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3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扩血管等内科综合治疗,29例患者临床治愈,2例好转,1例发生症状性肺栓塞死亡.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将186例开颅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5例和实验组91例.对照组未进行术后下肢DVT的预防和护理,实验组早期进行预防和护理.结果两组术后14 d、30 d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高龄、有多种合并症、手术前后脱水治疗、偏瘫、卧床时间长、留置下肢深静脉导管等是术后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早期进行预防性治疗和护理可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性因素。方法行手术治疗的81例老年骨折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超声等方式检查患者术后DVT的发生情况,分析患者发生DVT的相关因素。结果 81例患者中出现DVT23例(28. 39%),无DVT58例(71. 60%);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冠心病、术前甘油三酯、血小板水平、骨折数目、患者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年龄、高血压、甘油三酯水平及骨折数目为老年骨折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高龄、合并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水平及多部位骨折患者应密切注意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妇科恶性肿瘤术后DVT患者59例作为DVT组,选取同期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未并发DVT患者13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DVT危险因素.结果 DVT组高血压、糖尿病、手术时间≥1 h、术后卧床时间≥5 d、FIB≥4 g/L、D-D≥0.5 mg/L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D-D是妇科恶性肿瘤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D-D是妇科恶性肿瘤术后DVT的重要危险因素,可通过早期下床活动、使用弹力袜等预防DVT发生.  相似文献   

5.
杨昨非 《临床医学》2011,31(6):63-6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围术期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针对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预防DVT形成后在扩容、抗凝、祛聚的基础上进行溶栓。结果 54例存在高风险易患因素的患者中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DVT发生经溶栓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对老年患者围术期进行预防与治疗能降低DVT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脊柱骨折手术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其防护对策.方法:对骨科收治的200例脊柱骨折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病人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脊柱骨折手术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护理对策.结果:200例脊柱骨折中有11例病人术后发生DVT,发生率为5.50%.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人性别与术后发生DVT无明显相关,而病人年龄、体质指数(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吸烟史、静脉曲张史、术后感染情况、术后卧床时间、术后抗凝药物使用情况与脊柱骨折术后发生DVT有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BMI>25 kg/m2、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静脉曲张史,术后卧床时间>5 d均是脊柱骨折手术病人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使用抗凝药物则是脊柱骨折手术病人术后DVT的独立性保护因素.结论:高龄、BMI高、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内科疾病、合并静脉曲张、术后长期卧床等均是脊柱骨折病人术后DVT形成的高危因素,为高危病人有效使用抗凝药物、加强DVT的评估、预防和护理是防止病人术后DVT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康复医学科住院脑出血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30例,入院时完善凝血象、D-二聚体及瘫痪侧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根据下肢静脉彩超表现,分为伴DVT组(31例)和不伴DVT组(199例);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瘫痪侧别、意识状况、是否气管切开、有无并发症(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有无异物置入、有无深静脉置管史、心率是否大于100次/分、此次发病后有无康复干预、瘫痪侧下肢肌张力状况、瘫痪侧下肢有无主动活动、瘫痪侧下肢有无肿胀、入院时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数值等临床因素。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出血并发DVT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病程、气管切开、尿路感染、压疮、异物置入、下肢肿胀和下肢肌张力等因素可能与脑出血患者DVT发生有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下肢肿胀[OR=20.624,95%CI=(2.033~209.263),P=0.010]和下肢肌张力低下[OR=9.956,95%CI=(2.699~36.735),P=0.001]与脑出血患者DVT发生有关。 结论 下肢肿胀和下肢肌张力低下是脑出血患者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陆抗美 《临床医学》2007,27(10):44-45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妇科肿瘤术后DVT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 发生DVT的高危因素是盆腔恶性肿瘤,血粘滞度增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等.腹腔镜手术可诱发DVT,采用低分子肝素、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等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对有DVT高危因素的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需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开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分析及其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高龄、并存疾病、手术及脱水、止血药物等是DVT的形成因素.结论 对于开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应提高警惕,一旦确诊,尽早实施抗凝、溶栓或手术治疗,并进行引流后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例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 9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抗感染等综合治疗 ,治愈 3例 ,好转 1例 ,死亡 4例 ,自动出院 1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 ,早期预防至关重要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DVT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子宫内膜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00例患者,将其命名为发生组;另选取100例子宫内膜癌术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未发生组,分析子宫内膜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引发子宫内膜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合并高血压、手术时间≥230 min、术中出血量≥240 ml、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低等。结论归纳总结子宫内膜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有利于提早预防,降低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deep vein lhm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总结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160例脑卒中患者并发DVT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结果160例患者发生DVT的有9例,发生率为5.63%,经治疗及护理后,6例治愈,3例好转出院.结论 脑卒中患者发生DVT与患者年龄大,长期卧床,血液高凝状态,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关.根据原因应采用相应预防护理措施,以便降低脑卒中患者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诊治策略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妇科肿瘤术后并发DVT 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均采取保守治疗,包括全身或局部抗凝、溶栓等药物治疗.出院时复查静脉彩超提示下腔静脉均不同程度再通,随访1年效果满意.结论 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是术后DVT形成的高危因素,术前综合评估,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是预防DVT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实施早期活动方案,对照组给予目前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规护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h的血压及心率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有无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 h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术后早期活动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国兴  林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9058-9059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12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结果 9例1个疗程后治愈,3例2个疗程治愈,无一例出现肺栓塞。结论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DVT的重要因素(妇科恶性肿瘤、肥胖、糖尿病、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长期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血黏度增高等),提高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前术后高危因素的认识,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6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并发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抢救无效死亡,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者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结论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6年1~12月心胸外科收治的73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中发生下肢DVT的26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将2017年1~12月心胸外科收治的77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对照组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下肢DVT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结果:对照组发生DVT患者年龄、BMI指数、高血压及糖尿病比例均高于未发生DVT者(P0.01);观察组DVT、肺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下肢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及长期卧床为心胸外科术后患者下肢DVT的高危因素,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下肢DVT及肺栓塞发生率,提高下肢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40例,其中发生DVT 5例。对术后DVT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影响因素实施护理干预对策。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与年龄(≥65岁)、术后未锻炼、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凝血功能异常有关(P0. 05)。结论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DVT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凝血功能异常、年龄(≥65岁)、术后未锻炼及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应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改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促进其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该院接受妇科术后发生下肢DVT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过妇科手术,但没有发生下肢DVT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职业性质、并发症、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恶性肿瘤及月经时期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DVT发病与年龄、体质量、职业性质、手术方式、恶性肿瘤、并发症(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有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恶性肿瘤、职业性质、并发症(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是影响DVT发病的独立因素(P0.05),其中并发症(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恶性肿瘤是危险因素,但职业性质中的体力劳动是DVT发病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并发症(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妇科恶性肿瘤是妇科术后引起下肢DVT的危险因素,体力劳动是妇科术后引起DVT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骨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甄别其发生的主要因素并建立有效的综合干预策略。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在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骨外科手术后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52例,进行病情资料收集及分析。根据是否发生DVT将所有病例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其中未发生DVT的患者173例为对照组,累计确诊为并发下肢DVT的患者79例为病例组,分析与下肢DVT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综合分析其干预策略。结果患者的年龄因素、是否合并慢性基础病、使用机械通气情况、病情等为下肢DVT发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骨外科术后,下肢DVT的发生因素主要与住院患者年龄、手术持续时间、是否合并慢性病或肺内感染、术后制动时间等相关。应在识别危险因素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康复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