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CT表现及临床预后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CT表现及其对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观察分析26例证实的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对照临床病程和预后分析各种CT表现的范围,脑积水程度及随访所见。结果:CT表现为脑积水、脑萎缩、脑膜结核瘤、边缘带反应、脑梗塞。后遗症包括:脑积水、局限脑软化灶、脑膜钙化。脑积水是小儿结核脑膜炎最早的异常表现。通常先于基底池消失几周,脑积水程度与病程持续时间成正比,与年龄大小成反比。结论:中、重度脑积水提示预后差。脑基底池血管周围毛刺状或串球状强化影,预示着脑梗塞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由于耐药结核菌的增加、人口流动及AIDS流行等因素,全球结核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结核性脑膜炎(结脑)与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患者也随之增多.典型的结核性脑膜炎或化脓性脑膜炎的CT诊断并不难,但不典型者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常有一定难度.我们自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对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进行了CT检查,以探讨CT对二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表现及脊柱结核CT检查的重要意义。方法对30例临床和病理确诊的脊柱结核病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柱结核的CT表现包括:(1)椎体及附件不规则虫蚀样和囊状骨质破坏。(2)沙砾样和斑片样死骨形成。(3)椎间盘坏死及椎间隙狭窄、消失。(4)椎旁脓肿、纵隔脓肿、腰大肌脓肿。(5)椎体后部的骨质破坏产生的碎骨片和坏死物质可进入椎管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6)椎体塌陷呈楔形。结论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脊柱结核对椎体附件和椎管的累及范围、程度可清楚地显示,对指导手术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脑膜炎的CT和MRI诊断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对比研究 CT、MRI扫描对结核性脑膜炎 (简称结脑 )的诊断价值。方法 :5 0例经临床确诊的结脑患者 ,CT平扫和增强扫描 5 0例 ,MRI扫描 31例 ,其中 2 0例作了增强扫描。结果 :CT和 MRI平扫的敏感度分别为 72 %和 77.3% ;增强扫描的敏感度分别为 88%和 90 % ,平扫加增强扫描 CT、MRI的敏感度分别为 90 %和 90 .3%。影像表现为 :脑池及脑膜异常 ,脑积水 ,结核瘤 ,脑梗塞 ,脑炎 ,脑膜钙化 ,血管神经异常。结论 :CT和 MRI扫描对显示结脑较为特征性的脑膜病变和结脑的继发病变都有很高的敏感度。 CT和 MRI增强扫描的敏感度高于各自平扫。 MRI显示病变波及范围和继发病变优于 CT。 相似文献
7.
孙青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4,(6):47-48
近儿年来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呈缓慢上升趋势,结核性脑膜炎(TB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TBM缺少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困难,且病变发生于颅内,药物治疗过程中受血脑屏障及疾病本身特有的病理变化,治疗效果受到一定影响。病死率一直较高(15%—36%)甚至有记载3岁以下婴儿病死率高达(18%—55%)。因此TBM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比较癌性和结核性腹水患者的不同CT征象,提高腹水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本院经临床病理或综合手段证实的腹水患者58例(其中恶性腹水33例,结核性腹水25例),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组的腹水量、腹水密度最大值、壁腹膜的厚度及强化程度、大网膜与肠系膜的改变、腹水在网膜囊的分布、膈上及腹盆腔淋巴结的改变等各种CT征象的差异性.结果 (1)癌性腹水组以中量腹水(19/33,57.6%)、低密度腹水(20/33,60.6%)、上腹膜不规则或结节状增厚(22/33,66.7%)、盆腔腹膜未见增厚(28/33,84.8%)、盆腔腹膜无强化(22/33,66.7%)、大网膜饼状改变(9/33,27.3%)、腹盆腔淋巴结增大(15/33,45.5%)为主;结核性以少量腹水(17/25,68.0%)、高密度腹水(19/25,76.0%)、上腹膜未见增厚(13/25,52.0%)、盆腔腹膜均匀增厚(13/25,52.0%)、盆腔腹膜明显强化(13/25,52.0%)、大网膜小结节改变(17/25,68.0%)为主.2组腹水量、腹水密度最大值、上腹膜厚度改变、盆腔腹膜厚度改变、盆腔腹膜强化程度、大网膜改变、腹腔淋巴结增大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组上腹膜强化程度、肠系膜改变、腹水在网膜囊分布、膈上淋巴结增大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分析癌性及结核性腹水患者的腹水量、腹水密度最大值、壁腹膜的厚度及强化程度、大网膜与肠系膜的改变、腹水在网膜囊的分布、膈上及腹盆腔淋巴结改变等CT征象,对腹水性质判断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1.
12.
结核性与癌性腹膜炎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TP) 与癌性腹膜炎( CP) 的CT 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TP12 例及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4 例CP 进行分析。结果:(1) TP 多表现为少量腹水(7/10) ,高密度腹水(7/10) ,CP常为大量腹水(22/29) ;(2) TP 壁腹膜多为光滑增厚(7/8) ,CP 为结节状增厚(24/24) ;(3) 肠系膜改变伴有环状增强的肿大淋巴结影为TP 的特征;(4) 大网膜饼形增厚多见于CP(8/34) ,但TP 也可有此种表现(1/12) ;(5) TP 液体局限性聚集常有囊壁,CP 囊状转移多无囊壁且伴肝脾外缘外压性改变。结论:CT 是鉴别TP 与CP 一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单发肺结核空洞的CT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结核空洞的CT影像学特征 ,以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2 9例经病理或治疗证实的肺结核空洞。全部病例均进行了胸部X线正侧位平片和CT平扫 ,其中 19例同时有CT强化扫描。结果 2 9例均为单发结节空洞 ,95 % (2 7 2 9)位于两肺上叶 ;空洞平均直径为 2 3 .5mm ;以类圆形为主 ,占 73 % (2 1 2 9) ;空洞外形以浅分叶或无分叶为主 ,占 82 % (2 4 2 9) ;76%(2 2 2 9)是厚壁空洞 ;5 1% (15 2 9)空洞内外壁均不光整。空洞壁CT增强不明显。全部病例胸部X片均见有周围卫星灶。结论 结核空洞多表现为厚薄不均的空洞。空洞周围有无卫星灶、空洞外缘分叶的深浅及空洞壁CT强化的幅度是与其它空洞鉴别的要点 相似文献
14.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CT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CT扫描进行了回顾性温习,4例CT扫描正常,其余病例均有阳性CT扫描发现,包括脑积水、脑内低密度灶、假性囊肿、隐球菌瘤、颅内钙化、弥漫性脑水肿和弥漫性脑膜强化,对CT表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26例(治疗组)和常规抗结核药物及激素、脱水剂等治疗28例(对照组)。对两组的疗效和脑脊液压力、蛋白、糖、氯化物及细胞数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2.3%)与对照组治愈率(71.4%)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脑脊液蛋白、压力、糖、氯化物、细胞数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可缓解结核性脑膜炎的症状,缩短疗程,该方法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叶中锋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11):1285-1286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15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周期结束后,对两组脑脊液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0.6%;对照组治愈率为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脑脊液转阴时间、头痛消失时间、总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19.
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特点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2 1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结核性腹膜炎病例 ,主要观察( 1)腹水性质及解剖分布 ;( 2 )系膜、网膜、腹膜改变的CT表现形式 ;( 3)淋巴结肿大及其增强情况。结果 ( 1)腹水 18例 ,高密度腹水 15例 ( >2 0HU) ,3例低密度腹水 ( <2 0HU) ,6例为包裹性积液。 ( 2 )系膜改变为增厚、结节状、污秽状 ,共 2 1例。 ( 3)饼状网膜肿块 5例 ,网膜点条状、污秽样改变 8例。 ( 4 )腹膜增厚 15例 (腹膜光滑 13例 ,腹膜结节 2例 )。 ( 5 )淋巴结肿大 9例 ,7例并见环状强化。结论 腹膜、网膜、系膜的改变伴高密度腹水 ,环状强化的肿大淋巴结 ,常可作出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