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筷子又称“箸”,是我国的传统餐具,如从箕子谴责封王使用象牙筷算起,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筷子的制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使用者的阶级地位:过去的王公贵族喜用金筷、银筷、玉筷、象牙筷,寻常百姓家则多用竹筷、木筷。筷子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有“东方的文明”之誉。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的用筷仪礼习俗,至今在民间仍然广为流传,现简述如下。一忌敲筷:在等待就餐时,切不可拿筷子随意敲打碗盏或茶杯。据传,古代有用一种虫的粉末制成的“蛊”,放在食物里来毒害他人的。为使“蛊”起作用,须在下“…  相似文献   

2.
盛宴便餐皆成双,咸甜酸辣总先尝,翻拌分夹任指使,效劳生民不嫌忙。筷子——中国人独特的传统食具、历史已十分久远,它同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民以食为天”,可以说绝大部分中国人的一日三餐,都是离不开使用筷子的。中国人何时创始用筷子?现已难以考定。《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载:“纣为家著,而箕子筛!”所谓“著”,是筷子的古名,竹制,所以著字有竹头偏旁。从位记》上述记载,可以推想两种情况:一是在商代时,象牙筷一定是很稀罕珍贵,要不然,纣王的请父箕子看到纣王用象牙筷就不会慨叹不已了;二是商代…  相似文献   

3.
范士忠 《气功》2010,(10):944-945
我国著名收藏家蓝翔老人以收藏筷子为乐。在他收藏的500多种、数量达千双之多的筷子中,大致可分为金属筷、木制筷、玉石筷、骨筷、漆筷、玻璃筷等。  相似文献   

4.
筷子史话     
曾庆鸿 《气功》2011,(12):1134-1135
“筷”,中国人吃饭用的筷子,原称“箸”。  相似文献   

5.
在厨房里,筷筒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物品。当然,筷子是每用必洗的,甚至有些家庭做到了每周必消毒,至少用开水烫一烫,却极少有人把筷筒拿来洗  相似文献   

6.
"筷"乐无穷     
我国著名收藏家蓝翔老人以取藏筷子为乐.在他收藏的500多种、数量达千双之多的筷子中,大致可分为金属筷、木制筷、玉石筷、骨筷、漆筷、玻璃筷等. 金属筷中包括金、银、铜、铁、铝、不锈铜等筷子.我国早在春秋中晚期已出现铜筷.汉代有位武将巨无霸爱用铁筷进餐,以显示他的武功和力大无比.曾有传说,湘西苗族有位抗清英雄,他使用的武器就是一双两尺长的铁筷.  相似文献   

7.
玉华 《家庭中医药》2006,13(12):69-69
在厨房里,筷筒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物品。当然,筷子是每用必洗的,甚至有些家庭做到了每用必消毒,至少用开水烫一烫,但却极少有人会把筷筒拿来洗一洗或烫一烫。  相似文献   

8.
筷子史趣     
说来令人不信,中国人曾有很长时间用手进食的历史。在现代人的概念中,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这奇妙的两根小棍棍,吃起饭来灵活无比,拨、夹、挑、拌,无所不能,怎么会放着筷子不用,而用二双半的肉筷呢?难道当年筷子尚未发明,不得不用手抓饭吗?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朝鲜、韩国、越南等国的用筷习俗皆由我国传入。现在,我国每天有十多亿人口一日三餐筷不离手。因此,如何在筷子的材质、用法、清洗、存放等多个方面消除健康隐患,是大有学问的。筷子是重要的细菌传播渠道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家庭吃饭时都是混用筷子的,而且清洗筷子的方法也不正确,如果长期使用这样的筷子,就容易染上消化道疾病,如肝炎、痢疾、急性  相似文献   

10.
颞颌关节是头部唯一可动关节,患者往往因为呵欠,吃饭张口过大,使髁状突不能回到原来的下颌凹内,形成了下颌关节脱位。以往利用口内复位法,或口外复位法,往往因手法不当,用力过猛,留有后遗症。我科近年来利用物理学杠杆原理,使用“筷压法”治疗17例下颌脱臼患者,都收到满意效果。方法:患者端坐,自然放松,术者手拿筷子面对患者,筷子一头用纱布缠裹如拇指粗,然后放压在下颌骨第二磨牙上,让患者尽量咬住,另一手将下巴向上托,一压一提  相似文献   

11.
筷子史话     
曾庆鸿 《养生月刊》2011,(12):1134-1135
"筷",中国人吃饭用的筷子,原称"箸"(zhù)。《说文解字·竹部》:"箸,饭欹也。从竹,者声。"王筠句读:"欹,持去也。"《通俗文》:"以箸取物曰欹。"  相似文献   

12.
用筷子做SPA     
Peggy 《东方养生》2008,(8):107-107
筷子被赋与了新生命,每天吃饭时都要使用筷子,它还有什么其他功能?答案是:用来做SPA。  相似文献   

13.
案1 高某,男,27岁,回族,农民,1995年5月22日初诊。主诉:右手腕下垂123天。患者半年前收药材时与他人发生口角、打架,被人用匕首刺伤右上臂,在某医院住院治疗月余,伤口痊愈出院,但患者感到手指发麻,右手运动功能受限,经县人民医院针灸科治疗4月余,效果不显,遂来我院门诊求治。查:右上肢屈肘时,肱桡肌肌腹消失,右上肢屈曲时手腕下垂,手指不能伸直,拇指不能外展,不能持筷,大小鱼际肌明显萎缩。拇指及食指痛觉、触觉和温觉明显减弱。诊断:桡神经麻痹。治则:理气活血、温经通络。取穴:以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手太阳小肠…  相似文献   

14.
针灸日时避忌在针灸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强调针灸施治的禁忌时间以及与此相应的针灸部位。其学术思想出自《内经》,具体方法则主要形成并盛行于隋唐时期,包括太乙忌、虾蟆忌、人神忌、尻神忌、血忌、建除忌等,这些方法后世已很少应用。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龙菊枣汤 原料:干龙眼肉4颗,炒酸枣仁2g,杭白菊4朵,蜂蜜1匙。 制作:①将炒酸枣仁研成细末;②把龙眼肉、菊花和酸枣仁放人玻璃杯内,冲人沸水;③等杯子水不烫时放人蜂蜜用筷子搅拌几下即成。夏季可放入冰箱中冷冻半小时再服用。  相似文献   

16.
绝大多数药品说明书上都印有“慎用”、“忌用”和“禁用”的事项,这三个字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却大不相同。“慎用”是告诉你,有些人可能对此药容易产生不良反应,要留神服用,并不是说不能使用,一般来说,家庭遇到慎用药品时,应当向医生咨询后使用为好。“忌用”比“慎用”进了一步,已达到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的程度,标明“忌用”的药,说明其不良反应比较明显,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较大,但人有个体差异,不能一概而论,故用“忌用”一词以示对某个群体的警告。“禁用”是对用药的最严重警告。“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因为由此引起的反应…  相似文献   

17.
《科学养生》2009,(5):32-32
英国最新出版一本名为《筷子瘦身法》的书中说,使用筷子进食是东方人保持身材苗条的原因之一。这本书写道:“使用筷子吃饭能减缓进食速度,因此你的饭量会随之减少。”由于人的大脑需要大约20分钟才能获得饱腹感,狼吞虎咽容易导致过度进食。  相似文献   

18.
家有笑星     
父亲已经七十有六了,但身板硬朗,脸色红润,精神很好,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上十来岁。他每天要把患中风后不能动的母亲从床上抱到轮椅上数遍,居然面不改色、气不喘。父亲当了一辈子的工人,没有闲暇习拳练剑,也不信什么“气功”及养生之道,他的精力充沛主要得益于性格开朗豁达、幽默风趣的缘故。母亲尽管中了风,不爱言语,父亲仍然每天照例给她讲笑话,常将生活中的小事即兴编成歌谣逗她,比如,母亲吃完了饭,拿着筷子在那里发呆,父亲就会说:“放碗不放筷,还想吃点菜。”母亲就会回过神来,或是放下筷,或是真的再吃上几口菜。吃过午饭,父亲要送母亲…  相似文献   

19.
《气功》1994,(5)
练功十要十忌十八伤练功十要:面要常擦,目要常揩,要常弹,腹要常摩,胸要常护,齿要常叩,背要常暖,足要常搓,津要常咽,医要常读。练功十忌:忌自起磕头,忌阴至青原,忌湿地久坐,忌宗昌开农,忌燕春晒太,忌汗出团风,忌U或照睡,忌子的房率,忌原水窖肌,忌熟人...  相似文献   

20.
中药和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林 《家庭中医药》2006,13(12):14-16
禁忌,又称为“不宜”,古人在服用各种药物、吃各种食物时,发现一些药物同时服用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一些食物在一起吃,也会出现各种不舒服,在生病时或是特殊的生理时期如妊娠期,也有一些药物或食物是不能随便吃的。古人对这些现象加以总结、记录,因此我们在许多古医书、古药书以及食谱、食疗专著中都可以看到有关禁忌的内容。禁忌依据程度的不同,又有三种称谓:禁、忌、慎。禁,就是严格禁止,否则后果严重;忌,就是要心存畏忌,尽量不去用,以免不良后果;慎,就是要小心谨慎,权衡利弊,不得不用时才用。在中药学中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食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