳性神经元增多;i.t.ACTH(0.5U)和电针刺激(1mA5Hz)同时给予时,抑制作用显著增加;i.t.NO前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电针治疗对大鼠背根神经节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n=10):空白对照组(Con组);坐骨神经结扎组(CCI组);假电针治疗组(CCI+A组);电针治疗组(CCI+EA组).分别于实验前及坐骨神经结扎后第7、14、21 d,观察并记录大鼠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和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变化和大鼠受累后肢的运动功能评分.在实验结束(即第21 d)时,处死大鼠,取出右侧L4~6节段的背根神经节,之后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PWT和PWL在Con组中没有变化,而在CCI组和CCI+A组中显著降低,并持续至实验结束.CCI+EA组在电针治疗后PWT和PWL与CCI组和CCI+A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电针治疗后,CCI+EA组大鼠受累后肢的运动评分显著低于CCI+A组和CCI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CI+EA组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的磷酸化p38MAPK (phosphor-p38 MAPK,p-p38 MAPK)阳性细胞表达均显著低于CCI组和CCI+A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能够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热痛和机械痛,改善大鼠受累后肢的运动功能评分;电针抑制CCI大鼠背根神经节中p38MAPK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