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后分支型宽QRS波心动过速的临床特征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方法收集14例体表心电图呈左后分支型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心电图特征、电生理检查结果及其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反应。结果 14例发作时胸导联QRS均呈右束支阻滞图形,电轴均左偏或指向无人区。其中13例经电生理检查或心电图确诊为室速,1例不能确定为室速或室上速;12例曾接受维拉帕米治疗,均能成功终止发作。结论急诊终止左后分支型宽QRS波心动过速发作可首选维拉帕米治疗。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41岁,因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5年入院,发作频率多达10次/月,每次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室速频率150~180次/分之间,伴有胸闷、心悸、乏力、无晕厥及意识丧失,用维拉柏米可终止室速发作,给予普罗帕酮、乙胺碘呋酮治疗无效。室性心动过速(VT)发作时心电图(ECG)为右束支阻滞型(RBBB),伴电轴左偏,同时有左前分支阻滞。体检、超声波、胸片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证据,诊断为左室特发性心动过速(ILVT)。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连接12导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浦肯野电位 (P电位 )在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LVT)的标测及导管消融中的地位。方法 连续 6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ILVT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根据VT发作时心电图呈右束支阻滞图形伴电轴左偏 ,可大致判断起源点位于左室间隔部或心尖。右心室递增刺激或程序刺激 (包括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 )不能诱发VT ,则在左室记录到P电位处行刺激诱发。采用激动标测法 ,以VT发作时P电位较QRS波最提前处为消融靶点。以射频消融术后在右室心尖部和右室流出道以及左室消融靶点处进行递增刺激和程序刺激均不能诱发VT为成功消融标准。结果  3例患者经右室刺激可诱发VT ,但另 3例患者经右室刺激不能诱发VT ,而在左室记录到P电位处刺激可诱发VT ;成功靶点P电位较VT时QRS波提前 2 5~ 4 8(32 .6 7± 8.0 4 )ms ,成功消融靶点均位于左室间隔后半部分 ;随访 3~ 2 0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在左室记录到P电位处进行刺激可提高ILVT的诱发率 ,可缩短手术时间。成功消融的靶点处P电位较VT时QRS波提前≥ 2 5ms。  相似文献   

4.
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的心电图特征和特殊部位IVT消融方法。对 41例IVT的心电图特征和导管射频消融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心电图呈右束支阻滞者 2 8例 ,呈左束支阻滞者 9例 ,平均心室率(172± 30 ) /min ;消融成功率 90 .2 % (37/ 41)。表明导管消融对IVT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对左室特发室速 (IL VT)采用激动标测 ,对右室流出道室速 (RVOT VT)采用起搏结合激动标测 ;对左室流出道室速 (LVOT VT)标测消融时应避免损伤主动脉瓣和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5.
邓学科  杨满光 《人民军医》1998,41(9):528-529
我们自1996年11月,应用射频消融(RFCA)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15例,疗效较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临床症状及体表心电图提示快速心律失常15例。年龄31~62岁,平均40.2岁。病程1~20年。合并高血压病(期)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例。其余11例无明显的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至少5个半衰期。经电生理检查(EPS)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13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例,心房扑动(AF)1例。左室特发性心动过速(ILVT)1例。1.2 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无C臂X光机条件下射频消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可行性。方法  2 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按常规电生理检查方法和射频消融术方法进行操作 ,冠状窦电极经颈内静脉放置。结果  2 7例患者均射频消融成功 ,随访 2~11月无 1例复发。结论 基层医院无C臂X光机条件下 ,只要熟练掌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内电生理和靶点图特征 ,以及X线心脏影像 ,根据体表心电图选择适当的病人 ,也可成功地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行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7.
宽QRS波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WCT)一般是指QRS波时限>120ms,频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是临床医生尤其是急诊医生需要立即判断和处理的心血管急症。主要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T)、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伴差传或束支阻滞、旁路前传型AVRT,其中VT约占80%。临床上WCT主要是VT和SVT的鉴别,因为两者的电生理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截然不同,故及时准确鉴别WCT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   病人男,23岁,反复特发性胸闷、心悸1年,再发5 d 入院.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体检、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异常,心电图示电轴左偏,呈右束支加左前分支阻滞型室性心动过速;QRS 时限0.12s,心室率136/min.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心动过速24 h无休止发作.诊断:无休止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RFCA)在治疗飞行员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飞行员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航空医学鉴定标准。方法对13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飞行员进行了电生理(EP)检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1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VE)2例,阵发性心房纤颤(AF)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例,房性心动过速(AT)1例。对其中12例采用RFCA治疗。结果RFCA即刻成功率为100%,全组无并发症发生。1例房性心动过速未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所有飞行员术后地面观察6个月后,返院进行随访复查,同时进行飞行鉴定。12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后6个月24h动态心电图、12导联心电图检查和食道电生理检查均未检测到术前的同型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延迟成功率为100%,医学鉴定合格。1例AT仍有发作,飞行不合格。结论对于飞行员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心脏电生理检查应作为飞行员快速性心律失常医学鉴定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高楚蒙  张晓凤  李君 《人民军医》2011,(12):1097-1098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是指非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在左心室左后分支内的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随着心脏电生理学研究的发展及射频消融技术的普及,目前多数患者选择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术在儿科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在儿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e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中的应用特点,明确儿科PSVT心内电生理机制及其检查的特殊性。方法筛选1995年~2003年住院的25例18岁以下的PSVT患者,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及RFCA术,根据年龄与合作程度采用局麻或全身麻醉。结果25例患者经心内电生理检查,2例属房性心动过速,10例有房室结双径路,16例有旁道,其中3例同时具有旁道及房室结双径路。所有患者均行RFCA术治疗。结论RFCA作为一项治疗儿科心律失常的新技术,临床证明安全、有效,但由于青少年患者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不断完善诊治技术、麻醉方式和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 ,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是目前心脏病学中唯一真正的根治性技术 ,具有安全、不开刀、疗效确切等优点 ,正逐渐在临床推广应用。我院自 1999年至今对 17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supraventriculartachycardia ,PSVT)患者行RFCA治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 ,无一例严重并发症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71例住院患者 ,男 91例 ,女 80例 ,年龄 :9~ 71岁 ,平均 (35± 15 )岁 ,均有频繁发作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史 ,并有心动过速时心电图记录 ,入院后予体检 ,X线胸片及超…  相似文献   

13.
飞行员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一例飞行员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医学鉴定。方法采用临床无创检查、药物治疗和有创检查、介入疗法相结合的方法。包括12导同步心电图,24h动态心电监测,心室晚电位,次极量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血生化全套,冠状动脉造影,左右心室造影,刺激右室流出道诱发室速,而后进行射频消融。结果排除了冠心病和右室发育不良,证实为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进行射频消融术后室速消失,随访1年余,治疗效果巩固。结论右室流出道室速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行射频消融术,成功地阻断和抑制了室速的发生。术后对患者行航空医学鉴定,结论为飞行合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VT)射频消融放电过程中VT由电轴左偏转变为电轴右偏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2 2例特发性左心室VT患者 ,VT发作时心电图均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电生理检查确定此 2 2例患者为起源于左心室左后分支区域VT。经股动脉送入消融导管至左心室 ,按寻找VT时最早Purkinje纤维电位 (PP)或舒张期电位 (DP)部位的方法进行射频消融。采用温控法放电(5 5℃~ 6 0℃ ,能量最高 5 0W ) ,如放电 10~ 30s无效 ,则重新标测消融靶点。结果  2 2例患者的VT均消融成功 ,其中 2例在放电过程中出现VT由电轴左偏改变为电轴右偏 ,但VT周长无明显变化。在发生此改变的放电处PP均提前VT时体表心电图QRS波 30ms。窦律时体表心电图也均表现为电轴右偏。VT由电轴左偏改变为电轴右偏后局部PP距希氏束电位时间不变 ,但PP距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间由 30ms分别延长为 5 0ms和 4 0ms。在发生VT和窦律下体表心电图电轴改变前分别在VT时PP较为提前的部位消融 4次和 3次。最后VT均在发生电轴改变消融处的上方 ,局部PP或DP在VT时分别提前体表心...  相似文献   

15.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心动过速3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房性心动过速 (房速 )的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方法及疗效。方法  39例房速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 ,房速病史 (4 .5± 1.6 )年。合并房间隔缺损 2例 ,冠心病 1例 ,皮肌炎 1例 ,其余均无器质性心脏病。房速发作时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确定心房最早激动点(EAA)。结果  3例房速为房早诱发 ,其余均为心房电刺激诱发并可终止。有 9例同时伴发其他心动过速 ,其中 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例房扑、2例旁道。房速时标测到EAA ,并消融成功的部位确定为房速起源部位 ,33例成功病例起源部位为冠状静脉窦口附近 9例 ,靠近希氏束部位 5例 ,沿终末嵴分布于右房侧壁 13例 ,上腔静脉 2例 ,房间隔 3例 ,右上肺静脉 1例。房速消融成功率 81% (33/39) ,9例合并的其他心动过速也均消融成功 ,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X线透视时间为 (16 .4± 2 .1)min。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可以根治房性心动过速 ,疗效好、安全性高 ;激动顺序标测是最有效的标测方法 ;房间隔及终末嵴是房速的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16.
患,女,52岁。近1年来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既往无特殊病史。超声心动图及X线检查诊断为Ebstein畸形。心电图示B型预激综合征(图1)。收住院作射频消融术。术中电生理检查时反复诱发出宽QRS心动过速图形(图2)。射频消融旁道成功后.体表心电图QRS被呈CRBBB图形(图3)。故考虑患术前已存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动过速为正向型房室折返伴右束支阻滞。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67岁。有反复发作陈发性心动过速史5年余,临床诊断:A型预激综合征。消融前心电图(图IA)示:窦性心律,P-R间期<0.12s,QRS时限0.16s,V1~V6导联delta波与QRS波主波方向一致,V1导联R波顶部有切迹,仔细观察可见I、aVL、V3~V6导联QRS波终末部粗钝,P-J间期0.27s。因室上速反复发作(图1C),频率在158次/min,于2005年10月17日成功进行左侧显性旁路(左前侧)射频消融术,术后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图1B)。心电图诊断:l.窦性心律;2.A型预激综合征;3.室上性心动过速;4.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路,从而引起心室肌提前激动,改变了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道左前游离壁及左后间隔双旁道射频消融治疗的体会。方法  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发作时QRS波呈单一图形者 2例 ;图形基本一致 ,频率不同者 3例 ;出现两种不同图形者 3例 ,其中频率一致图形不同者 2例 ,频率和图形均不一致者 1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① 8例患者均消融成功 ,无并发症发生 ,随访 15~ 36个月均无复发 ;②术中证实均存在左前游离壁及左后间隔双旁道 ,两旁道相距 >2cm。结论 对室上速发作时频率和图形不一致患者要考虑多旁道存在。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是指发生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病人的室性心动过速,占室性心动过速的10%左右。根据起源部位不同又分为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LIVT)和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RIVT)。前者多起源于左室室间隔,后者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2000年9月~2003年12月,我院经射频消融治疗IVT9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单导管法消融单形性右室流出道室早、室速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对62例心脏结构正常的右室流出道单型性室早及18例右室流出道单型性室速进行了单导管射频消融。采用起搏标测法,以起搏时与室早或室速波形态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结果:80例室早或室速均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形态。消融即刻成功率93.7%(75/80),未成功的5例改为在CATO三维标测系统下消融成功,动态心电图记录消融前后室早数为(14563±2453)次/24h和(586±158)次/24h,有1例患者出现心包填塞,经穿刺置管引流后消失。随访期间有5例复发,再次用单导管法射频消融成功。结论:经单导管射频消融可有效而安全地消融心脏结构正常的右室流出道单形室早、室速,可作为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患者的治疗选择,并且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大量节省费用、技术易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