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素~(99m)锝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小儿心肌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素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检查53例:病毒性心肌炎组30例,异常27例,正常3例;对照组21例,正常18例,异常3例。该检查方法在本文病例中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5%,两组比较P<001。同时发现病变部位分布在左室前壁最多见(633%),室间隔次之(222%),二者同时存在最少(145%),与病理所见基本相符。另有2例非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炎者均为异常,说明该检查能诊断心肌炎受损但不能作病原学诊断。此检查方法简便、安全、无创伤性,是辅助诊断心肌炎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简称心肌炎)的研究多集中于心肌断层显像方面。我们用门控平衡法心室显像测定了小儿心肌炎左室局部射血分数(rEF)和局部轴缩短率(rRS),以探讨rEF、rRS对诊断心肌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和运动状态的临床意义。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核素^99M锝心肌灌注显像技术诊断小儿心肌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核素^mmM锝心肌灌注显像技术诊断小儿心肌炎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周围血管静脉注射核素^99MTCMIBI,SPECT摄像对2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检查。结果:26例阳性,2例阴性。该法在本次调查的病例中敏感性达92.8%(26/28例),且早期检查阳性率更高。病变部位分布在:左室最多占76.9%,右室次之,心房少见,同时对2例伤寒中毒性心肌炎,1例甲亢及1例植物神经紊乱患儿进行该检查,结果:2例伤寒中毒性心肌炎阳性,其它2例阴性。说明核素^99M锝心肌灌注显像技术在诊断小儿心肌受扣方面是有价值的,但无病原学诊断价值。此法在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时应排除其它心脏疾病。可作为疑似心肌炎的辅助诊断检查。  相似文献   

4.
用彩色多普勒心肌组织显像(DTI)测定173名正常小儿和39名病毒性心肌炎、23名扩张性心肌病的三尖瓣环、左室后壁、心尖部、室间隔的心肌运动速度,确定了小儿心肌舒张功能正常值,并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功能对比。结果显示DTI测定左室舒张功能降低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引起不同起源部位的室性早搏儿童预后有无差异,并分析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ECT)结果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室性早搏患儿的病例,根据体表心电图表现,依据早搏起源部位分为右室流出道、右室前壁及心尖部、左室流出道和左室前壁及心尖部4组,均给予抗病毒、营养心肌药物治疗,比较4组近期及远期预后。并分析比较ECT结果与早搏预后的关系。结果:4种不同起源部位早搏相互之间的短期及长期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ECT检查的40例患儿中,右室起源早搏与左室起源早搏的EC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T阳性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ECT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起源部位的室性早搏短期及长期预后无明显差异;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室性早搏患儿中,ECT阳性结果提示室性早搏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心肌组织显像测定左室舒张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彩色多普勒心肌组织显像(DTI)测定173名正常小儿和39名病毒性心肌炎,23名扩张性心肌房的三尖瓣环,左室后壁,心尖部,室间隔的心肌运动速度,确定了小儿心肌舒张功能正常值,并与多普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功能对比,结果显示DTI测定左室佶张功能降低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用99m锝-甲氧基异睛(99mTc-MIBI)静态平面心肌显像检查3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结果出现花斑样改变者25例,对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敏感性为69.4%,诊断价值为79.4%。32例对照组中花斑样改变者3例,假阳性为9.4%,特异性为90.6%。提示核素心肌平面显像对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儿暴发性心肌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以探讨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资料71例,分为暴发性心肌炎组(n=16)和非暴发性心肌炎组(n=55),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对两组患儿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B超与血清生化检查等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研究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高危因素。结果:暴发性心肌炎组死亡率远高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50% vs 0%)。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入院时血压降低、血清CK-MB水平升高、cTnI阳性、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ST段改变、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降低与心肌炎暴发阶段密切相关。QRS波群时限延长(OR=1.139;CI=1.014~1.279; P<0.05)和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OR=0.711;CI=0.533~0.949;P<0.05)是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阳性预测因素。结论:暴发性心肌炎死亡率高。入院时QRS波群时限延长和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是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8):627-630]  相似文献   

9.
核医学检查对儿童非缺血性心肌病变是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技术,主要检查方法包括心肌灌注显像及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心脏核素检查在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心功能改变等方面有肯定的价值。心肌灌注显像可根据心肌显像剂在心肌内分布评价心室形态、大小、心室壁厚度及病变心肌的活力等鉴别不同类型心肌病,辅助诊断心肌炎;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可测定左、右心室功能,观察心室及局部室壁运动,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该文对心脏核素显像在非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研究背景放射性核素心脏显像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病的研究,但国内报告甚少,且国内外均缺乏儿科正常值。研究方法正常儿童53例,病毒性心肌炎42例。应用放射性核素多门电路心血池显像测定受检者左、右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并用时相分析显示相角程和传导图,同时观察室壁活动。研究结果小儿心脏功能正常值为LVEF0.63±0.07、RVEF0.47±0.06、MER2.98±0.55、MFR2.63±0.56。心肌炎患儿上述指标均降低,相角程变宽,35/42例室壁活动减弱,经治疗后以上指标又有所恢复。结论放射性核素心脏显像测定心脏功能指标多,安全可靠,且可成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及判断病情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小儿频发室性早搏的病因及起搏点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5例心肌炎并室早和53例单纯室早患儿进行病因调查,发现多数室早与左室条索无关,30.2%单纯室早患儿与病毒性心肌炎有关,免疫改变和植物神经活性增加是室早的结果而非病因,作者还用彩色多普勒心肌显像发现室早起搏点,并且直接看到少数左室条索引起的室早。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47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及20例正常儿童乐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PAⅡ)醛固酮(PALD),心钠素(PANF)的水平,以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以及以上4种内分泌素在其临床中的意义,结果表明,心肌炎患儿(心功能为1和2级)与正常儿童相比,PRA没有明显改变,PAⅡ,PALD及PANF皆显著升高;PAⅡ,PALD,PANF三者之间分别呈正相关关系,心肌炎组呈表现为心肌  相似文献   

13.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8例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及疑似心肌炎患儿血清肠道病毒PNA,其中9例阳性,阳性率50%。PCR和斑点杂交方法检测2例因严重病毒性心肌炎死亡患儿心肌标本肠道病毒RNA,2例皆阳性,并定为柯萨奇病毒B3,提示PCR及核酸杂交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学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室性早搏患儿自主神经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为研究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对小儿无症状性室性早搏(VPC)的影响,对76例VPC患儿,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组(简称无器心组)46例,心肌炎组30例,进行自主神经功能检查、血浆儿茶酚胺浓度测定、二级梯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及心室晚电位检查。结果,无器心组自主神经活性增强者有37例(80%),明显高于心肌炎组的14例(47%,P<0.01)。运动试验:交感活性增强者18例,运动后VPC增多15例(83%);而迷走活性增强的23例中仅5例(22%)增多(P<0.001)。前者15例中4例心肌炎,后者5例均为心肌炎。提示VPC常见于无器心病的小儿,自主神经活性增强可能为其重要原因之一。应避免扩大心肌炎的诊断及不恰当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5.
背向散射积分在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 H  Mei BR  Wang YH  Qian DJ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3):228-229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的常见病 ,近年其发病有增多趋势[1] 。尽管心内膜、心肌活检的病理诊断被认为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金标准 ,但由于其创伤性 ,取材的局限性等原因无法推广为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 ,故目前临床诊断仍采用综合诊断的方法。漏诊、误诊、诊断扩大化是目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常见问题。我们研究了心肌组织背向散射积分 (IBS)及IBS的周期变化幅度 (CVIB) ,并评价其在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对象及方法1 对象 :(1)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组 :3 2例 ,均为 2 0 0 1年 5月~ 12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心内科病…  相似文献   

16.
彩色多普勒组织显像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用彩色多普勒组织显像(DTI)测定正常小儿173名,病毒性心肌炎40例,发现DTI在正常小儿的规律。病毒性心肌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MVR-DeV)显著低于正常儿童,40例病毒性心肌炎MVR-DeV降低者占72.5%,经过治疗后MVR-DeV90%以上短期内恢复正常。MVR-DeV降低率显著高于心脏解剖、心功能、心脏血流参数、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异常率。因此,MVR-DeV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病情了解以及疗效观察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心肌钙蛋白-I、T(cTnI、T)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价值。方法 20例临床上诊断为VMC(急性期)或疑似VMC患儿,分别在入院后不同时间静脉采血,同步检测血清cTnI、T,并与非心肌炎(NMC)其他疾病组比较。结果 NMC其他疾病组血清cTnI、T均阴性;VMC组各阳性4例(40%);疑似VMC组分别阳性2例(20%)、1例(10%)。结论 在小儿VMC诊断中,cTnI、T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总被引:99,自引:0,他引:99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994年5月威海会议修订)1994年5月威海会议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如下。1临床诊断依据11主要指标111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或心脑综合征;112有心脏扩大、奔马律或心包炎表现之一(临床、心电图、X线、超...  相似文献   

19.
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肮病中人类小RNA病毒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58例临床疑为病毒心肌炎,4例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患儿的血液,心肌组织及疑为病毒性心肌炎的1例胎儿羊水标本,2例尸检心肌组织蜡块分别进行了人类小RNA病毒的检测。结果显示:临床疑为病毒性心肌炎的58例血标本中28例阳性,占48.3%;4例扩张型心肌病血标本中3例阳性,占75%;1例胎儿羊水标本,4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活检及2例尸检不仅表明病毒性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与病毒  相似文献   

20.
特异性抗心肌抗体对小儿心肌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心肌ADP/ATP载体(ANT)和肌球蛋白抗体两种特异性抗心肌抗体(AHA)对小儿心肌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免疫印转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30例病毒性心肌炎(VMC),14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血浆抗ANT和抗肌球蛋白两种特异性AHA水平。结果抗ANT抗体和抗肌球蛋白抗体两种AHA在VMC和DCM患儿中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抗ANT抗体诊断VMC和DCM的敏感性为72.73%,特异性为100%。抗肌球蛋白抗体诊断VMC和DCM的敏感性为54.55%,特异性为96%。结论抗ANT抗体和抗肌球蛋白抗体均可作为小儿VMC和DCM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在小儿心脏病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且有推广到基层医院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