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家跃  范秀英  左靖  张萍萍 《安徽医药》2016,20(10):1988-1992
目的 统计分析宿州市立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宿州市立医院2015年下半年各科室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627例,利用Excel软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 627例ADR报告中一般不良反应450例(71.77%),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177例(28.23%),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男性365例(58.21%),女性262例(41.79%),各年龄段的男性ADR发生率均高于女性ADR发生率;60岁以上老人有260例(41.47%),占比最大;ADR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573例(91.39%),其次是静脉注射17例(2.71%)和口服15例(2.39%);以消化系统损害212例(33.81%)最为常见;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为179例(28.55%),维生素、电解质和营养药物类引起的ADR为106例(16.91%);神经系统用药引起的ADR为103例(16.43%);中成药引起的ADR为77例(12.28%)亦不能忽视。结论 提高ADR系统监测性能,保证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需要医药护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4年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安贞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2004年1-10月间收集的142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91例,占59.8%);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7例);女性ADR发病率高于男性;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83例,占58.5%)。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68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收集的168例ADR报告资料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 ADR发生在60岁以上的比例最大,共65例,占38.69%。涉及抗菌药物,中药制剂,循环系统药物等48个品种。由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60例,占95.20%。ADR引起皮肤、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多个系统器官的损害。其中有1例属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有部分ADR是因超中药的功能主治范围用药所致。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加强ADR监测工作,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方法对某院2007年10月13日至2009年11月19收集到的87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的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7例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46例,占52.87%;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和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经过相应的治疗,均已恢复正常。结论 ADR不可完全避免,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联合用药应注意配伍禁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促进合理用药及保障合理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王金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9):1428-142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2008年1~12月上报的16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发生ADR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涉及器官、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于50岁患者(72例占42.86%)ADR发生率较高;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103例占54.5%)远大于其他药物种类;静脉注射(119例,占62.96%)为ADR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83例,占49.40%),临床表现多见红斑疹、荨麻疹、皮肤瘙痒、静脉炎等.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3,(42):3999-4001
目的:了解某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该院2012年收集并上报的181例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1例ADR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13岁患儿比例最高(29.83%);ADR涉及药品种类有34种,抗感染药物占13个品种(124例,占68.51%);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为168例;引起皮肤及附件损害的ADR最多,有121例;严重ADR占19.89%,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其中抗菌药物所致严重ADR最多(44.44%)。结论:医院应重视儿童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加强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180例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80例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大于女性患者;而>66岁患者发生ADR略多于其他年龄段;涉及药品中,中药制剂、抗微生物药物、心血管药物的ADR发生率较高;ADR的临床表现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1.11%,神经系统次之。结论应重视新药的不良反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7,(9):1733-1736
目的:分析医院儿童患儿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和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患儿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7年1—6月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351例儿童ADR报告,分析儿童患儿引起ADR的相关因素和发生的特点及规律。结果:在351例儿童ADRs报告中,新的ADR 51例占14.53%,其中,新的严重的ADR报告2例占0.57%;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238例占67.81%;抗感染药物168例占47.86%,和营养、电解质、维生素类药物34例占9.69%;ADR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41例占68.66%,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皮肤潮红等症状;ADR发生率最高的年龄组为≤1岁111例占31.62%;大部分ADR经过相关处理后均较好的转归(痊愈12.54%、好转85.19%)。结论:应注意ADR发生的相关因素(给药途径和患儿性别、年龄等),以减少ADR的发生,保障儿童患儿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8月份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8月份发生的104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ADR涉及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78.85%;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比例最大,占70.19%;累及器官/系统方面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62.16%。结论:抗感染药物应用及静脉滴注用药是产生ADR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加强ADR高发生率品种的监管,注意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强化ADR的监测报告,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我院11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我院近几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01—2004年我院各科室呈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对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按我国卫生部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方法,对ADR因果关系进行初评。结果110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共有49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24种居首位,占48.98%;其次为中药制剂8种,占16.33%;消化系统用药5种,占10.21%;ADR病例中合并用药占62.73%;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70.91%;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2.73%;较严重的ADR有11例,占10.00%。结论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抗感染药学》2017,(2):352-354
目的:分析某医院传染科患者抗感染类药物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抗感染类药物致患者ADR报告75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和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种类以及涉及ADR损害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相关因素。结果:50~59岁患者用药ADR发生率较高,占25.33%;男性多于女性;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为最高,占70.67%;抗感染类药物中抗菌药物引起ADR占88.00%;而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和利福霉素类引发ADR分别占21.33%和22.67%;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40.00%。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的比例、引发ADR抗感染药物种类、给药途径、ADR损害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要合理分析总结ADR引发的相关因素,加强药物使用的管理和ADR的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收集的16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8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占53.70%中药制剂占15.27%.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7.38%;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7.09%.ADR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结论 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426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上报的426例ADR报告,对ADR病例的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种类、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占53.40%;给药途径方面,静脉给药占85.63%;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88例)最为常见;在中药制剂中,舒血宁注射液的ADR发生率最高,占43.42%;他汀类药物的ADR发生率在口服制剂申居首位,占28.33%.结论:应重视在ADR报告中发现的用药问题,并及时向临床反馈,合理选择溶媒,避免盲目联合用药,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29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来的292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中女性患者大于男性,40~69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生素、中成药占首位;ADR临床表现上,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及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商丘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的102例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分类与统计分析。结果 102例ADR共涉及药品48种,静脉给药途径所引发的ADR最多,抗感染药占38.24%;中药制剂占30.40%。结论抗感染药、中药制剂ADR的发生率高。提醒临床应密切关注药品ADR,加强药品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合理规范使用药物,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44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珍 《今日药学》2009,19(8):43-45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对本院2003年lO月至2008年11月收到的441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1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不含输液)有107个品种,其中抗微生物药340例,占77.1%,中药注射剂35例,占7.9%;静脉滴注的ADR发生率最高,占85.5%.在ADR累及的器官中,皮肤黏膜比例最高.结论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积极开展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闻飞英 《海峡药学》2012,(10):264-265
目的分析临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各种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148例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48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为108例,占72.97%,居首位;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多见,共94例,占63.51%;ADR发生的年龄段以≤10岁较多,占25%;148例ADR中139例为静脉滴注,占93.92%。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普遍存在,应加强ADR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6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 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 年1 月1 日– 2011 年12 月31 日临床上报的603例ADR 报告,分别对患者年龄、性别、引发ADR 的给药途径、引发ADR 的药品种类、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603例ADR 报告中,男性235例,占38.97% ;女性368例,占61.03%;> 60岁患者178例,占29.52% ;静脉滴注的ADR 发生率最高,占54.56% ;按药品分类统计,抗菌药物引起ADR例数最多,占45.44% ;引起ADR 频率最高的前10 位药品包括6 种抗菌药物、3 种中成药以及前列地尔注射液;按ADR 临床表现分类,最常见皮肤损害,共计312例,占51.74%.结论:ADR 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 报告与监测工作,提高抗菌药物和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水平,降低ADR 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医院2009年5月–2012年8月上报的508例ADR报告资料,分别按照患者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上报的508例ADR病例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是1︰0.84;7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ADR发生率(23.23%)较高;在给药途径方面,静脉给药(71.85%)占较大比例;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2.76%;抗感染药物的ADR发生率(41.73%)最高。结论:应合理使用药物,尤其是抗感染药物,同时加强ADR监测,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6月所收集的200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所致ADR占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用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占主导地位。结论加强ADR监测,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