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0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全切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药物及护理,而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心理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焦虑和抑郁及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焦虑和抑郁的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总的健康状况、身材与相貌、积极感受、人际关系、社会支持、性生活、精力、睡眠、思索、自尊等方面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极感受和疼痛表现则均低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全切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帮助患者减少手术引起的焦虑和抑郁恐惧情绪,并且会对患者术后的心理改变有明显的调适作用,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姚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59-59,10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焦虑和抑郁和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并能提高患者总的健康状况和积极感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子宫全切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子宫全切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2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焦虑、忧郁及病情恢复的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地减轻子宫全切术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少患者术后抑郁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子宫全切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妇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还给予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的焦虑症状和抑郁情绪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子宫全切围手术期中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甚至解除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入选的子宫全切术患者80例随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则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一系列的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组发生并发症人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子宫全切术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子宫全切患者护理干预期间给予心理护理和信息支持的效果.方法 将2008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54例子宫全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和信息支持,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10天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状态为(41.02±8.55)分,抑郁状态为(40.03±6.22)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子宫全切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和信息支持,能够更好地降低患者的紧张和焦虑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科室2008—2011年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1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身心康复的过程及结局。结果:术前及术后3个月SAS、SDS评分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的调查显示,观察组在是否存在疼痛、失眠、性生活障碍、精神状态萎靡几个方面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秀兰  韩雪  李佳境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0):2429-242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子宫全切除术的作用。方法:将100例行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入院时和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由护士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给予心理指导并加强与家属沟通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对其开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子宫切除后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行子宫全切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泌阳县妇幼保健院接受子宫全切术治疗的102例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与盆底肌收缩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盆底肌收缩压力高于对照组,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子宫全切术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盆底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子宫全切术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全子宫切除的病人1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按照护理程序常规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皆于入院时、术前1d、术后3个月填写SAS、SDS测量表,于入院时、术后7d、术后3个月填写WHO-QOL-100测量表,观察两组在手术前、后的情绪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组在术前1d、术后3个月的焦虑、抑郁状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焦虑以两组在术前的差异最大,提示护理干预改善焦虑于术前效果最明显,抑郁状况以两组在术后3个月的差异最大,护理干预改善抑郁于术后效果最明显。干预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术前、术后7d各项评分接近(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效地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缓解子宫全切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尤以手术后期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术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术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44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配合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干预,即从入院到出院给予认知、情绪、感觉、行为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恐惧、焦虑的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恐惧、焦虑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子宫全切术患者的恐惧、焦虑,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杨红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860-2861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子宫全切术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强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对比2组干预后焦虑抑郁状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比术前明显下降,干预后2组之间评分出现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焦虑与抑郁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评分(98.0±3.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0±5.69)分(P<0.05)。结论社会心理因素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抑郁和焦虑具有较大影响,实施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家人间的沟通以及增强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全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对照组SCL-90总分及9个因子得分均高于观察组,除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因子外,其它因子在两组间的得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部分生理状况的改善及对生活的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子宫全切患者实施心理行为干预改善了患者的心里状态、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和早日康复,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赵康  张守娥  邸雁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9):153-154,15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心理及性生活的影响。方法431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在术前术后给予系统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只解答患者的疑问,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心理及性生活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女性魅力自信心、性欲、性高潮出现频率、性交频率、与爱人交流性问题、对性有困惑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心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子宫全切术患者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及性生活指导,可以改善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及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加强心理干预的有效性和心理研究。方法对患者采取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和子宫全切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试验组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措施。结果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的试验组患者明显改善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对照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明显不如试验组。结论有效疏导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紧张等负面心理,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子宫全切除术的作用.方法:将100例行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入院时和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由护士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给予心理指导并加强与家属沟通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对其开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子宫切除后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广泛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宫颈癌广泛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膀胱残余尿量和留置导尿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100ml和留置导尿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促进宫颈癌广泛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相似文献   

18.
心理护理在子宫全切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中菊  孔祥娟 《中外医疗》2009,28(17):157-157
目的心理护理在子宫全切术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本科的子宫全切术患者进行交流获得资料。结果加强与患者的交流,通过心理护理可以促进并最大限度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结论对子宫全切术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并提高心理护理质量,可以促进子宫全切术患者的康复治疗并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子宫全切术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巴彦淖尔市医院妇产科的子宫全切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8人,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心理护理,对照组68人,采用常规心理护理方法.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其效果。结果:实验组焦虑、抑郁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可有效降低子宫全切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改善子宫全切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45岁以下的子宫肌瘤患者在腹式子宫全切术术前及术后焦虑、抑郁的变化。以及心理干预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组条件的90例患者于入院时、术前1d、术后半年进行SAS、SDS自评量表评估.随机将46例作为干预组,除行腹式子宫全切术外,在围手术期行心理干预。干预方法:支持性心理治疗、健康教育、个别深入的心理治疗、家庭和社会支持治疗等;对照组44例仅采取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的变化.结果:45岁以下的子宫肌瘤患者在子宫全切术前、术后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焦虑、抑郁,并且改善焦虑于术前效果最明显,改善抑郁于术后半年效果最明显.结论:应重视并了解子宫肌瘤患者对子宫全切术存在的不良心理,积极进行心理干预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