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早产儿指胎龄<37周的新生儿[1]。早产儿胃肠功能功能障碍易出现呕吐、胃食管反流、腹胀、胃潴留等问题,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目前学术界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有所差异,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喂养不耐受[2]:①呕吐,腹胀(24h腹围增加>1.5cm,伴有肠型);②胃残余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3或24 h胃残余量超过喂养总量的1/4或持续喂养时超过1h的量;③胃残余被胆汁污染;④大便潜血阳性;⑤大便稀薄,还原物质超过2%(乳糖吸收不良);⑥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明显增加;⑦奶量不增或减少,体质量不增。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早产儿存活率逐渐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治愈率成为衡量儿科临床医疗护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早产儿科学合理地喂养,促进其胃肠功能成熟,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最终能够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鼻饲输注喂养能否降低胎龄为25~28周的极早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病率。方法:将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本科孕龄25~28周的极早早产儿在生后24h内随机分配到早期持续鼻饲输注喂养组(简称持续喂养组,共29名)或早期间歇推注喂养组(简称间歇喂养组,共30名),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持续喂养组婴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6.9%,间歇喂养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65;95%CI(0.013,0.323);P=0.000]。结论:早期持续鼻饲输注喂养较早期间歇推注喂养更能降低胎龄25~28周的极早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0月~2006年1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符合条件早产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抚触、非营养性吸吮、“鸟巢式”卧位等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现喂养不耐受情况与时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早产儿早期喂养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早期护理干预对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57例早产儿分为实验组85例和对照组72例。实验组采取喂养的早期护理干预(早期微量喂养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早期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预防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罗美兰  高小炎 《吉林医学》2013,(29):6199-6200
目的:探讨抚触加持续微量喂养对早产儿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10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抚触和持续微量喂养。结果:两组早产儿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时间和恢复到出生体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抚触加持续微量喂养对治疗早产儿不耐受有良好的效果,可以保证早产儿营养摄入,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建立并诱导成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微量胃肠内喂养法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临床效果。结论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喂养不耐受7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微量胃肠道喂养法,观察组按照3h的间隔分别给予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稀释奶(根据体重稀释)各喂养6次后,如无不耐受给予全奶喂养,比较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持续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胎便排尽时间、平均出院时间分别为(14.6±2.5)d、(10.1±1.8)d、(5.1±1.2)d、(14.2±2.3)d、(19.2±2.3)d;对照组分别为(19.5±2.1)d、(13.5±1.3)d、(7.4±1.3)d、(18.7±2.5)d、(25.4±2.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吸吮出现时间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病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微量胃肠道内喂养法相比,改良微量胃肠道内喂养法更能有效地缓解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越来越高,早产儿的营养问题也日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临床观察表明:消化系统成熟的早晚,是影响早产儿成活率的关键因素[1-2].传统上往往采用胃管喂养,胃管喂养无吸吮、吞咽动作参与,使觅食及吞咽反射逐渐减弱,有的甚至依赖胃管.浙江省丽水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通过实施非营养性吸吮(NNS)、腹部按摩及合理体位等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疾病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7例早产儿随机分成经口微量喂养组14例和胃管喂养组13例。观察两种喂养方式在呕吐、腹胀、口腔炎、低血糖、黄疸、继发感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吸入性肺炎等发生情况。然后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经口微量喂养较胃管喂养在腹胀、口腔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减少。而在呕吐、低血糖、黄疸、NEC、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口喂养较胃管喂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陈翔艳 《四川医学》2014,(3):414-4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间断鼻胃管喂养,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喂养耐受时间、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开始增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功能,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产儿鼻胃管喂养的方法.方法 对两组40例早产儿分别于生后24小时内及生后3天内给予鼻胃管喂养,监测早产儿自行吸吮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喂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生后24小时内比生后3天内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自行吸吮时间早、体重开始增长时间早、黄疸消退时间短、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等.结论 不能吸吮的早产儿应尽早进行鼻胃管喂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方法:将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自行吸吮及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减少并发症,有效提高早产儿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李传金 《中原医刊》2003,30(12):27-28
早产儿吸吮力差 ,易发生乳汁吸入 ,胃食管反流及胃排空延迟等症状 ,故发生喂养困难 ,造成营养不良 ,我们对这一部分早产儿经胃管给予母乳喂养 ,并对部分喂养不耐受者给予胃肠促动力药物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对于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住院、不能吸吮的 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均在生后 12小时内入院。治疗组 40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12例 ,孕周 ( 32± 3)周 ,出生体重 ( 14 85± 30 2 )克 ,Apgar评分≥ 8分 32例 ,4~ 7分 6例 ,≤ 3分 2例。对照组 40例 ,其中男 2 4例 ,女16例 ,…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又称为未成熟儿,指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一下.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早产儿存活率逐渐提高,其中喂养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早产儿喂养质量是早产儿存活和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关键[1] .  相似文献   

14.
徐翠英 《吉林医学》2013,34(18):3703-370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儿各喂养不耐受指标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体重开始增加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及呕吐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对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功能、促进发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量喂养对早产儿早期喂养不耐受喂养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胎龄≤34周、出生后1周内反复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量喂养组(38例)和中断喂养组(40例),比较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改善及喂养结局的差异性.结果 相对于直接中断喂养,微量喂养3~5天的患儿...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胃肠喂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早产儿胃肠喂养的临床特点,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方法对我院NICU室2001年8月-2004年8月住院的240例早产儿进行喂养相关因素调查及分析。结果47例出现喂养不耐受占19.6%,主要表现为频繁呕吐、腹胀、胃潴留、胃内咖啡样物、胎粪排出延迟和奶量不能完成等。喂养耐受和不耐受两组的胎龄、体重、开奶日龄、达足量喂养日龄及住院天数等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产儿易发生喂养不耐受,体重越轻,胎龄越小,越易喂养不耐受,有窒息史的早产儿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若早产儿生命征平稳,在出生后6天内应尽可能开始胃肠道喂养或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发育有良好促进作用,且能很好地耐受胃肠喂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舒适护理对早产儿喂养情况和体重增长的影响及预防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早产儿89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每日摄入奶量、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每日体重增长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表现。结果干预组每日摄入奶量、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每日体重增长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腹胀、呕吐、胃残留、排便不畅等表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体位护理、胃肠道护理、抚触等护理措施可提高早产儿舒适度和促进胃肠道功能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吗叮啉混悬液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对我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86例进行喂养相关因素的调查,开奶后口服吗叮啉混悬液的胃排空情况和相关耐受因素的改善,并对使用吗叮啉组和未使用组进行相关因素的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吗叮啉混悬液后对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4.6%,而使用吗叮啉后两组患儿的胃排空情况、腹围、体重增长、大便情况等有明显差异。结论吗叮啉混悬液对促进早产儿胃动力,提高早产儿对喂养的耐受力有重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护理人员正确掌握喂养耐受指标是避免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儿抚触对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于本院住院,符合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标准的患儿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洗胃、鼻饲、补液等常规综合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抚触3次/d,10~15 mini次.A组与B组患儿的胎龄和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好转情况.结果 A组腹胀、呕吐消失时间、拔除胃管时间、缩短住院天数,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早产儿抚触对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胎龄34周以上胃肠内喂养不耐受新生早产儿合理的喂养方式.方法 将126例胎龄34周以上新生早产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42例.A组:温开水、50 g·L-1葡萄糖水和1:1稀释早产奶各喂养3次,每次间隔3 h;B组:温开水、50 g·L-1葡萄糖水和1:1稀释早产奶各喂养6次,每次间隔3 h;C组:温开水、5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