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调查大学生人际信任和自我价值感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情况。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S)和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SE)对重庆市3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自我人际价值感、社会取向自我生理价值感,与人际信任显著正相关;个人取向自我道德价值感与人际信任显著负相关。结论在真诚、友爱、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是青少年自我价值感提高和人际信任建立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大学生人际信任和自我价值感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情况.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S)和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SE)对重庆市3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自我人际价值感、社会取向自我生理价值感,与人际信任显著正相关;个人取向自我道德价值感与人际信任显著负相关.结论 在真诚、友爱、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是青少年自我价值感提高和人际信任建立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某技工学校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静  黄艳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576-577
自从上世纪70年代精神病学献中引入了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概念后,国内外学对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一致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缓解个体的应激状况、维持个体的良好情绪体验。Wrightsman指出,人际信任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折射出人们对于人类本性的基本信念,也影响到人际交往中的预期和决策。通过对人际信任的研究,可以了解人们的人性观、人际价值以及人际关系。该旨在对技校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活动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何种水平上完成该交往活动的判断[1],是个体人际心理变化的普遍中介,对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增长及交往行为具有重要动机作用,能预测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由不同影响因素导致的情感和行为变化水平,预测接受同样影响因素的交往行为差异及在特定任务上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罗任  周茜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29-330
[目的]探讨低年级大学生群体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用人际信任量表(ITS)与社会支持量表,对广州550名低年级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SPSS 11.0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结果]低年级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不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大学初期是个体人际信任态度的形成阶段,相关部门要把握时机,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社会干预,提高他们的人际信任度;完善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本土测量和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能加强或削弱个体的动机水平[1].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密切相关[2-4].聋哑群体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社会成员,部分学者对其心理健康问题做了相关的调查研究[3-6].而聋中学生是兼有残疾人和中学生双重特征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既面临各种学习问题和成长困惑,又要面临听觉和言语表达障碍带来的人际交往影响.其心理状况是台健康将直接影响他们能否顺利融入社会,独立生存.因而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自我效能感及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可有助于开展聋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个性全面发展和潜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人际信任是指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以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期望[1].大学阶段是个体人际信任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格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其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家庭是首要、最基本的文化环境.是个体最早接受教化的场所,对人格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新生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自评与人际信任的关联程度,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探讨大学生师源性焦虑现状及其与人际信任、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大学生师源性焦虑问卷、人际信任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的安徽省5所高校139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86.95%的大学生处于无焦虑或者轻微焦虑状态,13.05%的大学生处于轻度至中度焦虑状态.大学生师源性焦虑得分在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人际信任、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师源性焦虑呈负相关(P值均<0.05).应对方式在人际信任对师源性焦虑的影响中起部分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1.80%;在自我效能感对师源性焦虑的影响中,应对方式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方面的师源性焦虑问题.自我效能感、人际信任、应对方式与大学生师源性焦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医学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信任、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学专业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信任、人格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人际信任量表(IT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对某医学院253名医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并抽取225名非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医学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P分、N分均高于非医学类大学生;高、低自我效能感的医学大学生在人际信任和P分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医学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与N分、人际信任呈显著的正相关,与E分呈显著的负相关.以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为因变量作多元逐步回归,N分、人际信任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人际信任的提高和健康人格的塑造有助于促进医学专业大学生保持适度的自我敬能感.  相似文献   

10.
自我价值感(self-worth,self-esteem)是个人在对自己重要性的正面评价基础上产生的正向自我情感体验[1,2],即喜欢自己、接纳自己。它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成分,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格倾向。有研究表明,适度的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通过培养个体适度的自我价值感可以促进其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全人格养成的有效手段[3]。该调查拟测查重庆市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水平,旨在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育良好的自我价值感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从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中文、数学、外语、物理、管理、经济、…  相似文献   

11.
省域居民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关系的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区域居民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来自甘肃和内蒙古的265名被试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人际信任各因子与总分在自我和谐量表的自我灵活性上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自我灵活性对人际信任各因子和人际信任总分均具有显著性的回归作用(P<0.01);内蒙古人自我灵活性显著高于甘肃人(P<0.01),甘肃人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内蒙古人(P<0.01);城市人的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均显著高于农村人(P<0.01).结论 省区间居民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有显著相关,区域、城乡、年龄、文化水平、性别是影响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持续、深入的发展,网络中充斥着海量的新闻信息,然而新媒体新闻传播内容和方式易被受众偏好所影响,进而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受众之所以会表现出对某一类信息的阅读偏好,是与个体的人际信任相关。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际信任量表评定其信任水平,确定高信任水平组和低信任水平组;以社会新闻为材料,运用眼动追踪技术,记录新闻阅读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等眼动指标数据,采用2(信任水平:高/低)×2(新闻性质:正性/负性)混合设计(信任水平为组间变量,新闻性质为组内变量),探索人际信任水平与新闻阅读选择偏好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平均注视时间上,新闻性质主效应显著,大学生明显偏好阅读负性新闻。(2)在正文注视时间上,人际信任水平与新闻性质交互作用显著,表现为人际信任水平低的大学生偏好负性新闻的倾向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专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杀态度的现状,探讨中专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杀态度的关系,为中专学生心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14名中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专学生人际信任得分为66.79±11.83,男女生人际信任得分分别为69.22±13.22和65.66±10.97,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专学生自杀态度总分为2.84±0.48;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上男女生得分分别为2.91±0.55和2.77±0.59,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安乐死的态度上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得分分别为2.96±0.92和3.28±0.8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专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杀态度相关(r=0.50,P0.01)。结论中专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偏低,男生的人际信任水平高于女生。中专学生对自杀态度总体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女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倾向于持肯定的态度,城镇学生对安乐死更倾向于持理解的态度。人际信任与自杀态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自我表露团体辅导对提高初中生自我表露的有效性,为提高初中生自我表露的水平和提升人际关系效能感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某初中二年级2个班共123人,实验组63人,对照组60人。对实验组进行自我表露团体辅导,为时8周,每周1次;对照组进行常规学习。2组学生在辅导前和辅导后分别完成中学生自我表露问卷和中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问卷调查。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自我表露的内容和功能认识维度、人际交往效能感的信任感和主动性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前后在上述4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表露团体辅导能有效提高初中生自我表露的水平和人际关系效能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376名中学生人际容纳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珍  王燕 《中国校医》2008,22(4):413-414
目的通过调查并研究中学生的人际容纳整体状况因素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前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人际关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容纳他人量表对376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中学生的人际容纳整体水平中等偏上,在容纳他人这个维度上得分较低,(2)中学生人际容纳在性别、年级、父母职业、学业成绩,独生子女与否、生源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习生活环境对其人际容纳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3)高容纳的学生,其自我容纳、容纳他人、对他人容纳自我的感觉都高;而低容纳的学生,其自我容纳、容纳他人和对他人容纳自我的感觉都较低。结论中学生的人际容纳整体水平中等偏上,在容纳他人程度上得分较低,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初中生焦虑水平与人际信任的状况及两者间的关系,为促进青少年人际交往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otter的人际信任量表和 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对256名阜阳市周边中学的初中生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间在人际信任水平与焦虑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焦...  相似文献   

17.
自我控制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具有的功能,是个体自主调节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1].个体早期的自我控制能有效预测个体良好的调节能力、较高的成绩、和谐的人际交流和积极的情绪反应[2-3].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对以后适应社会和正确处理社会问题有重要影响[4-5].父母对儿童的满意情绪与儿童的自我控制和社会交往能力呈显著相关[6].本研究拟考察学前儿童自我控制和社会交往能力的特点及其对家长满意度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提供实证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邵义萍  陈红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3):348-349,352
目的 了解聋哑中学生身体自我特点,探讨聋哑中学生身体自我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价值感量表和中学生身体自我量表,对191名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市、深圳市、郑州市、昆明市聋哑学校的中学生和243名遵义市航天中学、第一中学的正常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聋哑中学生对身体自我的满意度低于正常中学生.聋哑中学生最满意的是相貌特征,其次是身材特征、运动特征、性特征,最不满意的是负面特征.聋哑中学生在运动特征、身材特征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身材特征、性特征、负面特征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聋哑中学生身体自我与自我价值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聋哑中学生对身体自我的满意度较低,应帮助聋哑中学生建立正确的身体自我观和自我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职大学生同伴接纳、人际交往效能感对手机依赖的影响。方法 2018年9—11月,采用同伴接纳量表、青少年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和手机依赖量表对陕西省某3所高职院校1 50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施测。结果高职大学生中手机依赖的检出率为33.15%,女生手机依赖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36±0.82 vs 2.09±0.88,t=5.993,P0.01),随年级增长呈下降趋势(F=5.37,P0.01);高职大学生中同伴接纳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r=0.33,P0.01),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r=-0.35,P0.01);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r=-0.37,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人际交往效能感在高职大学生同伴接纳与手机依赖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0.80%;回归分析显示,人际交往效能感在高职大学生同伴接纳与手机依赖中起调节作用,人际交往效能感低分组个体的同伴接纳得分不能预测其手机依赖程度(B=-0.208,t=-0.96,P0.05),人际交往效能感高分组个体的同伴接纳得分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其手机依赖程度(B=-0.681,t=-8.06,P0.01)。结论高职大学生同伴接纳、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手机依赖存在密切关系,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个体的手机依赖水平随同伴接纳水平的增高而降低,运用同伴接纳和人际交往效能感能够进一步解释手机依赖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大学生时间自我比较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为今后的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使用<大学生自我概念自评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重庆5所大学的49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时间自我评价与自我价值感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个体的自我价值感越高,对现在和将来自己的评价就越高;时间自我比较与自我价值感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个体的自我价值感越高,对现在与将来自我评价的差异越小.结论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时间自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