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肖瑛  蔚芳 《吉林医学》2010,31(19):3094-3096
目的:分析西安市公务员高血脂、脂肪肝、高血糖、高尿酸、前列腺增生及乳腺增生的发病状况,为护士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在西安市中心医院体检的3 023名公务员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高血脂、脂肪肝、高血糖、高尿酸、前列腺增生、乳腺增生发生率、各年龄段发生率、性别之间发病的差异及各年龄段之间发病率的差异。结果:高血脂发病率41.32%,男性发病率是43.14%,女性发病率36.45%;脂肪肝发病率20.15%,男性发病率23.27%,女性是11.78%;高血糖发病率9.76%,男性发病率11.55%,女性4.98%;高尿酸发病率14.03%,男性17.59%,女性4.50%;男性前列腺增生男性发病率25.27%;女性乳腺增生发病率56.87%。男性与女性在高血脂、脂肪肝、高血糖、高尿酸的发病有统计学意义,部分年龄段发病率也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对3023位体检结果进行分析,西安市公务员的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发生率较高,且男女发病率存在差异,各年龄段发病率也存在差异,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正确的生活方式,强调公务员定期体检,通过相关因素的干预,改善公务员队伍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杜昭钦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186-187
目的 研究一区域内职工脂肪肝的发病率及年龄分布情况,探讨脂肪肝的超声诊断、发病因素及治疗.方法 收集我院2007~2008两个年度内本地区铁路职工健康查体25371人次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脂肪肝人数为6304例,发病率30%;女性脂肪肝人数为581例,发病率13%,平均脂肪肝发病率为27%,男女脂肪肝发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脂肪肝患者与非脂肪肝者生活习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脂肪肝发病率男性35岁前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36~55岁为高峰,56岁以后逐渐下降;而女性脂肪肝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女性50岁后脂肪肝发病率与男性基本相同.肥胖、嗜酒、职业特点及糖尿病等均为引起脂肪肝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武汉地区脂肪肝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脂肪肝及脂肪性肝炎的流行现状与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湖北省武汉市水果湖地区体检人员3 649人,测定体重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BS)、谷丙转氨酶(ALT)、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等生化指标及肝脏B超。结果:共检出脂肪肝913人,患病率为25.01%,其中男722例(79.1%),女191例(20.9%)。脂肪肝发生随年龄上升而上升,男性50-60岁患病率最高,女性60-70岁最高。脂肪肝随BMI上升而上升,体重、身高资料齐全者880人,超重者及肥胖者808例(91.8%),其中肥胖者占68.1%。脂肪肝伴发高血压病者214例(23.4%),空腹血糖大于6.1 mmd/L者258例(28.3%),高血脂症者604例(66.2%)。脂肪性肝炎发病率6.4%。结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脂肪肝发病率直追发达国家,男性明显大于女性,6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男性、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糖代谢紊乱为脂肪肝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健康人群脂肪肝发病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将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来我院进行消化系"B"超健康体检的3 963例作为调查对象,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脂肪肝检出阳性率17.11%.其中男性检出率30.88%,女性检出率9.60%,轻度脂肪肝占86.73%,中度占13.27%.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肝检出率有所增加,50岁以下年龄组同一年龄段脂肪肝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阳性者大部分为轻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不同职业人群各年龄段脂肪肝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职业人群脂肪肝流行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体检中医务人员、高校教师、干警、机关工作人员共11 0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职业进行分组,分析不同职业人群脂肪肝患病情况,根据是否患脂肪肝分为脂肪肝组及非脂肪肝组,对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人群脂肪肝患病率为36.46%,男性患病率(45.41%)高于女性(26.49%),男性40~60岁患病率较高,女性50岁之后患病率开始上升,60岁后患病率较高;不同职业女性脂肪肝患病率无明显不同,而40~60岁的不同职业男性脂肪肝患病率不同,机关工作人员患病率高于其他职业;年龄、体质指数、舒张压、尿素氮、尿酸、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肝表面抗体与脂肪肝的发生有相关性,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乙肝表面抗体是保护性因素。结论男性脂肪肝重点防治年龄为40~60岁,女性为绝经期后;生活方式对脂肪肝的发生有明显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脂肪肝的患病风险;脂肪肝患者主要为肝细胞轻、中度损伤,血脂、血压、血糖、血尿酸、体质指数的控制可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脂肪肝     
王安 《大家健康》2009,(5):10-10
近年来,中国人脂肪肝的患病率节节攀升,据最新调查表明,上海和广东两地人群中,脂肪肝患者分别为17%和15%,高发年龄段为男性40-50岁,女性60岁以上。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肥胖儿童,其发病率高达80%左右。专家指出,除遗传外,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嗜酒、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等都能诱发脂肪肝,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并保持合理的体重和腰围。  相似文献   

7.
陈曦  杨丽 《中国医药导报》2014,(33):148-150,157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420例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11例发生脂肪肝作为脂肪肝组,其余1209例为非脂肪肝组,比较两组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的FBG、TC、TG、HDL-C LDL-C、SBP、DBP、BMI水平.结果 1420例体检者中出现脂肪肝211例,占14.86%,其中,男170例,发病率达16.63%,女41例,发病率达10.30%,男性脂肪肝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x2=-13.478,P<0.05),其中,男性30~<40岁以及40~<50岁脂肪肝发病率达20.00%、20.14%,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女性40~<50岁、50~60岁脂肪肝发病率达12.67%、11.58%,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脂肪肝组患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患者的FBG、TC、TG、LDL-C、SBP、DBP、BMI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脂肪肝组患者的HDL-C均显著低于非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肝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关系密切,临床应结合上述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制订综合防治措施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并评估社区45~59岁年龄段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的发病危险。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上海市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59岁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上海市沪东社区33个居民委员会(居委会)中的5个,每个居委会选取符合标准的社区居民138例为研究对象,共纳入690例。本研究由问卷调查(性别、年龄等及健康状况、既往史),体格检查(体质量、血压等),实验室检测(血糖、血脂等)组成。比较男性与女性不同年龄段ICVD危险因素发生率、男性与女性不同年龄段10年ICVD发病危险度得分与《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十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的对应参考值(危险评估参考值),评估男性与女性不同年龄段10年ICVD发病危险度,比较不同性别需干预率。结果 最终纳入636例,其中男262例(占41.2%),女374例(占58.8%)。男性BMI升高发生率和吸烟率均高于女性(P<0.05);其余危险因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血压控制不良发生率升高(P<0.001);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血压控制不良发生率和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升高(P<0.001)。男性50~54、55~59岁年龄段及女性45~49、50~54、55~59岁年龄段ICVD发病危险度得分均高于危险评估参考值(P<0.05)。男性10年ICVD发病危险度极低危、低危发生率分别为53.8%(141/262)和40.5%(106/262),女性10年ICVD发病危险度极低危、低危发生率分别为79.7%(298/374)和13.9%(52/374)。男性需干预率为5.7%(15/262),女性需干预率为6.4%(24/3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8,P=0.720)。结论 本社区中年人群中,除了45~49岁年龄段的男性,ICVD平均危险度得分均高于参考值,提示将ICVD一级预防的防线前移,年龄段下移,将是今后社区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脂肪肝     
近年来,中国人脂肪肝的患病率节节攀升,据最新调查表明,上海和广东两地人群中,脂肪肝患者分别为17%和15%,高发年龄段为男性40-50岁,女性60岁以上。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肥胖儿童,其发病率高达80%左右。专家指出,除遗传外,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嗜酒、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等都能诱发脂肪肝,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并保持合理的体重和腰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脂肪肝与胆囊结石发病率之间的关系以及超声诊断情况.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体检的1 210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脂肪肝、胆囊结石等发生情况,总结脂肪肝与胆囊结石临床超声图像诊断资料,分析脂肪肝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结果 脂肪肝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10.58%)明显高于非脂肪肝胆囊结石发生率(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60岁阶段人群脂肪肝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在12.00%以上,其中41岁~50岁年龄段人群脂肪肝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12.44%)以及51岁~60岁年龄段人群脂肪肝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12.7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结论 脂肪肝与胆囊结石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加强预防脂肪肝有助于降低胆囊结石发生率;而超声作为胆囊结石诊断的重要手段,具有安全可靠、重复性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50岁以下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对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年龄分组:组1年龄<50岁39例;组2年龄>60岁40例作为对照.比较2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病变特点、病死率关系.结果 50岁以下MI病人前壁、前间壁部位梗死率(51%)高于组2(32.5%),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05).组1中有冠心病家族史明显高于组2(P<0.005).随访:组1:3%死亡;组2:20%死亡.结论 50岁以下MI病变特点以前壁、前间壁部位为主,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后较高龄患者好.  相似文献   

12.
陈波  王可  张洪松 《四川医学》2008,29(7):903-904
目的 探讨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79例体健者进行身高、体重、血压、实验室检测及B超、心电图检查.结果 检出脂肪肝101例(11.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以<49岁青年男性较多(39%).脂肪肝患者体重指数(BMI)>25占69.3%,血三酰甘油、胆固醇升高占71.3%,血压升高占27.7%.结论 中青年男性、肥胖、高脂血脂、高血压、糖代谢紊乱等因素与脂肪肝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脂肪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运用超声体检筛选出的158例脂肪肝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158例脂肪肝病例.其中男102例,发生率为64.5%,女56例,发生率为35.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0岁以下66例,发生率为41.7%;40岁以上92例,发生率为58.3%.结论 超声显像诊断脂肪肝准确率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1200名高级知识分子脂肪肝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级知识分子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对脂肪肝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脂肪肝的发生及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将1200名体检者进行体重指数、身高、血压、肝功能、空腹血糖、血脂、肝脏B超等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患者420例(35%),非脂肪肝受检者780例(65%),脂肪肝组的血脂、空腹血糖、血压及体重指数(BM I)、丙氨酸转氨酶均比非脂肪肝组明显增高(P<0.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并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高级知识分子脂肪肝发生率高,主要为非酒精性脂肪肝。高血脂、高血糖、高丙氨转氨酶、高血压及肥胖是造成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控制其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该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超声诊断脂肪肝的统计和分析,研究脂肪肝发病规律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超声诊断349例脂肪肝中与发病年龄、饮酒、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结果:349例脂肪肝中16~30岁发病率11.46%,31~45岁发病率53.01%,46~60岁发病率20.06%,60~70岁发病率15.47%;同时发现有饮酒史28.07%,合并肥胖27.22%,合并高血脂26.65%,合并高血糖24.36%,合并高血压17.8%,与服药有关5.44%,合并其他疾病8.60%.结论:脂肪肝在31~45岁年龄段发病率高;与饮酒、肥胖及合并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百色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员脂肪肝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干部群体中脂肪肝的患病情况.方法 对参加健康体检的百色市直属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及离退休职工3 624人进行B超及实验室检测调查.结果 百色市机关事业单位人群脂肪肝检出512人,患病率为14.13%,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3.20%、女性患病率为15.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0.067);男性各年龄段患脂肪肝的比例以40~60岁为最高,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6,P<0.05).女性20~30岁患病率最低,50岁以上年龄段患病率最高,各年龄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88,P<0.01);脂肪肝患者中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17.3%,高三酰甘油血症23.5%,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44.6%,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1.2%.结论 脂肪肝的发生与性别无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步增高,男性患病率有趋向年青化的现象,脂肪肝组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比例明显比非脂肪肝组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脂肪肝的发病率及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得出结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脂肪肝患病率逐年升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男性以酒精性脂肪肝为主.女性则以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主.且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体重指数及血脂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自2005年5月~2007年12月1496例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704例,女792例,年龄50~70岁。采取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其脂肪肝与性别、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非肥胖者脂肪肝患病率老年男性为3.2%,老年女性为3.7%。肥胖者脂肪肝患病率老年男性21.6%,老年女性18.8%。与伴有或不伴脂肪肝的肥胖者相比,伴有脂肪肝的非肥胖者中,男性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发病率高;女性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发病率高。结论老年患者中,脂肪肝男女发病率相同,脂肪肝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30-131
目的:探讨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对脑梗死患者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对220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年龄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170例,占77.3%;冠心病128例,占58.2%;高血脂22例,占11%;感染57例,占26.0%;糖尿病34例,15.46%;低钾26例,占11.8%。男性年龄50~70岁,平均65岁,女性年龄60~80岁,平均70岁。结论:脑梗死发病大多与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有关,约40%与感染、糖尿病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低钾成为脑梗死病加重的诱因。发病年龄女性大于男性,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青年男女脑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方法:对121例青年男女脑梗死(男83例、女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在36~45岁年龄段明显高于15~35岁年龄段,分别为67.77%、32.23%。②青年男女脑梗死有明确病因的分别为73例(87.95%)、34例(89.47%),其中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58例(47.93%),心源性脑梗塞16例(13.22%),脑血管病变15例(12.40%)。③青年男性脑梗死主要病因及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饮酒、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高血脂、糖尿病,而青年女性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依次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糖尿病、饮酒、口服避孕药。结论:青年男性脑梗死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为青年男女脑梗死共同的主要的常见病因及危险因素,青年男性脑梗死的其它主要相关高危因素还有饮酒、吸烟等,而围产期及产褥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妇产科手术、口服避孕药等则为青年女性脑梗主要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