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蘖葱头中新黄酮苷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百合科植物分蘖葱头(Allium cepa L. var agrogatum Don)鳞茎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从分蘖葱头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用IR,UV,MS,1HNMR,13CNMR,1H-1H COSY,1H-13C COSY和HMBC等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果 经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构为:槲皮素3′-甲氧基-4′-O-β-D-葡吡喃糖苷(I)、山奈酚(II)、槲皮素4′-O-β-D-葡吡喃糖苷(III)和槲皮素3,4′-二-O-β-D-葡吡喃糖苷(IV)。结论 化合物I为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分蘖葱头苷甲(Alliumoside A); II,III和I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嵊州刺果毛茛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嵊州刺果毛茛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溶剂提取和各种色谱法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3,6-二酮(I)、豆甾醇(II)、白头翁素(Ⅲ)、七叶内酯二甲醚(IV)、β-谷甾醇(V)、原儿茶醛(VI)、原儿茶酸(Ⅶ)和木犀草素(Ⅷ)。结论化合物I,Ⅳ,V,Ⅵ为首次从刺果毛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黄海葵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p.化学成分的研究(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黄海葵[Anthopleura xanthogrammica (Berkly]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p.的发酵液中首次分离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乙醇(I),(Z)N-[2,-(4,羟基苯基)乙烯基]甲酰胺(II);(E)N-(2,(4-羟基苯基)乙烯基]甲酰胺(III),邻苯二甲酸二异丁基酯(IV),其中化合物(III)为首次从天然界分离得到,它们的化学结构经理化数据和波谱分析,结合文献报道数据照得以确定。  相似文献   

4.
金钱草中黄酮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金钱草中分离制备标准品.方法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方法及IR,UV,MS,1HNMR,13CNMR,DEPT,HMQC,HMBC等光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金钱草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鼠李酮酸γ-内酯(I)、山奈酚-3-O-α-L-鼠李糖(1→2)-β-D-木糖苷(II).结论 I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金钱草素,I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夏枯草中的一个新三萜皂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夏枯草的化学成分,采用柱色谱法分离夏枯草化学成分,从夏枯草中得到1个三萜皂苷(I)和1个黄酮苷(II),化学及波谱法鉴定化合物I结构为16-氧-17-去甲基-3β,24-二羟基齐墩果-12-烯-3-O-β-D-葡糖醛酸苷;化合物II为刺槐素-7-O-β-D-葡糖苷。化合物I为一个新的三萜皂苷,命名为夏枯草新苷A,化合物II为首次从夏枯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卷柏中一个新木脂素苷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卷柏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卷柏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S,8r)-7,8-二氢-7-(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8-羟甲基-[1′-(7′-羟基)乙基-5′-甲氧基]苯骈呋喃-4-O-β-D-葡糖苷(命名为卷柏苷C,化合物I)、D-甘露醇(化合物II)、酪氨酸(化合物III)、莽草酸(化合物IV)。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I和III为首次从卷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IV为首次从卷柏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研究云南省勐腊地区产猫尾木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并采用质谱、磁共振等波谱学技术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勐腊产猫尾木种子中提取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6,7,3’,4’-五甲氧基黄酮(化合物I),3,6,7,4’-四甲氧基黄酮(化合物Ⅱ)。结论黄酮化合物I和Ⅱ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无纹紫背苔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风强  娄红祥 《药学学报》2000,35(8):587-591
目的 研究苔纲植物无纹紫背苔(Plagiochasm intermedium L.)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95%的EtOH回流提取,所得浸膏分部萃取后经硅胶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复分离纯化,并用1DNMR,2DNMR及X-ray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 结果 从无纹紫背苔中分离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双联苄类化合物Pakyonol(I), 24-乙基胆甾-5,22-二烯-3β-软脂酸脂(24-ethylcholesta-5,22-dien-3β-ol-palmitic acid ester,II), 22-羟基何伯烷(22-hopanol,III),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IV),胡萝卜苷(daucosterol,V),甘露醇(mannitol,VI)。 结论 II为新化合物, 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蝉翼藤根中的一个新二苯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蝉翼藤(Securidaca inappendiculata Hassk.)根的二苯酮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通过硅胶和凝胶反复柱色谱分离得到二苯酮类化合物;利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2个二苯酮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2-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二苯酮(I),4-羟基-2,6-二甲氧基-二苯酮(II)。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蝉翼藤二苯酮B;化合物II为首次自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桔梗中远志酸型皂苷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鉴定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A.DC]根中的远志酸型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得到3个化学成分,运用IR,MS,1H NMR和13C NMR等光谱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3种三萜皂苷:3-O-β-D-laminaribiosyl polygalacic acid (I),3-O-β-D-glucopyranosyl polygalacic acid (II)及polygalacin D (III)。结论化合物I是新化合物,II,III为已知化合物。化合物I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I和II也是首次从桔梗中分离得到的单糖链糖苷。  相似文献   

11.
裸花紫珠的脂溶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 Et Arn.)叶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大孔树脂HPD-10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裸花紫珠叶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1)、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七叶內酯(5)、乌苏-12-烯-3β-醇(6)、熊果酸(7)、β-谷甾醇(8)。结论 化合物5、6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香豆素类化合物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得的化合物类型。  相似文献   

12.
土茯苓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土茯苓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为土茯苓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聚酰胺、ODS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根据IR、1H-NMR、13C-NMR等谱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土茯苓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β-sitosterol palmitate,1)、β-谷甾醇(β-sitosterol,2)、胡萝卜苷(daucosterol,3)、1-棕榈酰基-3-O-β-D-半乳糖基甘油酯(1-O-hexadecanoyl-3-O-β-D-galactop yranosyl-glycerol,4)、落新妇苷(astilbin,5)、槲皮素(quercetin,6)、花旗松素(taxilfolin,7)、槲皮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4′-O-β-D-pyranglucoside,8)、异落新妇苷(isoastilbin,9)。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菝葜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西南山茶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西南山茶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西南山茶叶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quercetin,1)、芦丁(rutin,2)、槲皮素-3-O-α-D-阿拉伯糖苷(quercetin-3-O-α-D-arabinofuranoside,3)、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4)、槲皮素-3-O-β-D-鼠李糖苷(quercetin-3-O-β-D-rhamno-side,5)、山柰酚(kaempferol,6)、山柰酚-3-O-(2″,6″-二反式-对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2″,6″-di-(E)-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7)、羽扇豆醇(lupeol,8)、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9)、原儿茶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10)和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11)。结论化合物1~11均首次从西南山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为首次从山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红火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蝎子草属植物红火麻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红火麻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金色酰胺醇乙酸酯(aurantiamide acetate,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2α,3α,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2α,3α,19α-trihydroxyurs-12-en-28-oic,3)、东莨菪素(scopoletin,4)、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methoxy-4-hydroxybenzoic acid,5)、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 furaldehyde,9)、甘露糖(mannose,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红火麻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8~10为首次从蝎子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白英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白英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英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3)、槲皮素(4)、咖啡酸(5)。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白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小秋葵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小秋葵(Hibiscus trionumL.)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LH-20柱色谱法、重结晶法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小秋葵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即山柰酚(kaempferol,1)、槲皮素(quercetin,2)、芦丁(rutin,3)、山柰酚-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 pfero l3-O-(6-″O-trans-p-cou-m aroy l)--βD-g lucopyranoside),4)、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6-m ethoxy l-7-hydroxy lcoum arin,5)、6,7-二羟基香豆素(6,7-d ihydroxy lcoum arin,6)、β-谷甾醇(-βsitostero l,7)、胡萝卜苷(daucostero l,8)。结论化合物5、6为首次从木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为首次从小秋葵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见血封喉内生真菌Acremonium sp. J1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发酵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3-(2S,4S-dihydroxypentyl)-6,8-dihydroxyisocoumarin (1)、3-(2S-hydroxy-4-oxopentyl)-6,8-dihydroxy- isocoumarin (2)、(3β,22E)-麦角甾-5,7,22-三烯-3-醇 (3)、(3β,5α,6α,7α,22E)-5,6-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7-二醇 (4)、(3β ,5α,6β,22E)-麦角甾-7,22-二烯-3,5,6-三醇 (5)、腺苷 (6)、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7)和2-(4-羟苯基)乙酸乙酯 (8)。结论 8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见血封喉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Blum)种仁。方法对板栗种仁的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进行酸水解,水解物采用硅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NMR谱数据并参考文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1)、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2)、没食子酸(gallic acid,3)、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α-菠甾醇(α-spinasterol,6)、齐墩果酸(oleanane acid,7)、2α-羟基齐墩果酸(maslinic acid,8)、α-香树脂醇(α-amyrin,9)、单棕榈酸甘油酯(glycerolmonopalmitate,10)。结论化合物6、8为首次从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板栗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东北红豆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taSibe.et Zucc.)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physcion,1)、油酸甲酯(methyl oleate,2)、紫杉宁(taxinine,3)、5α-羟基-9α,10β,13α-三乙酰氧紫杉烷-4(20),11-二烯(5α-hydroxy-9α,10β,13α-triacetoxytaxa-4(20),11-diene,4)、云南紫杉宁C(taxuyunnanine C,5)、2-去乙酰氧-5α-羟基紫杉宁J(2-deacetoxydecin-namoyl taxinine J,6)、2-去乙酰氧紫杉宁J(2-deacetoxytaxinine J,7)、11-羟基-12-甲氧基松香烷-8,11,13-三烯-3,7-二酮(11-hydroxy-12-methoxyabieta-8,11,13-triene-3,7-dione,8)。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红豆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辽细辛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辽细辛地下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马兜铃酰胺Ⅰ(aristololactamⅠ,1)、7-甲氧基马兜铃酰胺(7-methoxy-aristololactam,2)、马兜铃酸Ⅳa(aristolochicacidⅣa,3)、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4)、5,7-二-O-β-D-吡喃葡萄糖基柚皮素(5,7-di-O-β-D-glucpyranosyl-narigenin,5)、2,6-二甲氧基-4-甲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2,6-dime-thoxy-4-methylphenyl-1-O-β-D-glucopyranoside,6)。结论化合物4、6为细辛属内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2、5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