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精神科临床用药过程中,肝功能异常的发生十分常见。有共识的容易产生肝损害的抗精神病药物有氯丙嗪、多虑平等。出现肝损害时,临床医师往往采取保肝治疗、减药、换药治疗等方式。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品种繁多,其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得到了较普遍的使用,并逐渐取代了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用药,随着其在临床日益广泛的应用,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甚至在个别药物治疗中出现了严重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报道。本文将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发生机制、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治疗与预防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抗精神病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许多研究认为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肝损害,但还不清楚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乙肝病毒感染对肝功能的影响,及抗精神病药物是否会加重肝损害。方法本文对照研究了抗精神病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HBV)、未感染和曾感染但已恢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结果我们发现三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9%、23%和20%)无显著性差异,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与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无关。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除变态反应外可能还有直接细胞毒效应,抗精神病药物与乙肝病毒对肝功能的损害并无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4.
抗精神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许多研究认为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肝损害,但还不清楚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乙肝病毒感染对肝功能的影响,及抗精神病药物是否会加重肝损害。方法 本文对照研究了抗精神病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HBV)、未感染和曾感染但已恢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我们发现三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9%、23%和20%)无显著性差异,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与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无关。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除  相似文献   

5.
利培酮致肝细胞性黄疸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培酮(Risperdul,维思通)是1984年比利时杨森公司开发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临床使用表明其疗效肯定,对阳性、阴性精神症状均有效,有效剂量小,副作用轻,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近见1例利培酮治疗中出现药源性黄疸,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20岁,中专学生,病案号10268。因少语、离群、淡漠、失眠10天,病期1年于2000年11月22日第2次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入院体检无阳性体征,血常规、肝  相似文献   

6.
PTCD术治疗30例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接受PTCD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前、术后的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 30例患者经PTCD行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胜黄疸,并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患者黄疸明显减退,腹胀缓解,肝功能改善,食欲提高;6例患者黄疸减退较慢,无严重并发症产生。结论 PTCD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等优点,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抗精神病药物与肝损害广西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530003)伍业光抗精神病药物对肝脏损害,早已引起人们注意,本文重点综述近来抗精神病药对肝脏损害的发生率,与HBV关系、机理、预后等研究进展,供同道参考。1发生率[1~4]抗精神病药物对肝脏损害,最早可于...  相似文献   

8.
正临床上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感染肝炎不少见。据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丙性病毒肝炎病毒检出率为5.07%~([1])。然而现阶段在面对精神分裂症共病丙肝/肝功能受损的患者时,治疗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均需通过肝脏进行生物转换,抗精神病药物可加重患者的肝功能损伤~([2])。另一方面,鉴于针对肝炎的抗病毒药物与抗精神病药物之间易发生相互作用[3],增加药物  相似文献   

9.
抗精神病药引致胃出血4例报告四川省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急诊科赵文健四川省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621000)周娅抗精神病药物引致的胃出血,临床较少见,现报告4例。例1,男,52岁,住院号7831.诊断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第三次住院,20年(197...  相似文献   

10.
国产硫普罗宁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硫普罗宁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等不良反应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方法,将适应症急分为两组:实验组142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口服硫普罗宁400mg/d;对照组145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口服安慰剂,疗程8周。结果,两组精神疾病疗效相同,实验组肝损害发生率总计为23.94%,第4、6、8周分别为6.34%、7.10%、4.96%,恶心呕吐及白细胞降低分别为2.11%、1.41%;对照组肝损害发生率总计为53.10%,第4、6、8周分别为15.49%、17.61%、12.68%,恶心呕吐及白细胞降低分别为8.28%、6.21%,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提示,精神疾病患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联用硫普罗宁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肝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又不影响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院精神病人234例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5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经进一步检查50例可以排除传染性肝炎,占总数21.3%。其中以服用氯丙嗪者发生频率较高,达32.75%,与其他药物有显著差异。50例均作肝穿病理活检,发现肝细胞肿胀、点状坏死伴炎细胞浸润和肝脂肪变性,可以与病毒性肝炎相鉴别。  相似文献   

12.
<正>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又称肝昏迷,是由于肝功能严重损害引起的代谢紊乱,进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行为失常、意识障碍以及运动和反射异常。肺结核病长期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常引起一定程度的肝损害,尤其是本身有肝病的患者,治疗困难。终末期肝病易并发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临床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肝性脑病患者的良好转归。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需要全程的长期治疗~([1])。而抗精神病药物与肝损害之间存在关联~([2])。国内有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肝功能异常率约为25.3%~([3]);而国外研究显示为5%~78%,中位数32%~([2])。此外,代谢异常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后的远期不良反应之一。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总患病率为32.5%~([4])。因此,为  相似文献   

14.
摘要:总结并探讨特发性成人肝内胆管缺失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27岁女性患者,2002-10 无明显诱因出现巩膜黄染,皮肤瘙痒,伴尿颜色加深、便灰白色,症状反复出现并进行性加重入住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接受治疗。B 超提示,肝损害,脾脏轻度肿大。肝穿病理诊断为特发性成人肝内胆管缺失症。给予熊去氧胆酸、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均不明显。于2005-06-24行原位肝移植。肝移植后患者黄疸、瘙痒症状迅速消失,肝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2007-03因激素减量出现肝功能异常,出现轻度急性排异反应,调整用药剂量,并辅以保肝治疗,肝功能逐渐降至正常。术后随访51个月,患者及移植物功能均正常,未出现原发病的复发。提示特发性成人肝内胆管缺失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属于一种以组织学特征为主的排除诊断性疾病,且目前尚无治疗特发性成人肝内胆管缺失症确切、有效的药物。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特发性成人肝内胆管缺失症惟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一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或心境稳定剂(碳酸锂)合并小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1)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70例随机分为甲组34例和乙组36例两组进行为期6周治疗。甲组为单一中至大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乙组为心境稳定剂(碳酸锂)合并中至小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的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副反应;(2)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影响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1)在治疗第6周末,甲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38.2%,有效率94.1%(33/34);乙组的临床治愈率63.9%,有效率100%(36/36),乙组在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上均显著性优于甲组(P〈0.05);(2)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近期疗效好,影响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为患者的起病年龄、病前社会功能、病程特点及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与心境的协调性,以急性起病、病前社会功能良好、间歇性病程及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与患者心境相协调者的近期疗效为佳。结论(1)心境稳定剂合并小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时,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且副反应相对少;(2)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近期疗效好,患者的近期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些学者曾用肝穿刺活检研究用氯丙嗪治疗精神病的肝损害,在部份病例中发现门脉区嗜酸性细胞浸润与肝内胆汁郁积。长期用药除上述改变外,曾发现部份病例有肝主质细胞损害,脂肪变性,门脉区纤维化与胆小管增生。但有人用对照组研究,未发现明显差别。作者对36例长期用药4—10年的患者作了肝穿刺,治疗前均无肝病表现(一例幼年曾患黄疸,另一例曾患胆囊炎,但治疗前无肝功能的临床与实验室改变),亦无治疗过程中对药物不能耐受之指征。全  相似文献   

17.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若能早期发现,预后并不十分恶劣,而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的亚临床和隐性肝性脑病,不易早期识别,给病人预后带来很大的威胁。为探讨肝性脑病早期误识原因及正确的护理对策,提高早期识别肝性脑病能力,总结我院7例肝性脑病早期未能识别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0-01~2003-12我院收治肝硬化患者96例,16~79岁发生肝性脑病17例,以40~55岁者居多;男多于女;其中11例为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未能早期识别7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者5例,合并黄疸、腹…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59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口干、口苦患者用龙胆泻肝丸作了对照研究。说明龙胆泻肝丸有肯定的效果,无副作用。其现代药理作用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各种严重肝脏疾病出现肝性脑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对比研究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乙肝或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药物性肝炎、布-卡综合征合并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门冬氨酸和鸟氨酸治疗组(n=26)和乙酰谷酰胺治疗组(n=22),治疗7d后分析临床疗效,观察肝功能、血氨水平变化.结果 经过7d治疗,发现门冬氨酸和鸟氨酸治疗组显效14例(53.8%),有效10例(38.5%),无效2例(7.7%),无死亡,总有效率为92.3%;而乙酰谷酰胺组显效6例(27.3%),有效9例(40.9%),无效5例(22.7%),死亡2例(9.1%),总有效率为68.2%;2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血氨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门冬氨酸和鸟氨酸是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药物,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糖脂代谢紊乱的相关管理及治疗,是近几年来临床医生一直关注的问题。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使得机体出现糖脂代谢紊乱,而益生菌能够维持肠道菌群稳态。现对使用益生菌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糖脂代谢紊乱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糖脂代谢紊乱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