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龙氏治脊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经神经定位、触诊检诊及颈椎X线片、MRI三步定位诊断明确的颈源性头痛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应用龙氏治脊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常规推拿手法和灸法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头痛(VAS评分)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观察组减少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比86.7%,P<0.05)。结论龙氏治脊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能有效解除症状,疗效确切,操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综合康复治疗颈源性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改琴 《中国康复》2008,23(2):112-11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手法、牵引和中药热敷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更显著;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81.0%、98.3%与12.0%、77.5%,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能显著提高颈源性头痛患者的痛阌值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袁小敏 《中国康复》2013,28(3):189-190
目的:观察整脊结合热敏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整脊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加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疼痛发作次数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脊结合热敏灸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优于非甾体抗炎药加肌松药,操作安全,患者易接受,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30例,其中颞部疼痛患者行耳颞神经阻滞,顶枕部疼痛患者行颈椎旁神经阻滞,均配合手法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30例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总有效率93.3%;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针对颈源性头痛的不同部位采用神经阻滞并联合手法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加牵引、手法按摩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颈源性头痛患者144例随机分为A组(头痛宁治疗组)、B组(颈部牵引、按摩治疗组)、C组(头痛宁加颈部牵引、按摩治疗组)。牵引选坐式颌枕带颈部间歇牵引,手法治疗选乳突后、枢椎横突、枕下三角等处扳机点,观察治疗后1个月、3个月后的VAS评分及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VAS评分及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个月C组VAS评分及发作次数与A组、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VAS评分及发作次数治疗1个月后与3个月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源性头痛选择头痛宁能迅速缓解疼痛,颈部牵引加手法按摩则能纠正紊乱的颈椎力学结构及肌肉筋膜,两者兼用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单纯头痛宁药物治疗或牵引、按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选用都梁软胶囊联合步长脑心通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颈源性头痛患者65例,由计算机以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给予步长脑心通治疗,实验组33例给予都梁软胶囊联合步长脑心通治疗,治疗后进行随访,分别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抑郁状态量表(SDS)进行评分,然后对其两组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VAS和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用都梁软胶囊联合步长脑心通对治疗颈源性头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枕神经阻滞在颈源性头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超声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探操作行患侧枕神经阻滞,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枕神经阻滞: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持续2周。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治疗1周和1个月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入路的实际穿刺深度和穿刺时间缩短,感觉阻滞增高,穿刺成功率增高,患者满意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周和1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较治疗后1周亦下降,但超声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枕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盲探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浓度大容量与常规浓度剂量的利多卡因混合镇痛液在颈源性头痛神经阻滞治疗上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用符合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的108例患者,分为2组各54例。治疗组以0.1%利多卡因60~80mL加得宝松0.5rnL、甲钴胺1mg。对照组以0.5%利多卡因40mL加得宝松0.5mL、甲钴胺1mg分别行枕神经、Q横突、颈部竖棘痛点阻滞,注射镇痛液3~5mL。每周1次,4次为一个疗程。评价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2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时的头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低浓度大容量利多卡因用于颈源性头痛的神经阻滞是一种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联合电针刺激等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颈源性高血压100例,按入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顺利完成临床研究且能提供可靠临床试验数据。观察组采用丹参川芎嗪联合电针刺激等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刺激等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压情况、疼痛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治疗前,动脉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动脉Vm均高于对照组,动脉RI和P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压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压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电针刺激等治疗颈源性高血压可改善患者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能达到降低血压及缓解疼痛的目的,且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Mulligan手法联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CEH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颈椎牵引及人迎穴改良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Mulligan手法治疗,持续治疗10 d。于治疗前、治疗10 d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定,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组患者椎动脉(VA)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平均血流速度(Vm)。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92±0.67)分和(2.32±0.54)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椎动脉PI、RI及Vm值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RI值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0.56±0.07) vs (0.63±0.07),P<0.05]。 结论 Mulligan手法联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治疗CEH患者具有协同作用,其疗效明显优于单一人迎穴改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椎手法复位与中频脉冲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CEH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中频脉冲治疗,观察组应用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头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查时,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颈中频脉冲比较,颈椎手法复位治疗CEH的短期疗效更佳,且可显著缓解患者头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及颈椎旁双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源性头痛的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颈椎旁阻滞治疗,观察组采用星状神经节及颈椎旁双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h及治疗后1个月的疼痛程度数字评分(NRS).[结果]两组患者NRS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h和1个月两组NRS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h和治疗后1个月较治疗前NRS均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及颈椎旁双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确切并持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颈2横突局部注射配合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56例确诊为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予颈2横突局部注射得保松加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对照组28例,予颈2横突局部注射得保松。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的程度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VAS评分下降(6.1±1.8)分,较对照组的(3.8±2.5)分明显,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2.1%,好转率为14.3%,无效率为3.6%;对照组的治愈率为46.4%,好转率为32.1%,无效率为21.4%,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2横突局部注射配合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显著,患者头痛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较单用颈2横突局部注射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讨针刺联合中药热透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我院2014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中抽取66例进行讨论,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依据其治疗方式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3例接受针刺治疗,研究组33例接受针刺联合中药热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3.94%)高于对照组(78.79%),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比较两组患者ROM评分、VAS评分,组内比较治疗后低于治疗前,数据差异明显(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ROM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治疗颈源性头痛采用针刺联合中药热透方式,颈部活动度得到明显改善,能有效缓解疼痛,提升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颈源性头痛采用刃针疗法配合推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2月我社区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刃针疗法配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VAS与ROM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源性头痛采用刃针疗法配合推拿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度洛西汀治疗伴有失眠的颈源性头痛(CEH)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伴有失眠的颈源性头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均接受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1次/周,共4次。观察组除星状神经节阻滞外,加口服度洛西汀。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临床疗效评估判定疼痛治疗效果,睡眠质量(Sleep Quality,QS)评分判定失眠是否改善,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VAS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间临床疗效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间Q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度洛西汀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改善失眠,联合治疗效果更佳,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下针刀松解寰枢关节联合关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超声引导寰枢关节后方阻滞治疗,观察组(45例)行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寰枢关节联合关节阻滞治疗,观察住院全程,术后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伴随症状积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疼痛发作频率降低,疼痛持续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1周、1个月、2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2个月疼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1个月、2个月,两组患者NDI评分、伴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1个月、2个月两组患者血清IL-6、ET-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1周、1个月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60例,随机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电针治疗,观察组加用核心肌群训练,共治疗2周。在治疗前、治疗第2周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分别使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法(VAS)评估疼痛强度,使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疗效问卷评分观察腰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改良JOA腰痛疗效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30.0%,P0.05)。结论:电针治疗结合腰部核心肌群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2周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9.
杨启明  汪燕  陈捷 《中国康复》2013,28(5):363-364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不全脱位(GHS)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GHS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均采用理疗及偏瘫侧肩关节的主、被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及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治疗后评定肩关节复位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复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并生物反结馈肩胛带肌群,对治疗脑卒中后GHS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颈椎调整手法配合颈部核心肌群功能锻炼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颈源性头痛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予以颈椎调整手法治疗,观察组34例予以颈椎调整手法配合颈部核心肌群功能锻炼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05%)明显高于对照组(84.38%),且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随访,颈部核心肌群功能锻炼组复发率低。结论:在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中,将颈椎调整手法配合颈部核心肌群功能锻炼治疗效果确切,达到协同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