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治疗胃窦血管扩张症的可行性。方法胃窦血管扩张症合并出血患者1例,静脉注射光敏剂PSD-007 5 mg/kg后即刻,以波长630 nm的半导体激光先用柱状光纤照射胃窦病变20 min,再以点状光纤照射10 min,功率密度均为80~100 mW/cm~2,总能量密度144~180 J/cm~2。术后第1周及第5周复查胃镜,第5周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并观察和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病变处渗血停止,扩张毛细血管颜色明显变暗,黏膜明显水肿。术后第4天患者黑便消失,大便潜血阴性。术后1周胃镜检查见胃窦近端异常扩张毛细血管基本消失,远端黏膜见表浅溃疡。术后5周患者贫血情况明显改善,胃镜检查见胃窦近端异常扩张毛细血管基本消失,黏膜光滑、完整,患者大便潜血持续阴性。术后及术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治疗胃窦血管扩张症具有靶向选择性高,止血作用确切,起效快,疗效持久,安全无创等优点,但尚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靶向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与护理特点。
方法:鲜红斑痣患儿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1~3岁。病变部位均为面部。采用血管靶向光动力治疗,激光器为全固态激光治疗仪(北京心润心公司产),波长532nm, 相似文献
3.
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眼科疾病检查手段的不断更新,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检出率逐渐增高,对其发病原因和治疗的研究也日益深人,现已知道很多因素能导致CNV。CNV尤其是黄斑处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容易出血、渗出,继而机化和瘢痕形成,病情反复发作,最终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目前治疗CNV的方法主要有激光照射、放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不同波长激光的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治疗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葡萄酒色斑(port-wine stains, PWS)又称鲜红斑痣,是发病率最高的血管畸形。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案为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然其疗效不尽如人意。自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将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运用于葡萄酒色斑后,显著提高了PWS治疗效果。本文就近年来葡萄酒色斑的PDT进展进行阐述,包括其可能的机制、疗效、影响因素与判定手段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比较波长为810nm、980nm半导体激光与1064nm的Nd∶YAG激光对离体肌肉组织间光凝的效果,为临床光凝治疗中激光参数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新鲜离体猪肉组织为实验对象,将75mm长的21G脊髓穿刺针插入肌肉组织进行光凝。三种激光均按能量分为180、300、1500J三组,每组又按输出功率分为3、5W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三种光敏剂介导的光动力疗法治疗上消化道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上消化道癌患者181例,分别应用血卟啉衍生物(67例)、血卟啉单甲醚(58例)及卟吩姆钠(56例)作为光敏剂,给药剂量分别为5、6和2mg/kg,于照光前6—24h静脉滴注。分别应用金蒸气激光和半导体激光作为治疗光源,功率密度200~400mW/cm^2,能量密度100~300J/cm^2。治疗1-5次后评价疗效:完全疗效(cR)、明显疗效(PR)、稍有疗效(MR)、无效(NR)。结果血卟啉衍生物组67例患者,cR5例(7.5%),PR40例(59.7%),MR16例(23.9%),NR6例(9.0%)。血卟啉单甲醚组58例患者,CR5例(8.6%),PR33例(56.9%),MR14例(24.1%),NR6例(10.3%)。卟吩姆钠组56例患者,CR6例(10.7%),PR33例(58.9%),MR12例(21.4%),NR5例(8.9%)。三组病例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血卟啉衍生物、血卟啉单甲醚和卟吩姆钠三种光敏光动力疗效治疗临床各期上消化道癌疗效相近,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是较好的姑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丁慧颖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8,17(4)
背景与目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其受体:FIk和FIt是内皮细胞介导血管生成的强启动子,血管生成对肿瘤生长至关重要.光动力学疗法(PDT)已经应用于神经胶质瘤治疗.用PDT治疗固体恶性肿瘤涉及到系统给药后,光敏剂富集在肿瘤部位后受光激发,光敏剂在肿瘤组织内的定位和光照产生活性氧物种(ROS)使之能杀伤肿瘤部位,而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临床对PDT治疗恶性胶质瘤的研究表明能引起胶质瘤坏死延长患者生存期,然而PDT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没有很好的确定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改变参数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短期疗效.方法 9例(12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进行改变参数光动力疗法治疗.改变的参数包括:(1)药物静脉推注时间,由标准的10 min缩短至5 min以内;(2)激光照射时间,由标准的83 s减至42 s;余治疗参数不变.治疗后3个月内随访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最佳矫正视力、眼部裂隙灯检查情况,并在治疗后3个月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等检查.结果 在治疗后3 d 12只眼(100.0%)均未出现视力下降,其中4只眼ETDRS视力提高接近或大于3行;治疗后3个月11只眼(91.7%)视力保持稳定或提高,1只眼视力下降3行.全部患眼中,7只眼(58.3%)在治疗后3个月复查FFA和(或)OCT检查呈现较治疗前好转改变.5只眼治疗前为边界清楚的典型性病灶.治疗后3个月复查FFA,2只眼造影晚期荧光渗漏停止,1只眼荧光渗漏减少,2只眼仍见荧光渗漏;5只眼为轻微典型性及隐匿性病灶,2只眼治疗前有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治疗后3个月均明显好转;2只眼为近瘢痕期病灶,治疗前已伴有广泛视网膜色素上皮纤维血管化形成的病灶,治疗后FFA检查无明显改变.结论 光动力疗法缩短静脉给药时间及局部激光照射时间,治疗后短期内患者视力下降较少出现,可能对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患者有较好治疗作用,但能否对新生血管起剑抑制作用仍不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11.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e therapy,PDT)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新疗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应用,治疗技术及方案已相当成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皮肤科领域,用于治疗日光性角化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评价血卟啉介导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联合PD-1抑制剂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食管癌患者15例,均行PDT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其中,光敏药物为血卟啉注射液,给药剂量为4~5 mg/kg,于照光前24~48 h静脉滴注,应用波长630 nm激光进行PDT治疗,功率密度80~200 mW/cm2,能量密度80~216 J/cm2。PDT治疗前完成第一次PD-1抑制剂治疗,患者总计接受1~9周期PD-1抑制剂治疗。PD-1抑制剂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记录疼痛、发热、呃逆以及白细胞升高等主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5例患者治疗后,2例进食无障碍者均完全缓解;4例部分梗阻性食管癌患者中,2例部分缓解、2例基本稳定;9例严重梗阻性食管癌患者中,6例部分缓解,3例基本稳定。所有受试者均未出现皮肤光毒性。1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AE)为上消化道出血,判定与本研究采用的治疗可能无关。治疗期间,15例患者中10例出现疼痛、6...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联合不同激光及Bevacizumab治疗黄斑部CNV的5年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裂伤伴中心凹下新生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黄斑区脉络膜裂伤伴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9例9只眼。静脉注射维替泊芬6 mg/m2,15 min后以波长689 nm、功率密度600 mW/cm2、能量密度50 J/cm2、时间83 s激光照射病灶,随访12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病灶大小和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变化。结果 3只眼视力提高,6只眼视力稳定,无视力下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显示,3只眼渗漏消失或减轻,病灶范围缩小,6只眼渗漏无明显变化,所有患眼未见渗漏扩大。治疗后1个月脉络膜出血明显吸收,3个月出血完全吸收,病灶边缘色素沉着,12个月所有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未见进一步扩大,无再次出血和病灶纤维化。结论光动力疗法可作为治疗脉络膜裂伤伴中心凹下新生血管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光动力作用激活血小板的机制,对大鼠注射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后,取血分离富含血小板血浆进行He-Ne激光照射。放射免疫测定发现,照光后血浆中TXB2增加,TXB2/6-keto-PGF-1α的比值显著增高。提示光敏激活引起血小板释放血栓烷的改变可能对光敏引起的血管损伤、血流改变和凝血发生的机制有重要意义。这种现象可被消炎痛所抑制,提示临床工作中,对于正在用消炎痛或阿司匹林治疗的病人,应先停药数天后再作光动力治疗,以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联合不同激光及抗VEGF药物(Bevacizumab)治疗黄斑部CNV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经直接或间接眼底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黄斑部CNV的患者,其中AMD者102例105只眼,PM者53例53只眼,中渗者25例26只眼,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初步探讨PDT与热损伤对正常胃损伤作用机制的差异,本实验以血卟啉衍生物及氩离子泵染料激光器为光敏剂及光源,观察了大鼠胃壁在单纯氩离子激光照射和PDT时,照射部位的温度及组织学在照射后72小时和二周的改变。结果:氩离子激光照射组和PDT组胃壁温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PDT组温度均低于37℃。氩离子激光照射后的胃壁组织在72小时各层组织均明显出血,炎细胞浸润,组织凝固坏死。电镜下见胶原纤维肿胀,排列紊乱,甚至溶解吸收。二周后损伤部位以纤维瘢痕组织修复。PDT组在72小时胃壁组织也有充血和炎细胞浸润,但仅有轻度组织坏死,损伤深度未超过粘膜下层。电镜下见胶原纤维结构基本正常。二周后损伤部位以组织再生修复,未留瘢痕。结论:PDT与氩离子激光组织损伤及修复方式不同,PDT不损伤胃粘膜下胶原纤维。 相似文献
19.
细菌生物被膜是由细菌分泌的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质等将其包裹形成的膜样结构,可保护细菌免受外界侵害和宿主免疫。处于被膜中的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可达浮游菌的10~1 000倍。同时,生物被膜存在于超过80%的细菌和真菌感染中,所以治疗生物被膜感染是一项目前十分棘手的任务。微生物靶向光动力疗法是一种非抗生素的抗菌方法,具有多靶点、杀菌作用快、微生物不易产生耐受等特点,在对抗多重耐药菌感染方面较传统抗生素有诸多优势。但是由于生物被膜的结构特点,光动力疗法对生物被膜的清除效果仍低于浮游菌。近期有研究表明,低频超声与光动力联合可提高对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为此,本文对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980nm半导体激光与Nd∶YAG激光对离体甲状腺组织间光凝的效果,为临床光凝治疗中激光参数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新鲜离体甲状腺组织为实验对象,采用10MHz的线阵超声探头做影像学引导,将75mm长的21G脊髓穿刺针插入甲状腺组织进行光凝,并实时观测组织内的超声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