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2例CHD患者,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24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38例,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DD、Fg和hs-CRP的水平。结果 ACS组和SA组DD、Fg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ACS组DD、Fg和hs-CRP水平也明显高于SA组(P〈0.01);冠心病患者DD、Fg和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DD、Fg和hs-CRP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预测冠心病发生和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浆vWF、GMP-140及Fg在CHD发痛中的作用。方法:将CHD病人分为3组,观察各组血浆vWF、GMP-140及Fg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培果:CHD病人血浆vWF、GMP-140厦Fg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MI上述指标明显增高(P<0.01)。结论:CHD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vWF、GMP-140及Fg可预:则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梗塞前心绞痛(AP)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预后的影响。方法:作者对60例AMI患者(老年人60例,老年前期60例),观察AMI前48h有无AP发作,分为AP(+)和AP(-)组,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在〈60岁的AMI患者中,梗塞前AP可降低AMI患者1月内充血性心衰(CHF)、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死亡率(P〈0.01);CK峰值降低,达峰时间缩短(P〈0.01);高危性室性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35%者均减少(均P〈0.05)。在老年患者中,AMI前有AP发作和无AP发作者1月内CHF、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AP发作者CK峰值显著升高(P〈0.01);广泛前壁心梗和高度AVB者增多(P〈0.05)。结论:梗塞前心绞痛能改善AMI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D-二聚体(D-Dimer,DD)与纤维蛋白原(Fg)的含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差异.方法 将入选的1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分为确诊的冠心病组94例与正常对照组36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6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3例;再将冠心病组按CAG结果分为轻度病变组24例、中度病变组27例和重度病变组43例.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DD、Fg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AMI、UAP两组DD、Fg含量及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5),AMI组的DD、Fg含量明显高于UAP组(P<0.05),重度病变组DD、Fg含量高于轻、中度病变组(P<0.05).结论 联合检测DD与Fg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diversity of D -dimer(DD) and fibrinogen (Fg)in th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Methods The 130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CHD group(94 cases) which were confirmed by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 and control group (36 cases). CHD group was divided into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group (25 cases),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 group (36 cases) and 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 group ( 33 cases). In addition, CHD group was divided into slight (24 cases), moderate (27 cases)and severe (43 cases)lesion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utcome of CAG. The levels of DD and Fg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and compared among all groups. Results The levels of DD, Fg in AMI and UAP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SAP and control groups ( P<0.05), and DD, Fg in AMI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UAP group. The levels of DD and Fg in severe les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moderate and slight groups ( P<0.05 ). Conclusions To measure the levels of DD and Fg simultaneously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CHD.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塞(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0例AMI、30例UA病人和20例健康人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与血浆血栓素B2(TXB2)的浓度。结果:(1)AMI患者起病12小时GMP—140和TXB2浓度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48小时达高峰(P<0.001),GMP—140在第5天降至正常,TXB2第7天时仍高于对照组(P<0.05);(2)UA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GMP—140、TXB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缓解后30分钟降至正常,其GMP-140、TXB2的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均小于AMI患者。表明AMI和UA患者体内血小板高度激活,AMI较UA患者冠状动脉内有更强的促凝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人(≥6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我院符合溶栓标准且资料完整的48例AMI患者按年龄段分成<60岁(18例)和≥60岁(30例)两组,并对其中30例老年AMI患者的近期预后进行分析(以同期未接受溶栓治疗的76例老年AMI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年龄<60岁与≥60岁其溶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病死率和溶栓副作用有升高趋势;老年溶栓组治疗后主要并发症梗死后心绞痛、再梗塞发生率极显著高于低龄组(P<0.005或P<0.01);老年AMI患者溶栓组的病死率及治疗后主要并发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地低于未溶栓组(P<0.05或P<0.005)。提示老年(≥60岁)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有效,并可显著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刘少奎  初南  刘莹  应晓扬 《现代医学》2002,30(3):148-150
目的:探讨糖尿病(DM)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糖尿病对梗死前心绞痛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137例AMI患者分成4组,I组:DM伴AMI患者有梗死前心绞痛(14例);Ⅱ组:DM伴AMI患者无梗死前心绞痛(18例);Ⅲ组:不伴DM的AMI患者有梗死前心绞痛(43例);Ⅳ组:不伴DM的AMI患者无梗死前心绞痛(62例)。比较各组患者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K-MB)峰值、射血分数、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Ⅲ组CK-MB峰值明显低于I、Ⅱ和Ⅳ组(均为P<0.05),I、Ⅱ和Ⅳ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Ⅲ组身血分数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Ⅱ和Ⅳ组(均为P<0.05)。Ⅲ组组无心源性休克发生,发生率显著低于I、Ⅱ和Ⅳ组(均为P<0.05)。Ⅲ组病死率最低,明显低于I、Ⅱ和Ⅳ组(均为P<0.05);I、Ⅱ和Ⅳ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对不伴DM的AMI患者心肌有保护作用,但DM伴AMI患者梗死前心绞痛的心肌保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急诊胸痛患者106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8例及非冠心病患者32例。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的含量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TpP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非冠心病组(P〈0.01);AMI组cTnI阳性率显著高于UA组(P〈0.01)及非冠心病组(P〈0.01)。结论:血浆TpP、及cTnI可作为急诊胸痛患者鉴别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武双平  葛华 《上海医学》2004,27(8):594-596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PKC)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87例心绞痛(AP)患者、9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90名健康对照(HC)者的血小板胞膜、胞浆PKC、胞浆PKC抑制剂(PKCI)活性和红细胞胞膜、胞浆PKC活性。结果 AP组和AMI组血小板胞膜中PKC活性明显高于HC组,其中AP组与HC组比较,增高62.6%(P<0.01);AMI组与HC组比较,增高41.2%(P<0.01);AP组与AMI组比较,增高14.2%(P<0.05)。AP组和AMI组血小板胞浆中PKC活性明显低于HC组。其中AP组与HC组比较,下降36.6%(P<0.01);AMI组与HC组比较,下降23.9%(P<0.01);AP组与AMI组比较,下降16.7%(P<0.05)。AP组和AMI组血小板胞浆中PKCI活性明显低于HC组。其中AP组较HC组下降52.9%(P<0.01),AMI组较HC组下降26.0%(P<0.01)。AP组及AMI组红细胞胞膜中PKC活性明显高于HC组。其中AP组与HC组比较,增高33.6%(P<0.01);AMI组与HC组比较,增高31.8%(P<0.01)。AP组及AMI组红细胞胞浆中PKC活性明显低于HC组,AP组较HC组降低27.2%(P<0.01),AMI组与HC组比较,降低21.9%(P<0.01)。结论 PKC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宣玲  吴继雄  唐碧  蔡鑫 《重庆医学》2014,(25):3278-328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亲环素 A(CyPA)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4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冠心病组),依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依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26例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 ELISA法测Cy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 CyPA、MMP-9、CRP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UAP 组 CyPA、MMP-9、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和 SAP组(P<0.05),SAP 组 CyPA、CRP 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CyPA、MMP-9、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yPA、MMP-9、CRP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而升高(P<0.05)。冠心病组CyPA与 MMP-9、CRP呈明显正相关(r=0.772、0.749,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 CyPA明显升高,CyPA可能与冠心病及斑块稳定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finogen,Fg)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101例CHD患者[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46例,双支血管病变组30例,多支血管病变组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1例]与37例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Fg等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HD组血浆Fg[(3.75640±1.15034)g/L]均较对照组Fg[(2.85140±0.64145)g/L]显著升高(P〈0.001);并且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后,多支病变组血纤维蛋白原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按疾病类型分组后AMI组血纤维蛋白原均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结论 血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以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和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赵志敬  贾国良  郭文怡 《医学争鸣》2001,22(21):1996-1999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UAP患50(男42,女8)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应用尿激酶,余治疗与溶栓组完全相同。患于治疗前后各取肘静脉血10mL,应用自动凝血系统检测仪及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PT,APTT,Fg含量、t-PA及PAI活性。同时对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改变、出血并发症及心血管意外发生情况等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溶栓组UAP患心绞痛再发率比对照组明显地降低(P<0.05),且显效率明显高于肝素对照组(P<0.01);心电图改善无效率降低(P<0.05),显效率升高(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心血管意外发生率无差异。②溶栓组UPA患溶栓后PT,APTT较溶栓前显延长(P<0.01),t-PA活性上升(P<0.01),PAI活性下降(P<0.01),Fg含量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除PT,APTT延长外(P<0.05),余指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溶栓组和肝素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除PT,APTT无差异外,余指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论:①有急性血栓形成的UAP中层得进行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且不增加恶性事件发生率,提示在特定的UAP亚组中进行合理的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②UAP患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失调,溶栓治疗可提高其纤溶功能并降低凝血活性,从而增强溶栓效果。③UAP患溶栓后PT和APTT延长,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小剂量溶栓治疗不会引起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传输性便秘患者结肠与胆囊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 通过连续3天服一粒含不透X线标志物的胶囊后于第3天和第7天各拍摄腹部平片的简化方法,测定15例正常老年人及22例老年慢性传输性便秘患者的全结肠及节段结肠转运时间;用实时超声显像法测定受试者空腹和餐后胆囊容积,计算胆囊的排空指数。结果 老年慢性传输性便秘患者和全结肠转运时间明显延长(99.32&;#177;9.44vs 28.92&;#177;6.31P<0.01),各节段结肠转运时间也显著延长(P<0.01);空腹及餐后胆囊容积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餐后各时间段胆囊排空指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全结肠转运时间也显著延长(P<0.01);空腹及餐后胆囊容积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餐后各时间段胆囊排空指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全结肠转运时间与胆囊排空分数呈显著正相关(r=0.48,P&;lt;0.01)。结论 慢性传输性便秘患者存在明显的结肠动力障碍的同时,还存在空腹及餐后胆囊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14.
观察11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第三日心电图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并以94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显示:AMI组QTd、JTd较正常组明显增大(P<0.01),并且随着QTd、JTd的增大,死亡率呈显著相关的上升趋势,同时发现前壁心梗较其他各壁心梗的QTd、JTd死亡率高(P<0.05)。本文提示QTd、JTd是评价AMI患者早期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危险因素之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爱英  张世新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3):279-282,F0004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与冠心病(CHD)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以及炎症、血脂、血凝在C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CHD组95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5例及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0例。取血测定hsCRP、L以a)、Fg,观察三项指标之间及与血脂各指标之间的直线相关性并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学分析。结果:①Fg与hsCRP呈正相关(r=0.429,P〈0.001),LP(a)与总胆固醇(TC)亦呈正相关(r=0.228,P〈0.05)。LP(a)与Fg在SAP组呈明显正相关(r=0.587,P〈0.01),在UAP组亦呈正相关(r=0.239,P〈0.05)。hsCRP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214,P〈0.05)。余各指标之间无相关性。②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冠心病家族史与血清hsCRP关系最密切,标准回归系数为0.345,P〈0.001。其次为吸烟,标准回归系数为0.298,P〈0.01。冠心病家族史亦与血浆LP(a)关系密切,标准回归系数为0.584,P〈0.001。吸烟与Fg关系密切,标准回归系数为0.39,P〈0.001。结论:hsCRP、LP(a)及Fg作为CHD新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传统的危险因素如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高血脂、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同时亦表明炎症、血脂及血凝在CH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脂联素(APN)与 N 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 CHD 患者5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6例)、对照组(50例),测定 APN 和 NT-proBNP 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 CHD 组患者 APN 水平明显降低,且 SAP 、UAP 组、AMI 组3组 APN 依次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 CHD 组患者 NT-proBNP 水平明显升高,且 SAP 、UAP组、AMI 组3组 NT-proBNP 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 CHD 组患者 APN 水平与 NT-proBNP 呈负相关(r=-0.236,P<0.05)。结论 APN 和 NT-proBNP 水平检测对老年 CHD 的预防、疗效判断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定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对血液凝血,纤溶系统及血小板的影响,方法:2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常规治疗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max及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结果:降纤酶能显著降低血浆F g 含量及PAmax,同时PT、KPTT延长,D-二聚体、11-DH-TXB2浓度升高(P<0.001),结论:降纤酶有显著降纤,抗凝及抗血小集作用,但用药用可引起体内血小板活化,血浆Fg测定是实验室监控防止出血意外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冠脉循环和周围血中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的变化。方法:选32例UAP患者和10例冠脉造影无狭窄的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在做冠脉造影时同时采集冠状静脉窦(CS)、主动脉根部(A0)和上腔静脉(svc)血,测定DD和Fg含量。结果:UAP患者CS中Fg和DD含量均比正常人高。正常人和UAP患者三部位Fg、DD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在心绞痛发病当时采血的UAP患者Fg、DD含量明显高于平均值,其CS中Fg含量比AO中低,DD含量比A0中高。结论:UAP患者存在凝血、纤维功能凝血的失调。UAP患者在心绞痛缓解后,冠脉循环中凝血、纤维状态与全身循环血中一致。心绞痛发作时,冠状动脉内有血栓生成并伴有纤溶活性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含量变化和血浆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PS)活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918例冠心病(CHD)患者分为三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18例为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290例为UA组,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310例为SA组,1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D-二聚体、Fg、PC、PS检测。结果 AMI组、UA组D-二聚体、Fg含量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C、PS活性明显低于SA组和对照组(P0.01);AMI组D-二聚体、Fg含量明显高于UA组,PC、PS活性明显低于UA组(P0.01);SA组D-二聚体、Fg含量和PC、PS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Fg含量升高及PC、PS活性降低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王援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160-160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P-选择素、纤维蛋原(Fib)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及3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空白对照组,测定血清P-选择素、Fib含量,同时分析二者在不同CHD患者中的表达变化。结果:SA组血清P-选择素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Fib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UA及AMI组与对照组的血清P-选择素、Fib含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Jp〈0.01),而AMI组与UA组的P-选择素、Fib含量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P〈0.01),AMI组明显高于UA组。结论:P-选择素、Fib水平与CHD的病变程度有相关性,检测CIAD患者P-选择素、Fib水平,有利于发现高危人群,预防冠心病,对指导CHD临床诊断与抗凝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