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神经管螺旋CT多平面和曲面重建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和曲面重建成像对面神经管显示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具尸体头颅标本、2个颅骨标本及43例患者进行颞骨螺旋高分辨CT扫描,层厚1.0mm、间距0.2mm、螺距为1。然后进行冠状面、矢状面及斜面的多平面重建(MPR)和面神经管全程的曲面重建成像,对尸体标本解剖面神经管,并与其断面图像对比。结果 CT图像所见与标本解剖一致,40侧正常耳的面神经管迷路段、水平段在轴面扫描图像上显示最优,面神经管垂直段在矢状面及斜面重建图像上显示最优,曲面重建能显示面神经管连续的全程。中耳乳突炎25耳中,面神经管水平段及垂直段有破坏者分别为6耳及5耳;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16耳中,面神经管异常达10耳;外伤后面瘫的5耳中,3耳见有面神经管骨折。面神经管在螺旋CT多平面和曲面重建图像上的表现与临床手术所见相符。结论 螺旋CT多平面和曲面重建成像技术有利于面神经管的显示及其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与解剖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curved p lanar reform ation,CPR)的方法并研究其解剖学的可靠性。方法20具(40侧颞骨)成人尸头标本行高分辨CT扫描及面神经管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曲面重建并测量各段长度、直径和2个弯曲的角度,观察重建图像上面神经管各段的形态及走行;对40侧颞骨标本的面神经管进行解剖,测量相应各段长度、直径和2个弯曲角度,并观察面神经管形态及走行。结果①3个方向CPR图均能将面神经管全程直观地显示在1幅图像上,可清楚的显示面神经管在颞骨内的走行、形态和管壁等情况;②重建图像均可准确测得各段长度、直径及锥曲角度,冠状位和矢状位能准确测量膝状神经节角度,与解剖测量结果一致(P>0.05);③迷路段和膝状神经节的形态与走行方向在冠状位CPR显示好,水平段、锥曲及垂直段形态和走行在轴位CPR显示好,与解剖具有很好的对应性。结论面神经管高分辨率CT图像的CPR为研究面神经管影像解剖良好的、可靠的方法,可代替解剖测量与观察。  相似文献   

3.
本文进行颞骨内走行的面神经管解剖和X 线表现的对照研究。对2例尸体头颅和3例游离的颞骨标本用高辨力CT 检查。并将标本用切片机同于CT检查的平行层而做2毫米薄层多层切片。同样对17例周围性面神经瘫和21例临床不怀疑有面神管病变的病例进行薄层CT 检查。标准位置为冠状面,有17例辅加轴位,有6例另加斯氏位扫描检查。面神经起始部通常称为面神经管入口部(meatal for-amen),是面神经管较狭窄部分。在切片上其直径平均为0.68毫米(Fisch),由入口部起稍弯向前外走行为面神经管第1段或称迷路段。长为2.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cPR)在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手术前评价中的价值.方法:8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患者术前行颞骨MSCT薄层高分辨率扫描,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分别进行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在重建图像上观察和测量面神经管解剖及邻近关系,并与横断面图像和手术所见对照.结果:81例成功行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其中28例术中见面神经管骨质破坏,CPR像均准确显示骨质破坏的位置、形态和范围,清晰显示病变与面神经管的关系,并准确测量面神经管与其解剖标记结构间的最短距离.结论:MSCT面神经管CPR重建可为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患者术前提供可靠的活体形态学观察,有效避免术中面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5.
面神经管的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在同一幅图像上显示双侧面神经管全貌的方法。方法用多层螺旋CT对 6 0个病人的颞骨行高分辨率CT轴面扫描。扫描参数 :12 0kV ,2 0 0~ 2 5 0mAs ,准直0 .5mm ,螺距 0 .875 ,扫描时间 0 .75s/周 ,矩阵 5 12× 5 12。重建间隔 0 .1~ 0 .2mm ,重建矩阵 10 2 4×10 2 4。用PhilipsMx80 0 0工作站 ,分别在轴面及多平面重建 (MPR)的冠状面、矢状面图像上行面神经管的曲面重建 (CPR)。轴面上的面神经管重建时 ,使用曲面重建功能绘制 1条沿一侧面神经管走行的CPR参考线 ;自内耳道起始部开始 ,沿着面神经管的走行 ,参照矢状面和冠状面面神经管的位置 ,在各层面上不断校正CPR参考线 ,使之位于面神经管的中央 ,直至茎乳孔 ,即可获得一侧面神经管全貌的曲面重建图 ;并将CPR参考线自内耳道起始端延伸至对侧 ,依上述步骤校正此线 ,即可在同一幅图像上获得双侧面神经管的全貌。在MPR的冠状面及矢状面上行单侧或双侧面神经管的CPR ,方法与轴面上的CPR相似。结果  6 0例中的 5 6例轴面及MPR冠状面上CPR图像能清晰显示单侧或双侧面神经管的全貌 ;MPR的矢状面上同时行双侧面神经管的曲面重建 ,结果不满意 ,往往一侧显示清晰 ,另一侧只能显示部分面神经管 ,因此 ,只能左右侧分别重建显示。 4例面  相似文献   

6.
面神经管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的测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观察及测量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的面神经管。方法 用多层螺旋CT对 40例 (80耳 )病人行颞骨轴位高分辨率CT扫描 ,在轴面及多平面重建的矢状位、冠状位上行面神经管的曲面重建。观察及测量面神经管。结果 面神经管的平均长度为 (2 9.73± 1.0 7)mm。迷路段、鼓室段及乳突段的平均长度分别为 (5 .6± 0 .74)mm、(10 .66± 0 .79)mm及 (13 .47± 1.0 1)mm。迷路段、膝状神经窝、鼓室段及乳突段的平均直径分别为 (0 .76± 0 .16)mm、2 .3 7± 0 .63 )mm、(1.0 3± 0 .16)mm及 (1.5 7± 0 .3 1)mm。第一膝及第二膝的平均角度分别为 67.0 4°± 9.41°及 114 .2 5°± 8.44°。面神经管鼓室段与外侧半规管壶腹及弓部的平均距离分别为 (0 .5 7± 0 .19)mm及 (1.5 9± 0 .61)mm。鼓室段与外侧半规管成角 10 .63°± 3 .6°。面神经管鼓室段与矢状面平均成角为 3 4.65°± 5 .3 9°。 80耳中 89%可见面神经管的裂缺 ,73 .7%仅位于鼓室段 ,其余 2 6.3 %在鼓室段、乳突段均可见裂缺。结论 面神经管的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是研究面神经管CT解剖的良好影像学方法 ,结合颞骨高分辨率CT的轴面扫描及面神经管的多平面重建 ,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16层螺旋CT内听道底孔道多平面重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研究内听道底孔道的CT表现,为诊断内听道底部的病变及手术操作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对30例(60耳)正常成人颞骨行CT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对内听道底各孔道进行测量。结果内听道底前后径(4.07±0.97)mm,上下径(3.24±0.88)mm;面神经管迷路段长度(3.04±0.52)mm,宽度(0.96±0.31)mm;前庭上神经管长度(2.52±0.48)mm,宽度(0.83±0.30)mm;蜗神经管长度(0.89±0.19)mm,宽度(2.05±0.39)mm;前庭下神经管长度(1.07±0.23)mm,宽度(0.73±0.21)mm;单神经管长度(3.56±0.68)mm,宽度(0.56±0.11)mm。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可以明确内听道底形态及各孔道情况,为病变诊断及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颞骨低剂量扫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颞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方法 应用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采用临床常用的颞骨螺旋扫描模式,分别以380、300、200、160、120、80mA的剂量对尸体头颅标本2具(4只耳)进行扫描,并对扫描所得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处理,然后用剂量头模和CT长杆电离室分别测试各mA下螺旋CT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横断面选取弓形下窝、前庭导水管、鼓膜张肌腱、面神经隐窝4个解剖结构,冠状面选取盾板、横嵴、面神经蛇眼征蜗窗4个解剖结构,双斜面重组图像选取锤骨、砧骨、镫骨、上骨半规管、耳蜗、面神经管6个解剖结构,分别对各mA组下重组图像进行统计评分处理,并筛选出能满足诊断的最低mA值。对5例(10只耳)患者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结果 当mA值由380降低至160时,CTDIw由(47.8±2.7)mGy降至(20.1±2.0)mGy。2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解剖结构的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当降低管电流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降低辐射剂量的颞骨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9.
面神经管病变的多层螺旋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面神经管病变CT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面神经管病变患者35例CT资料,男24例,女11例,年龄4~51岁,平均27岁,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常规行多平面重建和面神经管曲面重建。结果:面神经管骨折15例,其中鼓室段骨折8例,乳突段骨折5例,迷路段骨折2例;胆脂瘤型中耳炎侵犯面神经管15例;面神经瘤1例,乳突段面神经管前移2例,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累及面神经管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成像能清晰显示面神经管病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层CT面神经管MPR双斜位成像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利用多层CT各向同性容积数据,实现面神经管的MPR双斜位成像。方法:对50侧正常颞骨行多层CT横断位扫描,利用双斜位MPR技术,先在横断位参考图像上旋转参考线与面神经管鼓室段长轴平行,然后在冠状位参考图像上再次调整参考线方向与面神经管乳突段长轴方向平行,重组出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计算面神经管成像成功率,并与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比较面神经管行程的显示程度有无差异。结果: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需要在横断位参考图像上旋转参考线的角度为32.85°±6.76°,在冠状位参考图像上旋转参考线的角度为14.15°±9.02°;在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上,面神经管表现为“ㄟ”形,由前向后同时显示出膝状神经节、鼓室段、后膝部和乳突段;面神经管双斜位成像成功率为100%,面神经管行程的显示程度大于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结论:多层CT双斜位MPR是显示面神经管的新方法,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可以直接用于临床诊断,对全面、直观地观察面神经管行程、管径、毗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