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山东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为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06年山东省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和2007年山东省恶性肿瘤现患状况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按照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方法计算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s)、失能引起的寿命损失年(YLDs)、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和各种肿瘤的残疾权重,YLDs采用直接法进行测算,并对测算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结果 山东省人群因各种恶性肿瘤共导致138.3万个DALYs.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为山东省人群健康负担最重的4种主要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负担的71.45%以上.95%的恶性肿瘤健康负担为早死所致,伤残负担仅占5.26%.DALYs不确定性范围约为±11%,YLDs的不确定性高于YLLs.结论 恶性肿瘤对山东省人群造成的健康负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肺癌、肝癌和胃癌应成为山东省恶性肿瘤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疾病.  相似文献   

2.
应用伤残调整寿命年测量山东省居民疾病负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伤残调整寿命年测量山东省居民疾病负担,提出该地区主要卫生问题,为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东省2000—2005年19个疾病监测点的死因监测资料为基础,利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方法计算不同疾病在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所造成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其中,YLDs根据WHO公布的亚太区2002年疾病负担数据进行估算。结果:2000—2005年山东省疾病监测系统居民因为早死和残疾年平均损失149.74个DALYs/千人,其中,76.6%的DALYs损失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致,14.1%由传染性疾病等引起,9.2%因为意外伤害造成;接近1/2(45%)的DALYs损失发生在60岁以上人群;恶性肿瘤为造成男性居民DALYs损失的首位原因,其次为精神行为疾患、意外伤害、脑血管病和心脏病等,女性居民则以精神行为疾患为DALYs首位原因,其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以循环系统疾病、精神行为疾患和恶性肿瘤为首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造成山东省疾病负担DALYs损失的主要原因,对于精神行为疾患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发病率资料的缺乏。  相似文献   

3.
魏咏兰  苏晶  张菊英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47-4649
伤残调整期望寿命(DALE),亦称失能调整期望寿命,是以寿命表为基础,根据一套完整的健康状态表及各健康状态相应的权重,计算得到的完全健康(或等价完全健康)期望寿命[1]。DALE是一种对人群存活率、死亡率、不同健康状况的流行率  相似文献   

4.
疾病负担是确定卫生资源配置优先权的基础,疾病负担的评价与分析正在逐渐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行政决策部门的常规工作,而选择适合的疾病负担研究方法才能保证疾病负担测算的科学性。该研究拟系统评价伤残权重、年龄变量、贴现率等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重要参数的本土化合理性,并探索在现有疾病监测系统基础上建立我国完善的常规疾病负担测算体系。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主要心脑血管疾病负担测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测算浙江省主要心脑血管疾病的疾病负担。方法利用2006年浙江省死亡监测数据和相关疾病现场调查获取的资料,使用沙利文法,计算因患心脑血管疾病而损失的期望寿命(DLE)和去除心脑血管疾病后的伤残调整预期寿命(DALE),以评价心脑血管疾病的疾病负担。结果共获取有效样本27391人,其中男性13965人,占51.0%,女性13426人,占49.0%;浙江省人口的出生时期望寿命为75.20岁,0岁~组因冠心病、高血压、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脑血管病等5种心脑血管疾病而损失的期望寿命将为2.05岁,其中高血压占的比例最高,经心脑血管疾病调整后0岁~组的伤残调整预期寿命为73.15岁;女性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疾病负担高于男性,城市人群高于农村。结论女性和城市人口因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伤残导致其DLE高于男性和农村人群。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居民伤残调整期望寿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成都市居民失能严重程度,通过失能调整期望寿命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Sullivan法计算人群伤残调整期望寿命.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成都市居民失能严重程度明显上升,0岁组伤残调整期望寿命为65.55岁,期望寿命因失能损失了9.15岁.结论:失能对老年人和女性健康影响较大,应关注疾病造成的非致死性失能后果,提高人群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伤残调整期望寿命(DALE),亦称失能调整期望寿命,是以寿命表为基础,根据一套完整的健康状态表及各健康状态相应的权重,计算得到的完全健康(或等价完全健康)期望寿命[1].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伤残调整生命年一直被应用于全球疾病负担的测算.文章将对这一指标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2013年2型糖尿病伤残调整寿命年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定量估计浙江省人群2013年2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方法 使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0)方法,利用浙江省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数据,借助DISMODⅡ软件计算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损失寿命年(YLL)。结果 2013年浙江省2型糖尿病每千人DALY值为5.36人年,女性(5.49人年)高于男性(5.24人年),城市(5.47人年)高于农村(5.42人年);DALY强度主要集中在老年组,其中以80~84岁人群最高(32.63人年/1 000人)。2型糖尿病主要引起伤残负担,YLL/YLD=0.62。结论 浙江省2型糖尿病平均YLL率高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波市白血病疾病负担及趋势。[方法]依据宁波市白血病监测资料,计算宁波市居民白血病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结果]宁波市白血病总疾病负担DALY为30 681.26人年,负担强度为1.06人年/1 000人,男性疾病负担DALY及强度均略高于女性,疾病负担主要集中在40岁及以上的年龄群,白血病疾病负担强度未呈现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宁波市白血病疾病负担相对稳定,并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加强10岁以下及50岁及以上人群预防控制工作,以降低白血病造成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居民恶性肿瘤疾病负担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许红  刘达伟  毛德强  曹佳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1):1283-1285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对重庆市居民所造成的疾病负担,比较健康评价指标的差别。方法 用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评价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并与传统健康评价指标患病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伤残损失生命年(YLD)与患病率比较,前4位疾病的顺位一致,其他疾病的顺位有差别;DALY与死亡率比较,前6位和第9位疾病的顺位一致,其他疾病的顺位有差别;重庆市城市居民2000年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按DALY排序,前5位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食管癌。结论 用DALY指标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综合性更好,考虑了人的社会价值等因素,重庆市居民恶性肿瘤的防治重点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食管癌。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浙江省居民1998、2003和2008年健康期望寿命以及年龄、性别和城乡之间的差异.方法 利用浙江省死因监测资料和浙江省卫生服务调查家庭户成员相关健康资料,采用Sullivan法计算健康期望寿命.结果 浙江省居民期望寿命、健康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比值,1998年为73.89岁、58.09岁和78.62%,2003年为75.91岁、57.76岁和76.08%,2008年为76.70岁、59.57岁和77.66%.浙江省居民期望寿命、健康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比值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下降.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男性健康期望寿命比值高于女性.城市居民期望寿命高于农村居民,但是农村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比值均高于城市居民.结论 浙江省居民期望寿命随着年份递增而递增,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的健康期望寿命存在差异,应采取不同卫生政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糖尿病患病和死亡对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 采用去病因健康期望寿命计算方法,整合人群死因、健康自评以及糖尿病患病等资料,定量分析糖尿病对人群健康期望寿命的影响以及造成健康损失的内部构成。结果 2013年浙江省15岁居民健康期望寿命为55.80岁,去除糖尿病病因,男、女性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分别增加0.86岁和1.13岁,城市和农村居民分别增加1.04岁和0.66岁,女性居民增幅大于男性居民,城市居民增幅大于农村居民;糖尿病死亡、患病造成的健康寿命损失分别为0.10岁和0.79岁,患病/死亡健康寿命损失之比为7.92。结论 2013年浙江省居民糖尿病患病导致的健康寿命损失远大于死亡,应降低城市地区,特别是女性人群的糖尿病流行水平是减少糖尿病对人群健康寿命影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广东省慢性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健康调整期望寿命。方法 基于广东省第五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通过欧洲五维度三水平健康量表对人群生存质量进行评价。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和等级logistic回归评价慢性病对人群生存质量的影响,并用期望寿命和健康调整期望寿命指标评价慢性病对人群健康的综合影响。结果 共纳入68 550名居民数据进行分析,等级logistic回归显示在校正了社会人口学特征后,慢性病对生存质量各个维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疼痛/不舒服维度的影响最大[OR=4.48(95% CI:4.20~4.77)],其余依次为焦虑/抑郁[OR=3.95(95% CI:3.62~4.31)]、日常活动[OR=3.69(95% CI:3.37~4.04)]、行动[OR=3.63(95% CI:3.34~3.94)]和自我照顾[OR=3.30(95% CI:2.98~3.66)]。慢性病患者期望寿命比非慢性病人群平均少12.7年,健康调整寿命平均减少14.6年(男性减少17.8年,女性减少9.7年)。人群去慢性病健康调整期望寿命收益为3.8年(男性为5.1年,女性为2.0年)。结论 慢性病会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各维度,从而减少患者的健康调整期望寿命,给人群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健康负担。从卫生政策和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看,需为慢性病患者尤其是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全面可及的医疗照护,照护需不仅关注生理健康也要注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广州市期望寿命和健康调整期望寿命(HALE)的时空分布,量化不同病因及其后遗症对健康的综合影响。方法 利用2010-2019年广州市CDC的死因监测数据和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公开数据,基于寿命表法和沙利文法分别估算期望寿命和HALE,以伤残损失寿命年折合法计算去病因健康调整期望寿命。使用Joinpoint对数线性回归分析时间趋势,并描述空间分布。结果 2019年,广州市居民期望寿命为82.9岁(男性80.1岁,女性85.9岁),HALE为75.6岁(男性74.0岁,女性77.3岁)。中心城区相对城区边缘有更高的期望寿命和HALE,且期望寿命与HALE的差值更小。2010-2019年,广州市居民期望寿命和HALE整体呈上升趋势。全市期望寿命增加2.8岁[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0.4,95%CI:0.3~0.4],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加2.8岁和2.9岁;全市HALE增加2.4岁(AAPC=0.3,95%CI:0.3~0.4),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加2.5岁和2.2岁。因传染性疾病、孕产妇疾病、新生儿疾病和营养疾病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为6.2年(AAPC=-4.2,95%CI:-5.3~-3.1),因非传染性疾病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为14.7年(AAPC=1.6,95%CI:0.9~2.3),因伤害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为6.3年(AAPC=-3.5,95%CI:-4.5~-2.6)。其中,因肌肉骨骼疾病、皮肤和皮下疾病、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糖尿病和肾脏病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高居前5位。结论 2010-2019年广州市居民期望寿命和HALE稳定增长,但城区边缘居民的生命质量低于中心城区。非传染性疾病是健康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需根据地域特征制定健康政策和防治措施,针对重点疾病合理分配社会医疗资源,以降低其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遵义市居民期望寿命,了解主要死因对遵义市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数据和漏报数据,运用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简略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寿命损失年数和损失率等指标。结果 2014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居民期望寿命为75.76岁,男性和女性依次为73.41岁和78.43岁,女性期望寿命比男性高5.02岁。去除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后,人均期望寿命可依次增加6.66、2.03、1.97、1.35和0.40岁,男性期望寿命增幅与全人群一致,女性期望寿命顺位与全人群略有差别,呼吸系统疾病居第2位。去除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后,期望寿命分别增长2.80岁、2.31岁、0.92岁、0.87岁。结论 遵义市居民期望寿命值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中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现状及其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对2015年中国居民与全球主要国家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进行比较;分析全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的差异和1990-2015年全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的变化幅度。结果 2015年中国居民的期望寿命为76.2岁,健康期望寿命为68.0岁,分别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4岁和5.2岁。2015年中国人均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女性均高于男性。我国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较高的省份有上海、北京、香港、澳门、浙江、江苏、天津和广东等东部发达省份,较低的省份有西藏、青海、贵州、新疆和云南等西部省份。1990-2015年,中国居民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均呈上升趋势,期望寿命增加了9.5岁,健康期望寿命增加了8.4岁。全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增加的岁数均高于健康期望寿命增加的岁数。结论 1990-2015年中国居民的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各省之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十堰市儿童疾病负担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儿童预防保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分析十堰市城区2007-2009年死因监测数据,采用WHO推荐方法计算十堰市城区儿童死亡率、早死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fe lost,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ost due to disability,YLD)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评价十堰市城区儿童的疾病负担。 结果 十堰市2007-2009年儿童平均死亡率男性1.11‰,女性0.69‰,男女合计0.90‰;感染性、孕产妇、围生期和营养性疾病(Ⅰ),非感染性疾病(Ⅱ),伤害 (Ⅲ)死亡率分别为0.36‰,0.28‰,0.23‰,不同死因的死亡率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三类死因死亡率0~4岁组均高于5~14岁组,男童死亡率高于女性。男童DALY为84.15/千人,女童为51.56/千人,男女合计为68.47/千人,男童高于女童。以死亡率进行疾病负担评价,围生期疾病(0.289‰)、意外伤害(0.204‰)、恶性肿瘤(0.079‰)、先天异常(0.072‰)、心血管疾病(0.066‰)等疾病排在前5位。以DALY评价疾病负担,前5为排序变为神经精神疾病(31.60‰)、围生期疾病(12.12‰)、意外伤害(11.25‰)、呼吸系统疾病(5.33‰)、先天异常(4.23‰)。 结论 儿童疾病负担要从疾病死亡负担和健康负担进行综合评价,围生期疾病、伤害是导致儿童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测量江苏省大丰市农村居民疾病负担,确定主要健康问题,为制定卫生防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DALY为测量单位,采用间接法估算大丰市1997~2006年的疾病负担,并分析了疾病负担的时间趋势。结果1997~2006年,大丰市每千人年均损失152.85个DALY,其中传染性疾病占4.72%,非传染性疾病占86.08%,损伤和中毒占9.20%。10年来,该市三大类疾病负担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前5位疾病负担病因中,恶性肿瘤下降趋势不明显,循环系统疾病呈明显上升趋势,精神疾患、慢性呼吸道疾病、意外伤害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大丰市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精神疾患、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该市主要的卫生问题,制定更完善的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规划,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