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段服用氯沙坦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门诊急诊收治的70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均给予氯沙坦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晚上19:00服药,对照组患者于上午07:00服药,均治疗48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进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全天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 SBP、24 h DBP),昼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d SBP、d DBP),夜间平均舒张压和舒张压(n SBP、n DBP),晨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晨间SBP、DBP)和异常血压形态的纠正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晨间SBP及D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晨间SBP及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异常血压形态的纠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不同时间段服用氯沙坦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但夜间服药降低晨间血压及纠正异常血压形态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非杓型高血压与心率变异性(HRV)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上海市同济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PCI术的高血压患者106例,根据PCI术后1周内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非杓型高血压组和杓型高血压组,每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昼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夜间血压下降率,分析HRV指标,评价HRV指标选择表示时域指标的24h全部NN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min时段NN间期的均值和标准差(SDANN)以及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平方根(RMSSD),记录随访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结果非杓型高血压组夜间SBP、DBP及MAP明显高于杓型高血压组(P<0.05),杓型高血压组夜间SBP、DBP及MAP明显低于昼间,与杓型高血压组比较,非杓型高血压组SBP、DBP、MAP夜间下降率明显降低(P<0.01)。非杓型高血压组SDNN、SDANN、RMSSD较杓型高血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杓型高血压组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明显高于杓型高血压组(P<0.05)。结论PCI术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易发生HRV降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盐摄入量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7月本院门诊及住院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例,根据24小时尿钠排泄率来衡量患者每日盐摄入量,按盐摄入总量分低盐组、中盐组和高盐组各36例。采用24 h动态血压仪记录患者血压,计算患者血压指标和血压变异性,分析患者每日盐摄入量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三组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和n DBP、24 h SSD和d SS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盐组n SSD、24 h DSD、d DSD、n DSD和夜间收缩压下降率高于中盐组和低盐组(P0.05);高血压盐摄入量与24 h SSD、d SSD、n SSD、24 h DSD、d DSD、n DSD和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摄盐量是24 h SSD、24 h DSD、d SSD、d DSD、n SSD、n DSD及夜间收缩压下降率的影响因素。结论患者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呈显著正相关,控制高血压患者的盐摄入量对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化节律,并按照时间治疗学的原则探讨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规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轻、非杓型高血压患者46例,均有脑梗死病史。简单随机法分为晨服药组和夜服药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 1次/天,晨服药组晨起(7:00~9:00)服药,夜服药组晚上(19:00~21:00)服药,共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分析结果。结果 1两组治疗8周后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均较治疗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夜服药组比晨服药组恢复杓型血压例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应重视时间治疗学对血压的影响,非杓型高血压者晚间给药较晨起给药更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夜间血压,恢复正常的杓型血压节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段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58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晨起(A组)和傍晚(B组)服药组;均服用左旋氨氯地平,8周时随访,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1)A、B两组的诊室血压、动态24h平均血压、晨峰血压值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P均<0.05;组间P均>0.05.(2)A、B两组夜间血压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B组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更大.(3)治疗后均可有效提高A、B两组全天24h、白昼和夜间平均收缩压(SBP)达标率;B组提高夜间平均SBP达标率明显优于A组(66.7% vs.32.1%,P<0.05).(4)治疗后A、B两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改善(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率分别为25%和50%,B组显著优于A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B两组SBP昼夜差值百分比均有所增加,B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晨起或傍晚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均能有效地降低晨峰血压和白昼血压.傍晚服用能更好地纠正夜间高血压、显著纠正异常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非杓型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经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杓型组( n =50,杓型高血压患者)和非杓型组( n=30,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血清胆红素(BIL )、空腹血糖(FPG )、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电解质(Na+、K+、Ca2+)、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夜间杓型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低于非杓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非杓型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显著低于杓型组患者(P <0.01);白细胞计数非杓型组显著高于杓型组(P <0.01)。【结论】高血压患者中较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非杓型高血压有潜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 SBP、d SBP、n SNP、24 h DBP、d DBP、n DBP与24 h SBPV、d SBPV、n SBPV、24 h DBPV、d DBPV、n DBPV指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络活喜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经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血压昼夜节律属非杓型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给予络活喜5~10 mg/d,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ABPM参数的变化。结果络活喜治疗3个月后,24 h平均血压下降显著,日间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能等幅度降低,总有效率为92.1%。结论络活喜不仅能24 h平稳降压,且能显著改善血压昼夜节律,有效调节非杓型血压为杓型血压,从而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服药方法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 48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早上顿服组(24例)和分次服用组(24例),使用药物为非洛地平缓释片和培哚普利片,用药8周,观察用药前后24h动态血压参数,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服药8周后,与早上顿服相比较,分次服用降压药物能使患者取得了更好的降压效果(t分别=4.45、2.38,P<0.05)。此外,早晚分次给药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由非杓型恢复为杓型的显著多于早晨顿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P<0.05)。结论联合长效降压药物治疗2级和3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早晚分次给药与早晨顿服相比,降压效果更好、降压更加平稳,有利于血压的昼夜节律由非杓型恢复为正常的杓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郁焦虑状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共124例,分为研究组(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共53例)与对照组(未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共71例),比较两组的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结果研究组昼间收缩压、昼间脉压和24 h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24 h收缩压变异性显著低于对照组,24 h舒张压变异性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病人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会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水平与非杓型血压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非杓型高血压采取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对患者清晨高血压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氯沙坦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动态血压、清晨高血压控制达标率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SBP、d DBP、nSBP、n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晨高血压控制达标率与血压晨峰缓解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钾治疗非杓型高血压可有效降低动态血压水平,提高清晨高血压控制达标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51例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参数及其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对初诊无其他器质性疾病的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进行超声心动检查。根据血压动监测的昼夜节律将其分成杓型、非杓型、反杓型、超杓型等类型;计算出脉压(PP)、脉压指数(PPI)和血压负荷(BPL)。探讨不同类型血压变化对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男性24 h DBP、d DBP和n DBP水平都高于女性(P<0.05)。男性杓型高血压组患者LVEF值均值(P<0.01)、非杓型高血压组患者LVEF值均值(P<0.01)、超杓型高血压组患者LVEF值均值(P<0.01)均大于反杓型高血压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杓型高血压组患者LVEF值均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PPI对LVEF的影响大于PP及BPL。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出的不同昼夜节律高血压患者临床分型对心室重构有临床指导意义,并且PPI对心功能影响大于PP及BPL,PPI是监测心脏结构改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厄贝沙坦与培哚普利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近期干预效应.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将82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41例):两组于每日7点分别服用厄贝沙坦片、培哚普利片;随访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以平均动脉压(MAP)作为判断血压变化的衡量指标,计算并比较两组的诊室白昼MAP下降均值、夜间MAP下降均值、24小时MAP达标率、白昼MAP达标率、夜间MAP达标率、杓型血压转变率.结果 ①治疗后各时点两组的白昼MAP、夜间MAP均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②治疗4周后A组各项指标略大于或高于B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治疗12周后A组的夜间MAP下降均值、夜间MAP达标率、杓型血压转变率大于或高于B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厄贝沙坦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的近期干预效应优于培哚普利,两者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近期干预效应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患者夜间血压的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Chemerin蛋白水平昼夜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8名为高血压组,正常血压的健康者28名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将1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杓型组55例和非杓型组63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MMP-9及Chemerin蛋白水平,放免法测定肾素活性,化学发光法测量血管紧张素。比较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MMP-9及Chemerin蛋白水平值并计算MMP-9、Chemerin蛋白水平和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其中MMP-9、Chemerin蛋白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水平较对照组亦明显升高(P0.01)。在高血压组的亚分组中,非杓型组较杓型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显著增高(P0.05),而夜间血压下降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患者夜间肾素-血管紧张素、MMP-9和及Chemerin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其昼夜差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杓型高血压MMP-9及Chemerin蛋白水平与年龄、高血压病程、24 h平均收缩压、肾素、血管紧张素呈正相关(P0.01)。结论MMP-9以及Chemerin蛋白与非杓型高血压昼夜变化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其杓型血压昼夜节律恢复情况,并观察治疗后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杓型和非杓型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给予150-300 mg/d,观察降压效果及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并监测用药前后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变化。结果:所有高血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的下降值与杓型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出现了明显的昼夜节律,血浆醛固酮水平出现了明显差异。结论:厄贝沙坦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并能恢复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节律,向杓型血压变化。  相似文献   

16.
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玲  姚森  翟桂玉 《现代康复》1999,3(10):1210-1211
目的:观察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动态血压情况及节律变化。方法;采用美国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测试时间8~9Am至次日8~9Am,测量间隔为30min。结果:两组患的24h SBP、24h DBP、d SBP、d DBP及血压负荷无明显差异(P>0.05),肾性高血压组n SBP、n DBP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01),原发性高血压组夜间n SBP、n DBP均低于白昼血压(P值均<0.01).肾性高血压组的夜间n SBP、n DBP与白昼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肾性高血压组SBP、DBP夜间下降百分率<10%,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分别为48%、60%及30%、22.5%.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的动态血压存在着昼夜节律.肾性高血压患节律性消失。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049-1050
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100例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并选择同期门诊体检中心100例非高血压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对象的心率变异性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观察组中,非杓型高血压病中存在靶器官损害者(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微量蛋白尿)的心率变异性(SDNN、RMSSD、PNN50、LF、HF)明显高于无靶器官损害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靶器官损害者与非靶器官损害者的心率变异性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靶器官的损害有着紧密联系,其中HF高者,其靶器官损害率低,而SDNN、LF高者,其靶器官的损害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监测并比较12例正常老年对照组,51例非老年高血压组,52例老年高血压组的ABPM各参数。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24h、白天、夜间SBP、DBP均值除白天DBP外,余均显著高于老年对照组(P<0.05,P<0.01,P<0.001)。血压负荷值老年高血压组24h、白天、夜间SBP显著增高(P<0.01,P<0.001),DBP无差异。老年高血压组呈现夜间SBP下降率减少(P<0.05)。老年高血压与非老年高血压组比较DBP均值及负荷值明显降低(P<0.01,P<0.0001),而SBP二组无差异。各期老年高血压比较除白天SBP均值有差异外(P<0.05),余参数均无差异。结论 老年高血压主要表现为收缩期高血压,并伴有夜间血压下降率的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对继发性高血压24h动态血压监测的特征,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纳入研究组,并将同时期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对照组,均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血压监测结果以及日间、夜间压力负荷值、夜间血压下降情况。结果 研究组24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日间、夜间SBP、DBP压力负荷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日间压力负荷值相比,两组夜间SBP、DBP压力负荷值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杓型曲线率低于对照组,非杓型曲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继发性高血压具有24h平均血压水平偏高、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的特征,24h动态血压监测可有效鉴别诊断继发性高血压,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服用缬沙坦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符合筛选条件84例患者随机分为晨组和晚组各42例,缬沙坦80 mg/d,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SBP均下降,晨组夜SBP下降6.9%,晚组下降9.7%;两组全天SBP达标率差异无显著性,夜SBP达标率差异显著,非杓型纠正为杓型比例差异显著.结论 非杓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晚服用缬沙坦更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