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舌系带过短儿童的语音障碍及舌系带延长术后的语音训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舌系带过短对儿童语音的影响及舌系带延长术后的语音训练方法。方法采用录音判听的方式对32例舌系带过短儿童的普通话21个声母、8个单元音韵母及目前国内使用的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字表中舌前部相关字的发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舌系带过短组儿童语音清晰度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组(P<0.01),有效的语音训练可很好的恢复舌系带过短患者术后的舌部的语音功能(P<0.01)。结论舌系带过短会导致儿童发音方式及发音部位的异常,舌系带延长术后有针对性的语音康复训练,对恢复患者语音功能、提高发音准确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腭咽闭合功能不全语音清晰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的语音清晰度。方法  10 0例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 ,其中 15例为腭裂 ,2 1例为先天性腭咽闭合不全 ,5 6例为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 ,8例为咽成形术后腭咽闭合不全 ,对照组为 32名健康人。 3名语音专业人员共同评价汉语语音清晰度 ,并且分析语音障碍和语音清晰度的关系。结果 健康组的语音清晰度为 99 0 % ,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组为35 5 % ,其中未手术腭裂组为 19 9% ,先天性腭咽闭合不全为 32 8% ,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为4 0 3% ,咽成形术后腭咽闭合不全为 35 2 % ,统计分析显示健康组和病例组各类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①腭咽闭合功能不全异常语音的语音清晰度差 ,并伴过度鼻音 ;②腭咽闭合不全异常语音中 ,腭裂患者的语音清晰度最低 ,其余依次为先天性腭咽闭合不全、咽成形术后腭咽闭合不全和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腭裂术后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进行语音治疗的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 对15例腭裂术后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的语音障碍患者,针对其腭咽闭合的情况和具体语音问题,进行个体化语音训练.结果 每位患者的辅音都能准确发出,语音清晰度由平均49.53%提高至95.38%.结论 腭裂术后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的语音障碍患者,通过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异常语音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15例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8~25岁,平均17.6岁。采用行为疗法及有效的语音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汉语语音清晰度检测和吹气试验。结果:经过12~20周的治疗,汉语语音清晰度和吹气试验结果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结论: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异常语音患者只要通过系列行为疗法建立良好的腭咽闭合,并配合有效的语音训练,就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和语音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的个体化治疗方式.方法 对48例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进行病史回顾、查体、鼻咽纤维镜检查以及语音评估,根据检查结果分为3型.A型:腭咽闭合率在80%以上,软腭后缘距离咽后壁6 mm以内.B型:腭咽闭合率在80%以下,软腭短,咽侧壁动度较差.C型:腭咽闭合率在80%以下,软腭短,咽侧壁动度较好.对这3型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48例患者经个体化手术治疗后,腭咽闭合率以及语音效果都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结论 对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的患者,应在详细检查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施行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使用Hogan法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治疗大龄腭咽闭合不全(VP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33例腭裂术后VPI患者,年龄10~35岁,平均年龄20.4岁。所有患者均行Hogan法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治疗腭咽闭合不全。采用汉语语音清晰度测定法评估患者语音情况,鼻咽纤维镜(NPF)评估腭咽闭合程度,并进行分级。平均随访时间13.3个月。结果 33例患者术后创口均达到Ⅰ期愈合。术后语音清晰度明显提高,鼻漏气及高鼻音减少,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F检查示,术后腭咽闭合功能明显改善,30例(91%)患者腭咽闭合率达到Ⅰ级,3例(9%)患者达到Ⅱ级。结论 Hogan法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可显著改善大龄VPI患者的腭咽闭合状况,减少鼻漏气和高鼻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腭咽阻塞器对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 (VPI)的语音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腭咽阻塞器治疗腭裂术后VPI患者 13 5例 ,分别于治疗前 ,治疗后 180d、1年、2年 ,观察VPI患者的腭咽闭合不全率 (RVPI)、腭咽闭合不全改善率 (IRVPI)、各单元音共振峰频率F3以及语音效果的变化。结果 :腭咽阻塞器治疗后 ,VPI患者的RVPI逐渐降低 ,IRVPI逐渐增高 ,且各单元音共振峰F3逐渐增高 ,接近正常人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去除阻塞器后 ,45例患者腭咽闭合正常 ,语音恢复正常 ,45例患者腭咽闭合基本正常 ,语音基本正常。结论 :腭咽阻塞器治疗腭咽闭合不全具有恢复语音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密闭式雾镜在评估腭咽闭合不全中的应用.方法:自行研制密闭式雾镜并应用于腭咽闭合不全评估,针对患者鼻漏气在雾镜上所呈现的气雾图形,判定腭咽闭合不全的程度并且根据不同气雾图形的面积大小对咽闭合不全的程度进行分级,从而选择实施咽成形手术还是语音治疗.结果:对于不同程度的腭咽闭合不全的患者实施了客观评估,这是评价腭咽闭合不全的又一客观指标, 方法简便经济.结论:密闭式雾镜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腭咽闭合不全进行科学的判定.  相似文献   

9.
咽后壁瓣术后形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上、下蒂型咽后壁瓣对腭咽闭合功能及患者发音的影响。方法 采用鼻咽纤维镜、头影测量及语音评价的方法 ,对咽后壁瓣的形态、腭咽闭合功能及语音清晰度进行对照定量分析。结果 上蒂型咽后壁瓣腭咽闭合不全率及矢状收缩不全率均小于下蒂型咽后壁瓣 ,两者的语音清晰度无明显区别。结论 上蒂型咽后壁瓣术式优于下蒂型咽后壁瓣术式 ,且患者术后均应进行系统的语音评估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腭裂术后腭咽闭合状态的可靠性,为非直观检测腭咽闭合功能声学仪器间接评价腭咽闭合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鼻咽纤维镜对唇腭裂修复术后82例患者进行11个语音样本的腭咽闭合状态检查,由3名有多年治疗唇腭裂临床经验的专家在无声状态下对腭咽闭合状态进行分级定性及视觉模拟量表评价,对选取语音样本VAS值与分级定性评价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对选取语音样本中10个非鼻辅音语音样本按照腭咽闭合程度分级定性评价分类,计算定性评价不同类型腭咽闭合的VAS值范围.结果 定性评价不同类型腭咽闭合状态VAS值明显不同,重度腭咽闭合不全VAS值最小(28.4137),完全性腭咽闭合VAS值最大(96.0568),而且正常值范围相互交叉范围较大,通过VAS值界定腭咽闭合状态有效性>70%.结论 腭咽闭合程度VAS评价能够正确反映腭咽闭合定性评价的结果,VAS值对腭咽闭合形态是可靠的,提出VAS值评价腭咽闭合状态的标准进一步细化了腭咽闭合功能的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1.
大龄腭裂患者治疗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改进大龄腭裂患者的治疗模式,提高大龄腭裂患者术后的腭咽闭合率和语音清晰度。方法对37例年龄大于6岁(含6岁)的腭裂患者进行同期腭裂与腭咽肌瓣咽成形整复术,并对其术后10~15个月的效果进行了随访和语音评估。结果22例患者术后腭咽闭合完全,15例术后虽仍有腭咽闭合不全,但在鼻咽纤维镜下腭咽闭合度达85%以上;所有患者X线侧位咽腔造影显示软腭与咽后壁贴合;语音检测显示,高鼻音和鼻漏气程度显著下降,辅音清晰度提高。结论本研究中建立的大龄腭裂患者治疗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腭裂患者术后的腭咽闭合率和语音清晰度,为改善其生存质量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二次咽成形术对腭裂患者辅音清晰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30例因腭咽闭合不全而行二次咽成形术的患者进行语音评价,分析了手术前后辅音清晰度的变化,结果发现咽成形术后各辅音清晰度均有显著改善,尤以爆破音最为明显,其后依次为塞擦音、摩擦音及鼻辅音。作者认为腭咽闭合不全对爆破音发音有直接影响,而擦音的发音异常则主要与不良语音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VS99-CSL计算机语音声学频谱分析评估系统对病理性语音中的部分元音、辅音音频语图特点进一步分析研究,给予先天性腭咽闭合不全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及临床支持。方法:采集单纯性先天腭咽闭合不全患者22例。评估咽成形术后及腭裂术后26例,上述患者针对咽腔情况视诊、blowing test测验及雾镜实验测试综合分析,对较难判断的病例可结合CT进行诊断,单元音:[a、o、e、i、ü]辅音;擦音[s、x]、塞擦[z、j、c、q]实施语音评估对其单元音共振峰和额外共振峰及辅音和元音节的频谱特点进行分析、同时比较各组空白间隙、冲直条、噪音乱纹的出现率,并设定正常对照组。结果:比较发现[a]的共振峰普遍残缺,而[iü]会出现额外附加共振峰,其共振峰均值F1咽成形术后较高,先天性腭咽闭合不全则低。擦音[s、x]、塞擦音[z、j、c、q]实施语图对频谱特点进行分析、同时比较各组空白间隙、冲直条、噪音乱纹的出现频率,嗓音起始时间(voice onsettime,VOT)以及语音清晰度,P<0.01说明正常对照组与病例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SAS能客观评价腭咽闭合不全,其获得的语图及相关物理声学参量对腭咽闭合不全临床治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腭咽闭合功能不全和过度鼻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先天性腭咽闭合功能不合(congenital velopharyngeal insuffence,CVPI)定量研究。方法 应用气流、气压测定仪对27例CVPI患者测量口腔压力、鼻腔气流及腭咽闭合面积,比较CVPI患者在发hemper和papa音时与正常语音者之间的变化值。结果 CVPI和正常语音两组间在口腔压力和腭咽闭合面积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间的鼻腔气流量差异有显著性(P〈0.07)。  相似文献   

15.
行为疗法在语音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为提高语音障碍的治疗效果。应用行为疗法治疗腭咽闭合功能不全型(VPI)患者,方法 20例VPI患者,其中先天性腭咽闭合功能不全5例,咽成形术术后10例,腭成形术术后5例,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4.0-38.4岁,平均年龄17.8。采用行为疗法进行语音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定量检测汉语语音清晰度和吹气实验。结果 治疗效果满意,治疗后的汉语语音清晰度和吹气实验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结论 行为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音治疗方法,但要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个体化应用。  相似文献   

16.
腭裂术后语言康复训练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0例腭裂术后患者进行了腭咽闭合及语音功能恢复训练,经训练前后对比,腭咽闭合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语音功能有明显改善,语音清晰度由训练前的65.4%提高到98.2%。认为要提高和巩固语音训练的效果,最好进行集中办班训练。  相似文献   

17.
Li B  Shi B  Yin H  Li Y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28(6):623-625
目的研究语音训练对轻度腭咽闭合不全(VPI)患者发音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咽腔造影检查显示的腭咽部间隙为1~5 mm并且经语音评估诊断为轻度VPI的患者30例设为VPI组,均为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行腭帆提肌重建术的非综合征型腭裂复诊患者,均于术后进行了3~6个月的语音训练。采用VS-99语音频谱分析系统测定患者在语音训练前和训练后发[i]音时第2、3共振峰的数值F2、F3,并与30例对照组(C组)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VPI组语音训练前的F2、F3分别为(1 958.95±431.40)、(3 059.84±330.09)Hz,训练后分别为(2 322.95±213.02)、(3 293.84±215.08)Hz;C组的F2、F3分别为(2 430.47±223.05)、(3 345.97±180.83)Hz。VPI组语音训练前与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语音训练后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语音训练前后VPI组组内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语音训练后高于训练前。结论对于年龄很大才进行腭裂修复的患者,建议术后先实施语音训练,能显著改善腭咽闭合不全,有可能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8.
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腭咽闭合功能不全(下简称VPI)是腭裂术后患者中最常见造成语音障碍或异常语音的原因,他常常与不良发音习惯相依为伴。纵观同内外学者的文献报道,尽管对腭裂患者的手术年龄有所提前,手术操作技能和全身麻醉的药物,术中和术后的监测仪器都有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但腭裂术后仍有5%~44%的患者出现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换而言  相似文献   

19.
频谱分析技术在腭裂语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用语音共振峰的原理建立腭裂语音研究的客观方法。方法对正常儿童、腭裂术前儿童、腭裂术后儿童分别进行单元音[a]、[o]、[e]、[ī]、[u]、[ü]的录音及语音频谱分析,计算各组儿童的第一、二、三共振峰数值,对腭裂术后儿童的腭咽闭合不全率及语音清晰度进行测量,并评价其与共振峰的对应关系。结果正常儿童的第一、二、三共振峰数值是比较恒定的,腭裂术前儿童的共振峰数值明显下降,腭裂术后儿童的共振峰数值随腭咽闭合程度和语音清晰度的改善而显著提高。腭咽闭合完全者发[i]时,F3值明显大于腭咽闭合不全者。结论语音共振峰可以客观地反映腭咽闭合状况,单元音[i]可以作为此种检测的标准音素。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 ,11岁 ,因右颌下区反复肿胀 3个月 ,于 2 0 0 1年 3月 3日来山东省无棣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求治。检查 :右颌下区肿胀较左颌下区明显 ,无按压痛 ,质软 ,边界不清 ,双侧颌下腺导管开口部位紧贴于舌系带两侧 ,且开口红肿。舌系带过短 ,舌上抬不能抵上腭 ,向外伸舌时 ,舌系带可进入 1│ 1牙间隙。有涎液自右颌下腺导管口内间断喷出 ,呈柱状 ,高约 10cm。X线片及B超检查双侧颌下腺均未见结石。诊断 :①双侧颌下腺导管口炎 ,②舌系带过短。处置 :局麻下行舌系带延长术 ,术后全身抗感染治疗3d。 1周后复诊 ,右颌下腺未见肿胀 ,双侧颌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