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的图形化知识挖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了用于治疗不同证型的方剂的药物性味归经配伍规律。分别以用于治疗血虚血瘀证和血虚血瘀兼有血热证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将方剂中的中药分别按性味归经进行分布,应用计算机图形化技术形成分布图。总结分析了不同证型方剂性味归经分布图的共同特征和差异点,与用于各种证型的方剂相对应,研究其配伍规律。通过该方法得到了治疗血虚血瘀证及兼有血热时的不同方剂作用特点,与传统中医理论一致。该方法用于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研究,可以将中医理论转化为数字化的图形研究,更加直观、形象,便于从中发现规律,为中医方剂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
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的图形化知识挖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研究了用于治疗不同证型的方剂的药物性味归经配伍规律。分别以用于治疗血虚血瘀证和血虚血瘀兼有血热证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将方剂中的中药分别按性味归经进行分布,应用计算机图形化技术形成分布图。总结分析了不同证型方剂性味归经分布图的共同特征和差异点,与用于各种证型的方剂相对应,研究其配伍规律。通过该方法得到了治疗血虚血瘀证及兼有血热时的不同方剂作用特点,与传统中医理论一致。该方法用于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研究,可以将中医理论转化为数字化的图形研究,更加直观、形象,便于从中发现规律,为中医方剂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3.
基于复杂网络挖掘古代止痛方剂用药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凡红  李明  李敬华  牛亚华 《中医杂志》2013,54(2):145-148,166
目的 通过复杂网络挖掘技术,总结古代止痛方剂的核心药物、配伍规律及用药特点,以期为疼痛的临床治疗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汉代到金元时期的代表性方书著作14部,收集止痛方剂2 746首,建立中药止痛方剂数据库并进行术语规范;利用复方药物配伍的无尺度网络规律,构建止痛方剂复杂网络,分析止痛方剂的核心药物及配伍规律.结果 按疼痛部位分类,挖掘出腹痛、胸心痛、头痛、肢节痛、腰痛、胁痛、眼目痛、咽痛、全身痛、齿痛在汉唐、金宋元时期排名前10位的高频单味药和药对.结论 运用复杂网络挖掘技术,得到了汉唐、宋金元时期治疗各类痛证的核心药物、配伍药对以及用药特点,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挖掘历代止痛方剂的用药配伍规律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近5年现代文献中治疗痞满的方药进行总结分析,探索中医药治疗痞满证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从近5年现代文献中检索出方剂106首,计算机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药物的使用频次、方剂的证型分布、核心药对以及新组处方,总结中医药防治痞满证的方剂配伍规律。结果:治疗痞满证的证型统计,以肝胃不和证方剂最多,其次是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和胃阴不足证。在用药频次统计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有陈皮、甘草、木香、白术、茯苓、党参、干姜、人参、肉桂、厚朴,药物分类以温中补虚药、理气药、燥湿化痰药、健胃消食药出现频次高,四气统计以温、平性药出现频次高,五味以辛、苦味药出现频次高,归经以脾、胃、肺经药居多。药物组方分析得出常用药对5个,关联密切药组2个;新方组合分析得出核心药对11个,核心组方8组,候选出新处方8个。结论:理气燥湿是治疗痞满的首要治法;温中补虚是治疗痞满的关键;降逆止呕、消食除胀是治疗痞满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医方集解》为清代著名方论书之一,本文通过对其中所应用附子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对附子常用的配伍药物进行统计分类,进而对其配伍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方剂用药规律,本文基于公开文献信息,收集、整理、规范糖尿病治疗的方剂,并建立糖尿病治疗方剂的结构化数据库,运用软件中的数据统计及挖掘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分析显示,高频药物包括黄芪、当归、茯苓、丹参,药物组合出现频次前3位包括丹参、黄芪,当归、黄芪,山药、黄芪,药物关联度较高的为六味地黄丸或桃红四物汤中的药物组合。目前认为,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以益气、活血、补肾为主,针对糖尿病不同阶段、不同证型进行药物配伍,对提高糖尿病的综合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国方剂数据库》中治疗瘀毒证的方剂药物组合配伍特点。方法:利用《中国方剂数据库》,运用主题词检索提取治疗瘀毒证的方剂,运用频次统计分析其高频药物,利用关联规则分析治疗瘀毒证的药物间配伍关系。从功效、主治、药对配伍等多角度探讨治疗瘀毒证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治疗瘀毒证方剂176首,涉及中药331味。在高频药物中,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清热药占比最高。关联规则显示,123首内服方剂中核心药物组合有32个,53首外用方剂中核心药物组合有17个,常用配伍有: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杀虫止痒药,杀虫止痒药+活血化瘀药+化湿药。结论:《中国方剂数据库》收录治疗瘀毒证的方剂主要以清热解毒凉血药物为主,辅以活血、通经、止痛、理气、熄风、燥湿等药物,为临床应用活血解毒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炎组方配伍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和整理古今治疗慢性肾炎方剂 439 首,将方中药物按功用分类,并作各单味药物的使用频率统计。结果:健脾益 肾、化瘀通络类药物是其主要部分或基本组成,常配伍药物为利水渗湿药、清 热药、理气药、温里药、解表药、泻下药、收涩药等。提示:治疗慢性肾炎的组方 规律,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析治疗视疲劳中医方的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为资料来源,按照选方标准把收集到的方剂采用用药频率统计、药物功效归类、配对筛选等方法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针对视疲劳证的特点,在配伍用药时涉及补虚药、解表药、清热等,不是药味的简单叠加,而是多类药的有机配伍,以滋阴补血解表为宗。  相似文献   

10.
方剂组成不是药物堆砌,也不是将药效相加,而是根据病情需要,在辨证立法基础上,按照一定组织原则,选择适当药物组合。构成方剂的药物组分包括君、臣、佐、使四个部分,它概括了方剂的结构和药物配伍的主从关系。方剂学是系统性知识体系,配伍规律是其灵魂,借助数学方法对内在规律和方剂配伍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中医发展和规范化及指导临床应用及中医现代化进程发展有重要意义。中医方剂各药物间存在量效关系、药效关系、证效关系、候效关系等;遵循阴阳五行学说,不同病症对应不同方剂,也可相同方剂,每个方剂都符合某一相同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