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给予126例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了较好愈合和功能恢复,且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优质护理模式是促进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照组老年骨折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护理等;观察组老年骨折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服务模式进行全面护理。结果观察组老年骨折患者经护理后,骨折愈合率为91.18%、护理满意度为97.06%、功能恢复情况平均得分为(92.31±1.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率为76.47%、护理满意度为79.41%、功能恢复情况平均得分为(84.28±1.2)分,且P<0.05,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骨折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骨折愈合率、改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老年骨折患者骨折后的抑郁状况和骨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需求,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156名60岁及以上老年骨折患者进行一对一面访调查.结果 156例老年骨折患者抑郁评分指数为0.54,为轻微至轻度抑郁;患者骨折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最高的是骨折的预后为62.82%,其次是骨折造成的身体危害55.13%;患者对康复训练指导、日常生活护理和诱发因素及预防的知识需求分别为99.36%、98.08%和97.44%;98.08%的老年骨折患者希望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获得骨折相关知识.结论 老年骨折患者对骨折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高,且骨折后存在抑郁情绪,在临床护理中应加强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指导和相关知识的讲解.  相似文献   

4.
张娜 《中国医药指南》2014,(30):342-343
目的对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疾病治疗期间出现便秘症状的股骨干骨折疾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疾病治疗期间出现便秘症状的股骨干骨折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常规股骨干骨折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便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排便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股骨干骨折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疾病治疗期间出现便秘症状的股骨干骨折疾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四肢骨折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四肢骨折4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22例。对甲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乙组进行优质护理。观察、比较甲组和乙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骨折愈合平均时间(8.9±0.7)周,乙组骨折愈合平均时间(6.7±0.4)周,乙组骨折愈合平均时间短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是77.27%,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是95.45%,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临床优质护理效果较好,能够加快骨折愈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骨折后的护理干预。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45例住院精神疾病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简单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个体化全面护理。比较两组住院精神疾病骨折患者满意情况;住院期间精神病知识认知、遵医行为水平和康复锻炼行为;护理前后患者焦虑症状以及抑郁症状分值、关节功能评分;残障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住院精神疾病骨折患者满意情况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住院期间精神病知识认知、遵医行为水平和康复锻炼行为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焦虑症状以及抑郁症状分值、关节功能评分相近,P> 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症状以及抑郁症状分值、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残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个体化全面护理在住院精神疾病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可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和遵医行为,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减少残障率,患者满意情况高。  相似文献   

7.
张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576-57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20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21天的治疗,干预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30天后,干预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比观察和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充分显示了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加速患肢功能的恢复,使患者能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精神疾病患者常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或严重精神刺激等原因出现各种危急事件,如暴力事件、自杀自伤等,导致骨折。精神障碍患者缺乏自知力,对治疗护理不合作,有报道显示,合并精神障碍的骨折患者骨折延迟愈合率和不愈合率远高于无合并症的骨折患者。为提高对精神障碍伴发骨折患者的护理质量,笔者总结32例精神障碍患者伴发骨折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0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32例精神障碍伴发骨折的患者,男24例,女8例;年龄18~72岁,平均45岁;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精神分裂症l5例,躁狂症7例,抑郁症7例,脑器质精神障碍2例,应激障碍1例;骨折:耻骨骨折7例,肋骨骨折4例,腰椎压缩性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3例,跟骨骨折5例,股骨骨折4例,锁骨骨折3例,多发骨折3例;保守治疗8例,手术治疗24例。治疗方法:6例骨折采取保守治疗;其他26例采用钢板、髓内钉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3O例骨折愈合,2例骨折延迟愈合。32例精神疾病康复情况:2周后,13例疾病好转出院;3周后,6例疾病好转、2例治愈出院,l1例精神症状改善,转入精神科继续治疗。患者经过正确的治疗、护理,恢复顺利,精神症状均恢复正常,康复出院。结论:护理干预对于精神障碍合并骨折患者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对精神障碍合并骨折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安全护理、饮食睡眠护理,以及取得了家属和患者的配合,使精神障碍合并骨折的康复及并发症的预防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本科室71例跟骨骨折手术病人运用各种疼痛的护理,患者的疼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缓解与控制。高质量的疼痛护理是跟骨骨折病人早日康复的关键。跟骨骨折是骨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高处坠落,通过观察,疼痛是跟骨骨折最首发的症状,疼痛可导致病人烦躁不安,从而在生理和心理上影响病人;疼痛可致病人活动减少,从而增加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疼痛还能很大程度地影响骨折的愈合,所以疼痛护理在跟骨骨折中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椎体骨折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68例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椎体骨折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脊柱骨折占全身骨折的5%~6%,属不稳定型骨折并伴有脊髓损伤,在发生骨折的同时常合并四肢、颅脑、胸部、腹部多脏器损伤,伤情重且复杂,病死率较高。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正确的康复护理,有利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现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对疲劳骨折患者的护理经验,为护理人员提供借鉴。方法对26例疲劳骨折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观察结果。结果 26例患者经采取适宜治疗护理措施后,恢复情况良好。结论疲劳骨折患者经采取正确治疗、护理措施,疗效较好;积极宣传预防方法 ,能有效减少疲劳骨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改善骨折患者不良情绪方面的效果。方法将84例骨折患者按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的焦虑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程度轻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改善骨折患者不良情绪方面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应用持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胫骨骨折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患有胫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骨折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护理;采用持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胫骨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胫骨骨折疾病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持续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持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胫骨骨折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颈椎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月秀  彭惠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7):1011-1013
目的:总结68例颈椎骨折病人的护理经验和教训,建立较完善颈椎骨折的l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颈椎骨折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68例颈椎骨折病人通过术前宣教、心理指导、术后护理及观察、并发症的护理和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其中康复好转45例,放弃治疗8例,发生压疮10例,出现肺部感染31例,泌尿系感染13例,气管切开25例,死亡15例.结论:精心治疗和规范化的护理可减少颈椎骨折病人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胫腓骨下段骨折的护理预防。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某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合并胫腓骨下段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模式(50例),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护理基础上术前给予详细的循证护理,术后给予患者心理开导及按摩等相关的细致专科护理(5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50),患者满意度为96%,舒适度为94%;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8/50),患者满意度为80%,舒适度为74%,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踝关节骨折合并胫腓骨下段骨折术前术后进行相关细致的专科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折后的心理生理护理,病情的观察及并发症的干预。方法对197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干预;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提高了病员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论护理干预后,功能恢复好,临床效果好,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唐晓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988-2989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骨折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不仅实施骨科常规护理,同时给予系统、动态、连续、有针对性地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一般骨科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随着人群年龄的增加,使得骨折患者比例不断增高。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本文拟分析优质护理为骨折病患术后患区功能恢复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比对两组护理前后骨折部位运动功能评分;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首次负重时间。结果:在未护理时,两组病患骨折区域运动机能没有产生显著的差异性(p0.05);在护理后,两组病患骨折区域运动机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首次负重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作为一种全面的护理措施,用于骨科手术患者后,能够强化骨折区域机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颈椎骨折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32例颈椎骨折患者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前和手术后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需求,制定符合患者病情及心理的护理计划,并落实措施到实处;结果:32例患者按照护理程序进行手术护理,术后并发症与上一年相比有大幅度减少;结论:颈椎骨折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其康复效果优于未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