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临床诊断为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者208例分别行鼻咽脱落细胞、病理活检、组织印片及血清免疫酶测定VCA-IgA,结果发现活检(第1次)准确率为85.7%,组织印片为88.9%,涂片HE染色为63.4%,涂片AgNOR为90.5%,VCA-IgA为78.6%。以脱落细胞涂片AgNOR染色准确率最高。认为该方法简便,快速,不失为NPC诊断的一种有意义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采用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1992年上半年获取的55例鼻咽部低分化鳞癌(NPC)的活检存档标本,用15例正常人鼻咽部组织蜡块作对照。所有标本作免疫组化LSAB法染色,测定P蛋白的表达。并对所有NPC患者进行5年随访。结果表明,P蛋白在鼻咽部正常组织表达阳性率为100%,鼻咽部低分化鳞癌阳性率为70.9%,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4.13,P=0.0472)。Ⅰ-Ⅱ期、Ⅲ期和Ⅳ期NPCP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3%、80.0%、60.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Kw=8.3050,P=0.0473);T1-T2、T3和T4期NPC的P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8%、72.2%、45.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Kw=15.34,P=0.0394);无颈淋巴结转移与有颈淋巴结转移组P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8%、70.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Kw=6.2793,P=0.0557);P表达阴性组与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6.7%、68.1%,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r=0.4775)。通过本实验提示:在NP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P15蛋白丢失的参与;P15蛋白表达可作为NPC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组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119例鼻咽癌(NPC)中P_(53)蛋白表达,半定量研究发现:①P_(53)表达阳性率为55.5%(66/119),表达的阳性细胞强度和阳性细胞数量与NPC的恶性度、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5),尤其在未分化癌中有超表达现象。②在正常柱状、鳞状上皮,粘膜慢性炎症伴有单纯性增生者均阴性。而在不典型增生的鳞状上皮中有数量不等的轻或中度阳性表达,提示其基因突变趋向。③P_(53)表达阴性和阳性者平均生存期为64.5和31.1个月,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检测NPC中P_(53)蛋白表达,可作为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及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活检组织中HLA、EBNA及间质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爱波斯坦-巴尔病毒核抗原(EBNA)、T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分布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用单克隆抗体W_6/32(抗HLA-A,B,C)、CR_3/43(抗HLA-DR,DP,DQ)、和T_4、T_8、T_(11),以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和用鼻咽癌患者血清以抗补体C_3免疫荧光法,检测鼻咽癌(25例)及慢性鼻咽炎(10例)活检组织中HLA、T细胞亚群分型和EBNA的表达。结果显示,鼻咽癌癌细胞多有HLA-Ⅰ和Ⅱ型抗原表达,而以HLA-Ⅱ型抗原表达为明显;慢性鼻咽炎上皮细胞表达HLA-Ⅰ和Ⅱ型抗原较弱,与癌细胞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在癌变过程中,存在着HLA表达的异常,体内EB病毒特异性T细胞可能不能识别带HLA-Ⅱ型抗原的癌细胞,因而使其逃脱了机体的免疫监视。鼻咽癌组织中,癌细胞EBNA呈阳性和强阳性;癌间质中T细胞总数、T辅助、T杀伤细胞数量均减少,证明鼻咽癌局部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针对常规免疫组化检测石蜡包埋的喉癌组织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E6蛋白阳性率低、信号模糊等缺点,我们探索出一种敏感而有效的检测方法———原位免疫PCR(InSituImmuno-PCR,ISI-PCR),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9例16/18型HPVDNA阳性的喉癌高分化鳞癌石蜡包埋组织。生物素标记PaTEL14/EcoRIDNA片断。PCR引物:5’-ATACCTATTGCCTACGGCAG-3’;5’-CGTTAGTAAATGAATTTTCT-3’。1.2 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119例鼻咽癌和19例鼻咽部粘膜中用S-100蛋白和Lysozyme抗体、SPA酶标法检测郎格罕细胞(Langerhanscell,LC)和巨噬细胞。定量研究发现,癌组织中有不同密度的LC和巨噬细胞分布,前者主要位于肿瘤细胞间,后者分布于癌巢周围。而LC密度与组织学分型、平均生存期密切相关。伴有LC浸润的病人较无浸润者其生存要长,浸润密度为阴性(-)、阳性(+)和强阳性(++)者,平均生存期为26.9,51.7和72.6个月(P<0.005),而病人的预后与巨噬细胞浸润无关(P>0.25)。结果提示,LC参与肿瘤免疫,它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鼻咽癌中表达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了增加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判定指标,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染色LAS-SP法及图象分析技术,对82例鼻咽鳞状细胞癌和25例鼻咽粘膜炎症组织标本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对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与PCNA表达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根据PCNA阳性细胞计算的鼻咽癌细胞增殖指数与鼻咽癌的病理分级呈明显的正相关,与患者5年生存率呈明显负相关。②图像处理检测的PCNA表达量与  相似文献   

8.
鼻咽脱落细胞的AgNOR定量观察对鼻咽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代兴  龚华实 《耳鼻咽喉》1995,2(2):103-105
本文对临床诊断为鼻咽癌(nasopharngeal carcinoma,NPC)者208例分别行鼻咽脱落细胞、病理活检、组织印片及血清免疫酶测定VCA-IgA,结果发现活检(第1次)准确率为85.7%,组织印片为88.9%,涂片HE染色为63.4%,涂片AgNOR为90.5%,VCAIgA为78.6%。以脱落细胞涂片AgNOR染色准确率最高。认为该方法简便,快速,不失为NPC诊断的一种有意义的辅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LSAB免疫组化方法,用单克隆抗体PC10和DO-1对30例喉鳞癌及10例对照组(声带息肉)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p53蛋白表达进行研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结果发现:1)喉鳞癌组织PCNA阳性表达率为100%(PCNA-LIs16%~92%),强阳性率为367%(11/30),对照组6例阴性,4例弱阳性表达(PCNA-LIs<10%),试验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p53蛋白在喉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67%,对照组全部阴性,有显著差异(P<005)。3)在喉鳞癌组织中,PCNA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型、T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无显著关系(P>005),与淋巴转移及术后生存率关系密切(P<005)。4)PCNA与p53蛋白表达正相关。提示:1)喉鳞癌的增殖活性显著增强,p53基因突变与喉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2)检测PCNA和p53蛋白有助于喉鳞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帮助治疗决策及判断预后。3)p53对PCNA有调节作用,为研究肿瘤的发生机理和寻找防治对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LSAB免疫组化方法,用单克隆抗体PC10和DO-1对30例喉鳞癌及10例对照组(声带息肉)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p53蛋白表达进行研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结果表明;1)喉鳞癌组织PCNA阳性表达率为100%(PCNA-Lls16%~92%),强阳性率为36.7%(11/30),对照组6例阴性,4例弱阳性表达(PCNA-LIs〈10%),试验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1.
硝普钠耳毒作用的内耳靶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细胞内及细胞间的一种信息传递分子,一氧化氮(nitricoxide,N0)成为近年来医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而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SNP)作为NO的供体亦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及临床实验。晚近报道,SNP可抑制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dactionpotential,CAP),其耳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旨在结合各种电生理学方法及病理学检查,探讨SNP耳毒作用的靶组织,并间接观察NO对耳蜗各结构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圆窗膜上或鼓阶内给予不同浓度SNP1μl后,豚鼠耳蜗血流量增加,而蜗内电位(endocochlearpotential,EP)迅速下降,CAP反应阈明显提高,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microphonic,CM)及耳声发射畸变产物(F2-F1)之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micro-phonicquadtaticdistortionproduct,cmQDT)下降;基底膜振动速度反应(velosityresponseofbasilarmembranevibration,VRBMV)下降;内放射纤维水肿。实验揭示,SNP急性耳毒作用具有浓度及时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0例喉鳞状细胞癌病人、20例声带息肉病人和20例正常人进行血浆血栓素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a)(6-Keto-PGF_(1a))测定。结果表明,喉癌病人血浆TXB_2和6-Keto-PGF_(1a)含量及TXB_2/6-Keto-PGF_(1a)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和声带息肉组增高;已发生转移的喉癌病人血浆TXB_2含量较无转移者增高。结果提示血浆TXB_2和6-Keto-PGF_(1a)含量测定有助于喉癌的辅助诊断,与喉癌的转移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蛋白酶ICH-1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46例鼻咽癌组织中ICH-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46例鼻咽癌中16例ICH-1L阳性,22例ICH-1S阳性,阳性率分别为348%和478%,ICH-1L阳性细胞百分率为542%,ICH-1S阳性细胞百分率为684%,较良性鼻咽上皮增加。46例鼻咽癌细胞PCNA增殖指数为498±72%,较良性鼻咽上皮增加,PCNA表达与癌细胞分化有关。结论:蛋白酶ICH-1异常表达可能与鼻咽上皮癌变有关。PCNA可作为反映鼻咽癌细胞分化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3H-TdR掺入法和125I-UdR释放法对24例鼻咽癌(NPC)患者YAG激光汽化结合光动力学治疗前后外周血可溶性IL-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和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激光光动力学治疗后SIL-2R水平呈明显下降(P<0.0005),而IL-2水平和NK活性显著上升(P<0.0005)。结果提示激光光动力学治疗对恢复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患者鼻咽组织和血清中EBV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血清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抗体滴定度测定与癌组织EBV基因组检测对鼻咽癌(NPC)的诊断价值。方法:146例患者采用双盲法测定血清EBV-VCA-IgA,EBV-EA-IgA和活检组织EBV-DNA(PCR)。全组病例按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分析:NPC组,非NPC组(对照组)。结果:NPC组中EBV-DNA(PCR),EBV-VCA-IgA和EBV-EA-IgA的阳性率分别为90.8%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活检组织中HLA,EBNA及间质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实验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爱波斯坦-巴尔病毒核抗原(EBNA)、T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分布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用单克隆抗体W6/32(抗HLA-A,B,C)、CR3/43(抗HLA-DR,DP,DQ)、和T4、T8、T11,以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和用鼻咽癌患者血清以抗补体C3免疫荧光法,检测鼻咽癌(25例)及慢性鼻咽炎(10例)活检组织中HLA、T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探讨Igk是否参与了鼻咽癌的癌变过程及可能机制,对Igk在鼻咽癌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Igk与EB病毒潜伏膜蛋白基因LMP-1在鼻咽癌中的相关性。方法:分别运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Igk的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Western印迹分析两株鼻咽癌细胞系(CNE1和CNE_CMP)kappa蛋白的表达及强度差异。结果:原位杂交技术显示100%(42例/42  相似文献   

18.
为了增加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判定指标,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eclearantigen,PCNA)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染色LAS-SP法及图象分析技术,对82例鼻咽鳞状细胞癌和25例鼻咽粘膜炎症组织标本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对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与PCNA表达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根据PCNA阳性细胞计算的鼻咽癌细胞增殖指数与鼻咽癌的病理分级呈明显的正相关,与患者5年生存率呈明显负相关。②图像处理检测的PCNA表达量与鼻咽癌的病理分级也呈明显的正相关,与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但泡状核细胞癌虽属低分化鳞癌却不符合上述规律。结论:PCNA能很好地反映鼻咽癌的增殖活性,在临床病理上具有应用前景,可作为对鼻咽癌预后判定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应用YAG激光时5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的扁桃体组织作部分凝固术,通过对激光治疗前后的血清IgG、IgA、IgM及补体C_3浓度的检测;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RPs)中的x_1-酸性糖蛋白(α_1-AGP),x_1-抗胰蛋白酶(x_1-AT)及转铁蛋白(Tf)浓度的检测;局部组织光镜、透射电镜检查;结合临床随访6~12个月,认为本方法可达到消除局部炎症,又保留扁桃体免疫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观察豚鼠同时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与庆大霉素(GM)及单独注射GM等几组动物后,耳蜗听功能、扫描电镜所见及耳蜗和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GM+DMSO组动物AP阈值较GM组明显降低,AP(N_1)潜伏期GM组较GM+DMSO组显著延长,耳蜗扫描电镜显示GM+DMSO组毛细胞受损程度较GM组明显为轻。耳蜗中MDA检测表明,GM组耳蜗中MDA含量较GM+DMSO组明显增高(P<0.01)。提示自由基引起耳蜗LPO可能是GM耳毒性机制之一;DMSO可减轻GM的耳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