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郑明先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272-7272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结肠造瘘口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北京市良乡医院2008-01-2010-06 26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造瘘口坏死1例,行肠段切除及造瘘口重建手术后痊愈,造瘘口周围皮炎2例,经过局部皮肤的护理和换药痊愈。结论术后高质量的临床护理对于造口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结肠造瘘术或回肠造瘘术病人的术后护理,包括观察瘘口、皮肤保护、装具选择和控制瘘口。在这期间,护士应注意病人术后瘘口任何早期并发症,确定那种装具最合适,帮助病人增加信心走向自我护理。结肠造瘘术的护理在制订结肠造瘘术护理计划时,应考虑肠功能的个体差异,即使同类病人也要根据饮食、活动、情绪、用药和习惯。结肠造瘘术护理决非是一成不变的。结肠造瘘术的指征,造瘘口的解剖位置、手术建造、病人的特征(年龄、健康、以前大便习惯和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对特殊结肠造瘘术的护理最好措施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总结43例新生儿无神经节细胞症造瘘患儿术后的护理方法。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一般护理、造瘘口使用一次性造口袋并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剖腹探查切口护理及其它相关护理。认为造瘘术后使用一次性造口袋比传统使用氧化锌软膏护理造瘘口更清洁、方便、经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李艳红  马洁 《护理研究》2006,20(6):1555-1555
结肠造瘘病人术后通常覆盖1块凡士林纱布或敷料。临床工作中发现,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时,造口处因常常被衣服触碰引起疼痛、出血或感染,为防止这一现象发生,护士将一次性口杯作为结肠造口处保护罩,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马欣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3):2185-2185
临床上肠道疾病术后的部分患者带有造瘘口,因为术后几天内术区未拆线,市面上销售的集便袋不能使用,而造瘘口持续流出大便,反复擦洗对病人皮肤刺激大,经常搬动病人令其无法休息,同时很容易将造瘘口旁的切口污染,给临床护理及病人带来许多不便及痛苦。笔者本着人性化的护理宗旨,制作了简易集便袋,用于临床2年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应用管状吻合器在直肠癌Miles术式中行结肠单口造痿在术后人工肛门处的大便控制、术后护理及减轻对患者心身创伤方面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直肠癌Miles术式时应用管状吻合器行结肠单口造痿的结果。结果 13例患者应用管状吻合器行结肠单口造瘘无1例发生造痿肠段回缩坏死、造瘘口旁疝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管状吻合器这种新的造痿方式有利于术后人工肛门的大便控制、术后护理厦减轻肠造瘘对患者心理及生理上的创伤。  相似文献   

7.
结肠造瘘口又称人工肛门,是将近端结肠永久或临时固定于腹壁上代替肛门功能的造瘘口,粪便将经造瘘口排出体外,是一种常见的普外科手术方式。由于结、直肠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结肠造瘘人数也在不断增多[1]。由于护理不当或疾病原因,结肠造瘘患者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文献[2]报道显示,中国每年新增结肠造瘘患者约10万人,近1/3的结肠造瘘患者受到各种并发症的折磨,结肠造瘘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3.5%~68.0%[3]。肠造瘘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续、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而造瘘口出现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4]。因此,重视造瘘口并发症的预防及加强造瘘口的护理临床实际意义重大。为加强造瘘口周围皮肤护理和减少造瘘口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在造瘘口护理中采用了多爱肤有边辅料,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肠造瘘术后,造瘘口创面愈合及保持周围皮肤完整的最佳效果.方法 选择同类病例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纱布敷料覆盖,一次性尿布固定,观察组采用纱布敷料覆盖,自制弹力腹带包裹,观察术后7 d,造瘘口切口愈合的时间及周围皮肤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造口皮肤I期愈合率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制弹力腹带应用于新生儿肠造瘘术后,减少了因新生儿啼哭、躁动而造成的腹压增高、肠液外溢,对造口周围皮肤的侵蚀而延迟切口愈合,同时弹力腹带易于患儿固定、利于护士观察、操作简捷、实惠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肠造瘘术后,造瘘口创面愈合及保持周围皮肤完整的最佳效果.方法 选择同类病例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纱布敷料覆盖,一次性尿布固定,观察组采用纱布敷料覆盖,自制弹力腹带包裹,观察术后7 d,造瘘口切口愈合的时间及周围皮肤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造口皮肤I期愈合率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制弹力腹带应用于新生儿肠造瘘术后,减少了因新生儿啼哭、躁动而造成的腹压增高、肠液外溢,对造口周围皮肤的侵蚀而延迟切口愈合,同时弹力腹带易于患儿固定、利于护士观察、操作简捷、实惠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肠造瘘术后,造瘘口创面愈合及保持周围皮肤完整的最佳效果.方法 选择同类病例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纱布敷料覆盖,一次性尿布固定,观察组采用纱布敷料覆盖,自制弹力腹带包裹,观察术后7 d,造瘘口切口愈合的时间及周围皮肤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造口皮肤I期愈合率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制弹力腹带应用于新生儿肠造瘘术后,减少了因新生儿啼哭、躁动而造成的腹压增高、肠液外溢,对造口周围皮肤的侵蚀而延迟切口愈合,同时弹力腹带易于患儿固定、利于护士观察、操作简捷、实惠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艳红  马洁 《护理研究》2006,20(17):1555
结肠造瘘病人术后通常覆盖1块凡士林纱布或敷料。临床工作中发现,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时,造口处因常常被衣服触碰引起疼痛、出血或感染,为防止这一现象发生,护士将一次性口杯作为结肠造口处保护罩,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选用一次性饮水用的纸杯或塑料杯,术前放置甲醛熏箱中消毒6h以上备用,结肠口造好后,将消毒杯口罩住腹部结肠造口。用长40cm、宽20cm的胶布将口杯高度环绕1周后固定于腹部。如有结肠引流管,器械护士在距杯口1cm高处开1个圆孔,作为结肠引流管出口。2优点减轻了病人因摩擦引起的疼痛,减少了感染,增加了病人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造瘘口护理非常重要 ,如护理不当 ,暴露的肠管会被衣物或盖被擦伤 ,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 ,影响患者的休息和活动。我们自制了造瘘口保护网 ,经临床试验 ,效果满意。制作材料是 10cm× 10cm大的塑料筐 1只 ,扁松紧带约 1m ,线绳 10cm及裤勾。将松紧带的一端缝在塑料筐的一边 ,另一端缝上裤勾 ,小筐的另一边将线绳穿过系成圆扣 ,使用时将小筐扣在造口处 ,松紧带从腰间围过 ,裤勾挂住线扣即可。此法 ( 1)制作简单 ;( 2 )取材方便 ;( 3 )实用性强 ,不影响患者的康复锻炼和睡眠 ,值得推广使用自制造瘘口保护网@杜君$山东省肿瘤…  相似文献   

13.
结肠造口灌洗对直肠癌行结肠造瘘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霞  方文  吴霞 《现代护理》2008,14(2):271-272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灌洗减少直肠癌行肠结肠造瘘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把纳入本研究的88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3例,实验组45例,对照组按直肠癌病人术后外科护理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术后3 d开始结肠造口灌洗。结果实验组有排便感知的时间及有规律排便的时间提前(P〈0.01);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结肠造口灌洗可明显减少直肠癌行结肠造瘘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结肠造口灌洗减少直肠癌行肠结肠造瘘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把纳入本研究的88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3例,实验组45例,对照组按直肠癌病人术后外科护理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术后3d开始结肠造口灌洗.结果 实验组有排便感知的时间及有规律排便的时间提前(P<0.01);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 结肠造口灌洗可明显减少直肠癌行结肠造瘘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自制结肠造口灌洗器用于结肠造口术后钡剂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结肠造口患者需作造口关闭术 ,或肿瘤切除术后检查是否复发时 ,均需作结肠检查。结肠钡剂检查是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 ,[1 ] 但如何将钡剂完全灌入结肠而又不从造口处反流却是一大难题。我们根据结肠造口灌洗的原理 ,自制了 1套简单、方便、经济的结肠造口灌洗器 ,效果满意 ,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8~ 1 1月共为 5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了结肠钡剂检查。 5例均为男性 ,年龄最小 45岁 ,最大 65岁。其中直肠癌Miles术后 1~ 5年的永久性单腔造口者 4例 ,乙状结肠癌术后因吻合口瘘行暂时性横结肠襻式造口术后 4个月者 1例。使用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新生儿长段缺失型食管闭锁胃造瘘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4例长段缺失型食管闭锁胃造瘘术后患儿加强护理管理,包括造瘘管密闭式管理,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护理,营养管道的维护,饮食注入方法的观察与改进,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4例新生儿中有1例在造瘘第7天出现应激性溃疡,第10天出现渗漏,第26天造口周围肉芽生长,第56天出现黄疸,经处理后症状消失,第60天更换造瘘管,未发生造瘘口周围皮肤感染.1例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严重狭窄食管扩张失败后,胃造瘘喂养中因胃食管反流被及时发现后行食管扩张术,避免了再次手术.其余2例未发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加强新生儿长段缺失型食管闭锁胃造瘘的护理管理,可减少胃造瘘并发症的发生,为长段型食管闭锁延期Ⅰ期食管吻合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为满足吞咽困难或者进食困难的患者机体营养需求,临床上可采取胃造瘘术。胃造瘘术后伤口感染时有发生,也是护理上的难题。本科收治1例纵膈旁型肺癌伴食道上段狭窄胃造瘘后伤口感染的患者,入院时胃造瘘处渗液明显,周围皮肤发红呈浸渍性皮炎改变。先采用胃肠造口袋1周后造口周围皮肤无好转,后采用造瘘处行封闭负压吸引术,经2月持续负压吸引,定  相似文献   

18.
结肠造瘘术,适用于低位直肠癌(肿块距肛缘5cm以下)手术治疗难以保留肛门者,结肠肿块无法切除者,结肠癌术前有肠梗阻,致肠壁水肿,手术一期吻合肠壁有困难者。我科在护理结肠造瘘术后观察到结肠造瘘术后出现:早期大便次数和量增多,造瘘口排便困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工作中,会有高位造瘘的患者,这些患者因造瘘口流出的是水样肠液,对皮肤刺激性大,很难使用造口袋。我科应用气囊导尿管用于造瘘口引流,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材料取气囊导尿管,负压吸引器,粘贴手术巾,一次性注射器生理盐水。2方法取气囊导尿管从造瘘口插入到气囊离造瘘口3cm处,用一次性注射器把适量生理盐水注入到气囊里。用粘贴手术巾固定在造瘘口下端,连接负压吸引器,利用负压引出肠液。3优点气囊导尿管代替造口袋,可以有效地引流出肠液,防止肠液刺激造瘘口周围皮肤引起坏死,并且清洁卫生,取材方便,值得使用。气囊导尿管在造瘘患者中的应用@崔今花$吉林省延边大学医院!吉林延边133000 @崔英惠$吉林省延边大学医院!吉林延边133000 @李梅花$吉林省延边大学医院!吉林延边133000  相似文献   

20.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部分病人术后需永久性肠道造口而使用人工肛门袋。人工造瘘口术后病人由于肠道的生理作用,菌群与饮食发生变化,排出的大便为稀水样便。清理人工肛门袋费时、费力,倾倒粪便时易污染衣裤及被褥,刺激局部皮肤,且排放粪便时散发的气味易造成环境污染。为克服以上缺点,笔者对一次性粘贴式人工肛门袋进行了改良,经临床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