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浩 《海南医学》2008,19(12):41-4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支持的方法及合理性。方法对4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即实施肠外营养(PN)及肠内营养(EN),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的营养支持。观察血糖,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7d、14d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未出现明显异常,肠内营养期间无严重腹泻,腹胀等并发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进行合理营养支持对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营养支持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支持的方法及合理性。方法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即实施肠外营养(PN),发病后早期(48小时)开始应用肠内营养(EN),并逐渐加量,不足部分以肠外营养补充,应激期(伤后7天内)注意适当减少葡萄糖的供给。观察血糖,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本组治愈27例,死亡3例;1周时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未出现明显异常,肠内营养期间无严重腹泻,腹胀等并发症。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进行合理营养支持对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早期即行营养支持,应激期适当减少葡萄糖的供给,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经临床或CT证实为重型颅脑损伤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早期给予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两组有关临床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功能好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减少;氮平衡、ICr、白蛋白营养、血糖值指标优于对照组;伤后28天,观察组体重丢失少于对照组。随访3个月,观察组评定恢复良好多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维持胃肠道粘膜结构的完整性,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减轻伤后分解代谢,促进营养和意识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阶段给予不同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于伤后24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EN)加肠外营养(PN),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EN),对照组于伤后进行全肠外营养(PN),一周后过渡到肠内营养(EN).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伤后24小时,和第7天的体重及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变化差异性不显著;血红蛋白、血清蛋白,血糖值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营养支持期间费用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分阶段给予EN联合PN营养支持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黄鹏 《当代医学》2009,15(9):96-97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体处于严重的全身代谢紊乱,恰当的营养支持不仅有利于机体的修复,还有利于减少病残和死亡。本文就重型颅脑损伤的代谢特点、营养支持治疗的合理应用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96例作为研究资料,使用雀巢小百肽经鼻空肠管给予患儿营养支持,于肠内营养(EN)前、肠内营养1周后、肠内营养4周后分别采血分析营养指标水平,测量患儿体质量,上臂肌围。观察本组预后情况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96例患儿,经过治疗及相关护理、肠内营养支持后,82例恢复良好,7例致残,2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患儿经肠内营养支持后1周,除血红蛋白(Hb)外,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体质量、上臂肌围与肠内营养支持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内营养支持4周后,ALB、TP、Hb、体质量、上臂肌围等水平均高于肠内营养支持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可迅速扭转机体负氮平衡,提高患儿营养水平,保护消化道功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有利于疾病康复,对患儿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8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比较意识变化、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结果治疗组在意识恢复、减少并发症及治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营养支持途径不同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 EEN)组与鼻饲自制匀浆膳组(匀浆膳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实施肠内营养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和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均有所下降,但匀浆膳组下降更加显著(P<0.05)。治疗后第7天,EEN组患者ALB、TP和PA已升至正常水平,而匀浆膳组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匀浆膳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iamineoxidase, DAO)活性、D-乳酸质量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步上升,且同时间点显著高于EEN组(P<0.05)。EEN组消化道出血、腹泻、电解质紊乱及高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匀浆膳组(P<0.05);治疗后EEN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显著高于匀浆膳组(P<0.05)。结论:EEN和自制匀浆膳均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但EEN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代谢,减缓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肠原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早期营养支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支持时间及最佳途径.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64例,急诊手术后48h经不同途径进行额定热卡和氮量的营养支持,监测各项营养指标、代谢指标、营养支持并发症及营养费用,PN组均显著高于EN组.结论:早期EN与PN均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EN更具有营养全面、简易安全、方便价廉等优点,应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24h即给予胃肠内外营养,与治疗对照组30例(伤后4d常规营养治疗)比较。观察两组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水电紊乱、酸碱平衡、高血糖症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早期营养支持组并发症的发生显著降低;两组患者在植物生存、重残、中残、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死亡率早期营养支持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营养支持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选择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家属提供鼻饲液)和治疗组(营养师配制鼻饲液),治疗组采用匀浆膳汤内服支持,鼻饲前检查胃管,抬高床头,鼻饲中注意营养液的量、温度、速度、次数,鼻饲后1小时不翻身、叩背,观察患者的生化指标和并发症,对长期应用匀浆膳患者的血浆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血清蛋白(ALb)、淋巴细胞计数(LYM)进行测定。结果与入院时比较,鼻饲20天后治疗组体重减轻不明显,TP、Hb、Alb、K+、Na+、Glu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体重减轻明显,TP、Hb、Alb、K+、Na+、Glu均有显著改变(p<0.05)。两组患者恢复期(肠内营养两月)的TP、Hb、Alb、LMY、Glu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匀浆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具有效果理想、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蛋白水平和并发症等.结果:经过两周治疗,观察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蛋白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易行,符合生理特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显著改善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供给上的应用。方法: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PEG,并观察患者的吸入性肺炎、营养状态、血浆白蛋白水平等变化情况。结果:28例手术均成功,进行PEG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均不同程度改善,且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同时,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PEG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的重要途径,为患者康复提供了营养保证,且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SHI)患者伤后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能量消耗明显增加,机体处于明显的负氮平衡状态及严重的全身代谢紊乱,导致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增加,如不能及时补充营养,可加重患者继发性脑损害,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早期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全身代谢及负氮平衡,不仅有利于机体的修复,还有利于减少病残和死亡。该文就SHI的代谢特点、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将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A组)、肠外营养组(B组),分别于伤后3d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共10d,观察营养状况指标(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同时观察腹胀、腹泻、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和应激性溃疡出血、静脉炎、呼吸道感染等临床并发症。结果(1)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均无明显改变(P>0.05);(2)营养支持前、后A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红蛋白及FBG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B组患者上述指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3)两组患者并发症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B组静脉炎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且费用较低等优点,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消化道功能健全的条件下可代替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从而观察治疗效果。方法:运用对比分析法对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体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本文采用此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其中试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结果:患者入院治疗1周后,对其血常规检测中的总蛋白(TP)以及白蛋白(ALB)进行检测,发现试验组中TP、ALB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有效性,有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吴粤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7):127-12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9年采用手术治疗的6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采取内科保守治疗的63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采取以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及预后。结果治疗组63例患者存活39例,其中恢复良好22例,中度残疾11例,重度残疾6例,死亡1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早期治疗,是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刘丽 《实用全科医学》2008,6(9):922-92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伴高钠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8例重症颅脑损伤伴高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症颅脑损伤伴高钠血症的患者死亡率达67.86%,发病率为8.56%。发生高钠血症的时间为1周之内,颅脑损伤后72h内出现的10例死亡7例,24h内出现的高钠血症主要与原发性下丘脑损伤有关,而24h后出现的也与使用脱水剂有关。结论重症颅脑损伤出现高钠血症病死率高,且血钠值越高亦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姚雄 《中外医疗》2016,(4):29-31
目的:研究分析肠内外序贯营养支持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肠内外序贯营养支持,比较分析两组营养支持前后谷氨酰胺、白蛋白水平、甘露醇/乳果糖(L/M﹚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营养支持10 d后谷氨酰胺和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支持10 d后L/M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给予肠内外序贯营养支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机体营养,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