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进全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09-2910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胸腰椎骨折病例共90例,平均分成2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经伤椎置钉螺钉固定,对照组患者接受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疗效优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伤椎单侧椎弓根植骨再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跨伤椎单侧椎弓根植骨再置钉固定治疗的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经伤椎单侧椎弓根植骨再置钉固定治疗的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  相似文献   

3.
严学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809-2810
目的:分析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植骨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40例,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取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恢复情况、伤椎前高压缩比及术后早期锻炼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植骨手术治疗腰椎骨折患者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6):715-716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3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行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组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纠正率和腰背痛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纠正率和腰背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创伤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学创新》2015,(29):117-119
目的:研究并分析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组)和观察组(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组),每组各33例。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情况及手术前后的椎体相关参数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12 h疼痛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及6个月的椎体相关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综合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单阶段胸腰椎骨折经伤椎置钉与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6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分两组,每组33例。在所有患者中,予以对照组支骨锥弓根钉治疗,予以观察组伤椎置钉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指标检测情况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伤椎置钉术与植骨椎弓根钉术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不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避免术后伤椎高度丢失,在手术出血量与手术时间等方面,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采用椎弓根螺钉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跨伤椎2节段4钉固定,B组为伤椎置钉3节段6钉固定,观察2组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腰痛程度。结果2组手术前伤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末次随访时的丢失程度均显著低于A组(P<0.01)。B组术后腰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并减轻其后凸畸形,且远期丢失率低,后遗腰痛轻微,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固定技术在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分成2组,即经伤椎置钉内固定组33例和跨伤椎置钉内固定组28例,观察2组病人术前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术中出血量的改变、手术时间、Cobb角改变、骨折椎体植骨融合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经伤椎置钉内固定组患者在椎体高度、Cobb角改变、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植骨融合等方面,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疗效均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伤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33例(患者均为新鲜骨折且伤椎及邻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其中15例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18例跨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分别随访观察患者伤椎高度、后凸畸形(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5一36个月,平均10个月,伤椎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有利于充分矫正后凸畸形及维持矫正效果,有助于伤椎恢复伤前高度,显著增强内固定系统牢固性和脊椎稳定性,减少卧床过久及加重骨质疏松等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进行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经胸腰椎后侧正中切口入路,观察组30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将两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短节段固定+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78例,2013年1月以前35例患者用传统的后路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2013年1月以后43例患者选用短节段固定+伤椎置钉治疗,再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短节段固定+伤椎置钉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短节段固定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平均下地时间组间比较,传统固定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下地时间长于研究组,且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11.338,P=0.000 0)。结论:临床上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伤椎邻近椎体的短节段固定+伤椎置钉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显著,脊柱后凸矫正满意,失败率低,值得临床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钉棒微创内固定系统结合经椎弓根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 疗效。方法 2015 年2 月-2016 年1 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无需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0 例,随 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 例在“C”型臂透视引导下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对照组20 例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取髂骨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参数和影像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 完成手术,获得随访13 ~ 24 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伤椎Cobb''s 角低于术前(P <0.05);观察组和对照 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术前(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优 于开放组(P <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术后胸腰段Cobb''s 角(过屈位/ 过伸位)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术后伤椎均未出现“蛋壳”效应。结论 经皮椎弓根钉棒微创系统 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安全可靠、矫正效果满意、术后恢复快、保留胸腰段活 动度,并有效防止伤椎出现“蛋壳”效应,能够即刻增加伤椎椎体的骨容量及前柱的抗压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平均分为2组,分别给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和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对比治疗半年后2组Cobb角度的变化情况和引流量.结果 治疗组患者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半年后Cobb角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影响较大,给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可以有效固定骨折,且治疗后Cobb角度恢复较好,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本文选择我院2010年3月到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患者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极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7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计算机法分为对照组(n=37,予以椎弓根内固定术)和试验组(n=37,予以伤椎置钉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其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统计比较,试验组94.6%高于对照组72.9%(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试验组为2.7%,对照组为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腰椎骨折伤椎置钉术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椎骨骨折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方法来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前Cobb角度平均为(21.98±6.79)°,平均椎体压缩率为(58.19±11.12)%。愈合人数0例;术后3个月后,Cobb角度平均为(5.69±4.89)°,平均椎体压缩率为(16.01±6.56)%,愈合人数29例;术后1年,Cobb角度平均为(6.88±5.01)°,平均椎体压缩率为(18.68±6.98)%,愈合人数34例。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后路AF内固定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AF内固定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对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伤椎及上下邻椎椎弓根固定治疗,随访患者3个月~2 a(平均1.2 a),观察畸形纠正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压缩椎体高度恢复良好,Cobb角明显减小,椎管内占位明显降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降低。结论:后路AF内固定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固定可靠,易于维持椎体高度,椎体复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伤椎置钉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150例患有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严格控制单一变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伤椎置钉术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传统的上下邻椎置钉术的疗法,胸腰椎骨折组采用伤椎置钉术的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治疗情况、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43.2±6.3)min明显长于伤椎置钉术组的手术时间(125.6±5.7)min,对照组的手术切口长度(12.6±3.7)cm长于伤椎置钉术组的手术切口长度(12.2±3.2)cm,手术中出血量(11.5±3.6)mL多于伤椎置钉术组的手术出血量(3.9±1.5),手术后住院时间(8.3±4.5)h长于伤椎置钉术组的术后住院时间(4.9±3.5)h.在出院持续恢复过程中,伤椎置钉术组患者的伤椎高度,逐步得到恢复,患者手术切口处均Ⅰ期愈合,通过3~6个月的时间,患者的骨折均愈合,并且没有出现感染等术后并发症,伤椎的压缩畸形也得到有效的矫正。并且在之后的检查中,已恢复的伤椎体高度没有出现明显的回缩,矫正角度没有出现明显的丢失。结论相对比传统的上下相邻椎置钉术,可以清楚的看到伤椎置钉术在进行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时,手术切口面积小,手术用时相对较短,手术后恢复显著。使用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是科学、有效地治疗方法,注重手术操作要点,可以大大的提高术后的恢复程度和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2):65-67+71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后正中入路治疗,实验组给予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指标、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差异。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120.53±15.69)m L、术后引流量(69.95±17.86)m L、VAS评分(2.43±0.93)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周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创伤小、安全性高,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椎体高度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与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胸腰椎骨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术后及末次随访各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在Cobb角和椎管侵占纠正及椎体前高压缩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较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缩短手术时间,能够较好地纠正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