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生儿败血症血小板动态变化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356-2357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血小板动态变化,以指导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7-01-2010-01确诊新生儿败血症48例,动态监测症状出现前,症状严重时及症状控制后血小板计数,并进行评价.结果 血小板计数在出现严重症状时明显下降,与症状出现前及症状控制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与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珊  陈达光  谢斌 《临床荟萃》1999,14(6):265-266
新生儿期免疫功能尚不成熟,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且易导致败血症。本文检测新生儿败血症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α)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水平,以观察新生儿败血症时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败血症组24例,为我科及市儿童医院住院新生儿。诊断符合1988年全国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日龄3~13天,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对照组20例,为我院产科足月健康新生儿,日龄2~9天,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 1. 2 方法 用常规方法取静脉血2ml,分离血清,标本置-  相似文献   

3.
<正>新生儿败血症是由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十分严重的疾病[1]。研究显示,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轻,败血症发生率越高,早产儿败血症发病率高达13.6%,长时间住院早产儿发病率高达26.4%,致死率26.8%[2]。目前诊断早产儿败血症的主要方法是血培养,该方法诊断结果准确,但是所需时间长,往往使新生儿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3]。本研究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2月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住院期间感染的1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日龄4-28天。以中华医学会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4]作为金标准确诊败血症患儿72例,其中单纯败血症59例,败血症合并严重并发症13例。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3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淑华  王英杰 《临床荟萃》2003,18(2):99-100
新生儿发生败血症时 ,治疗困难 ,疗程长 ,病死率高。目前静注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 ,在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方面 ,亦显示了肯定的疗效[1] 。为探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疗效 ,我们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配合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 38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8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住院的新生儿败血症 74例 ,按 1986年 9月杭州会议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8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17例 ;日龄 <7日 14例 ,≥ 7日 2 4例…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败血症115例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日 《医学临床研究》2003,20(5):358-359
新生儿败血症是由各种致病菌侵入血循环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 ,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 ,其菌群分布亦不断发生变化。为不断提高其临床诊断、治疗水平 ,现将本院收治的 115例经血培养证实的新生儿败血症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根据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1] ,1999~ 2 0 0 2年 ,本院儿科新生儿病房确诊新生儿败血症 115例。其中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 6 0例 ,男 5 0例 ,女 10例 ;早产儿 2 1例 ,足月儿 38例 ,过期儿 1例。旧法接生 3例 ,剖宫产 5例 ,窒息 2 4例 ,羊水污染 4例 ;痊愈 4 8例 ,好转 6例 ,未愈 4例 ,死亡 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头孢地嗪(CDZ)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观察研究方法,把11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随机分为CDZ组(43例)和对照(CG)组,CDZ组抗生素首选CDZ50mg·kg-1·d-1,q12h;CG组随机选用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选用复方抗生素者为CG1组(33例),选用单方者为CG2组(36例)。统计分析首选抗生素5d内换药率及各组间预后的差异。结果112例患儿首选抗生素共6种,5d内换药率CDZ组为12%,其他5种抗生素为36%~66%,首选抗生素的换药率和最终治疗的有效率呈负相关(r=-0.888,P<0.05)。三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CDZ临床疗效好,可作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联合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新生儿败血症患儿72例,同期住院无感染新生儿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儿治疗前后的血常规、CRP,PCT及新生儿危重评分(NCIS),比较败血症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白细胞(WBC),CRP及PCT,分析其与NCIS相关性,并进一步评估WBC、CRP、PCT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度。结果败血症组治疗前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RP、PCT水平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而PLT低于治疗后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败血症组治疗前PLT与NCIS呈正相关;PCT与NCIS呈负相关;而WBC、CRP与NCIS无相关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WBC、CRP及PC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8及0.978;三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998。结论血常规、CRP联合PCT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47例败血症新生儿和45例健康新生儿血sICAM-1、PCT的表达水平,比较各指标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败血症组患儿血清sICAM-1及PCT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阳性标准分别为:sICAM-1≥300 mg/L,PCT≥2mg/L;血清sICAM-1、PCT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均高于血清sICAM-1、PCT单一检测结果。结论血清sICAM-1、PCT联合检测可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疑似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患儿共76例,分为研究组(确诊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和对照组(非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进行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1,3-β-D葡聚糖的检测,判断血清1,3-β-D葡聚糖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1,3-β-D葡聚糖、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对于WBC、PLT、hs-CRP,1,3-β-D葡聚糖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诊断中获得了最高的诊断效能,其敏感度为81.25%,特异性为90.01%,阳性预测值为86.67%,阴性预测值为86.96%,约登指数0.713,ROC曲线下面积为0.73。结论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中,血清1,3-β-D葡聚糖较WBC、PLT、hs-CRP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该病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致病因素及抗生素的选择。方法:对96例新生儿败血症做临床分析。结果:条件致病菌感染为主要致病因素,黄疸、拒乳、贫血、发热或体温不升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应积极治疗,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生儿总死亡率逐渐下降,感染性疾病对新生儿的威胁日益突出。败血症已跃居为新生儿死因的第4位,病死率达13~45%,但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很易漏诊。本文仅就我科1984年1年中按典型临床表现诊断且经治疗的新生儿败血症148例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本症的诊断及  相似文献   

12.
苏浩彬  李文益 《新医学》2005,36(5):258-259
1引言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septicemia,NS)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感染。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尤其是早产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常有困难,需提高警惕,及时作出诊断及治疗。2临床特点新生儿败血症无特异性症状,缺乏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差异在早产儿败血症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且临床确诊为败血症的2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与同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0例非败血症早产儿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设初次血培养时间为d0,分析d-1,d0,d1,d2和d3的PCT、CRP及白细胞(WBC)检测值及差值变化。结果败血症早产儿PCT、CRP和WBC在d-1开始升高,d0达最高值,之后逐渐下降;PCTd0、CRPd0和WBCd0均值分别为12.09ng/mL,48.13mg/L,4.63×109g/L。非败血症早产儿未发现明显变化趋势;败血症早产儿△PCTd-1-0为10.87(0.16,57.13)显著高于非败血症早产儿△PCTd-1-00.39(0.02~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早产儿败血症诊断,△PCTd-1-0诊断价值显著高于△CRPd-1-0(P0.05);△PCTd-1-0Cut-off值为1.49时,AUC为0.91,诊断特异性为0.96,敏感性为0.73。△CRPd-1-0Cut-off值为15.40时,AUC为0.69,对早产儿败血症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0.86和0.69。92%的败血症早产儿(23例)PCT在治疗第3天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PCT和△CRP检测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PCT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治价值更高,其变化值越大,疾病的危险度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联合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IL-10水平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1例败血症新生儿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收治的30例非败血症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及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均行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MCP-1、IL-8、IL-10水平检测。统计分析各组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MCP-1、IL-8、IL-10水平,并统计各指标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MCP-1、IL-8、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对照组血清MCP-1、IL-8、IL-10水平及中性粒细胞CD64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性粒细胞CD64联合血清MCP-1、IL-8、IL-10水平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敏感度为96.77%(30/31),高于各指标单一诊断,漏诊率为3.23%(1/31),低于各指标单一诊断(P0.05)。结论败血症新生儿血清IL-10、IL-8、MCP-1水平及中性粒细胞CD64较健康者及非败血症感染者高,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灵敏度高、漏诊率低,可作为临床诊治疾病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白细胞(WBC)计数共四项检测项目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方法学评价。方法选取2013.6.1~8.31期间新生儿科败血症患儿84例,正常新生儿14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患儿血清的PCT和 IL-6水平,散射比浊法测定 hs-CRP水平,同时用 XE-2100检测患儿全血的白细胞。结果败血症患儿的血清 PCT,hs-CRP 及 IL-6和正常新生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6.37~10.58,P<0.01),而 WBC在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5,P>0.05)。而 PCT,IL-6和 hs-CRP三项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为98.81%,特异度为90.24%,高于其中任何一单项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 PCT在检测新生儿败血症,0.5 ng/ml≤PCT≤2 ng/ml时,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PCT>2 ng/ml时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革兰阳性菌感染和革兰阴性菌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6.37~35.05,P<0.05)。结论 PCT,hs-CRP和 IL-6的检测可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临床诊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为早期的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启星  王斌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5):2272-227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60例非感染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清IL-6、TNF-α和CRP的水平,以及败血症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并分析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效能.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IL-6、TNF-α和CRP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71 pg/mL、7.69 pg/mL、11.58 ng/L,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3.33%、83.33%、88.33%及76.66%,均明显高于3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IL-6、TNF-α和CRP均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指标,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生儿脓毒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状况、治疗转归情况,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新生儿脓毒败血症诊治水平,降低新生儿脓毒败血症的感染率及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年多来新生儿病房诊治的12例新生儿脓毒败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生儿脓毒败血症以早产儿院内感染引发脓毒败血症多见,院内感染占83.3%,社区获得性感染占16.7%;易感因素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住院时间长、胃肠外营养、经胃管饲养史、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应用与新生儿脓毒败血症发生有相关性(x2值分别为53.78、28.41、4.86、53.78、53.78、4.86、53.78,P<0.01或P<0.05).细菌培养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常见,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新生儿脓毒败血症起病隐匿、病初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胎龄小、低出生体重、住院时间长、肠胃外营养及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应用是导致新生儿脓毒败血症的危险因素.革兰氏阳性球菌是其主要病原菌,对碳青霉烯类及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也保持较高的敏感率.早期应根据病原学特点,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不动杆菌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治困难,近年来随着新生儿医学的发展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不动杆菌败血症有增多的趋势,我院自1989年5月~1997年4月共诊治18例,现报道如下。IIB床资料1.回病例选择6年间共收治新生儿1874例,对疑有败血症的464例做了血培养,186例有细菌生长.上之中18例为单纯不动杆菌生长(15例两份血培养为同一细菌,l例血和脐部分泌物培养为同一细菌,2例血和脑脊液培养为同一细菌),诊断为新生儿不动杆菌败血症。符合1987年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制订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j。1·2一般资料男10例,女8例;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败血症患儿54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包括29例为临床败血症患者,25例为败血症确诊者,并选择30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清PCT与CRP水平及动态监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与CRP水平。结果①观察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以PCT〉2ng/mL为临界值,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04%和93.33%;以CRP〉8mg/L为临界值,CR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7%和63.33%;两者的阳性预测值均较高;③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PCT转阴、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动态监测其变化有助于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协助临床判断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临床诊断败血症患儿45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10天测定心肌酶值,并作心电图检查。结果:(1)败血症新生儿治疗前心肌酶增高,治疗后心肌酶下降,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败血症患儿应重视测定心肌酶活性,维护心功,营养心肌。(2)治疗后复查,心肌酶值下降,心电图恢复正常,考虑心肌损害为可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