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情况,及早开展学龄前儿童弱视防治,加强视力保健。方法:采用分层组群的抽样方法对幼儿园2969名5~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进行筛查,视力异常者到本院眼视光科进一步确诊治疗。结果:2969名受检学龄前儿童中视力异常检出率为42.5%,随年龄增长其发生率下降(P<0.05),弱视患病率为17.4%。结论:学龄前儿童弱视患病率高,应引起重视,对视力不良的学龄前儿童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弱视是由于视觉剥夺和,或双眼相互作用异常所引起的单侧或双侧视力减退,眼科检查时没有可察觉的器质性病变.弱视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眼病.儿童正处于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及时早期干预、及时正确的治疗可能会改变儿童一生的命运.儿童弱视治疗的最佳年龄是学龄前3~6岁。但如果积极规范治疗,仍可取得良好效果,笔者在临床中的两例较大儿童弱视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儿童弱视是眼科常见病,发病率2%-4%,其危害不仅影响患儿视力,不及时治疗还会影响立体视功能的建立。近年来,弱视呈发病年龄下降、发病率上升。6~8岁之前视为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年龄相关,年龄愈小疗效愈好,成人治疗无望。所以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对弱视儿童进行治疗和训练非常重要。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和邵阳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弱视患儿的服务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翠清 《全科护理》2009,7(35):3240-3240
弱视除器质性病变外,儿童、青少年弱视(远视、远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通过治疗视力可以提高。目前常用的弱视治疗方法有光学矫正镜、遮盖疗法、红光刺激疗法、压抑法、家庭精细目力训练。对50例(89眼)弱视进行治疗,大部分视力明显提高,特别是12岁以下儿童视力提高更明显。现将观察与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龙江镇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视力发育状况,以及弱视在学龄前儿童各年龄段的患病率。方法对龙江镇4 500名3~7岁幼儿园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及屈光筛查。结果 4 500名儿童检出视力低常512名,视力低常率为11.4%;屈光异常476名,屈光异常率为10.6%;弱视327名,弱视率为7.3%;屈光不正为弱视的主要因素,占96.76%。结论弱视是影响儿童一生的眼病,预防、治疗弱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曹县学龄前儿童视力水平及弱视患病率,唤起社会各界对儿童眼保健的重视,及早发现和治疗弱视,我们于2004年9月对曹县城区托幼机构进行了儿童弱视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怒江州4个幼儿园儿童弱视患病情况,为以后防治弱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普查视力,并行眼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视力低常者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矫正视力≤0.8者为弱视。结果:普查2134人,弱视患病率为3.05%。结论:对儿童弱视及其原因绝大多数老师和家长都不了解,需进一步宣传教育,使儿童弱视能够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1250名学龄前儿童的斜视及弱视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斜视、弱视情况,为保护儿童视力提供依据。方法:对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幼儿园的125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斜视、弱视健康检查。结果:斜视的检出率0.88%,弱视的检出率2.68%。与国内报道的接近。结论:弱视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主要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弱视是一种视觉异常现象 ,眼部无明显病变 ,矫正视力 0 .9以下 ,与屈光不正不同 ,是儿童发育时期常见的眼病。它不仅表现视力低下 ,更重要的是没有双眼单视功能 ,造成立体视盲 ,所以不能从事高、精、尖工作。根据Nelson统计 ,患病率为学龄儿童的 1.3 %~ 3 .0 %。弱视的治疗与年龄密切相关 ,年龄越小 ,效果越好 ,成人后治疗基本无望[1] 。最佳治疗年龄为 1岁~ 5岁[2 ] 。因此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视力的前提。目前 ,对弱视的研究多着重于治疗方面 ,而对其年龄分布及如何早期发现涉及较少。现对我院 110 7例弱视儿童首次就诊年…  相似文献   

10.
小儿弱视治疗的主动干预三步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低于正常1.0者,称弱视。弱视是损害青少年视功能较重的眼病,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遮盖法、视刺激疗法、后像疗法治疗小儿弱视。根据儿童心理特点,我们在护理上采用心理护理和治疗护理相结合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 临床资料 接受弱视治疗48例,其中斜视性弱视9例,屈光不正性弱视28例,剥夺性弱视13例。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8岁。2 干预方法2.1 科学训练法 首诊视力检查非常重要,在治疗过程中要经常对视力进行监测。应依照标准严格要求,熟练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全天遮盖治疗对年龄在10~14岁弱视儿童是否有效。方法 51例年龄在10~14岁之间的有临床症状的弱视儿童,对其相对健眼全天遮盖,同时鼓励患者近距离使用弱视眼,随访3个月弱视眼视力无提高,或弱视眼视力提高至与对侧眼视力相当,或对侧眼出现视力回退时,终止遮盖治疗。所有受试儿童视力均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记录。结果 通过治疗,51例患儿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提高0.46个对数单位。其中有3例因相对健眼出现视力回退而停止遮盖治疗;19例因双眼视力相当而终止遮盖;29例由于连续随访3个月后,视力无提高而终止遮盖。治疗结束后,42例坚持随访超过12个月,其中包括因对侧眼出现视力回退的3例,在撤除遮盖1个月后,3例该眼视力均回复到原来水平。42例弱视眼在撤除遮盖后平均14.5个月内,均无视力回退。结论 全天遮盖治疗能够提高10~14岁弱视儿童弱视眼视力,包括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及屈光参差合并斜视性弱视,并且不会降低对侧眼视力。  相似文献   

12.
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是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由于未能用单眼或双眼做中心注视而造成的视力减退.眼科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弱视治疗的预后与治疗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疗效愈高,成人后则治愈无望.故应引起广泛重视.学龄前儿童应每年进行一次视力筛查,使不少患儿得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儿童弱视是视觉发育性疾病,在儿童视觉发育敏感期,采用传统的遮盖,压抑,CAM法,可使许多患者视力提高至正常,但对于一些难治性弱视(包括重度弱视,大龄弱视儿童),很难达到满意效果。应用胞二磷胆碱治疗难治性弱视,是近年来提出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0年2月~2002年12月就诊的80名难治性弱视患儿试用胞二磷胆碱,现将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影响儿童视力和立体视觉的常见眼病[1],发病率约为2%~4%,是一种可治疗的视力缺陷疾病。本文对我科诊治的168例儿童弱视作一系统详尽的分析,旨在高度重视此病,并能早期发现和治疗弱视,对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8年9月至2006年9月间经门诊诊治的资料完整的弱视患儿168例(275眼),初诊年龄3~12岁,其中男性86例,女性8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76例(45.24%),屈光参差性弱视62例(36.91%),斜视性弱视30例(17.85%)。1.2辅助检查视力(包括远近视力)、屈光检查、散瞳后查眼底、注视性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网络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对102例儿童弱视(152眼)散瞳检影后分别按年龄、程度、注视性质分类,采用网络治疗,并配合遮盖疗法及穿彩珠等家庭训练治疗3个月。结果总治愈率为82%,有效率为95%。随访1年,失访23例38眼,31例42眼复发,复发率为36.8%(42/114)。继续原治疗方案后视力恢复至随访前。结论用网络治疗儿童弱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视是在幼年型视觉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接受适宜的视觉刺激,使视觉发育受到影响,所产生的视功能减退。其主要表现为视力低下。我国儿童弱视发病率为2.8%左右。弱视在临床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先天性弱视。儿童弱视多与远视密切相关。我们自1998~2006年间,采用家庭综合疗法治疗弱视,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108例儿童弱视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弱视除器质性病变外,儿童、青少年弱视(远视、远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通过治疗视力可以提高.目前常用的弱视治疗方法有光学矫正镜、遮盖疗法、红光刺激疗法、压抑法、家庭精细目力训练.对50例(89眼)弱视进行治疗,大部分视力明显提高,特别是12岁以下儿童视力提高更明显.现将观察与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47例视力达0.6以上的弱视儿童,在综合疗法治疗弱视的基础上,配合应用同视机进行三级融合机能检查,[1]并针对性地进行立体视加强训练,对没有同时视,单眼抑制或交叉抑制的弱视儿童,采用同时视训练及消除抑制训练,对具有同时视,融合范围低于正常的弱视儿童,进行了融合加强训练,对体视范围低于正常者,进行体视加强训练。实践表明,对缩短弱视的治疗时间,建立和完善弱视儿童的立体视觉,提高弱视的治愈率,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儿童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发病率为2%~3%,弱视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本院从2004年起采用P-vep自律空间频率刺激疗法治疗儿童弱视并与常规综合疗法作相关比较。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本组135例,其中男76例,女59例;年龄3~10岁。单眼弱视55例(55眼)、双眼弱视80例(160眼),共215眼。均符合1985年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通过的弱视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做远、近视力,矫正远、近视力,眼底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眼病。均按常规用1%阿托品眼膏1次/晚涂眼,连续7d,瞳孔完全散大后检影验光,并行治疗性配镜。1·2分组以上135例(215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3~6岁儿童弱视的患病状况,从而对弱视儿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对珠海市10所幼儿园的2800名3~6岁儿童,在自然光线下以5m距离进行视力检查,并用角膜映光法,遮盖去遮盖法查眼位,将远视力低于1.0列为视力低常,对视力低常和斜视者给予0.5%阿托品眼药水/膏,3次/d,连用3d,于第4天行验光检查,并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查矫正视力,同时做眼科常规检查。结果受检儿童患弱视69例(2.46%),以屈光不正性弱视(52.17%)居首位。其次是斜视性弱视(24.64%)和屈光参差性弱视(15.94%)。结论儿童弱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屈光不正。儿童弱视的漏诊、漏治率较高,需加强儿童眼保健工作,早查早治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促进视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