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手部血管球瘤的诊断与显微切除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手部血管球瘤诊治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4年以来,我院共收治手部血管球瘤患者72例,确诊后全部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结果 术后效果良好,随访3个月~10年,无1例复发。结论 诊治的成功关键在于:血管球瘤的临床三联症表现,手术采用显微技术完整切除瘤体,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诊治的38例血管球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症状以肿瘤部位局限性压痛为主,遇冷加重;35例Love试验呈阳性;x线检查20例手指末节指骨有凹陷性压痕;38例均行肿瘤切除术。结果术后经6月~2年随访,无1例复发,38例疼痛完全消失,指甲生长良好。结论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血管球瘤的唯一有效方法,完整切除肿瘤,提高对血管球瘤的认识,早期诊断,手术切除肿瘤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RI作为诊断血管球瘤的常规辅助检查的必要性.方法 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收治7例手部血管球瘤患者,均有典型临床症状,术前行X线片检查和(或)MRI检查,手术切除肿瘤且术后病理均确诊为血管球瘤.对病例术前检查进行分析,并检索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回顾性研究.结果 7例患者中,2例术前只行X线片检查,未发现病灶;3例行X线片和MRI检查,X线片均未显示明显异常,而MRI于T1、T2加权像上提示血管球瘤特征,注入钆对比剂后,病灶明显强化;2例只行MRI检查,显示血管球瘤MRI影像特征.结论 对于有典型临床症状的血管球瘤患者,MRI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辅助检查,且应作为常规检查以提高血管球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经甲旁切口入路与经甲床切口入路治疗甲下血管球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6例手指甲下血管球瘤患者,采用两种不同入路方法行血管球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两组,A组经甲旁切口入路行血管球瘤切除术11例,B组经甲床切口入路行血管球瘤切除术15例,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对其手术平均时间、术后渗液、术后甲床不贴附、甲嵴、术后愈合时间及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甲旁切口入路行血管球瘤切除术手术时间长,偶有发生感染,但术后愈合时间及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时间较短。经甲床切口入路行血管球瘤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易发生甲下积血积液、甲床不贴附或甲嵴,因指端无指甲的保护,术后愈合时间及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时间较长。结论经甲旁切口入路相比经甲床切口入路行血管球瘤切除术有明显的优势,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5.
手部与其它部位血管球瘤的病理学分型与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素有“疼痛性”结节之称的血管球瘤是一种良性错构瘤,多因自觉疼痛或压痛而就诊,自1812年报告本病以来,国内外已有许多临床和病理学报告。此种肿瘤发病不仅在手指,身体其它部位亦有发生,但就其病理学分型与临床关系论述不多。手指处与身体其它部位的血管球瘤是否有差别亦无人报告。现就1981年以来本院收集的20例血管球瘤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例血管球瘤按发病部位分为两组:A组:血管球发生在于指部,可查到记录者15例,男2例,女13例,年龄16~42岁,平均年龄33岁(见表1);B组:发生在身体除手指外的…  相似文献   

6.
血管球瘤5例报告张谢安,施小柯,张帆,陈锦平血管球瘤是原发于皮肤末梢动静脉吻合处血管球上皮的良性肿瘤,是血管球体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多位于肢端指趾末梢甲下或皮下,局部发作性剧烈疼痛是其临床特征。1989年来,本组收治’5例,经显微去甲肿瘤摘除术取得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手指末端血管球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2年3月~2006年5月,收治9例手指末端血管球瘤患者。其中男2例,女7例;年龄20~70岁。病程31个月~37年,平均8年。均行指甲开窗、切开甲床、刮除瘤体以及术后应用活血化瘀中药内服、外洗创口。结果 切口Ⅰ期愈合。术后第1天开始,患指疼痛即明显减轻,术后1周疼痛完全消失。患者均获随访11~28个月,平均19个月。疗效良好,无1例复发,术后无遗留痕迹。结论 根据血管球瘤特征性临床症状及影像检查均可确诊。采用指甲开窗、切开甲床、刮除瘤体能减轻创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手指血管球瘤病例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13例手指血管球瘤患者进行资料总结,并与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本组男4例,女9例;年龄12~55岁(平均30.4岁).病程1~15年(平均5.3岁).所有患者行瘤体切除术,并随访1~9年.[结果]本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三联症状:不经意间剧痛15例(100%),大头针试验(Love试验)阳性15例(100%),冷刺激敏感15例(100%).所有患者瘤体切除后症状消失,病理证实为血管球瘤.随访无复发.[结论]手指血管球瘤误诊率高,提高认识并详细体检可帮助早期诊断,手术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指端甲下血管球瘤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对收治的15例指端甲下血管球瘤患者,采用体格检查结合MRI影像学诊断行手术拔除全甲。在显微镜下完整切除瘤体,并以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进行压迫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与术前比较,其疼痛、冷敏感性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未出现感染及甲床畸形。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式与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治疗甲下血管球瘤,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血管球瘤病的诊疗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血管球瘤病,临床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血管球瘤病患者诊断、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并分析不能正确诊断原因。结果术后随访2月~6年,所有病例疼痛消失,指甲3月后生长完成,1年后基本恢复正常,无复发。结论熟知血管球瘤典型的疼痛特点、体征是正确诊断本病关键,手术切除是治疗血管球瘤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手指指腹血管球瘤的诊治及病理观察的重要性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方法 2002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15例指腹血管球瘤患者,临床均有局部疼痛,Love试验、冷敏感试验呈阳性,结合B超和MRI检查,术中完整切除肿瘤和包膜,术后肿瘤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15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术后肿瘤无复发,术前阳性体征完全消失.病理结果均证实为血管球瘤.结论 术前临床体征、B超及MRI检查和术中肿瘤完整切除,均有助于指腹血管球瘤的手术预后,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指端血管球瘤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0例行手术切除的指端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均获随访9~20个月,平均13个月。3例术后感疼痛较剧,再次手术咬除末节指骨上的压迹和硬化缘,获病愈。优良率90%。结论显微钋科手术切除是指端戚管球瘸有效的治疗方法,末节指骨上有压迹和硬化骨缘的病人术后易发作疼痛,提高手术技巧是治愈血管球瘤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71例血管球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血管球瘤的发病情况,探讨手指血管球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71例血管球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50例,男21例。肿瘤发生部位:手指指端61例,其中甲下57例。病程为9个月~30年不等。主要症状以肿瘤部位局限性压痛为主,遇冷加重。结果71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肿瘤切除术,术后无1例复发,疼痛消失。结论血管球瘤多见于女性(占70.4%)。发病年龄平均为45.1岁。肿瘤好发部位为手指指端(占85.9%),且以甲下多见(占80.2%)。手术切除肿瘤尤其是显微外科切除是治疗血管球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甲床缘切口治疗手指末节血管球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7月,对14例手指末节血管球瘤患者,通过甲床缘切口形成携带骨膜的甲床瓣或指腹瓣,充分游离达到甲下或指腹区域,在显微镜视下仔细分离后完整地切除血管球瘤.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病理检查证实为血管球瘤.术后随访12 ~ 55个月,平均26.7个月.14例患者疼痛症状完全消失,甲床愈合良好,指甲生长正常、外观良好,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一例复发.结论 应用甲床缘切口联合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手指末节血管球瘤,操作简单、切口隐蔽、创伤小、并发症少,肿瘤切除彻底,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四肢血管球瘤2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肢血管球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手术治疗的26例四肢血管球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血管球瘤中,男女比例为1:12,平均年龄28.9岁。指(趾)甲下18例,甲旁4例,内踝下方2例,小腿肌间2例。6例甲旁、甲外型血管球瘤首诊中误诊,总误诊率高达23.1%。以病变部位分析发现:18例甲下血管球瘤无一例误诊;8例甲外(含甲旁及其他部位)血管球瘤误诊6例,误诊率高达75%。患者均表现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挤压时疼痛加剧。甲下型18例可见瘤体呈浅紫色或粉红色。采用LOVE试验,均可发现有明显固定压痛点。甲旁、甲外型8例超声检查均示有中低回声实性结节。26例行27次手术切除瘤体,术后随访2~10年,平均6.5年,无复发,效果良好。结论血管球瘤的诊断依赖其特征性临床表现以及LOVE试验和超声检查。手术完整切除瘤体是治疗血管球瘤唯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血管球瘤(Glomus tumor)起源于特殊化的动静脉吻合,常发生于手部,特别是手指甲下。我院白2002-2004年收治了手指甲床下血管球瘤儿例,结合临床资料、X线检查、病理学分析均诊断明确,采取显微手术切除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恶性血管球瘤(Malignant Glomus Tumor,MGT)起源于动-静脉吻合处(血管球).肿瘤可发生在身体各部位,包括四肢和腹部脏器.MGT临床上少见,约占血管球瘤的1%[1],而发生于手部和上肢的MGT更为罕见[2,4].2009年我们收治1例发生于左前臂及左手的多发性MGT患者,随访2年,病灶切除部位未见肿瘤复发.于首次手术后1年发现肺部转移,经异环磷酰胺IFO+表阿霉素ADR+氮烯咪胺DTIC方案系统静脉化疗,患者至今带瘤生存.  相似文献   

18.
14例血管球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以及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2年手术治疗的14例血管球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血管球瘤中,男女比例为1∶1.3(6∶8),平均年龄(37±10)岁,多发瘤占14.3%(2/14),64.3%病例(9/14)发生于四肢指(趾)末端,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管球瘤中的发现率为100%(7/7),而X线检查发现率为35.7%(5/14)。经手术切除后随访2~6年无复发。结论疼痛三联征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血管球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手术治疗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显微切除甲下血管球瘤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甲下血管球瘤的发病情况,探讨血管球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12例甲下血管球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12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临床诊断.全部得到随访,时间7~50(34.5±3.1)个月,术后无复发病例,疼痛均消失.结论 诊治成功的关键在于血管球瘤的临床三联症表现,显微外科切除是治疗血管球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血管球瘤(附6例报告)闫业龙,闫大德,闫业军血管球瘤是一个比较少见的疾病,它好发于皮肤,指甲,但罕见于骨内。我院自1989年至1994年,共收治6例,报告于后:1临床资料男性1例,女性5例,年龄20~40岁,平均为28.5岁,发病至确诊时间为1年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