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霉素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生儿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或疾病影响均可造成喂养不耐受,其胃肠动力的发育与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发育相比相对迟缓,故喂养不耐受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和危重症新生儿中很常见。喂养不耐受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生长发育,肠道喂养的进展缓慢通常导致肠外营养的延长,而这将使新生儿易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肝功能障碍并使住院时间延长。近年来发现红霉素对胃肠道有促动力作用,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力求探索出关于喂养不耐受诊断及治疗的适当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也称新生儿喂养困难,是新生儿时期不同疾病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所至喂养障碍的一组症候群。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胃残留物增多、加奶困难等。它影响基础疾病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及降低新生儿的存活率。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住院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其对恢复出生体重与摄入热卡的影响。对象及方法一、对象我院新生儿病房从2003年1月至2003年11月期间共有438例新生儿入院,其中57例因胃肠道先天畸形、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转科及放弃治疗,而未选为观察对象范围。我们应用黄瑛建议[1…  相似文献   

3.
红霉素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新生儿常存在喂养不耐受现象 ,促胃肠动力的药物可改善喂养。近年国外研究发现红霉素对胃肠有促动力作用 ,但国内对此报道少见。本研究就口服红霉素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初步评价 ,以期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提供临床资料。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对象 :为1998年11月~2000年12月住院新生儿 ,符合标准61例。随机分2组 ,治疗组31例 ,男19例 ,女12例 ;对照组30例 ,男15例 ,女15例。基础疾病包括 :窒息29例 ,早产儿18例 ,足月小样儿7例 ,胎粪吸入综合征4例 ,败血症3例。2.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对窒息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7例喂养不耐受的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喂养。结果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治疗组在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前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窒息新生儿胃肠道发育成熟,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问题,并且可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目前新生儿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常导致达全肠内营养时间延迟,住院时间延长。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有重要意义。该指南基于目前国内外研究,采用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方法(GRADE)进行证据分级制定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诊疗指南,旨在帮助新生儿科医生、护理人员、营养治疗师等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进行早期识别与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目前新生儿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常导致达全肠内营养时间延迟,住院时间延长。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有重要意义。该指南基于目前国内外研究,采用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方法(GRADE)进行证据分级制定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诊疗指南,旨在帮助新生儿科医生、护理人员、营养治疗师等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进行早期识别与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生儿抚触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口服红霉素或口服西沙必利3种方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比较。方法将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12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红霉素组43例,西沙必利组38例和新生儿抚触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组(简称抚触联合吸吮组)39例。3组均给予保温、体位疗法、部分静脉营养及改善喂养策略等常规治疗。红霉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每次2.5mg/kg每6h1次口服;西沙必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沙必利每次0.1mg/kg,每6h1次进食前30min口服;新生儿抚触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新生儿抚触和非营养性吸吮,疗程均为3~5d。结果 3组患儿在病程和呕吐时间、胃残余、平均增加体重、日增加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组与红霉素组,西沙必利组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相当,临床可适当减少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药物治疗,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适度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喂养不耐受对早产儿近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2017年1月至12月住院且符合研究标准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喂养不耐受,分为喂养不耐受组和喂养耐受组.回顾分析早产儿住院及随访至校正月龄6个月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612例早产儿,其中喂养不耐受组182例和喂养耐受组430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喂养不耐...  相似文献   

9.
喂养不耐受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早期胃肠喂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喂养不耐受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早期胃肠喂养方法。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喂养不耐受的低出生体质量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部分静脉营养配合13胃管饲微量喂养,对照组完全采用静脉营养。2组均于治疗10d后检测其血浆总蛋白、血尿素氮、血清总胆红素、胆固醇,并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及住院时间。比较2种方法在喂养不耐受低出生体质量儿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0.5个月,治疗组体质量明显较治疗前增加(P〈0.01),喂养耐受率、血总胆红素水平、自吮奶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30例中,治愈25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2例;对照组30例中,治愈21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4例。2组患儿治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部分静脉营养配合口胃管饲微量喂养是喂养不耐受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早期最佳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吸吮和吞咽功能均较差的新生儿胃管喂养和护理。方法对我院儿科从2002年9月-2006年9月收治的116例胃管喂养的新生儿进行分析,探讨合理喂养和护理的措施。结果通过对各例胃管喂养的新生儿的比较,合理的喂养和护理同样重要。结论胃管喂养和恰当的护理是提高不能进食的新生儿存活率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或疾病影响均可造成喂养不耐受,其胃肠动力的发育与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发育相比相对迟缓,故喂养不耐受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和危重症新生儿中很常见.喂养不耐受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生长发育,肠道喂养的进展缓慢通常导致肠外营养的延长,而这将使新生儿易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肝功能障碍并使住院时间延长.近年来发现红霉素对胃肠道有促动力作用,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力求探索出关于喂养不耐受诊断及治疗的适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征新生儿喂养情况。方法回顾分析3例喂养不耐受的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生后确诊为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征的单绒毛膜双胎早产的供血儿,在喂养过程中都出现了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而3例受血儿的喂养过程顺利。结论单绒毛膜双胎妊娠,若存在宫内慢性双胎输血,产后需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喂养问题,尤其双胎供血儿。  相似文献   

13.
危重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出生后早期营养和生长发育与成年后的疾病显著相关,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群体。婴儿越小对营养的需求越迫切,理想的营养支持最好能使新生儿达到与宫内相同的生长速度,但由于出生时的营养状况、伴随疾病不同,营养需求可能各不相同。例如,一个胎龄为25周,出生体重600g的危重新生儿,需要机械通气、药物维持血压以及限制液体,不能耐受肠内喂养,并且具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的极高风险,只有50%的生存机会;而另一个则是胎龄35周、出生体重2.5kg的新生儿,无需暖箱且情况良好,生后数天即可耐受肠内喂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导致早期营养不良、生长受限,对以后的行为和认知产生影响,是目前新生儿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喂养不耐受与早产儿胃肠功能不成熟、围生期窒息、感染等疾病因素相关。临床治疗常采用微量喂养,促胃肠动力药、口服益生菌等方法,但目前尚无统一的预防和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15.
红霉素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健平  刘义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1):920-923
目的探讨不同的红霉素给药方案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分析红霉素有效性的相关因素。方法观察36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予红霉素5mg/(kg·次),qd;B组,予红霉素5mg/(kg·次),q12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红霉素血药浓度。结果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红霉素用药第1天的血药浓度均低于第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为1.91±0.85μg/mlvs.3.36±2.26μg/ml;B组2.07±0.81vs.2.98±1.27μg/ml,P均<0.01)。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出生体重、血药浓度等16个因素与红霉素有效性均无关(P>0.05)。结论不同的红霉素给药方案均有一定疗效,红霉素给药第1天的血药浓度低于第5天,不同给药方案与疗效无关。  相似文献   

16.
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症新生儿胃肠道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在接受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中进行早期微量喂养 ,观察其对新生儿胃肠道动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 1998年 9月至 1999年 2月间 ,机械通气的 13例患儿 ,分早期喂养组 (6例 )和常规喂养组 (7例 )。早期微量喂养组平均在生后 2 .5d开始开奶 (每 2小时 2ml/kg) ,常规喂养组为生后13 .6d ,两组均在生后第 3天开始静脉营养。当两组患儿病情稳定后 ,进行放射性核素胃食管显像和血胃泌素、胃动素测定。结果 早期微量喂养组的胃排空率 (32 .6± 12 .2 ) %快于常规喂养组 (16 .0± 5 .5 ) %、到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为 (17.5± 8.0 )d对 (34.9± 17.7)d以及拔胃管时间 (12 .2± 8.3)d对 (31± 11.2 )d均明显缩短 (P <0 .0 5 ) ,但两组在反流指数、血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不明显。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胃肠动力成熟 ,缩短到达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并早日建立经口喂养 ,减少喂养困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由于早产儿胃肠道动力不足,消化酶和激素的分泌减少,细菌定植异常和局部免疫力的不成熟,使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成为新生儿医学中的常见问题。临床主要表现为过量的胃残余量,腹胀或呕吐,或两者皆有,导致肠内喂养计划中断。早产儿喂养策略在于优先肠内营养而不增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风险。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或治疗方法的确切疗效尚需进行大规模的随机临床研究及系统综述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8.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24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47例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针剂3~5 mg/(kg.d)加入5%~10%萄葡糖注射液中进行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及体质量增加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危重新生儿肠内营养支持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尽管NICU的危重新生儿具有一个有功能的胃肠系统,但是由于疾病的严重性或早产,经口喂养常被禁忌。不过,在出生后尽快建立肠内喂养十分必要,因为乳汁是对胃肠道发育惟一的调控因素。饥饿可以导致胃肠道的萎缩性改变,如微绒毛变短、黏膜变薄和胃、胰腺及肠道的重量减轻。肠内营养可刺激许多胃肠道激素的分泌,而这些激素可增加消化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改善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和刺激胃肠动力。肠内营养的其他有益影响还包括刺激胆汁分泌、减少胆汁淤积、降低直接胆红素水平和减少代谢性骨病的发生等。  相似文献   

20.
上消化道出血在儿科属常见病,特别是新生儿,其出血疾病的危险性远比成人为高。现在因喂养不当而致新生儿消化道大量出血者却较罕见,也鲜见这方面的临床有关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