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学员社区实习效果。方法采用专题小组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对黄浦区全科医师岗位培训15名学员进行调查。结果学员肯定了全科岗位培训社区实习的必要性,并对其效果给予积极评价。认为部分社区实习内容应适当增加学时,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人群保健等内容重要。以师资团队形式带教的效果令学员满意,但认为师资教学技能仍需提高。结论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社区实习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但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习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配置学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社区带教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0月在静安区某两家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社区教学基地学员16例为对照组,再选取2019年1-10月学员1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学员以传统模式开展全科医师社区培训,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全科医师社区培训质量控制管理.项目结束后,对两组全科学员的教学效果、满意度及患者对学员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全科学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对全科学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改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社区基地带教质量,提高学员带教满意度及患者对学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社区教学是"3+2"助理全科医师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定区在助理全科医师社区实践阶段实施家庭医师"一对一"全程带教,这个模式有助于学员社区实践能力的培养。该模式的构建从家庭医师的筛选与培训入手,在全科接诊能力、家庭病床管理能力和实践技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家庭医师"一对一"的带教作用。初步评价结果显示,学员社区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且对该模式予以肯定,家庭医师"一对一"全程带教模式有助于学员形成全科的思维和理念,将理论、临床和社区实践有机融合。建议适当调整社区实践形式,引入师资培训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家庭医师带教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科医师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技能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期降低社区感染率。方法选取医院实习的全科医师作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7月-2011年1月实习的189名全科医师为对照组,以2011年7月-2012年1月实习的195名全科医师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方式进行带教与培训,观察组采取自行设计符合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要求的培养模式进行社区带教管理;对比两组考核结果,评估培养新模式的优劣并提出改进方法。结果对照组189名医师的综合实习成绩评定合格162名,合格率为80.4%,观察组195名医师合格183名,合格率为9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科医师实习后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技能得分分别为(92.1±7.5)分和(90.3±9.4)分,对照组分别为(84.4±9.3)分和(81.1±11.9)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科医师对各项满意度调查其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自行设计符合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要求的培养模式进行社区带教管理,全科医师考核成绩明显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全国部分省市临床工作者在全科医师职业教育方面的认知开展调查研究和分析,为完善全科医师职业教育体系提供科学建议。方法以文献回顾法和专家访谈法,设计调查问卷,调查83名全科医学教学者和109名全科医学执业者,调查教、学双方对我国全科医师职业能力、职业教育的认知。结果被调查者认为患者对全科(社区)医师服务能力满意程度并不高(31.2%)。超过50.0%被调查者认为在本科学历教育中专门开设全科医学专业、毕业后开展医学继续教育项目作用较大。对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的运作效果满意的仅有17.7%。在需求方面,超过90%的被调查者期望提高全科医师待遇和社会地位,77.1%认为要增加临床实践和技术操作。教学者对教材、临床技能评估方法、带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结论提升教学者的带教能力和全科医师实践能力,健全全科医师职业教育体系,创造全科医师职业发展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6.
《社区卫生保健》2009,8(4):F0002-F0002
徐汇区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上海市文明单位、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卫生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社区示范基地,全国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社区示范基地、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全科专业社区教学基地,市级花园式单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全科医师社区实践过程中的管理模式.方法 根据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标准细则、大纲要求结合我们4年的社区实践和管理经验,拟定符合我中心的带教计划、实施方案和实践评估标准,按照标准积极培养全科医生.结果 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社区实践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建立起较科学、完整的全科医生社区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全面培养全科医生.结论 通过实践,还需进一步完善全科医生社区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带教计划、实施方案和实践评估标准,使全科医生社区实践过程中的教学管理有据可依.  相似文献   

8.
军队基层组织的生活环境具备"社区"的基本特点,可视为既有生活社区又有功能社区特点的一种特殊的"社区".全科医学是"社区"卫生服务的最佳服务模式,军队有必要借鉴地方经验发展军队的全科医学[1].军队全科医学是在全科医学概念的基础上,适合部队基层卫生需求的综合性的临床医学学科,它以部队基层连队为单位,以基层部队官兵(及家属)为中心,提供主动性、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和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2].承担全科医师教育的教师队伍,是发展军队全科医学教育的推动力和重要保障.本院作为一所军队医院,2007年成为上海市首批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在全科医师师资培养上进行探索,建立军地结合的全科医师师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调查毕业后教育阶段专科医师对带教师资需求的基础上,调查带教师资自身对"带教师资"这一角色能力和素质的需求,并对教学双方的需求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发现教学双方对"带教师资"的角色认知上有无差异.方法:对四川省39家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医院及拟申报基地医院的592名带教师资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与244名专科医师培训学员的数据合并,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总体上教学双方对带教师资的6大领城能力和素质的需求比较一致(P>0.05);但对师资"团队合作、创新和自我提高以及带教形式和氛围"的2大领域的要求有差异(P<0.05),师资的自我评枯要求高于学员期望值.结论:调查显示四川省毕业后教育阶段专科医师培训中的教学双方对"带教师资"的角色认知比较一致,带教师资的教学意识较强,能够满足甚至高于学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社区全科医师的胜任素质和特征,为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培养和保留合格的社区全科医师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对北京市副高以上级的专家型全科医师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的一般原理,构建全科医师胜任素质模型。结果 :我国社区全科医师胜任素质模型包括5个大类15个要素项。模型经验证,具有较好的鉴别性。结论 :社区全科医师的胜任素质模型可以为系统科学的培养、评价、提升和酬劳社区全科医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全面了解乌鲁木齐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及社区居民对全科医师签约制服务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和推广适合我区的全科医师签约制服务模式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方法从乌鲁木齐市7个区5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随机抽取5个符合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以303名社区医务人员和3 762名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303名医务人员中,对签约服务的知晓率为88.0%;64.4%的医务人员愿意开展签约制服务。多因素分析发现对签约制服务知晓情况、参加健康管理师职业技能培训、带教经历、是否能够节约人力、提高居民就医依从性和是否能够密切医患关系是影响社区医务人员对全科医师签约制服务意愿的主要因素;(2)社区居民3 762名,46.0%知晓此项服务,80.6%愿意开展此项服务。族别、是否具有医保、是否患有慢性疾病、是否知晓什么是全科医师签约制服务、是否会选择相对固定的全科医师、是否能够接受以全科医师为核心的社区首诊和是否有上级医疗中心的转诊经历7个指标是影响社区居民签约全科医师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结论 社区医务人员及所辖居民对签约制服务意愿尚可,医务人员对全科医师签约制服务效果乐观,政策支持、技能培训及资源配置是影响医务人员的主要因素,就医机构受限、签约益处知晓度低及对全科医师信任度低是影响社区居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基层社区全科医生执业情况和规范化培训意向,提出促进全科医师培养的政策建议。方法:对3省15个社区机构297名医生现场问卷调查,对医生执业情况和培训意向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基层社区医生人员结构有所优化,但社区医师实际注册全科医师的比例低,基层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有待规范。结论:规范化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多渠道培养全科医师;完善注册政策,提高全科医生待遇、社会地位,提高全科医师注册比例;进一步规范全科岗位培训和加强医改相关政策宣传。  相似文献   

13.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培养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是现阶段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的重点,针时全科医学岗位培训,我省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正在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极大推动了我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本文从全科医学组织、网络、基地和师资建设以及培训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区卫生保健》2011,(1):F0002-F0002
徐汇区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院十年来,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社区医生队伍,在康复、中医、信息化建设方面独树一帜,是上海市文明单位,全国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社区示范基地.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全科专业社区教学基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职业卫生教学基地实习生带教的方法和模式.方法 对职业卫生教学基地实习生的带教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结果通过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等方法和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带教任务,培养了职业卫生技术后备人才.结论 职业卫生教学基地是实习生实现理论运用于实践、学习基本工作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学校与教学基地的街接,重视实习生实践技能学习,能有效地促进职业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培训全科医师的医院,为了确保培训的规范化进行以及顺利完成目标,必须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及规章制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以及规范的组织管理流程,建立质控反馈机制,本文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以及探索,提供规范的师资带教,合格的培训基地,标准化的培训过程,培训的核心是临床轮转,关键是在轮转中做好管理与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7.
《社区卫生保健》2010,9(4):F0004-F0004
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身是创建于1937年的“伯达利产科医院”,2004年由原日晖医院(二级乙等)改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是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及公共卫生学院教学基地、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社区健康管理实习基地、上海市全科医师及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社区实习基地。  相似文献   

18.
《社区卫生保健》2011,(1):F0004-F0004
普陀区真如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普陀区真如镇,是上海市文明单位,WHO癌症研究合作中心社区肿瘤防治基地,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社区基地。长期以来,中心立足社区,依托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和肿瘤医院,以乳腺癌患者社区康复干预为目标,探索了一条社区肿瘤防治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和实施住培带教师资评价与激励体系,以推动带教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内涵质量提升。方法:构建并实施多元评价与激励体系,对带教师资进行全方位评价和全面激励,采用卡方检验和文本分析法分析实施效果。结果:激发了师资带教热情,提升了师资带教意识,培训对象对带教师资的评价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结论:住培带教师资评价和激励体系取得了很好的实施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医院充分认识到:评价方法与内容固然重要,但评价结果的分析、反馈和应用更为重要;多元激励体系固然重要,但尊师重教的医院文化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师资绩效评价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探索与构建住培师资绩效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江苏省13个设区市的26家住培基地,对住培工作的专职管理人员及临床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对住培师资绩效评价总体认知、指标权重、评价过程及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结果:84.8%的管理人员认为住培基地重视师资绩效评价,92.9%的管理人员认为现行住培师资绩效评价的实施对住培管理工作有积极作用;绩效评价指标可操作性得分为(3.30±1.02)分,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指标可操作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带教老师对带教报酬满意度为60.8%,不同地区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作为住培带教老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满意度为73.8%,不同学历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江苏省住培基地普遍重视师资绩效评价,但绩效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欠缺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不完善,住培基地要进一步提高师资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住培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