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免疫学概述     
一、前言研究免疫反应的科学叫免疫学,它是劳动人民和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自十六世纪我国人民创用人工方法预防天花以来,经过无数劳动者的辛勤劳动,才逐步形成一门完整的科学。目前已发展成包括免疫遗传学、免疫生物学、免疫化学、免疫生理学、免疫病理学、免疫药理学、细胞免疫学、分子免疫学、临床免疫学等几个分支。  相似文献   

2.
中国免疫学发展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免疫学方法预防疾病的国家 ,早在明代 ,中国人用鼻苗法预防天花已有确凿记载。大约距此 2 0 0年后 ,Jenner的牛痘苗、Pasteur的炭疽减毒活疫苗才逐渐问世。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当代免疫学突飞猛进的两大时期 ( 1 9世纪和 2 0世纪中叶 )正遭遇清代的闭关锁国和“文化大革命”,但是 ,中国的免疫学家仍对免疫学做出了卓越贡献 ,为中国的免疫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拥有了一支朝气蓬勃的后备队伍。远在 2 0世纪 30年代 ,我国免疫学家刘思职教授就在抗体提纯、抗原抗体的定量反应甚至用计算的方法预示抗体的效价方面做出了惊人的…  相似文献   

3.
早在千余年前,我国已能用人工接种的方法来预防天花,开创了免疫学的历史。但由于封建社会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摧残,长期停滞不前,未能有所创新。解放以后,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了生物制品的质量及数量,短期内就基本上消灭了过去不断流行的天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并控制了许多常见传染病。目前我国在免疫学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基础,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免疫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开创阶段(公元10~18世纪) 公元10世纪,我国创用人痘法预防天花,后传至亚、欧诸国。此实为免疫学的经验时期。  相似文献   

5.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作为医学生,如果不掌握免疫学的理论知识,就无法理解临床上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预防、治疗及预后判断。近年来,免疫学技术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作为医学生,学好医学免疫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医学免疫学是公认的最难的基础医学课程之一。这就对医学免疫学教师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刚刚从事免疫学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免疫学青年教师的进步不仅仅靠自身的努力,而应该有一套好的、系统的培养方案。我们就多年的青年教师培养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作为医学生,如果不掌握免疫学的理论知识,就无法理解临床上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预防、治疗及预后判断。近年来,免疫学技术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作为医学生,学好医学免疫学的理论知  相似文献   

7.
免疫学(ImmunoIogy)最早概念“扶正祛邪”及使用“种人痘防天花”的人工免疫法,早在我国二千多年和一千多年前,就有明确阐述,并在实践中运用。《伤寒杂病论》(以下简称《本论》)其中有关扶正祛邪的论述与现代的免疫学思想十分相似。本文试就《本论》的免疫学思想作一浅析,以冀发掘《本论》中的科学精华,加快中医现代化步伐。  相似文献   

8.
免疫学是一门古老的为预防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最早在我国南宋时期,公元十一世纪,即已发明了种痘预防天花的办法,后来经过中东而传入欧洲。到十九世纪末期,由于微生物学的发展,发现了许多种病原微生物,免疫学也随之而有了很快的进展,对于大多数传染病,都找到了免疫诊断、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方法;对于免疫的理论、也先后提出了体液(抗体)和细胞(吞噬细  相似文献   

9.
人痘接种术作为牛痘接种术发明的先导 ,为中国人民预防天花 ,乃至在世界范围内消灭天花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堪称现代免疫学的先驱。然而 ,人痘接种术最终被牛痘接种术所取代 ,走向了消亡。究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 ,但理论中医学研究的滞后在人痘接种术的消亡中难辞其咎。反思和探讨人痘接种术从发端到鼎盛再到衰亡的深层原因 ,对于审度和探讨理论中医学的走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刺与免疫     
“针刺疗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针刺防病治病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免疫”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18世纪《免疫类方》,在明朝,我国已用天花病人瘟痂预防天花。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就用免疫的理论与技术对针刺进行了研究,但这方面文献比较零乱,本人就所阅读的资料,综述如下。一、针刺与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11.
人们最早的免疫学(Immunology)知识,从牛痘天花开始.上世纪60年代以后现代免疫学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二十多年来,由于免疫学理论与实践的迅猛发展,其内容已渗透到医学科学各个领域,从基础到临床,从病因、发病机理到诊断,预防、治疗,无不密切相关。为适应我省医学发展的需要和广大医务人员的要求,本刊从本期起连载免疫学基础知识专题讲座,其内容包括:免疫系统、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免疫应答、变态反应、自身免疫病、肿瘤免疫,免疫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3.
近代免疫学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免疫学测定方法、技术的不断改进。自八十年代始,临床上已普遍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OKT系列检测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为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开辟了新的途径。为探讨肿瘤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我们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试剂购自武汉  相似文献   

14.
免疫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是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从 1 6世纪中国人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算起 ,直至今日 ,免疫学的发展已有三个半世纪 ,前后经历了经验免疫学时期、实验免疫学时期 (或称科学免疫学时期 )及现代免疫学时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研究重点及突出的贡献。纵观免疫学的发展史 ,也与其它学科的发展一样 ,都遵循实践—理论—实践这一发展规则。免疫学源于医学实践 ,人们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 ,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经过简单到精细的科学实验 ,上升为有规律性、有指导性的理论 ;反过来又指导医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美联社日内瓦1979年10月23日电】世界卫生组织(WHO)官员要求发展中国家废除强迫性预防天花接种,并说现在接种牛痘苗的危害性可能比患天花的危害性还大。预定在1979年10月25日宣布:世界上最后的非洲之角已消灭了天花。在1980年5月计划在内罗毕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消灭。天花小组情报发言人姆厄西(Jim Mghee)说:“在1980年5月作出天花已在地球上消灭的最后决定时,我们希望所有的国家都停止强迫性牛痘预防接种”。已有两年未检查出天花病例,现在接种牛  相似文献   

16.
天花,一个恐怖的名字。中世纪曾经肆虐欧洲,称霸一时。那时的欧洲大地上,丧钟时鸣,人们谈“花”色变。 在天花流行的年代,患天花的都是儿童和青少年,这种病的痘疹侵害到皮肤深层,又偏偏在脸上出的最多,恢复以后就毁了容,落下了麻面终生,给人的心理上造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 其实,预防天花的方法很简单,也极为有效,那就是种牛痘。本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发起消灭天花的运动,接种牛痘疫苗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免疫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技术上都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步和成果的不断获得,免疫学对其它医学分支特别是中医药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医药与免疫关系的研究已经从临床观察深入到机制探讨,不少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中药的作用原理已得到阐明,免疫学技术无论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还是在中医药基础研究方面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人痘接种术是现代免疫学的先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花在汉末流入中国,晋代葛洪在《肘后救卒方》中首次作了描述并开始有治疗方药,至北宋已可能有种人痘预防天花方法出现,而明代隆庆年间则可肯定有一种人痘中心存在于安徽宁国府太平县。清代康熙帝大力提倡、推广,人痘术同时传到了国外。其中英国的种人痘医生琴纳将之改造成种牛痘术,并最后导致了现代免疫学的诞生和发展,终于在1980年由WHO宣布全球消灭天花。本文论证了从人痘到牛痘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且指出:经中国改良以后的人痘术有相当大的安全可靠性,西方人仅仅学去了中国早期的痘浆法,所以危险性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9.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简称HCG)是由胎盘滋养叶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临床上应用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方法来检测尿和血中的HCG含量,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但这些方法灵敏度低或准确性差,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HCG放射免疫法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超微量新技术法,它是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免疫学原理相结合的定量测定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确等优点,国内自1972年开始应用于临床,目前对诊断早孕、绒毛膜上皮癌、葡萄胎及计划生育研究等已大量应用。我院自1979年开始采用上海生物制品所供应的HCG药盒,以放射免疫双抗体法测定  相似文献   

20.
近日,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对外发布了“接种天花疫苗以预防猴痘病毒感染”的临时性指南,建议参加猴痘暴发流行调研以及与护理受感染个体和动物相关的所有人员应接种天花疫苗以避免感染猴痘病毒。此外,CDC还建议那些曾与被确诊的猴痘感染病例或动物关系密切或亲密接触者也应接种天花疫苗;这些人可在暴露猴痘病例后的14天内接种疫苗。但田于天花疫苗并未获准用作猴痘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